千古刺客荊軻-刺秦王是他本"義"還是他背後的這群人!

千古刺客荊軻-刺秦王是他本

我們一提到"荊軻刺秦王"這個中國老百姓耳熟能詳的故事,我們便會在腦海中浮現出《易水歌》名言:"風蕭薄分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探虎穴兮入蛟宮, 仰天噓氣兮成白虹"。這句名句幾乎是婦孺皆知。那麼,荊軻究竟為什麼會去刺殺秦王呢?

千古刺客荊軻-刺秦王是他本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在中國幾乎是婦孺皆知。有人說他是英雄,有人說他是名利之輩,評價種種,各執一詞。那麼,這段史實真相究竟如何?荊軻究竟為什麼會去刺殺秦王呢?是被逼無奈還是打抱不平?最後,為何接近了秦王卻刺殺未遂?

千古刺客荊軻-刺秦王是他本

據《史記·刺客列傳》記載:荊軻本是衛國人,其先人乃是齊國人,後來秦滅衛國,他逃亡到了燕國。在燕國,荊軻不被當局者重用,整日在市井放歌縱酒,酒醉之後往往與好友高漸離等高聲放歌,旁若無人。根據史料的記載,荊軻"好讀書擊劍","雖遊於酒人乎,然其為人沉深好書",也就是說,荊軻更是一個有學問的沉穩之士,絕非一介山野莽夫。至於他在刺秦王之前是否操過殺人的營生,歷史上是毫無記載的。

千古刺客荊軻-刺秦王是他本

燕太子丹找人行刺嬴政,首先找到田光,田光因年老力衰,故而推薦了他門下的荊軻。荊軻起初推辭過,但太子將他尊為上卿,給予他極為優厚的禮遇。荊軻本打算再等一個能助其一臂之力的朋友共赴秦國,但因太子催之甚急,只得帶領秦舞陽離燕赴秦,慨然踐諾。在很多人的眼裡,荊軻是一個具有大俠膽識,又渾身充滿正義感的英雄。他為了反暴,隻身去刺殺秦王,具有偉丈夫英雄的氣概。那麼我們看下他們之間的關係圖。

千古刺客荊軻-刺秦王是他本

一些史學家認為,荊軻刺秦並非出於個人的名利如此簡單。他們認為荊軻是一個武藝高強、俠肝義膽的勇士,他刺秦是一種義舉,這是來自他對強秦的國仇家恨,也是他爭取自己的生存權的最後一搏。他與燕國不沾親帶故,如果說燕太子丹要刺殺贏政有其報私仇的成分,那麼,荊軻的目的則更是出於為救六國人民的俠義之心,他代表了廣大人民的反抗秦王殘暴之心願。

千古刺客荊軻-刺秦王是他本

但是,也有不少史學家認為,對荊軻的評價不應太高。戰國末期,正是一個個人主義盛行的時代,荊何被一種"義"的觀念所驅使,雖然他的確勇敢,但他的"義"畢竟是個人的小"義",而秦始皇的統一大業才是大"義"。即使荊軻殺死了贏政,還會有下一個秦王來繼續統一的事業,所以他這種行刺的舉動是沒有太大意義的,但這種精神是非常可貴的。

千古刺客荊軻-刺秦王是他本

還有人有著更為有趣的見解,他們認為荊軻根本就不是一個擅長打鬥的武士。根據(戰國策·燕策》中的相關記載,荊間並不具備做刺客的能力和本領,他是一個戰國時期常見的縱橫之士,他喜歡讀書,善於遊說,有一定的學問,可以說他是個夥士,但他不是一個武夫。根據這個觀點,正好合理地解釋了荊軻為什麼開始婉拒太子丹讓他刺秦的要求,後來又一拖再拖。

千古刺客荊軻-刺秦王是他本

荊軻刺秦這個話題,一直被後世人談及,出現了各種說法和版本,不論是被當做正義之舉,還是個人小"義"來理解,都無可非議。就像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績是應該肯定的,但並不是說荊軻就是要維護割據的反面人物。秦國在統一的過程中對人民構成了傷害,人民贊成統一,但不一定贊成秦國這種殘暴的統一方式,雖然秦不採取武裝暴力的方式也不行,但荊軻的作為還是正義的。我們既要肯定秦始皇的統一,但同時也要肯定荊軻的精神。

千古刺客荊軻-刺秦王是他本

總之,不論是為報私仇或為太子丹個人,還是為所有深陷戰爭災難的人民,荊軻是一個反暴的英雄人物和勇士。就像在拿破崙發動的戰爭中,拿破崙推進文明的進程,但反抗拿破崙的人同樣也是民族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