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有没有可能国家之间进行自愿合并?

Old文先生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国家之间的合并和分裂都是经常发生的,正常现象,有分裂也就有合并,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嘛。比如东德与西德的合并,就是最近一起合并案例。

但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情况也不尽完全一致,就目前这个历史时期来讲,还处于分裂的力量大于合并的时期。我们在未来十年20年所看到的,多数是国家分裂,偶然有国家合并的例子,但不会太多😊

如果要问什么原因?每一集国家分裂和国家合并,都有许多许多不同的原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说一句话能概括出来的。

但我们也可以从更高的一个层面上进行概括式的研究。

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保持统一,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个国家的保持统一的力量大于这个国家试图分裂的力量。而一个国家保持统一,又有两个力量在维持,一个是内生的凝聚力,二个是外来的压迫力。很多读者的研究,都着眼于内生的凝聚力,因为这个很容易理解,其实,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过程中,很多时候,一个国家的形成不是靠内生的凝聚力,而是靠外来的压迫力,换句话说,就是国家的不同部分不同民族在抱团取暖,以求得生存。这才是国家存在的常态。

在人类历史上,一个弱小民族被彻底灭绝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没有国际法则,奉行丛林法则的古代,大国可以是随心所欲的欺辱小国小民族,甚至可以进行种族灭绝。在这种情况下,弱小国家试图以联邦、邦联、甚至直接并入的方式,抱一个粗的大腿,这是非常现实的生存之道。而大的国家也乐于接纳一些小国的投靠,为其提供保护,还可以让其出钱出力为自己服务。其表现,就是滚雪球似的,形成许多横跨大陆的超级大帝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苏联解体,国际秩序基本形成。虽然本质上仍然是丛林法则,但从表面上来讲,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比较文明的时期。大国直接以武力吞并的方式兼并小国是不允许的,相反,小国反而有了更多的国际筹码,成为大国拉拢的对象。比如一万人口的小国,在联合国也有一票,每年在联合国为台湾喊两声,就能得到大量的援助,而中国也不能出兵把他灭了。由于外部的国家和民族生存的压力大大减小了,致使一个国家内部的民族矛盾,族群矛盾,阶层矛盾,地域矛盾凸显出来,使国家的分裂力大大的增强了。这就造成了从上世纪下半叶到如今,世界上的小国越来越多。就像一束被压在一起的干柴,在外力消失以后,就纷纷散开了。

在可以预见的历史时期内,这个趋势很难改变。甚至一些大国的某个地区的人也在想,如果独立出来该多好,可以过小确幸的生活,保持地域文化特色。其实这是一种很浅薄的理解,是对于人类社会残酷的生存法则缺乏体会的表现。也许只有在下一个大的历史动荡期,这些小国尝尽了苦头之后,才可能形成新一轮比较大的国家合并浪潮。


万里蜀江客


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在二战之后,亚非大量的殖民地宣布独立,世界上的国家越来越多。而在冷战之后,光苏联就分裂成了15个国家,南斯拉夫分裂成6个国家,捷克斯洛伐克也一分二,世界国家数量大大增加。

其实不止是东欧,冷战之后西欧国家的地区分离倾向也非常严重。

2014年9月18日,英国的苏格兰地区举行了独立公投。虽然本次独立公投没有获得通过,但还是反映出了英国内部的不稳定。

2017年10月1日,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也举行了独立公投,并且本次公投甚至取得了通过,但西班牙政府旋即宣布本次公投非法,不承认加泰罗尼亚独立。(加泰罗尼亚)

除了英国和西班牙外,比利时法语区和荷语区的对抗也是个老大难问题。比利时由南北两个民族组成,这两个民族在文化和语言上都差异极大,闹分家的呼声不是一天两天了。

还有南欧的意大利也不消停,意大利作为现代国家,其历史并不是很久远,直到1870年意大利才完成了统一,到今天为止也不过刚刚150年。

由于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分裂状态,意大利南北文化和经济差异非常大,北方经济远强于南方,因此在财政上北方地区也需要拿出大笔的税收去铺贴南方,这导致北方地区非常不满,独立的意愿也非常强烈。(在意大利北方人眼中,南方就是非洲)

