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什麼要讓一群孩子生擒鰲拜而不動用大內高手?

小史坑


康熙一位被部分學者譽為“千古一帝”的大清皇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可以說是他是中國少有的長壽之君。而在他這長達61年的執政生涯中,15歲生擒權臣鰲拜的事蹟至今讓大多數崇拜康熙的人所津津樂道。



鰲拜出生於清朝勳貴之家,他的祖父乃是完部族長索爾果,叔叔費英東更是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可以說他的家族是清初最為頂尖的家族。當然鰲拜本人可不是依靠家族的庇護才在清朝有了一席之地的,他可是憑藉著自己的戰功獲得了“滿洲第一勇士”的盛讚,並獲封公爵這一異姓所能做到的最高等的爵位。



而後在順治皇帝死後,因為鰲拜的忠心,他與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三人同為輔佐大臣,自此鰲拜走向了人生最為鼎峰的時刻。作為託孤之臣,日後隨著索尼的去世,蘇克薩哈的被殺,遏必隆的依附,鰲拜權傾朝野開始獨霸朝堂。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鰲拜的獨斷專行與年少氣盛的康熙的矛盾開始急劇上升。



再加上此時的鰲拜藉助輔政大臣的身份已牢牢掌控住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六部的實權,並任意的行使著原本只屬於康熙的權力。最終不甘受制於人的康熙決定幹掉鰲拜,奪回原屬於他的權力。康熙先是以強身健體為藉口召集了一批身強力壯的親貴子弟進入皇宮,然後秘密的訓練他們,為日後生擒鰲拜做準備。



而後在1669年5月,他又藉口此時中原各地尚未完全平復,需朝中大臣前往各地安撫的名義將鰲拜的親信大臣調出北京。之後康熙在鰲拜的親信都調離北京,那些原屬於這些親信所擔任的官職還處於空缺的狀態時,就乘機將自己的親信安插在這些位置上,而後並掌控了京城的兵權。



在做足準備後,在1669年6月14日康熙以有事要與鰲拜協商的名義將鰲拜詔入宮中。然後在鰲拜進宮面聖毫無防備之時,康熙那些秘密訓練的親貴子弟就突然衝出生擒了毫無防備的鰲拜。就這樣曾經被譽為“滿洲第一勇士”的鰲拜就被一群他看來還是小孩子的布庫們給生擒了。

而後康熙念在他為清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就免其一死,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曾經不可一世的鰲拜就被囚禁在家中,但不久之後就死於家中,死因不明。



那麼在這裡很多人都會有一個這樣的疑惑,為什麼康熙會讓一群年輕的親貴子弟去做生擒鰲拜的事情呢?鰲拜可是被譽為“滿洲第一勇士”的主,即使此時的他已是約59歲的花甲之年,但是近三十年的戰場生涯他的武力也不是區區一群小毛孩能比的。



那麼為何康熙就敢讓他們去執行這一項關乎著康熙存亡的事情呢?要知道一旦這些人抓不住鰲拜,康熙的性命和帝位必將受到嚴重的威脅,輕者當一輩子的傀儡皇帝,重者丟掉帝位,甚至是生命。其實康熙會這麼做,主要有以下的幾點原因。

一、讓鰲拜放鬆警惕。鰲拜武力絕對不俗,權勢也足夠大,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長年的掌控著大清的大權,早已讓他目空一切。試想下,如果鰲拜看見康熙整天都在跟一群親貴子弟在玩鬧,他會怎麼想?我想鰲拜只會想康熙果然還是一個小孩子,就這樣整天就只知道玩鬧的皇帝,對我來說真的沒啥威脅。



當然康熙並不是在玩鬧,而這裡真的不得不佩服康熙的心機,小小年紀不但知道隱忍,還知道示敵以弱。當時的康熙明明無時無刻不想著對鰲拜除之而後快,可是他卻一直都隱忍不發。而是一直都示弱於鰲拜,並假裝著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最終也正是這樣的假象讓鰲拜幾乎徹底的喪失了對康熙的警惕性。



二、無人可用。其實在當時康熙之所以會如此冒險的起用這批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無人可用。眾所周知自鰲拜獨霸朝堂後,整個朝堂幾乎都已被鰲拜完全控制,不但六部都是鰲拜的人,連皇宮的侍衛處都被鰲拜控制,更別說當時康熙周邊的太監、宮女也有很多都是鰲拜的人。



可以說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讓康熙不敢去用這些人。其實原本康熙用那些宮廷侍衛是最穩妥的,畢竟皇家侍衛都是武功高強之人,用他們去制服鰲拜,成功的幾率將更加的大。但是實際上康熙並不能用這些人,侍衛處早已被鰲拜控制住,如果用這些人恐怕不出數日康熙的計策就會被鰲拜所知。所以康熙沒辦法也只能用這些初出茅廬的清白子弟,只有用這些身家清白的人,才能確保計策不會被鰲拜得知。



三、好控制。其實康熙會用這些小孩子,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好控制。這些小孩子本就是從忠於皇家的那些家族中挑選出來的親貴子弟,而這些孩子可以說就是一張白紙,此時的他們身上沒有跟朝堂上的任何派系有瓜葛,而且也沒有任何成年人的那種心思。可以說在他們的眼裡和心裡就只有家族所交代的那句話,就是“忠君愛國”。



所以當康熙跟他們說他們要對付的是當朝的權臣鰲拜的時候,他們並沒有害怕。正如康熙當年在決定抓捕鰲拜的時候問這些小孩子“你們怕朕,還是怕鰲拜?”,他們毫不猶豫的回答“怕皇帝”,是的,在他們這些每天都被灌輸著“皇帝最大”的思想的小孩子們來說,皇帝遠比鰲拜來可怕的多。也就是如此,康熙才能最終成功的實施活捉鰲拜的計劃。



