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罵民眾“滾出去”,這樣接訪豈止“處置不當”

“你給我滾,滾出去”——近日,一段視頻熱傳,在視頻中接訪人員與辦事民眾發生語言衝突,更難入耳的髒話則被髮布者“消音”。

大骂民众“滚出去”,这样接访岂止“处置不当”

5月6日晚,河南唐河縣委宣傳部微信公號“唐河之聲”回應,當日該縣政府辦幹部鄒偉東在接訪過程中處置不當,言辭激烈,目前已被嚴肅批評。當地已成立聯合調查組,對事件相關各方深入調查。

網傳的視頻只是截取了接訪人員罵人的部分,對於整個事件前因後果公眾還不得而知。或許接訪幹部也有一肚子委屈,按理說,一般人不會無緣無故地“言辭激烈”;當時來訪者是否有同樣令人難以接受的言行,我們也暫且不知。

然而,這不能成為接訪幹部爆粗口的理由,不論接訪人員的職責所在,還是公務人員的職業操守要求,都不允許。

正確的應對方式,是保持文明和剋制,這是由公職人員的身份決定的。畢竟,政府機關尤其是信訪部門不是吵架的場所,更不是官民衝突、互罵的地方。接訪者的職責是傾聽、解決群眾訴求,平息矛盾衝突。而涉事幹部的“不當處置”,把接訪工作搞成了火上澆油,這無疑是走向了工作目標的反方向。

移動互聯網時代,普通人有了攝像頭和麥克風,個別官員“耍官威”的事件也因此屢屢被曝光。這些事件之所以引發共鳴,不僅是出於大眾的獵奇心理,更是因有些不當作風跟民眾期許牴牾。像對信訪者罵“滾出去”,“處置不當”的背後就是作風有問題。

讓人困惑的是,有些前車之轍未能成為後車之鑑。之前被曝光的“耍官威”事件,本該成為一堂堂生動的作風教育課,卻總有個別幹部步其後塵,有過之而無不及。

現在都在說“轉作風”,轉作風絕非說說而已。如果是隻讀文件、關在辦公室裡寫材料,而對現實中發生的典型實例毫無感覺,就免不了有形式主義之嫌。接訪幹部表現出來的某些作風問題,究竟只是個別現象,還是某些部門、地方生態的一個側面,這值得關注。

接訪幹部罵人視頻曝光後,媒體記者聯繫到唐河縣群工部官員,其表示,經過了解在6日沒有發生工作人員與群眾發生衝突的事情。而隨後唐河縣的官方發佈,也算是重重“打臉”。

官員代表職能部門的回應,是以公信力託底的。若在輿情偏負面的問題上,一上來就先否認,不管其他,那本質上也是與作風不當伴生的“處置不當”。

希望此事能以真正的“舉一反三”收尾,讓那些不當作風得以徹底糾治——無論這不當作風體現在接訪“罵人”還是回應“有誤”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