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民間為何要供奉這些中原人物?

越南民间为何要供奉这些中原人物?

在越南的民間,除華人自己供奉的中國諸神之外,被越南各族人民供奉的還有一批來自中原地區的歷史人物。上到周朝的姜子牙,春秋的孔聖人,老子李聃;中有漢朝的士燮,三國的關雲長,晉的陶璜,唐的王勃、李白;近有孫中山等等,讓來到這裡的很多朋友感到驚奇。

要說越南供奉的這些中原來的歷史人物,有的是到過越南的,有的是沒有來過越南的。象姜子牙、孔子、老子、關雲長、李白等就沒有來過越南,而士燮、陶璜、王勃、高駢、孫中山等是來過越南的。來過越南的,有的是作為官吏來,如士燮等,有的只是來過這裡,卻留下了影響,如王勃,孫中山。有的只以越南本土宗教——高臺教中神靈的方式出現。高臺教又稱和好教,1926年創立於越南,供奉天眼,東方的佛、儒、道教諸神和西方天主教的耶穌。高臺教中,姜子牙作為封神的聖人被供奉著;號稱詩仙的李白被作為仙道的代表來供奉;孫中山則被當做塵世的聖人供奉。而孔子在越南受供奉,是儒學在越南發展的結果,老子被供奉則是因為道教的傳入。關公在越南的供奉也與儒學在越南發展有關,是忠義的象徵。總的來說,在越南享受立祠奉祀的中原官員及文化名人,其實並不多。

享受單獨立祠供奉最早的,要數漢末的士燮。吳士連在《大越史記全書》中寫道:“我國通詩書,習禮樂,為文獻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豈特施於當時,而有以遠及於後代,豈不盛矣哉!”士燮生活在漢末到三國時期,公元187-226年出任交州太守。任上為應對漢末之亂,進行武裝割據,保證了交州地區社會穩定,不因中原之亂而遭兵禍,同時大興教育,與前來交州避難的漢朝學者如劉熙、薛綜等人一起著書立說,推廣儒學,使這個地區的社會經濟與人文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為當地人所稱道並立祠供奉,被稱之為士王。位於北寧省的士王墓與士王祠現存的石碑是1763年立的重修碑,而建築則是1801年後阮朝所留。士王的記載,除了中國史書如《晉書》所載,越南史書則較早見於14世紀的《粵甸幽靈集錄》,該書據傳由越南陳朝人李濟川用文言文寫成,書中《嘉應善感靈武大王》節講述了士燮的傳說與歷史。陳朝重興元年(1285年),陳朝封士燮為“嘉應大王”;重興四年(1290年),加封“善感”二字;興隆二十一年(1313年),再加封“靈武”二字,成為了嘉應善感靈武大王。由此可見,士燮在治交州的功績,得到了歷代越南君王的重視。士燮同時被封為“南交學祖”,以彰其教化之功。每年的正月初五到初七,士王祠都會舉行隆重廟會以紀念士燮。

越南民间为何要供奉这些中原人物?

△ 士燮祠

稍晚於士燮的,是三國時期的三位周姓官員。在河內附近的石室縣翠萊村,有一個叫差館(Quán Sải)的地方,相傳為這三位官員的墓地所在。墓地不遠處立有翠萊觀,專門供奉這三位神聖。翠萊觀裡的文字說明說到,三國時期,孟獲率軍進入交趾,禍害一方。蜀國諸葛派周姓三兄弟率軍打跑了孟獲,並把此方田地分給了周圍72個村子的村民耕種,保護這裡的平安,讓這裡的人民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三位官員去世後,被當地村民供為福神,又稱城隍,每個村子都立了神祉供奉他們,後又在其墓地邊,建廟觀,作為主祠供奉。結合該村的文址,每年春秋二期祭祀。正月初六到初十舉行盛大廟會,宣揚三位官員的福廕。村子裡還組織各種比賽,如比賽雞(以大而美為勝出)、賽糯米飯、賽餅等等,向三位人神展現當地人民生活的富足。

越南民间为何要供奉这些中原人物?