从20初到现在,世界上的国家确实是越来越多。目前全球大约有197个国家,之所以说大约,是因为有些国家并没有获得或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例如巴勒斯坦、科索沃、南奥塞梯、阿布哈兹、马耳他骑士团的所谓国家。现在世界公认的,最年轻的国家是南苏丹,其余2011年正式宣布独立,并随即被联合国所接纳。

不过在现代史上也出现过两个国家和平的情况,最典型的就是两德统一。

德国在二战之后被英、法、美、苏四国共同占领,此后随着苏联与西方的对立越来越严重,美英法和苏联相继在自己的占领区内成立了“德意志了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和“西德”。

(东德和西德)

在此后的40多年里,德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直到1990年,西德总理科尔抓住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在获得了苏联和美国的同意下,完成了两德统一的壮举,结束了德意志民族长达40多年的分裂。(两德统一当天,东柏林人民跨越柏林墙)

德国之所以能够完成统一,首先要归功于两德人民的共同愿望,当时不论是东德还是西德都支持统一。而且为了帮助东德发展经济,西德地区民众至今还在缴纳“统一税”。但即便如此,德国人民依旧没有后悔。

除了人民的意愿以外,两德统一也离不开外界的支持。由于德国是二战战败国,两德如果想合并就必须得到英、法、美、苏四个国家的同意才行。

其实在德国的统一之路上,美苏两国并没有设置太大的障碍,美国是明确支持德国统一的,而苏联在接到了西德的大笔现金援助后,也表示支持德国统一。

但是作为德国最亲密的两个邻居,英国和法国则是强烈反对德国统一的,特别是法国尤其反对,非常担心统一后的德国会威胁自己在欧洲的地位,因此十分抵触德国统一,法国总统密特朗甚至曾说过要求苏联出兵镇压德国的话。

不过在西德总理科尔的四处游说下,英法最终还是同意了德国统一方案,毕竟美苏都同意了,英法再抻着就是给自己找麻烦了。(东德、西德、英、法、美、苏在柏林签署《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四国正式同意德国完成统一)

从两德的统一过程中可以看出,如果有两个国家想合并,除了自身的意愿以外,获得外部相关利益国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未来只要符合上述两点要求,是有可能再度出现两国合并的情况的。


千佛山车神


这个显然是可能的。


一战二战结束后签订的和平协定中,都有一个很奇怪的条款:德国和奥地利不允许合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从国家和民众的意愿来说,德国和奥地利合并,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民间层面,都是没有任何阻力的,真正的阻力,源自外国的干涉。为什么呢?

这就不得不谈到德国和奥地利的历史渊源了。德国的前身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虽然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松散的诸公国联合体,但是毕竟也是在同一个名义的皇帝的统治下生活了很多年,而且奥地利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上,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和领导者。在近代,普鲁士这个原本一个偏远地区的小公国逐渐以武力崛起,最后一跃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霸主,并于1871年击败奥法意的干涉后,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基本上囊括了除奥地利之外的原神圣罗马帝国的土地。可见,德国和奥地利,可以说渊源极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实是很难分开的。随后随着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而奥地利则慢慢的衰落下去,德奥合并的话题其实早有讨论,双方高层和民间也并没有特别大的排斥。唯一的阻力,来自于外部国家。德国已经够强大了,如果再合并奥利地,那么欧洲大陆,法国更不是对手,德国就会真正意义上实现一家独大,这无疑是英法都不想看到的,所以一战二战之后,在对德国的处理中,都增加了这样的一个条款,从法律上禁止德国和奥地利的合并。


很显然,如果将来国际局势有所变化,德奥的合并是很正常的。




实际上,包括伊斯兰国家,突厥语系国家,都有可能实现这种国家之间的合并的,因为文化,历史渊源都相似。这在历史上也有例子。

1958年2月,埃及与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虽然这个合并后的国家很快就解散了,但是这至少证明了在具有共同信仰和历史渊源的国家中有合并愿望的,是存在的。

16-17世纪较为强大的波兰-立陶宛联邦,也是国家直接通过自愿协商合并的例子。


可以说,楼主的问题在未来是肯定有可能的。

无论是突厥语系国家,还是伊斯兰系国家,又或者是日耳曼系国家,又或者东亚大中华系的国家,都有可能在某些情势演变下,通过合并来实现统一的。


张子曰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是规律,而是现象。从世界范围内来说,日后有可能合并的应该还是那些在文化、历史、种族上同源的国家,比如朝鲜与韩国、苏丹与南苏丹等。接下来,隐语就历数一下最有可能合并的那些国家。

