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成渝古道,驢友們一定要走的神祕路線


失落的成渝古道,驢友們一定要走的神秘路線


失落的成渝古道,驢友們一定要走的神秘路線


失落的成渝古道,驢友們一定要走的神秘路線



CULTURAL TOURISM


失落的成渝古道,驢友們一定要走的神秘路線

線路:重慶佛圖關→走馬鎮→來鳳鎮→隆昌縣→迎祥鎮→椑木鎮→內江市→史家鎮→資中縣→簡陽市→石橋鎮→石經寺→茶店鎮→龍泉驛

隊伍:3—9人

歷時:3天

慶和成都是四川盆地兩個最大的城市,一個世紀之前,連接這兩座城市的交通幹道是一條寬約五尺的石板路,因在當時的省城成都之東,故名“東大道”或“東大路”。

這條道上有許多店鋪和驛站。古時的“建制”是:五里一店、十里一鋪、三十里一驛,場鎮也都是由這些店、鋪、驛發展起來的。成渝道上至今還有名為五里店、茅店子、大面鋪、雙石鋪、金紫鋪、郵亭鋪、龍泉驛、南津驛、雙鳳驛、白市驛等舊時流傳下來的古老地名。

上世紀30年代公路貫通之後,東大道的許多路徑已經消失,對於出生於解放後的人們來說,這無疑是一條古老而略帶神秘色彩的路,貫穿在東大道上的一個個古老的街與鎮,就如同一塊塊粘滿了歷史塵埃與歲月苔痕的秦磚漢瓦,不僅刻畫著成渝古道從前的輝煌,也影響著巴蜀文化今後的燦爛。

據一些當年奔波於成渝古道上的人們回憶,由重慶走旱路赴成都,須經過兩關(浮圖關、老關),一崗(走馬崗),一坳(丁家坳),四驛(白市驛、來鳳驛、南津驛、龍泉驛),三街子(迎祥街、史家街、楊家街),五鎮(馬嘶鎮、安富鎮、銀山鎮、椑木鎮、石橋鎮),九鋪(石橋鋪、郵亭鋪、蓮池鋪、石盤鋪、赤水鋪、南山鋪、山泉鋪、大面鋪、沙河鋪)。若以每天行程90裡計,全程1080裡,須走12天。而此次驢行,雖然並沒能走遍四驛、五鎮以及九鋪,但是在整個探路過程中,卻收穫不少,感觸頗多。


失落的成渝古道,驢友們一定要走的神秘路線


Day 1

老關口路段

石板路上幾百年來層層疊疊的踏痕

►佛圖關(乘車)→石橋鋪(乘車)→白市驛(乘車)→走馬鎮→走馬崗→巴縣題刻→老關口→二道牌坊→來鳳驛(鎮)


佛圖關公園位於重慶市渝中區西端,鵝嶺公園旁,是原巴渝十二景之一的“佛圖夜雨”故地。之所以選擇這裡作為此次成渝故道驢行的起點,一是因為它是古代進出重慶城區的門戶,是重慶去往成都的古驛道始發之處,二是因為它代表重慶城市雄性文化的精神——雄壯偉岸,堅守在古重慶的北大門。佛圖關地勢高峻,自兩側急劇傾斜,還曾為兵家必爭的千古要塞。在佛圖關南邊石壁上,“佛圖雄關”四個大字,清晰可見。自從這裡改建成公園之後,園內唐、宋、明、清時的石刻,佛像、佛洞、功德碑、節孝碑及觀景亭閣“西枕雙江”、“欽賢亭”等構成了該處風景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次驢行,一半徒步,一半乘車。從佛圖關乘車至驢行中的第二站:石橋鋪老街。走在街上,能明顯感覺到老街完全不同的兩面:老街躲在繁華大街的背後,雖顯得有些擁擠、雜亂,但是街道深處探出的碧綠芭蕉和蕉葉下蹦蹦跳跳的孩子,卻又顯現出老街頑強的生命力。


失落的成渝古道,驢友們一定要走的神秘路線

失落的成渝古道,驢友們一定要走的神秘路線

▲石橋鋪老街


這之後,我們便乘車前往白市驛轉車至九龍坡區著名的走馬古鎮。走馬鎮的桃花很出名,每年桃花盛開時節,遊客紛至沓來,可在這裡品桃花茶、食桃花粥、吃桃花魚、飲桃花酒,放歌長笑,其樂無窮。現在,雖然早已過了花季,但相對冷清的古鎮,卻更能讓人沉下來慢慢體會真正的古鎮生活。

走馬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在明代中葉就形成集市,是成渝線上最老的古驛站。當時,有一條古石板路穿越該鎮8個村莊,南來北往的旅客都要在此住宿停留,彼此間喜歡講述各地的見聞,致使大量的民間故事在此積澱下來。現在,在走馬鎮,聽故事、講故事已經成為人們的生活習慣。要想在這裡享受古鎮生活的最直接方式就是走進古鎮的茶館,因為那裡總是聚集著很多愛講故事、聽故事的當地人。

