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所自招高校招生人数锐减 5万元培训费“打水漂”

今年各所高校抬高了报名门槛,近两年各所高校的录取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自主招生”,让一直备战自主招生的考生和家长始料未及

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要把自主招生扭到产业链上去

尽管大学一直试图将自主招生与高考进行区隔,选拔“有个性的人才”,学生们却仍在走着以应试教育对待自主招生的路

90所自招高校招生人数锐减  5万元培训费“打水漂”

2018年6月16日,成都石室、成都七中、树德中学等六所名校的2018年外地生高中自主招生考试开考。

法治周末记者 高原

4月13日,东北大学公布自主招生简章,这是全国90所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试点高校中最后一所公布招生简章的高校。

至此,全国有83所高校明确规定“论文和专利不得作为申报材料上传”。

看到这则消息,孙梦(化名)说自己“感觉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腰”,因为半年前,她刚刚为正在读高二的儿子报了一家自主招生培训班,培训班承诺“零基础,发论文,读名校”。

9个字的承诺背后是5万元的培训费,孙梦咬了咬牙,从积蓄里拿出了5万元。“为了能让儿子能有更好的大学读,报名!”

尽管有学校招生办早已对媒体强调,“培训班根本没有什么意义,也不可能有用”,但这并没有降低家长们的热情,学生和家长将培训班挤满了,他们希望像过去一样,用对付应试教育的那套方式在此取得高分。

“我感到心里很凉。”一位大学面试官说,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要把自主招生扭到产业链上去。

有人在微博上这样描述自招培训班:“当大学试图为被高考折磨着的人打开一扇门时,那些生意人又用培训筑起了一堵墙。”

最严政策

孙梦没想到的是,仅在她为儿子报名培训班两个月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高校要在上一年录取人数基础上适度压缩招生名额,合理确定参加高校考核和具备入选资格的考生人数,提高人才选拔质量,宁缺毋滥。

同时,与2018年超过85%的高校自主招生报名人数都有所增加不同,今年高校自主招生的报名人数几乎锐减了一半。

而这背后,是因为今年各所高校抬高了报名门槛,对竞赛名称和名次有明确要求。

竞赛限定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之中,名次也要求在省级赛区一等奖及以上。往年能够作为“加分项”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创新作文大赛、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等文科类比赛等文科类比赛都不在名单之内。

这些都让一直备战自主招生的考生和家长始料未及。

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学校对招生名额缩减比例少则20%至30%,多则达到50%。

据法治周末记者统计了38所双一流高校的最近两年的录取人数情况,发现各所高校的录取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下降39.43%。云南大学下降最为显著,从2018年录取80人降至2019年的20人。

这也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自主招生”。

从之前各高校发布的自主招生简章来看,90所具有招生资格的高校中,41所高校在简章中明确将“发表论文”作为初审条件,但对论文的真实性与参与度,即是否由他人代笔完成的审查工作,大部分高校均未采取相应措施,资格审查工作停留于表面执行上。

值得注意的是,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均在招生简章中提到无需在申请时提交论文、专利信息。武汉大学甚至在招生简章中明确要求考生不得将论文和专利作为申请材料。

近年来,初审论文或专利涉嫌抄袭、造假等乱象频出。因此《通知》中明确要求,高校不得简单以论文、专利、中介机构举办的竞赛(活动)等作为报考条件和初审通过依据。对拟认可的赛事证书,要以权威性高、公信力强的学科竞赛为主。

这也让之前培训班准备的“自招论文”彻底“凉凉”。

商机

而之前备受家长追捧的自招培训班,从服务内容看,目前提供自主招生培训课程的机构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只提供学科竞赛培训、科研作品辅导等某一环节的服务;另一类则提供涵盖政策咨询、招生资格申请服务、创新课题研究、科创赛事培训及指导、志愿填报辅导等各环节的闭环服务。

孙梦选择的这家培训班就是后者。

她还记得当时开宣讲会时这家培训班承诺,有“参与命题的老师”亲自授课,有来自高校一线的“内部消息”,还有厚厚的教辅书,如果时间安排上出现问题,培训机构甚至能够提供贴心的“家教服务”。当然,每项服务都会开出一张明确的账单。