首先当然是朝鲜与韩国。众所周知,这两个国家自“统一新罗”时代以来就是统一国家,直到二战之后分裂成南北两个国家。近年来,两国在科教文卫尤其是体育方面经常打着一面朝鲜半岛旗出现,所以在未来朝鲜半岛统一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然后是苏丹与南苏丹。南苏丹一直是苏丹的一部分,直到2011年才独立,但国号与苏丹一样,只是加了一个“南”。南苏丹拥有石油,但没有出海口,其邻国除了刚果有一段微乎其微的河口外都是内陆国,南苏丹如果想要发展,最好还是能与苏丹重新成为一个整体。两国历史上有渊源,经济上互补,也存在合并的需求。

之后有可能合并的是阿拉伯地区的一些国家。其实阿拉伯各国之前就有合并的尝试,比如伊拉克与约旦曾合并为阿拉伯联邦;埃及与叙利亚曾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然后再与北也门合并为阿拉伯合众国;利比亚、埃及与叙利亚曾合并为阿拉伯联邦共和国;此外利比亚和突尼斯也曾计划合并为阿拉伯伊斯兰共和国。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阿拉伯地区是有可能出现合并趋势的。

至于欧洲,从其多极化的传统、经济、民族来看,更可能保持联盟或是邦联的状况,倒不太可能出现合并的局势。与此相似,东南亚、拉丁美洲也是如此,不过玻利维亚与秘鲁合并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两国本就是印加帝国的继承国,历史上也组成过邦联,当下玻利维亚又没有出海口,两国吞并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切割地球


未来的出现国家资源和平的情况会非常正常。首先,以欧盟的形式为例,地区国家致力于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最终形成类似于邦联的国家。不斤斤是欧盟,非盟、阿盟、东盟都在致力于一条化。其次,民族国家之间进行自愿合并,例如,冷战结束以后,东德与西德进行了和平;第三,随着全球变暖、海平面的上升,多数岛国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只能选择资源合并进入其他国家。

(欧盟的未来是邦联制国家)

目前,联合国共计有193个成员国,再加上2个观察员国家梵蒂冈与巴勒斯坦,也就是全世界有195个被广泛承认的国家。在这195个国家中,观察室为大家介绍3个极有可能发生国家之间自愿合并的例子。

1.韩国与北韩。在历史上,CX半岛多数时间是统一国家。1910年,CX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但是,CX人民并没有迎来民族统一。以北纬38度为线,半岛北部在苏联的支持下成立了北韩,半岛南部在美国的支持下成立了韩国。事实上,南北韩与东西德都是冷战的遗留问题。冷战结束以后,东德自愿并入西德。所以,韩国与北韩最终也会自愿合并,只是历史契机还未到而已。

2.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俄罗斯人与白俄罗斯人都属于东斯拉夫民族,都曾经是古罗斯的一部分。可以说,俄罗斯人与白俄罗斯人同源同种。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人一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1997年,两国签订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盟条约》,致力于外交、货币一体化。2015年,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又牵头成立了“欧亚经济联盟”。在未来,不排除俄罗斯与白俄罗斯通过某种形式合并为一个国家。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

3.澳大利亚与瑙鲁。瑙鲁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国,人口仅有13000人,领土面积21平方公里。瑙鲁曾经依靠出口磷酸盐,成为非常富裕的国家。但是,随着磷酸盐矿石开场殆尽,再加上海平面不断上升,小小岛国瑙鲁最终必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未来,瑙鲁全民极有可能搬迁入澳大利亚,两国也就是在实质上合并。

(瑙鲁)


美国观察室


这个是绝对的!

当你发现读了一辈子书,还不如一台机器人掌握的知识全面。当你触犯法律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律师!法官从全世界几十亿案例中就把你的罪状摸得透彻。

一名机器人的生产效率是人的一千倍的时候,人类已经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当人造智能能够一百倍提高民事效率,主脑能够模拟数千年来所有文明的兴衰并能够得到一条最适合人类的道路时!政府的存在就显得有些多余!

还有一个就是:大数据反腐!

按照现实的资源,用大数据反腐,要比行政公署更加有效百倍!