通過弧形的城門,沿著曲折的青石板街道,行至古老的關帝廟戲臺處。戲臺有著200多年的歷史,保存完好。而戲臺旁邊便是茶館。我們走進茶館時,剛好趕上一位張姓老人講述古鎮上溯至明代時期的歷史,待聽完故事後,才沿著街道繼續向前邁進。

失落的成渝古道,驢友們一定要走的神秘路線


失落的成渝古道,驢友們一定要走的神秘路線

▲走馬古鎮


出了街尾向左上行便是走馬崗了。據說,走馬崗是因為三國時期趙子龍將軍在上面跑馬而得名。離走馬崗不遠處,是我們必須要翻過的山頭。山不算高,但一路荊棘,並不好走。為避免迷路,我們事先在當地找好了嚮導。在走馬崗和山之間還隔著一座監獄,我們需繞過監獄約500米高的圍牆,才能得以繼續向山上爬行。一處道光年間的巴縣題刻隱藏在半山腰處茂盛的植被當中,題刻上厚朴的字體被苔痕和藤本植物覆蓋得嚴嚴實實。走出山林時,衣服上已粘滿了帶刺的野果,手臂上有不同程度的刺傷。出現在眼前的是呈柳葉形的平原地帶,有很多農家聚居於此。在農家稍作停頓,或問路,或補給食物,之後便向著另外一個關口——老關口邁進。

老關口位於璧山縣龍隱山的拖木槽,也處在璧山、巴縣、江津三地的交界處,是重慶西驛最為險要之地。過了老關口,便能踏上標準的東大道石板路了。石板上幾百年來層層疊疊的踏痕還清晰可見,道路兩旁間或有幾棵巨大的古黃桷樹,略顯滄桑的樹幹依然頂著密密麻麻厚重的枝葉。石板路的末端,有一座名為“二道牌坊”的牌坊。據村裡老人介紹,走馬鎮至來鳳驛古道段上原本有三座這樣的牌坊,“二道牌坊”只是其中惟一的倖存者。這座牌坊很精緻,保存得也算完好,上面字跡清晰,紋飾精美,堪稱一絕。它是為表彰一位傑出的女性家庭教育工作者而設立的。

這天,我們趕在暮色四合時到達了來鳳驛(現為來鳳鎮,屬於璧山縣管轄範圍)。這裡便是有名的來鳳魚的產地,一頓地道的來鳳魚,麻辣鹹鮮的口味,令人沒齒難忘。

失落的成渝古道,驢友們一定要走的神秘路線

Day 2

四川隆昌縣

古道在成渝兩地的轉折點


►來鳳驛(鎮)(乘車)→隆橋驛(隆昌縣)(乘車)→迎祥街(迎祥鎮)→椑木鎮(乘車)→內江市(乘車)→史家街(鎮)(乘車)→資中縣


曾經的“東大道”有4公里穿過來鳳驛。與來鳳驛一樣出現在東大道上的還有璧山丁家鎮(曾用名,丁家坳)。來鳳距離丁家鎮6公里,原本的老路已被108省道完全覆蓋。若是從丁家坳沿著東大道繼續向成都西下,接下來會經過大足的郵亭鋪(現改名為郵亭鎮)、石盤鋪(現名石盤村)。為了節省時間,我們直接取道與重慶接壤的四川省隆昌縣。隆昌縣在四川省內江市內,可從那裡進入內江市區,然後繼續向西到達“東大道”史家街段。並且,隆昌縣還包含了東大道貫穿的迎祥街。

隆昌縣是有名的“中國石牌坊之鄉”。這裡石牌坊數量之多,大都為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至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間建造。當時來往於隆昌的眾多官吏名流或商人名儒在縣城南北兩端的驛道中央建有近70座牌坊,堪稱中國之冠。牌坊內容各異,有如孝節坊、貞節坊、孝子坊、孝女坊、功德坊、德政坊、報恩坊等,大多為四柱三門三重簷五滴水石質牌樓式建築,不僅造型端莊精美,且雕工細膩精巧。


失落的成渝古道,驢友們一定要走的神秘路線


▲南關牌坊群

南關牌坊群現已經打造成了南關牌坊古鎮。在南關牌坊群旁邊還有一座隆昌閣。隆昌閣既是隆昌縣佛教協會所在地,也是隆昌縣登高遠眺的觀景塔。雖是新修建築,莊嚴肅穆的廟堂內卻總是香火旺盛。


失落的成渝古道,驢友們一定要走的神秘路線


▲隆昌閣


出縣城,經過北關牌坊群,向西北方向徒步,在約10公里的地方便能找到東大道三街子之一的迎祥街(現為迎祥鎮)。古老的街名被重新印刻在不鏽鋼制的路牌上,街道兩旁斑駁的屋簷下,正展現著當地居民閒適的生活場面:老式理髮店裡,師傅正捏著竹木製作的工具為客人提供舒適的掏耳服務。

從迎祥鎮至內江東南區的椑木鎮,領略到了有著沱江相伴的古鎮的別樣風韻。沱江河環繞整個椑木鎮。沿著青石板鋪就的街道慢悠悠地散步,會不時感受到迎面吹來的風,夾雜著一絲絲沱江水的味道,令人倍感愜意。