四、初生牛犢不怕虎。康熙用這些孩子除了以上原因,還有一條那就是這群孩子不怕死。他們幾乎都還沒有經歷過朝堂上的那些勾心鬥角,和世間種種的挫折。所以他們始終都保持著一股勁,一股不服輸,一股不怕死的勁頭,而就是這個精神最終讓他們完成了康熙交代的事情。



可以說在當時如果沒有這個不怕死的精神,恐怕他們很難全心全意的去對付鰲拜。畢竟鰲拜可是這個天下權勢最大的權臣,一旦失敗,他們和他們的家族勢必將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所以對付他如果沒有那份膽識,恐怕誰也不敢去對付他,這份計劃也就不能成功。



實際上就在這樣的種種原因下,最終康熙決定用這些小孩子去對付權勢滔天的鰲拜。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最終康熙成功的將鰲拜擒拿,然後奪回了自己的權力。


澳古說歷史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皇帝扳倒權臣,實現上位的例子,並不是很多。就算是真正實現了這個目的的,往往也殺得血流成河。而血流成河帶來的惡果,是讓戾氣橫生,在朝廷中出現冤冤相報的更大的悲劇。

康熙皇帝扳倒權臣鰲拜,則可稱得上歷史最成功的政變之一。不流血,不張揚,輕輕鬆鬆就把手握重兵的鰲拜拿下了。而完成這項任務的,只是幾個小青年。那麼,康熙為什麼要用幾個小青年,而不是動用大內高手呢?

(康熙和鰲拜劇照)

在擒拿鰲拜之前,康熙和鰲拜是有過幾次口舌之爭的。這幾次口舌之爭,最終都以康熙失敗,鰲拜勝利結束。我認為,鰲拜取得這幾次口舌之爭的勝利,是有意而為的。也就是說,鰲拜一定要壓倒康熙。

鰲拜為什麼一定要壓倒康熙呢?其實他是在試探康熙,看看這個漸漸長大的小皇帝,在被自己嚴格壓制的情況下,會出現一種什麼樣反應。然後他再根據康熙做出的反應,選擇應對措施。

在鰲拜看來,康熙當時可能做出的反應,無非有兩種:一種是不滿,一種是消沉。

如果不滿,康熙必然會有行動。按照古代皇帝扳倒權臣的套路,康熙在不滿的情況下,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無非這幾項:一是發表不滿言論,二是削奪權臣權力,三是打擊權臣部下,四是培養死士狙殺。

發表不滿言論,這在古代皇帝中非常多。而這些皇帝也常常因為發表了不滿言論,被權臣提早察覺,予以廢黜或害死。比如劉盈去世後,呂后殺掉劉恭母親,立劉恭為皇帝。結果劉恭卻說,我長大後,要把你們這些人殺掉。嚇得呂后廢了他,又把他殺掉。

削奪權臣權力,一般就是收繳權臣的兵權。比如曹髦在司馬師去世後,就以讓另一個人帶兵回來的方式,奪取司馬家族的兵權。但被司馬昭識破,司馬昭親自帶兵回來。結果曹髦沒有成功。

打擊權臣部下,也就是卸掉權臣的左膀右臂,從而讓權臣成為孤家寡人。比如蒙古大汗蒙哥因為不滿忽必烈做大,就打擊忽必烈的手下。

(索額圖劇照)

培養死士狙殺,也就是安排刺客去殺死權臣。這樣的例子,在古代就實在太多了。

如果康熙要採用前面三項拿下鰲拜,他必然要下聖旨,進行各種人事安排。如果康熙要採用最後一項拿下鰲拜,他肯定就會使用大內高手。

要知道,那時候鰲拜是對康熙進行了嚴密監防的。不管康熙做哪一件事,立刻就會被鰲拜發覺。鰲拜一旦發覺了,他肯定會非常警惕,並採用針對性的措施。那樣一來,康熙要拿下鰲拜,就很困難了。

所以康熙徵召了一部分貴族子弟,玩摔跤遊戲。

(擒鰲拜劇照)

這個任務交給索額圖去辦理。當然了,徵召這些子弟也很考究,年紀不能太大,只能是小青年,大致和康熙的年紀差不多就可以了。也不能告訴這些小青年的真實目的,只是說進攻陪皇帝玩摔跤、玩擒拿遊戲。如果告訴了他們真實目的,就算那些小青年不說出去,也難免他們在臉色上表現出來,從而被鰲拜察覺。如果只是讓他們純粹的娛樂,那麼他們就能放心地,全身心地投入。

這樣一來,就能讓鰲拜誤會小皇帝只是貪玩,而貪玩是因為氣餒。如果,才不會提防康熙。

我們可能看過《康熙王朝》,或者《鹿鼎記》這樣的電視劇。認為康熙當時選擇的,是身強體壯的武士。因為鰲拜像牛一樣強壯,是“巴圖魯”,如果不是身強體壯的武士,肯定把鰲拜拿不下來。

其實這是一種誤會。當時鰲拜已經是59歲的老人了,就算他年輕時是猛士,但是59歲了,還能做什麼。再加上多年不上戰場,身體早就不行了。因此,很可能只需要一個小青年,就能把鰲拜給拿下,何況是好幾個人。

既然如此,康熙還用得著找大內高手嗎?