△ 供奉周姓三兄弟的翠萊觀

在蜀漢三名官員之後,是東吳到西晉的陶璜。史載陶璜269年領交州刺史,到290年20餘年,交州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深受鄉民愛戴。他去世後,人們在當時交州郡治所在的龍編(今北寧省順城縣清姜社清懷村)立祠供奉,近期發現的陶璜碑(立於公元450年)記載,奉祀陶璜開始得很早,越南歷朝累有封敇,號俊良量直端肅光懿尊神,香火持續1000多年。每年正月初八與初十,大慈村與清懷村都會舉行陶璜祠廟會,紀念陶璜。

在遠離河內的地方,還有一個大家意想不到的人也被立祠祭祀,那就是唐朝著名的詩人王勃。相傳王勃的父親王福畤因為王勃犯案而被貶到交趾,任驩州縣令。王勃獲大赦後,曾前往交趾探望父親,後在北歸途中遇海難而亡。其屍體被浪推到藍江邊,當地群眾給他建墓立祠並雕王勃父子像,放在祠中供奉,稱“椿桂雙靈”,即我們今天看到的復偉祠。阮朝時,復偉祠香火盛極一時,每月的初一十五,當地民眾都要來行香;每年的上元、中元、重陽及重大節,將會組織演出,唱㗰劇,舉行詩會等,復偉祠已成為當地文化生活的中心,佔地一度達到兩公頃。在抗美戰爭中,復偉祠被破壞,但當地民眾把王勃父子的雕像搬回家裡供奉。2016年,當地鄉民對復偉祠進行了恢復,佔地面積達到2000多平方米,塑像也重新歸位。目前祠中還遺留過去的石碑一通,可惜字跡已經模糊。2018年,這個位於越南中部義安省宜祿縣宜春鄉春初村的復偉祠被列為義安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當地文風甚盛,這可以從另一個側面理解成當地群眾對王勃父子的喜愛。在復偉祠不遠的地方,供奉越南著名詩人阮攸的祠。越南國父胡志明主席也是義安省人,著有漢文詩集——《獄中日記》。

還有一位在中國被認為應該對唐朝滅亡負有一定責任的唐朝將軍高駢,曾經出任安南經略招討使及交趾刺史,駐交州前後不過5年時間,他率軍趕走了侵犯的南詔軍隊,加築大羅城,招民立邑。在他的治下,當地經濟得到發展,他也因此而受到當地居民的奉祀,被尊為城隍也算理所當然。現在,每年的三月初十,北寧省順城地區的多個村社,甚至遠在義安等地的祠廟,都會舉行廟會,紀念這位將軍。他所獲得的越南歷朝封敇和美詞也是最多的,如“顯應威靈惟一神威”等。

越南民间为何要供奉这些中原人物?

△ 士燮祠

當然,在越南立廟供奉最重要的,當屬孔子,四配及七十二賢,可以說是越南歷朝官府推廣的結果。關公崇拜在越南民間也比較流行。關公崇拜最早源自於華人,關帝廟也主要集中在華人聚居的地區,雖然當地京族也有信仰,但主動建造關帝廟的情況比較少見。按照《欽定大南會典事例》,還有不少別的中原歷史人物曾經在越南受奉祀。總的來說,越南民間供奉的中原來的歷史人物,因為他們曾經造福一方,而受到這裡的人民所尊敬,是出自於內心的自發行為,特別是越南的城隍信仰興起之後,這些人多數都被納入到城隍系列,進一步獲得了奉祀的合法性,使其有可能超出歷史與民族的限制,一直奉祀至今。

越南民间为何要供奉这些中原人物?

作者系中國駐越南大使館文化參贊、越南中國文化中心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