缘起纤尘


我小时候(七十年代)家里墙上贴着世界地图,那时拿辨认国家当成游戏。和当年相比,现在世界地图上的国家数量超出近五成!起码给现在的学生增加了学习负担:)

当年流行的口号是“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先是殖民地纷纷独立,然后独立的国家再分裂(比如苏丹与埃塞俄比亚)。接下来苏东转型又导致一波独立。

如果说当年那段口号还有积极意义的话,现在已经基本没有了。国家分裂的灾难性后果尽显。

第一,人为割断经济联系。这主要体现在非洲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当年殖民地在经济上是宗主国的依附体,个别国家如法国,干脆把殖民地划成海外省,当成国土,所以都做了不少现代化建设。七十年代非洲人均GDP超过中国一倍,即使除去种族之间的不平等,当时非洲很多黑人生活水平超过中国人。

独立以后他们精神上爽了,经济上几乎没有成功的例子。特别是基础设施,宗主国建什么样,几十年过来还是那个样。

还有一个例子是俄罗斯和乌克兰。苏联时代两地很多工厂互为配套厂和总装厂,工人跨境上班。解体后十几年间两国还能维持这样,但毕竟都是独立国家。后来乌克兰因为国内政治原因先翻脸,双方经济联系就打破了。

实际上,国家本来就是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物。工业化以后经济逐渐全球化,资本和技术到处走。国家在经济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小。

第二,国家太小,抵御灾难的能力就小。经常有国家经济一衰退就是十几个点,原因在于国内只有一两个支柱产业,赶上波动周期国家就支撑不住。蒙古就是典型例子,矿产一卖不动,整体都受影响。

另外小国家遇到大型自然灾害就得求助于国际援助,因为本国没有那么多积累。

第三,国家太小很难搞法制化,极容易成为犯罪堡垒。现在国际上几个著名避税地都是微型国家,只有几万到十几万人,靠着灰色避税经济维持。但因为是独立国家,就是美国看着本国企业纷纷跑过去注册,也不能随便入侵。

基于这些原因,国家不断独立的历史可能要告一段落,以后会开始一波国家合并的浪潮,主要是小微国家向巨大国家靠拢。


科技文化郑军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无论是分还是合,都是用武力来实现的,但这样的模式只适用于二战结束前的时代。在21世纪,如果不是通过战争的方式,两个或者数个国家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克服民族、文化、权力分配等等的巨大障碍而合并成一个国家的,而通过武力实现国家间的合并,将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抵制,遭到西方发达国家的严厉制裁——碎片化的世界更有利于西方国家维护霸权,维系世界规则的制定权、解释权、使用权,攫取更丰厚的利益。未来,也就是西方仍然主导世界的时代,不仅不可能出现国家间的合并,而且还将会出现更多类似南斯拉夫、苏丹等国家那样的分裂。另外,每个国家跟每个人一样,都有浓厚的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思想,以及现实利益也无法调和,促使国家间的合并成为美好的空中楼阁。

1、西德与东德的合并是二战结束以来最成功的,并且没有解体的国家间的合并案例,有着特殊的背景与情况,不具备复制、参考的价值。地处西欧的德国是西方传统的列强之一,是西方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因为二战战败了,被美苏为首的两大对立阵营占领,分别成了西德与东德两个国家,成为美苏争霸的前沿阵地。

苏联入侵阿富汗,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仅把苏联打虚弱了,还激化了许多特别尖锐的矛盾,苏联末代总统的解决之道是让苏联西方化,并且实质性地退出了美苏争霸的序列,才同意受苏联控制的东德脱离苏联的控制,与由美国、法国、英国控制的西德合并,重新实现德国的统一。

西德与东德能够合并成新德国,主要原因是:1、西德本身就是西方阵营的重要成员,东西德的合并是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导的,意在增强西方阵营的实力;2、虚弱不堪的苏联实质性地退出了美苏争霸序列;3、苏联末代总统戈尔巴乔夫权力将苏联西方化,对西方化敌为友,成为最受西方欢迎的苏联领导人;4、西德的实力远超东德,有能力消化合并带来的种种挑战,名为两德合并,实质上是东德融入西德,恢复成大一统的德国。