張生全精彩歷史


康熙8年(1669)5月16日,鰲拜像往常一樣去武英殿“參見”16歲的康熙。但是這天他在武英殿門口遇到一個人,這個人叫索額圖。

是2年前死掉的索尼的三兒子,在此不久前剛剛去職吏部右侍郎,專職成為康熙的一等侍衛。索額圖只說了一句話,鰲拜就乖乖地將佩刀交了。索額圖說,“皇帝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你每次見皇帝總帶著刀似有不妥。”

而當鰲拜踏進武英殿的時候,等著他的並不只是康熙,還有一幫陪著康熙玩布庫(摔跤)少年。

只聽康熙一聲令下,少年們一擁而上,鰲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鰲拜隨即被打入大獄,康熙命議政王大臣審訊鰲拜。先被抓,再議罪,那實際上就是已經定性了。所以議政王大臣會議很快就給出了結論,宣佈鰲拜30條罪狀,應處以革職、立斬;抓鰲拜的黨羽12人,抓遏必隆等,革職審查,動作迅速。

鰲拜直到這一刻,才明白原來康熙是真的長大了,再不是那個敢怒不敢言的懦弱少年了。

鰲拜想起康熙身邊貼身侍衛費揚古之子倭赫就因為對他不禮貌,就被他找了個擅騎御馬、取御用弓矢射鹿之罪名處死了;甚至以“怨望”的罪名,將費揚古及其子尼侃、薩哈連一併處死,家產籍沒。籍沒的家產並未充公,而是給了自己的弟弟穆裡瑪;他想起因為自己看中的地,在康熙的再三反對下,矯旨將殺了拒不配合換地的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三人;他想起索尼臨終前上書康熙親政,蘇克沙哈請辭,目的就是讓鰲拜自己提出來一併歸政康熙,然而氣勢洶洶的鰲拜卻按著康熙的手臂,將蘇克薩哈處以絞刑,並誅其族。就明白等待自己的將會是什麼。

但是鰲拜的罪過雖大,但是功勞也大。

皮島之戰、松錦會戰、西充之戰都是立下赫赫戰功的。而且當年之所以能夠當上輔政大臣,是因為自己敢面對面拿著刀子跟多爾袞正面“剛”出來的榮華富貴啊。鰲拜實際上就是過於跋扈了,為了一己私利,連康熙的面子以及幼小的心靈都不顧及了。但是說什麼都晚了,康熙雖然免了鰲拜一死,但是他愁腸百斷,最終病死在了大牢裡。

康熙擒鰲拜,用玩布庫的少年,而不是用侍衛,正是佈局人的高明之處。

實際上並不像《康熙王朝》裡寫的那樣,康熙是和孝莊經過詳細的商討之後,定下來的擒鰲拜的計劃。史料裡並沒有證據表明孝莊知道並具體參與了這件事情,反而是索額圖深入參與可此事,所有事情的安排應該都是索額圖利用康熙和鰲拜之間的矛盾,利用康熙不得不賭的處境,進行的一次冒險性較大的賭博。

所以這個過程當中,索額圖考慮到了失敗的可能。

所以在擒拿住鰲拜之前,任何與政局有關的人和事情都不能參與進來,否則一旦失敗,誰都無法收場。一幫孩子如果擒得住鰲拜,直接下罪名,自己順勢解決鰲拜的黨羽;如果失手,孩子們(不是野孩子,都是親貴子弟,這一點很重要)跟你鬧著玩的,畢竟玩布庫的孩子們手裡沒有刀(這一點也很重要)。即便鰲拜很生氣,要追究責任,也不好發作,畢竟和孩子較勁,得看背後站著誰,到時候孝莊再出來說句話,尚有挽回餘地。

史料並沒有記載索額圖和康熙當時準備了多少套預案。但是謀大事,定乾坤。索額圖作為主要佈局人,“如果失敗”他是一定要考慮進去的。

擒了鰲拜之後,當月康熙做了3件大事,鞏固了自己的權威。

第一,下詔永遠停止圈地;第二,禁止虐待八旗奴僕;第三,嚴格議政王大臣會議保密制度。“永遠停止圈地”,武人鰲拜的時代就徹底結束了。

康熙16年(1677 年)康熙設立南書房,由皇帝親自挑選親信入南書房辦事,組成自己直接控制的機要秘書班子,“議政王大臣會議”就此沒落,此後清朝再無滋生權臣的土壤。


炒米視角


康熙八年(1669年)5月16日,已經親政兩年,年僅15歲的康熙皇帝召輔政大臣鰲拜進宮,利用“少年布庫遊戲”乾淨利索的將鰲拜拿下,隨即將其打入大牢,清除鰲拜黨羽,徹底終結了“鰲拜專權”,那麼康熙為什麼會讓一群十幾歲的孩子來擒拿鰲拜呢?




鰲拜是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瓜爾佳.費英東的侄兒,出身將門,精通騎射,勇猛精進。他從青年起就效力軍中,戰功赫赫,曾隨清太宗皇太極攻打蒙古察哈爾部,東征朝鮮並立下大功。順治帝死後,以輔政大臣的身份輔佐八歲的康熙帝,是清朝三朝元老,鰲拜勇武過人,號稱“滿洲第一勇士”,他輔政後期,濫用職權結黨營私排除異己,飛揚跋扈無視皇權。康熙親政之後決定要除掉這一禍害。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在大臣黃錫袞、王弘祚的支持下,於武英殿用“少年布庫遊戲”擒拿鰲拜。康熙沒有興師動眾大動干戈,而是兵不血刃乾淨利落的處理了專權的鰲拜,其用意何在呢?