我們在椑木鎮吃過午飯後,才前往內江市區的卷子坳長途汽車站乘車至史家街。史家街看上去比迎祥街更陳舊,木板鋪面、青石板街道……一切似乎定格在百年前的某個瞬間。

失落的成渝古道,驢友們一定要走的神秘路線


Day 3

茶店子至龍泉驛

東大道路段中保存最完好的一段

►資中縣(乘車)→資陽市(乘車)→南津驛(南津鎮)→資陽市(乘車)→陽安驛(簡陽市)(乘車)→石橋鎮(乘車)→石經寺(乘車)→茶店子(鎮)→柳溝鋪→石佛寺北周文王碑→山泉鋪→龍泉驛(乘車)→成都(乘火車或汽車返渝)

一大早,我們就換乘不同線路的車趕到了位於資陽市的南津驛(現為南津鎮)。它是東大道上四大名驛之一,歷史悠久,故事頗多。隨著時代變遷,昔日繁華的碼頭和南津驛都已沒落。新民街老房之間悄悄冒出來的瓷磚小樓,正書寫著南津鎮的新篇章。

失落的成渝古道,驢友們一定要走的神秘路線

▲南津驛古鎮


在乘車前往陽安驛(簡陽市)的途中,無意間看到了“楊家街”的字牌,但沒能下車稍作停留。這倒是讓我們陰差陽錯地趕上了簡陽市石橋鎮趕場的日子。

石橋鎮上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據資料記載,解放前石橋鎮是四川千里沱江上的“四大名鎮”之一,緊鄰水勢平穩的沱江,盛產食鹽。到解放前夕,石橋鎮的私營工商業戶多達千家,涉及米、糖、煙、酒、鹽、油、棉、山貨等八大類七十一個行業。金融業也應運而生,相繼來石橋開銀行錢莊的有十二家之多,讓石橋古鎮一度擁有“小漢口”的稱號。

石橋老街算是這一路上所見過的最長、最為壯觀的街道了。街道曲曲折折,綿延千米。只是從古鎮青石板上一路走來,六大會館,十二寺廟,大都蕩然無存,我們在陝西街78號處找到了巍然矗立在雜草之中的關帝廟。據說它權屬成都軍區,雖然現在已人去樓空,但能殘存下來,也算是件幸運之事。

石橋鎮有很多可以向外地人炫耀的小吃。諺語“簡陽包子石橋面”中提到的石橋空心掛麵,可是擁有300多年的悠久歷史了。石橋面的製作過程,猶如藝術品加工,有20多道工序,處處體現著發明者的獨具匠心。鎮上老人告訴我們,重達好幾斤的麵粉,合揉成一個麵糰,完全憑面匠光手搓成一根根如抽絲一般的空心細條。更令人拍案叫絕的是,這種經過高架涼曬的面煮好後,隔夜回鍋依然如鮮面一般。

在老街深處找到一家老式麵館,坐下來慢慢品味,幸福感油然而生。土瓷碗裡的麵條軟硬適度,配著打底的脆嫩豆芽,十分爽口。

午飯後,我們乘車至有著1700多年曆史的“石經寺”,然後走成渝老公路徒步至茶店子(現為茶店鎮)。茶店鎮至龍泉驛古驛道,約30公里,是東大道所有路段中保存最為完好的一段。道路或寬至2米或窄至1尺,或石板依舊或黃土泥濘,或野果枝蔓橫斜,或茅草夾道叢生,蜿蜒延續至柳溝鋪、石佛寺,再到山泉鋪。


失落的成渝古道,驢友們一定要走的神秘路線


▲石經寺


行走其間,可想象當年貧賤的腳伕和富庶的商賈在驛道上穿行奔忙之景象;也可想象文人墨客在路邊的寺廟亭臺吟風弄月之雅事;還可想象情侶從山泉鋪送到柳溝鋪,依依不捨,折柳作別,淚灑衣襟之悲情。路雖只有一條,景色卻有千萬種。在石佛寺正殿後的一塊碣石上,還有為紀念北周宇文泰所刻的碑文。而山泉鋪有條小街直接起名叫“東大路街”。行至山泉鋪下面一處叫花果山的地方,東大道與公路交合,漸漸失去了蹤影。我們在這裡結束了徒步行程,乘車前往成都龍泉驛街道,然後返回重慶。

-END-


作者◎雲兒

圖◎何欣 雲兒 黎忠虎 徐德文

出品◎攝程網



封面地標簡介

重慶 · 長江索道


重慶長江索道,全長1166米,連通重慶的渝中區和南岸區,往返於渝中區的新華路(軌道交通小什字站)和南岸區的上新街,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條空中走廊”和“山城空中公共汽車”。轎廂四周玻璃全透明,白天可一望兩岸自然風光,夜幕降臨後一片燈火輝煌,尤為壯觀。《瘋狂的石頭》《舌尖上的中國》等多部影視作品曾在此取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