一切都显得很美好,除了价格。

这家培训机构的老师特意发微信告诉孙梦:“我们每年都会出一本90所自招院校的真题集,不是每家培训机构都能做到这点……能不能拿到加分,复试是关键,咱们不能单纯只看价格,毕竟咱们最大的目的是帮孩子拿到加分。”

这句“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的话”让她很动心,“和好的学校比起来,5万块钱算什么”,孙梦说她当时热血冲头,觉得这钱花的一点都不冤枉。

实际上,曾经担任过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面试官的历史系教授韩昇表示,复旦的面试原则上没有考题,教授可以随便发问。当一个学生进门后先“笔笔直直地站着”,然后用极其礼貌的声调发问:“老师,请问我能坐下吗?”这时,韩昇就几乎可以肯定,“这孩子是去过培训班了”。

在一家以“学习改变命运”为口号的培训机构网站上,教师在自主招生特训营里专门提醒,面试的时候,如果遇到不会回答的问题,不要直接说“不会”,而应该尝试着这样说:“某某问题确实是一个热点问题,但我对这方面不是很了解,我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坐在教室里的考生,就像全国几十万名考生一样,渴望通过这项特殊的培训,为自己拿到20分或更多的加分优惠。

正因如此,尽管大学一直试图将自主招生与高考进行区隔,选拔“有个性的人才”,学生们却仍在走着以应试教育对待自主招生的路。

培训科目被拆分为“笔试真题分析”和“面试特训”,一本“历年真题集锦”可被高价卖到300元。

一位中学校长的经历或许可以旁证自主招生培训的巨大利润。这位校长经常接到打着北京大学旗号的培训机构的邀请。对方请他帮忙推荐自己的学生报班,每个学生一天的培训费是600元,而每推荐一名学生报班,校长就可以拿到300元酬劳。

速成的论文

除了培训复试的技巧,培训机构最开始是从论文开始入手。

对于一些竞赛无门、成绩不高,还想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和家长,发表论文等作品是一条捷径。

在2018年高校自主招生中,有近50所高校明确认可文学作品、论文、专著作为自主招生初审通过的条件之一。

一位科技期刊的编辑曾经无奈表示:“我们杂志不是核心期刊,自从自招报名需要论文,每个月都转来一堆高中生的稿件”。

他坦言,这些十七八岁的孩子,哪有时间和精力写论文?一看就知道是东拼西凑或是家长请枪手代写的。

两个月前,负责和孙梦对接的培训班老师告诉她,儿子准备的论文被一家中央级媒体收录了,版面费用是2000元。“这家杂志是自主招生认可的。”这位老师特意强调。

已经交了5万元的孙梦,不明白为什么还要再交钱来发表论文,同时,她也从未听说过这个被培训老师声称“自招认可”的杂志。

在新闻出版总署的官网上,孙梦并没有查询到这本杂志的刊号,这让她对杂志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自招论文市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期刊提供有偿论文修改和降低重合率的服务,同时提供专业论文的代写服务,价格是“300元2300字符”,版面费按文章质量与字符排版合算。第二种是专门的“论文枪手”机构。

有自招培训机构的老师表示,发表论文一般1个月至3个月就可发表,一般国家级期刊的价格是6500元左右,发不了会退钱。

而速成的论文,也成了自主招生中最大的黑洞。

2018年,河南“答题卡调包”事件引发自主招生论文造假纷争。

事件主人公高三考生苏琪发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和《天文学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规律》被指涉嫌抄袭。

河南省教育网官方微博发声称,苏琪同学论文一篇是全文抄袭自范习松、张勇的《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实践》,一篇文章甚至抄袭自中国现代天文学的主要奠基者、中科院院士王绶琯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天文学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规律》条目。

“简历材料里到底有多少‘干货’一看就知道。与学科竞赛奖项这些‘硬通货’相比,论文、专利的竞争优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站不住脚的。”有参加自招招生的老师表示。

以中南大学为例,为核实真伪,该校的教授专家往年曾对有发表论文的学生了解写作情况。

“专家提的问题,有90%以上的学生答不出来,连论文中的专有名词都不知道,有的甚至压根不知道自己发表了论文。”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法治周末报】创作,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