鰲拜擅權誤國,罪行累累,屠滅步軍統領費揚古一家,矯詔處死反對他的一品大員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保定巡撫(兼工部尚書)王登聯。鰲拜雖在四大輔政大臣(其他三人為索額圖、遏必隆和蘇克薩哈)身居末位,但他軍功最高,聲望譽加,其他三人皆奈何他不得。鰲拜在朝中權勢熏天,為所欲為,且在各機構安插親信遍佈爪牙,對於年僅15歲的康熙來說,若興師動眾聲討鰲拜,稍有不慎極有可能會導致觸底反彈,促使鰲拜絕地反擊,甚至於公然謀反。擒拿鰲拜不能大張旗鼓大搖大擺,只能智取不可蠻動,康熙對當時的形勢可謂是非常的清楚。




可是鰲拜是行武出身,人高馬大力大無比,就算是智取要拿下他也遠非易事。怎麼辦?聰明的康熙帝又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他的貼身侍衛可以擔當擒拿鰲拜的重任。

康熙身邊的這些侍衛都是從滿洲貴族中擇優錄取,既是康熙的侍衛也是他的玩伴。他們還有一個別稱叫“小布庫”,所謂“布庫”,是滿洲人的一種角力遊戲,為摔跤的一種,滿語把摔跤稱之為“布庫”,布庫比賽在清朝軍營很盛行,“分左右翼,令其角勝負,負者罰牛羊。”摔跤不以身材大小為準而注重戰術策略,儘管鰲拜身材高大,孔武有力,而小布庫們都是十幾二十歲的年輕後生,力量對比上並不佔優。但因布庫特有的靈活步法、多變攻法,猶自抵住螫拜的神力勇猛,在不斷的戰術轉換中,鰲拜分身乏術,體力逐漸消耗殆盡,最終小布庫們佔的上風,一舉擒拿鰲拜。




為了去除鰲拜,康熙帝專門訓練了一批“小布庫”,在宮裡實操演練以求萬無一失。而四輔政大臣之一的索額圖,也在康熙擒鰲拜事上立下了大功,在鰲拜覲見康熙之前,索額圖以鰲拜“身攜兵刃,意所何為”的理由奪下了他的佩刀,鰲拜失去了護身利刃,就等於失去了最重要的身體保護,一番搏鬥之後,這個權傾朝野,囂張跋扈的野心家終於束手就擒。


大國布衣


題主說的“大內高手”應該指的就是大內侍衛!其實,擒鰲拜的哪些所謂的“孩子”,也是大內侍衛!下面,我們聊聊康熙用“一群孩子”擒鰲拜的事。

康熙要想擒鰲拜,其實真的很難。因為,鰲拜在京城各部院和內三院都有親信!而且,鰲拜還兼著領侍衛內大臣!也就是說,皇宮內的侍衛,也要聽他的。

費揚古之子倭赫也是康熙身邊侍衛,因為對鰲拜不尊敬,在康熙三年,被鰲拜以“擅騎御馬”和“取御用弓矢射鹿”的罪名擅自處死了。可見,鰲拜對侍衛的把控有多用心。

而且,康熙也不清楚現有的侍衛誰是鰲拜的人,所以,康熙只能自己重新招人!

康熙依靠的是索尼的兒子索額圖,就是《康熙王朝》中魏東亭的角色。康熙先讓索額圖解除其他職務,專門擔任自己的貼身保鏢。索額圖上任以後,就從滿清貴族的八旗子弟中招募了十幾個布庫(摔跤)少年入宮,也算是充當侍衛。

索額圖負責訓練這些小孩,但是,這些小孩是不知道究竟要幹什麼的。只有索額圖和孝莊太后知道此事內情。康熙當時也小,14週歲,鰲拜以為康熙只是喜歡和小孩子一起玩。於是。鰲拜就沒把這事放心上。畢竟,他是滿清第一勇士,每天還都是帶刀入宮!

動手那天,鰲拜其實也是帶著刀的。可是,在武英殿門口被索額圖攔住了。索額圖很會說話,就勸鰲拜,皇帝年紀也大了,您老是帶著刀嚇唬皇帝也不對啊。鰲拜也沒多想,可能覺得老子不帶刀也能嚇唬皇帝。於是,鰲拜順手把刀給了索額圖!

(電視劇有些誇張)

在鰲拜進來之前,索額圖先讓人準備了一張椅子(左前方的一條腿是鋸斷的)。因為鰲拜喜歡向右後“斜靠著坐”。所以,鰲拜正常坐的時候,椅子是沒事的。等鰲拜入座以後,鰲拜身後還站著一位假太監(布庫少年假裝的)。

康熙和鰲拜聊一會以後,另一位假太監(布庫少年)拿盤子端著一杯茶,從鰲拜左前方遞給鰲拜。盤子上的茶碗是在開水中煮著的,燙手!鰲拜一燙手,杯子掉地上。同時,椅子腿也被壓斷,鰲拜順勢倒在了地上。這兩位假太監貌似是去攙扶鰲拜,其實是上去摁住鰲拜!

同時,康熙和索額圖等人,高呼其他布庫少年上前“扶鰲拜”。鰲拜就此被擒住!鰲拜就是在不經意之間,被一群小孩擒住了。

鰲拜這次,算是馬失前蹄了。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康熙擒鰲拜為什麼用一群少年而不用大內高手呢?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大內高手都是鰲拜的部下,他們聽鰲拜的話而不聽皇帝的命令。不要認為皇帝的權威不可侵犯,如果皇帝沒有掌權,也沒有兵權,那麼皇帝只是一個傀儡而已,而傀儡皇帝的命令出不了尚書房。康熙就是明白他的處境,所以才選擇一批身強力壯的少年來訓練,這些少年就相當於康熙的親兵衛隊。如果康熙皇帝命令大內高手來擒鰲拜,這些大內高手只會說“請皇上三思”,卻不會行動;而鰲拜很可能會利用他的權勢廢除康熙,另立一個皇帝。

