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電氣化看電力的社會貢獻度

透過電氣化看電力的社會貢獻度

4月18日,劉振亞理事長在中電聯2019年第一次理事長會議暨2019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研究討會上指出,中國電力行業經過70年的艱苦奮鬥、開拓創新,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年發電量均居世界第一,建成了世界規模最大、配置能力最強的特高壓交直流混合電網,擁有超超臨界機組、“華龍一號”三代核電等一批世界領先的核心技術與裝備,已實現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追趕到引領的巨大飛躍,有力支撐了建國以來年均8.3%的經濟增長,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但是,近年來,電力行業由於自然壟斷屬性,在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飽受質疑,諸如新能源補貼、省間壁壘、工商業高電價、“三棄”等問題被不斷放大,以至於掩蓋了我國電力發展的巨大成就和重要貢獻。

  作為電力行業企業自身,長期以來缺少有關電力對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貢獻度的系統性研究,也就講不明白電力發展給國家和老百姓帶來了哪些好處。為了客觀評價和科學謀劃我國電力改革發展,很有必要補上這一課。

  在這裡,我們單拿電氣化指標來看看電力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什麼貢獻。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電氣化水平的重要指標,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46.4億噸標煤,同比增長3.3%。全國全社會用電量684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2018年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接近26%,分別比2017年、2016年同比提高約1.1、2.1個百分點。

  電氣化水平提高有利於提高全社會能源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電作為優質高效的能源,產生的經濟價值相當於等當量煤炭的17.3倍、石油的3.2倍,電能佔終端能源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能源強度下降3.7%。我國能源消費強度已由2012年的3.696噸標準煤/萬元降至2018年的0.503噸標準煤/萬元,萬元GDP能耗比2017年下降3.1%,我國成為能源消費強度下降最快的國家。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90.0309萬億元。由此算出,由於電氣化水平的提升,我國在2018年總能耗與2017年同比節約1.4億噸標煤。

  首先,直接得益於電力行業大力實施的“兩個替代”。2018年,我國在電鍋爐、電窯爐、電灌溉、居民採暖等生產生活領域以及各類車輛、靠港船舶、機場橋載設備等交通運輸領域持續推進“以電代煤”和“以電代油”。全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量115萬輛,同比增長66.2%;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首次突破100萬輛,同比增長近30%。截至2018年底,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累計完成“煤改電”420萬戶。2018年全年電能替代電量達1500億千瓦時,相當於減少燃煤近8000萬噸。

  其次,間接得益於電力行業持續推進的“清潔供給”。2018年,全國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佔全國總裝機的比重為40.8%,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清潔電力引領綠色消費,2018年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為22.1%,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為更大範圍內消納清潔能源,電網企業加強了跨區輸電線路建設。截至2018年底,全國跨區電網輸電能力達到1.36億千瓦, 全年全國跨區、跨省送電分別完成4807、12936億千瓦時,同比分別增長13.5%、14.6%。跨區輸電大大提高了我國在更大範圍內的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相應減少了我國中、東部煤炭等能源資源的消耗。

  再次,還得益於煤電清潔高效發展。截至2018年底,我國煤電機組累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億千瓦以上;加上新建超低排放煤電機組,我國達到超低排放限值煤電機組已達7.5億千瓦以上。節能改造累計完成6.5億千瓦,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3.4億千瓦改造目標。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潔煤電供應體系。2018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供電標準煤耗307.6克/千瓦時,同比降低1.8克/千瓦時。

  綜上所述,單就電氣化這個指標,我們就能瞭解並大致算出電力為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所作出的重大貢獻。長期以來,由於堅持電力適度超前發展原則,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中國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就已超過美國、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分別高出1.1、1.8、2.4個百分點,我國電氣化已處於國際領先水平,電力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強大引擎。

  當前,我國總體還處於工業化中後期和城鎮化快速推進期,也將是電氣化進程提速期。據預計2030年,我國電氣化率、全社會用電量將分別達到31%、10.4萬億千瓦時;2050年, 我國電氣化率、全社會用電量將分別達到52%、14萬億千瓦時。由此可見,隨著我國電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電力在支撐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所作的貢獻必將越來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