2、与东西德合并成新德国的成功相反,是主张泛阿拉伯主义的埃及与叙利亚、也门的失败合并,用苟合来形容更准确。具有强烈的泛阿拉伯主义思想与反以色列主张的埃及著名总统纳赛尔,一直为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国家的再度统一鼓与呼,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叙利亚的相应,1958年,埃及与叙利亚合并成一个新的国家——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没过多久,阿拉伯半岛的也门也加入进来,于是,更名为阿拉伯合众国,成为类似美国的联邦制的国家。

几个国家合并成一个新国家,看上去很美好,但现实往往很残酷。埃及、叙利亚不仅都是阿拉伯人,同一个民族,又都是伊斯兰教国家,民族、宗教、文化等等都没有什么障碍,但权力分配、利益分配等等的矛盾却不容易摆平,很容易激化矛盾,并且不可调和。1961年9月,叙利亚愤怒地退出阿拉伯合众国,3个月后,也门也退出阿拉伯合众国,阿拉伯合众国仅仅维持了三年便寿终正寝了,叙利亚、也门、埃及恢复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他们之间的合并更像是一场露水的婚姻,苟合一些时日后过不下去了,吃回头草,说一声拜拜,各自打道回府,独立过活。

结语: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国家的分裂,总是比国家间的合并容易,在西方主动世界秩序的时代,更是如此。非西方阵营,国家间的合并不符合西方的利益,必然会遭到西方的干涉与反对。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有着浓厚的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思想,这里面浸透着无边无际的利益诉求,因此,在21世纪,国家间的合并比登月、上天更难,基本上都是美好的想象而已。


飞狼


可能性当然是存在的。但是这个自愿在多大程度上是真正的自愿需要不同情况不同判断。
木叔说几个可能吧——

比如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之间,未来不排除某种形式的合并。

目前双方早已经成为一个联盟的松散邦联国家形态,叫俄白联盟,这里面主要是经济上是互相依存和协调的。政治联盟还没有完全体现。

比如经济上,俄罗斯对白俄罗斯提供的天然气几乎和俄罗斯居民国内用气价格一样,在对白俄罗斯产品的出口上,俄罗斯也给与倾斜政策。

这些都是两个国家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的要件。毕竟如果合并的话经济上就不可能出现两个模式,所以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未来如果合并,准备工作其实做的不错了。
虽然卢卡申科总统不放弃白俄罗斯独立地位,但他支持进一步一体化。这个一体化到最后的结果可能也由不得他,合并可能性确实存在。

毕竟两国都是东斯拉夫人,同文同种,历史上也长期是一个国家,未来继续成为一个国家,概率不小的。

还有一些例子当然不一定是国家和国家合并了,可能是某些国家的一部分和另一个国家合并。

比如如今比较火热的乌克兰问题。

克里米亚已经被并入俄罗斯,是不是该国东部未来也可能以某种形式并入俄罗斯?当然这很可能不合法。

但俄罗斯方面能在表面上"做成"合法性。与克里米亚模式类似——先策动克里米亚公投独立于乌克兰。这样克里米亚就是所谓的独立国家。
用这个独立国家的身份与俄罗斯合并,就成了“两国自愿合并”了。
还有可能出现类似情况的是科索沃、塞浦路斯的一部分地区等。

木春山谈天下


有的,最可能的就是塞浦路斯和希腊。

塞浦路斯和希腊以前都属于土耳其领土,所以塞浦路斯和希腊都有大量土耳其人,而土耳其也有大量希腊人。后来奥斯曼土耳其解体,独立后的希腊和土耳其进行了人口置换,所以希腊没有土耳其人,土耳其也没有希腊人了。

但是塞浦路斯没有从土耳其独立,而是被割让给了英国,所以塞浦路斯没有进行人口置换,同时生活在希腊族和土耳其族,但土耳其族占多数。

二战后独立的塞浦路斯本来是两族共同治理,比如规定总统是希腊族,副总统是土耳其族。但民族、宗教不同,各种矛盾不断积累,于是希腊族就发动军事政变,打算并入希腊,紧接着土耳其出兵塞浦路斯,现在塞浦路斯被分为南北两个,南边是塞浦路斯共和国,希腊族,北边是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


现在南北方虽说也在谈判,但重新统一的可能性为0,所以有一天南北塞浦路斯会分别和希腊、土耳其合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