鰲拜前半生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他的武功之高,實戰經驗之豐富,數十名精銳八旗兵也打他不贏;晚年鰲拜操握權柄、結黨營私,肆意誅殺顧命大臣,是大清帝國的實際掌舵人。不過鰲拜本人並沒有謀反的想法與行動,他只是想當忠心不二的權臣;康熙天縱英才,少年老成,他想親政,所以想搬開鰲拜這座大山。皇宮內外皆受鰲拜控制,為了奪權,康熙不得不以玩耍為由招募了大批身強體壯的少年來摔跤,並控制他們為自己效力。其實以鰲拜的武功,這些少年就算是以死相抗,也未必能擒住他,只不過他看出了皇帝的心意,於是順水推舟,束手就擒了。康熙晚年也說過鰲拜並沒有謀反之心,只是康熙為了親政,不得不對鰲拜下手。

鰲拜是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三代元勳,他對皇太極、順治、康熙算是忠心耿耿,只是晚年太過驕橫跋扈,擋了康熙的路,所以才會被清理。鰲拜在皮島之戰中最先衝入明軍大陣赤身肉搏,因此八旗兵擊潰了明軍,戰後皇太極賜鰲拜“巴圖魯”(勇士)稱號。松錦會戰中,鰲拜果斷決定乘勝追擊明軍,五戰五勝,戰後鰲拜晉升為護軍統領,進入後金高級將領行列。皇太極去世後,順治當了皇帝,由多爾袞攝政;多爾袞攝政之後,黨同伐異,擅權自重,對忠心於順治皇帝的鰲拜多次迫害;順治親政後,鰲拜成為重要的大臣,順治死後則成為四大顧命之臣。

鰲拜被擒後,康熙命議政王大臣等審訊鰲拜,大臣們審實後,宣佈鰲拜30條罪狀,應處以革職、斬立決的處罰。鰲拜請求覲見康熙,讓康熙看他為救康熙祖父皇太極而留下的傷疤;最終康熙念在鰲拜對上兩代皇帝的功績,赦免了他的死罪,改為軟禁府中,終身不得參政。我們不得不承認康熙皇帝確實帝王之術高明,他擒禁鰲拜不僅搬開了他親政的巨石,更是殺雞儆猴,讓各實權大臣不得不忠心於他,按他意思辦事。忠心的權臣鰲拜成了康熙聖明的墊腳石,人們在談到康熙英明聖武時,總是不可避免的會談起康熙擒拿鰲拜的機智與勇敢!


大秦鐵鷹劍士


鰲拜,因為屢建戰功而被封功晉爵,曾經被皇帝封賞:“滿洲第一勇士”。

鰲拜武功卓著、身經百戰,除了身強力壯、騎射絕倫之外,據說鰲拜還有護體神功:“鐵布衫”。鰲拜與人戰鬥之時,氣力在全身運轉,上身柔軟似棉、卻能夠經得起鋼鐵攻擊。

勇猛超人的鰲拜碰上了千年一遇的大清皇帝康熙,該會有什麼樣的雷閃電鳴、天崩地裂的較量?康熙為什麼不動用大內高手?

兩次過招,小小年紀的康熙皇帝已經明白:大內高手中沒人可用,也不敢動用!

順治皇帝親自處理朝政之後,聽說鰲拜曾經對天發誓:衷心保主、同生共死、相依為命。順治便對鰲拜格外恭敬尊重。

順治皇帝把鰲拜看作最親信的大臣。朝廷中各種大事,順治都讓鰲拜參與決策。順治甚至讓鰲拜教授武進士騎馬、射箭。

1661年,順治發佈遺詔,特地任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個人為輔政大臣,要求他們同心同德輔助小皇帝玄燁(也就是康熙皇帝)。

隨著形勢發展,鰲拜實力越來越強大。鰲拜幾乎可以控制天下大局,甚至在朝廷之上也膽敢肆意妄為、無所顧忌,根本不把小小年紀的康熙皇帝放在眼中。

即使康熙皇帝反對的事情,鰲拜也可以假傳皇帝的詔書。

1665年,鰲拜要佔有其他人管轄之下的一方土地,遭到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反對。他們上疏皇帝,認為此事萬萬不可。

這三個人當時都是位高權重的大臣:蘇納海是大學士、戶部尚書;朱昌祚是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總督;王登聯是直隸、山東、河南三省巡撫。

就是這樣三位大臣,在鰲拜眼裡也是三隻小雞。鰲拜知道他們上疏後,又惱又羞、大發脾氣。鰲拜命人將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三個人秘密逮捕關進監獄,又命人給他們論議定罪。

康熙皇帝看過三位大臣的上疏之後,特地召集四位輔政大臣,詢問怎麼辦。

鰲拜主張將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三個人施以最重的刑罰處置。康熙皇帝不允許他的請求。

可是,鰲拜對康熙皇帝的態度置若罔聞,他假傳皇帝詔書,將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三位大臣殺死並且放在街頭示眾。

