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

進入臘月就意味著到了農曆的年尾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臘月的重要,其習俗之多,不僅是對過去的總結,更是迎接新年的準備,如果將一年的日曆看做一曲完整的樂章,那臘月就是前奏曲,從喝臘八粥開始,然後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灶、封印、寫春聯、辦年貨,直到除夕夜。當然,很多民俗隨著時代的進步,已經沒有了實質的意義和作用,只留下一個紀念。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如今,大家都在感嘆

年味越來越淡了

這些臘月的習俗

你還記得幾個呢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臘月歌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燉豬肉

二十七,殺肥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臘月二十三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傳統民間祭灶的日子。傳統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在中國的傳統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傳統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圖片來源:攝圖網用戶(ID: 19416311)

臘月二十四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由來已久。又名“掃塵、打埃塵、除殘、除塵”。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傳統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圖片來源:攝圖網用戶(ID: 19416311)

臘月二十五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臘盡春回,人們度過了漫長的冬天,即將進入到新的一年。按照中國傳統民間的習俗,春節是“一元復始”的標誌,人們對於過年都倍感親切,同時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年俗特點;還有“二十五糊窗戶”的說法,即臘月二十四掃完塵,二十五就該糊窗戶了。隨著社會發展多數人家已失去糊窗戶的傳統,但貼窗花、貼福字、掛對聯是必不可少的程序。總之人們祈福旺來年的心願是一樣的。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圖片來源:攝圖網用戶(ID: 19416311)

臘月二十六

傳統民間諺語稱:“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所謂殺豬,當然是殺自己家養的豬;所謂割肉,是指沒養豬的貧困人家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將“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為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臘月二十六春節傳統傳統民俗“燉豬肉”。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圖片來源:攝圖網用戶(ID: 19416311)

臘月二十七

農曆十二月二十七,過年的前夕,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上店、集中採購。與平日以購缺賣餘為主要目的的趕集相比,臘月二十七趕集主要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圖片來源:攝圖網用戶(ID: 19416311)

臘月二十八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多數地方在這一天要趕製過年的麵食蒸。太原人要蒸好“糕兒饃饃兩笸籮”;河北人則是“蒸棗花”預備除夕祭禮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饃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這天才“把面發”,等到二十九“蒸饅頭”。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圖片來源:攝圖網用戶(ID: 19416311)

臘月二十九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同時,在這一天,家家戶戶也要比著做麵食。因為鄰里鄉親之間,還有互相交換的習慣,於是這外觀、口味自然就有不少講究。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圖片來源:攝圖網用戶(ID: 19416311)

大年三十

除夕是新舊交替的時刻,各行各業停了交易。都在自己家裡打著如意算盤,企盼在新的一年中,碰上更好的運氣。除夕夜的活動也是千姿百態——貼掛千,擺設天地供桌、辭歲、守歲、迎歲……,這種慶祝活動一個接一個。午夜一到,臘月就結束了,新的一年也隨之開始了。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圖片來源:攝圖網用戶(ID: 19416311)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年味,什麼是年味呢?是年前年後家裡、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喜慶的紅色;是家家戶戶響亮的鞭炮聲;是家門口貼的金光閃閃的對聯;是家人親戚圍坐一堂的熱鬧;是滿屋子堆著的年貨;是那種忙了一年,終於能有閒時的放鬆;是男女老少臉上洋溢著的歡樂;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如今,過年回去,即便湊在一起,也是大部分時間在刷手機。城裡也很少再能聽到鞭炮聲。網購發達,人們也不用在集中採購年貨了。更多年輕人選擇春節出去遊玩。就這樣年過了,卻總感覺缺了點什麼。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小時候,和爺爺奶奶在農村生活,進入臘月,爺爺奶奶每天都很忙。到了年底,外出務工的人們都回鄉了,結婚、封頂(蓋房)、和材(棺材做好的儀式)、打柴火(儲備來年要用的木柴)、殺年豬、各種酒席,爺爺奶奶每天不是在這家幫忙就是在那家幫忙,基本每天都不在家。我也就每天跟著爺爺奶奶這家跑到那家,蹭吃蹭喝,和小夥伴爬高爬低。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差不多到了臘月底,各家酒席都“趕”的差不多了。爺爺奶奶終於可以回家忙活了。奶奶是個愛乾淨的人,會把屋子裡裡外外都打掃一遍,把院子掃的沒有一片葉子。爺爺就會騎上摩托車,帶上我上集上購置年貨,瓜子,花生,糖果,肉菜。當然還有給我的零嘴,小時候最愛吃的長的像田螺的鍋巴,每次都會買上一大袋給我帶回家慢慢吃。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過年肯定是要燉肉的,雖然左鄰右舍殺了豬,端來的肉都吃不完。但是因為我喜歡吃臘肉,所以每年奶奶都會洗一條去年就掛在房樑上風乾的豬腿。經過一年的火烤和風乾,豬肉已經變得像石頭一樣硬,顏色也比家裡鍋底還要黑了。所以奶奶要洗上一個早上,洗乾淨之後放進鍋裡,加上各種大料,至少要燉一晚上,肉才能變軟。第二天早上,就能吃到奶奶端來的,紅紅的撕碎的瘦肉拌上油潑辣子,再加上一小塊烤饃,這味道現在想起來也是直流口水。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到了二十八、二十九,該蒸饃了,我負責擀皮,奶奶包包子,爺爺負責燒火。不管我擀的皮,多麼不規整,多麼奇形怪狀,奶奶最後都能包成一個個渾圓精緻的包子。剛出鍋的包子,熱氣騰騰,澆上油潑辣子,我能一氣吃下4,5個。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爺爺寫得一手好字,所以從小到大,我們家過年的春聯都是爺爺自己寫的。早上一大早也會把我叫過去讓我幫著壓著紅紙,倒好墨水,開始寫春聯。看著那一行行雲流水的毛筆字也是羨慕不已,可惜我最後也沒有練好毛筆字。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做好一切過年的準備了,就可以安心的等著過年啦!攏上一盆火,灰裡塞幾個土豆,紅薯。小時候還喜歡拿一根長長細細的粉絲放在火上烤,火一燎,就會變得像米花一樣,嚼起來香香脆脆。一邊吃著各種零食,一邊等著趙本山的小品,快到十二點的,就趕緊催著爺爺,快準備要放炮了。爺爺會用竹竿挑著一串鞭炮,然後給我一根點著的香,讓我點火。12點一到,左鄰右舍,河對面,山那邊都不約而同響起了鞭炮聲。在這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中,年,就算過了。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後來,因為上學、上班離開了家鄉。每年回家基本都到大年三十了,兒時的小夥伴也很少聚在一起了,越大也越不喜歡放鞭炮了,春晚也沒有之前那麼吸引我了。電視裡放著春晚,手機上搶著紅包,一年又這麼過了。總感覺過年沒有以前有意思了,不由得感嘆一句:年味淡了。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其實,年味並沒有變淡,只是轉換了存在的方式。365天都在營業的商場和層出不窮的網購平臺,讓我們不用費心費力的囤年貨,多了給家人採購禮物的選擇。食材越來越豐盛的年夜飯,和來自四海八方的餐館,我們少了對食物的翹首以盼,多了讓父母品嚐更多美味的機會。可無論年味以何種形式存在,唯一不變的,是一家人團圓的喜慶。

祭灶、掃塵、磨豆腐……臘月裡的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呢?


注: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無法核實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