為了獨攬朝中大權,鰲拜窮盡手腕,清除康熙皇帝身邊的忠臣。

1666年,勢力孤單、力量單薄的蘇克薩哈,擔心自己受到鰲拜暗害,就誠懇請求讓自己去駐守順治皇帝的孝陵。

利用這個時機,鰲拜羅列蘇克薩哈24項重大罪狀,並且打算把蘇克薩哈及其長子磔死(肢解致死),其餘子孫全部處死,沒收他家全部財產。

康熙皇帝看出來這是鰲拜清除異己,也就不批准鰲拜的上奏。鰲拜接下來的舉動讓康熙皇帝無法容忍、但也無可奈何。

鰲拜看見康熙皇帝不批准自己的奏摺,頓時火冒三丈。鰲拜捋起衣袖,衝到康熙面前,手指康熙臉面,連抽帶罵,恨不得狠扇皇帝兩個耳光,噴濺而出的吐沫星子飛落皇帝一臉。

連續幾天,鰲拜在朝廷大堂之上,都是強烈粗暴要求康熙皇帝批准奏摺。康熙皇帝雖然沒敢反抗、只能屈辱忍受,但是到底沒有批准奏摺。

看見康熙始終不批奏摺,鰲拜再次假託皇帝聖旨,按照自己的意願,磔死了蘇克薩哈及其長子、處死了蘇克薩哈其餘子孫、並且沒收其全部家產。

通過以上事件,康熙皇帝發現:鰲拜權力已經登峰造極、權傾朝野了,如果任其放縱,自己的皇位一定保不住了。當鰲拜對自己大發雷霆之時,所謂的專門保護皇帝的大內高手們,沒有一個出手相救,甚至連拉架勸阻的都一個沒有。

康熙皇帝明白:不管是大內高手們不願意相幫、還是不敢相幫,總之,大內高手中是沒有人可以用來斬除鰲拜了;即使有少數人可以利用,康熙皇帝也不敢任用啊。說不定,斬除鰲拜不成,還會早早把信息報告給鰲拜了。

千古一帝絕非等閒常人,痛苦之後還是必須思考對策的。康熙皇帝決定用自己特有的謀略來戰勝不可一世的權臣鰲拜。

康熙皇帝考慮到:要想斬除鰲拜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自己的真實想法不能讓鰲拜知道,否則鰲拜必然會先下手製服自己;二是要培養一支自己的親信隊伍,,一支願意為皇帝賣命的隊伍;三是要擁有一支能夠打敗鰲拜的隊伍。

血液裡流淌著崇尚武力的康熙皇帝,根據自己12、13歲的年齡特點,精心挑選了一批身體強壯有力、年輕朝氣蓬勃的親信,以陪伴皇上練習摔跤為名,將他們召進皇宮。

就這樣,康熙皇帝不露聲色地組織了一支真正屬於自己的隊伍。康熙皇帝從中選出精明能幹的人作為首領,帶領這一批少年勤奮練習、刻苦磨鍊。

每逢鰲拜到宮中來觀看,這批少年就在一起追逐打鬧、嬉戲玩耍。鰲拜所看到的就是一幫沉迷遊戲的貴族子弟,所以,根本沒有想到康熙皇帝會有多深遠的謀略。

在訓練隊伍的同時,康熙皇帝想到,朝廷內外已經佈滿了鰲拜的黨羽和爪牙。要想剷除鰲拜,還必須將鰲拜的親信分散開來。

康熙皇帝小小年紀,也確實很有智慧,他以提拔升官的方式,把鰲拜的親信黨羽分開派往外地當官,讓他們遠離京城。然後逐漸把自己的忠臣安排進衛戍京師隊伍中。

看著自己培養的這批少年越來越強壯、越來越有戰鬥力了,康熙皇帝對他們進行思想上的洗禮、訓戒。康熙皇帝鄭重其事地問他們:你們都是我最親近的侍衛。你們懼怕我,還是懼怕鰲拜?

少年們異口同聲回答:怕皇上!不怕鰲拜!

康熙皇帝認為利用這一群少年生擒鰲拜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一方面,這群孩子都出生於親貴家庭,從內心裡擁護、並且忠於皇上;另一方面,這群滿清後裔,從骨子裡就崇尚武力、從來不懼怕戰鬥,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戰鬥的勝利。

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這群少年非常希望通過建立功勳,來使得自己功成名就、大富大貴、光宗耀祖。這正是他們發自內心深處、並且拼命擒拿鰲拜的精神動力。

1669年6月,康熙皇帝召見鰲拜,到南書房來商議大事。鰲拜進來後,康熙皇帝命令一位少年端一把椅子讓他坐。這把椅子腿已經摺斷、安在上面不起作用,只是糊弄鰲拜。那位少年就站在後面,扶著椅子不讓它倒下。

鰲拜坐定後,康熙皇帝命令賞賜御茶香茗。首先把裝有茶水的碗放在水中燒煮,茶碗已經很熱,一個少年帶著白紗手套,快速把茶碗端給鰲拜。

鰲拜端碗在手,手被燙得厲害,堅持不住,“砰”的一聲,茶碗墜落地上摔碎了。

扶著椅背的少年順勢一拉,鰲拜仰面倒在地上。

康熙皇帝大喊一聲:鰲拜大不敬!

訓練有素的那一批少年健將一齊都上,雖然鰲拜極力反抗,但最後還是硬生生被這批少年擒住、並被捆綁得結結實實。

康熙皇帝念及鰲拜多次建立戰功,也沒有篡位殺君的直接證據,就免除了鰲拜死刑,而把他關閉監禁了。

康熙皇帝生擒權臣鰲拜、而沒有流血,在中外歷史上,都可以算得上非常成功的政變,應該是中國的“光榮革命”。

康熙皇帝為了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隱忍不發、韜光養晦,可以說這是真正的大智慧。

我是:岳飛的飛。

歡迎批評、一起成長!


岳飛的飛


鰲拜是順治帝欽定的輔政大臣之一,身兼太子太傅、領侍衛內大臣,也就是說大內侍衛(高手)也由他掌管。御前侍衛倭赫等人對康熙忠心耿耿,鰲拜為了剪除小皇帝羽翼,以“擅騎御馬,私取御用弓矢”的罪名將他們全部殺掉,由此可見鰲拜對大內侍衛的掌控力度。


那麼康熙為什麼會用一群半大孩子來擒拿鰲拜呢?

麻痺對手

康熙深知鰲拜羽翼已豐,整個皇宮大內到處都是他的耳目。除了貼身伺候的蘇麻喇姑和魏東亭外,康熙身邊幾無值得信任之人。四位輔政大臣中,索尼年事已高,遏必隆膽小怕事,蘇克薩哈資歷尚淺、人微言輕,以致於鰲拜憑藉赫赫戰功、三朝元老的身份把持朝政,獨攬軍政大權。

年幼的康熙只能處處示弱,虛與委蛇,裝出一副貪耍好玩的孩童天性,以練拳腳為名,招攬了一批少年,整日同他們泡在一起。鰲拜眼見小皇帝不務正業,成天與玩伴們嬉笑打罵,心裡樂開了花。於是放鬆了警惕,放心大膽的在朝堂之上胡作非為。

積蓄實力

鰲拜號稱“滿洲第一勇士”,不僅武功高強,護衛如雲,而且獨攬大權,軍權在握。如若不能一次拿下,讓他跑脫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而康熙網羅的這批少年並非尋常子弟,他們是御前侍衛魏東亭的結義兄弟,是魏東亭在喀喇沁時結識的一夥關東馬賊,一夥真正的亡命之徒。

鰲拜圈地亂國,弄得民不聊生,當地人被迫逃亡,穆子煦、郝老四、犟驢子等人跑到京城混口飯吃,偶然間遇到已被調入大內擔任御前侍衛的魏東亭。

正值康熙用人之際,魏東亭便舉薦這些結義兄弟們,替皇上效犬馬之勞。這些人本就是亡命之徒,早將生死置之度外,見皇帝信任和抬舉他們兄弟,個個誓死效忠。康熙延請名師對他們悉心教導,日夜操練,時光流逝,光陰荏苒,武功日見精進,相互配合默契。

突然襲擊

經過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康熙對擒拿鰲拜一事已經穩操勝券。不僅收服了統領京城防務的九門提督吳六一,而且謀劃好了擒拿鰲拜的每個細節。


為以防萬一,康熙還請祖母孝莊太后暫時移駕盛京(今瀋陽),但孝莊太后不願離開。康熙把穆子煦等人提升為御前侍衛,並歃血盟誓,共除國賊。隨後,康熙獨召鰲拜入宮,一向自負的鰲拜雖有疑惑,卻並不害怕,獨自入宮,被早已埋伏在殿內的御前侍衛一舉擒獲,交部議處。

部議鰲拜身犯30大罪,應處以極刑。康熙念其老邁,平生頗具戰功,遂從輕發落,判處終身囚禁。一代權臣,就此落幕!


歷史茶坊




鰲拜並不想造反,他的偶像是多爾袞,他希望有一天能夠像多爾袞一樣擅權專政。雖然鰲拜年輕的時候也曾經有多爾袞展開鬥爭,成為順治皇帝的寵臣。但晚年的鰲拜卻變成了自己年輕時討厭的樣子,步了多爾袞的後塵。

1667年,也就是康熙6年。這一年四大輔政大臣的首席大臣索尼病死,他在去世前曾上書,遵循前朝先例,由14歲的康熙親政。隨後索尼就死了,蘇克薩哈身先垂範,辭去輔政大臣的職務,希望其他兩個人也辭職,以方便讓康熙皇帝親政。



然而遏必隆並不想喪失手中的權力,鰲拜更是想獨霸朝政。於是鰲拜就找了藉口,殺害了蘇克哈薩。不僅康熙沒有能夠親政,鰲拜更是趁機掌握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六部的實權。

這次的鰲拜權傾朝野,黨羽遍佈朝廷內外。康熙和鰲拜就圍繞著大清帝國的最高權力展開了一場鬥爭,鰲拜並沒有打算篡權奪位,從根本上來說,他根本就沒有把康熙放在眼裡,這才導致了他最終的悲劇。



康熙為什麼用一批小孩來對付鰲拜,而不用大內侍衛呢?這裡邊是頗有深意的,高手出招,要麼不動,要麼致命,康熙就是這樣的高人,鰲拜就是他的對手。

開國功臣費揚古的兒子倭赫是康熙的御前侍衛,因為看不慣鰲拜的胡作非為,被鰲拜找了個藉口滿門抄斬。順勢鰲拜擔任上了領侍衛大臣,也就是說康熙身邊的大內侍衛都由鰲拜來統領和任命。


這時候的康熙非常有危機感,鰲拜已經成為他親政的攔路石。要除掉鰲拜,必須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在朝廷內部籠統文武官員,另一方面要重建一支除掉鰲拜的秘密部隊。

既然身邊的大內侍衛都信不過了,那麼康熙就命令從信得過的滿族大臣中招了一批身強力壯的青少年進宮,以陪皇帝練武的名義單獨操練,實際上這才是有康熙皇帝真正統領的御林軍。



當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時候,康熙皇帝開始做最後的佈局,他晉封鰲拜為一等功,以麻痺他對自己的警惕性。另一方面秘密的命令自己的親信大臣掌握了京城防務,穩定了京城局勢。

當鰲拜要進宮面見康熙之前,康熙就做好了一切準備,為鰲拜備上了三條腿的凳子,和一杯滾燙的熱茶。最終擔任現場總指揮的就是索額圖,在鰲拜進入皇宮前,以不能帶武器為理由收繳了他的刀。

驕傲的鰲拜認為宮內的侍衛都是自己的人,根本沒有引起警惕。當他坐在三條腿的凳子上,假扮成太監的康熙皇帝的親信侍衛故意把熱茶捧到鰲拜的手上。鰲拜只能用雙手來接,這是背後的兩個少年侍衛順勢把鰲拜按倒在地。埋伏在周圍的年輕侍衛一擁而上,就把鰲拜抓了起來。

整個故事就這樣結束了,並不像電視劇中描寫的那樣跌宕起伏,驚心動魄。康熙皇帝為此做了精心的準備,隨後他命令自己的親信接管了朝廷的大權,有康親王來親自審訊鰲拜。



前邊已經講過了,鰲拜並沒有造反的打算,實際上康熙也沒有殺鰲拜的心。兩個人之間只是滿清政府內部高層的一場鬥爭,赤裸裸的權力鬥爭。這裡面並沒有誰對誰錯,只有誰成功誰失敗。

為了打壓鰲拜一黨,最終的審訊結果給鰲拜定了30條罪名,判處鰲拜斬立決。但鑑於鰲拜的黨羽權傾朝野,並不能馬上剷除乾淨。為了政局穩定,康熙皇帝又宣佈:鰲拜年輕的時候戰功累累,免於處死,把他圈禁了起來。

從本質上來說,順治年間就有意加強皇權專治,這與滿清貴族的八王議政有很大沖突,最後只能作罷。康熙除掉鰲拜,才從根本上把皇權專制制度可以建立了起來,杜絕了滿清大臣干預朝政的可能性。

正是因為鰲拜沒有造反的野心,晚年的康熙為鰲拜平反了。到了雍正執政的時候,更是讓鰲拜的後人恢復了鰲拜的爵位,並且可以世襲。這更證明了鰲拜和康熙之間只是赤裸裸的政治鬥爭,所有的罪名大部分都是強加給他的,只是為了從政治上搞臭鰲拜。


新知傳習閣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親政後的他本想大展鴻圖,有一番作為,可鰲拜遲遲不肯將權柄交還於他。

鰲拜和索尼、蘇克薩洽、遏必隆四位是順治帝臨死前指定的輔政大臣,鰲拜自恃資格老、軍功高,常常以勢奪人,逐漸走上了專權的道路。


康熙親政後索尼己病故,此時蘇克薩洽是輔臣之首,他看不慣鰵拜的擅權行為,又無力對付他,於是便上疏請求解除自己的輔臣之職,這個舉動意味著鰲拜和遏必隆也必須卸任,這一下觸及了鰲拜的要害,於是鰲拜給他羅織了24款罪名,向康熙提出凌遲、族誅之刑,康熙想保護蘇克薩哈不肯下詔,可鰲拜“攘臂上前,強奏累日”,皇帝在權臣面前也無能為力,最終蘇克薩洽被處以絞刑,並誅其族,蘇克薩洽的被殺,使康熙認識到,鰲拜不除,自己就不是真正的皇帝,鰲拜不除,自己的報負就無法實現,鰲拜對皇權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要除鰲拜,談何容易,他出身將門,精通騎射,身體雄壯,力大無比,三五高手都無法近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再說他把持著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六部的實權,還兼領侍衛內大臣,黨羽遍佈朝廷內外,於是康熙向自己的奶奶孝莊太后吐露了心聲,孝莊憐愛地對康熙說“你說的情況,我又何嘗不知,但要除掉鰲拜,還需長遠謀劃,現在必須格外之小心,不可露出一絲對他的厭惡之情,以免引起他的警覺”,康熙急問“那到底怎麼辦呢?”,孝莊繼續說“此事我己考慮日久,朝中有一人可用,那就是索尼的兒子索額圖,索尼臨終秘密對我說,如若朝中有變故,索額圖是不二人選,現今到了啟用他的時候了”,於是,索額圖被宣詔進宮,孝莊太后向他亮明瞭底牌,索額圖向皇帝表了忠心,三人做認真仔細的分析,一致認為:


一、鰲拜把持朝政日久,黨羽眾多,甚至延伸到大內侍衛內部,誰可信任?誰不可信任?一時無法鑑別,所以此事一定要保密,不可向任何人吐露,以免走漏風聲。

二、鰲拜雖然黨羽眾多,但真心擁戴者沒幾個,他是靠以勢壓人,別人是懾於他的淫威才依附於他,只要抓了他,必然樹倒猢猻散。

三、由於鰲拜武力高強,臂力過人,為了確保行動萬無一失,必須組織十多個孔武有力,忠誠可靠的人參與方可,大內侍衛是絕對不能用的,本身鰲拜就是他們的頭,難免走漏風聲的,也容易引起懷疑,所以必須從宮外招聘才行,但要從宮外招收,就得徵得鰲拜的同意,也沒有信服的理由。

這怎麼辦?還是康熙想出了個好主意,不找那些成年男子,就專找些跟我差不多大的男孩。這能行嗎?孝莊和索額圖都抱著懷疑的態度,康熙的理由是,1、我本身喜歡玩摔跤遊戲,就以招玩伴的理由陸續招進宮來,這樣是不會引起懷疑。2、摔跤也是一種訓練,只要加以指導,也會成為一支可用的隊伍。3、小孩子也是會長大,假以時日,一定會助我擒拿鰲拜。看著康熙信心滿滿的樣子,最終三人定下了這個方案。

康熙八年,16歲的康熙和小夥伴經過二年的摔跤“遊戲”的訓練,己經初具實力,於是決定實施擒鰲拜計劃了,他事先召集小夥伴們進行了動員,小夥伴都表示只聽皇帝一人,當鰲拜一入宮,康熙一聲令下,少年們一擁而上,摟腰的摟腰,抱腿的抱腿,沒幾下就把鰲拜掀翻在地,於是將他捆了個嚴實,暈乎乎的鰵拜到此時還以為是跟他開玩笑呢!

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