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涂抹几处,后人临摹时为何不改正?

黄强


王羲之《兰亭序》中涂抹的地方,如果加上修改也算上的话超过二十处。



三百二十四字的小短文,竟然有二十多处涂抹修改,按今天的书法展览标准,肯定连海选的资格都没有。幸运的是,古代人不办展览。他们收集作品,为的是学习,所以,并不在意有没有涂抹。而在意于作品中精妙的笔法。


临摹的人为什么不把涂抹的地方改正过来?王羲之涂抹修改的地方已经修改好了,后人为什么还要修改呢?你的意思是为什么后来的临摹者对涂抹的地方也照样临摹下来。为什么不把它按照正确的写下来,这样在观赏时会好看些。是吧。

现在留传下来的《兰亭序》有临本和摹本。还有石刻拓本。石刻和摹本都是忠实的按照《兰亭序》原样复制的,原作是什么样,就尽量复制成什么样。临的这一部分为什么也照着临下来呢?



临本比较有名的是虞世南、褚遂良、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等人的。除了虞世南、褚遂良的是有涂抹的,赵孟頫等人临的就没有。可能的原因,是虞世南和褚遂良是奉李世民之命原样临写。或许是其他什么原因,因为没有史料的记载,不得而知。


子衿书法


《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的顶峰之作,是历史上公认的“天下第一行书”,是书法史上的神创之作。

因为是文人聚会的即兴之作,又是书于诗酒之后,难免有涂改之处。这里略举几处:

毫无疑问它就是一份草稿。但因其书写技法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严谨中透着飘逸,端庄中带着灵动,书写过程随心所欲,人笔合一,所以,其书法艺术没有因这几处涂改受到影响。

后人在临摹《兰亭集序》的时候,为了体会、研究、再现其章法之美,往往会照临这些涂改之处。


老槐笔墨


好的。《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乘兴之作。我们开以想像当时王羲之深思如涌,挥毫落墨,洋洋洒洒的情景,成就了千古美文,同时也成就了天下第一行书。鉴赏这幅作品,会发现有多处涂抹修改的痕迹。这些痕迹由于着墨的轻重不同,我们依稀可辨认得出那被盖被删的字迹,如果我们仔细揣摩这些改动的地方,我们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崇山”二字无疑是后加上去的,还有盖和删改等涂改的痕迹,使文章更好表情达意,增加感情色彩,优美环境乃神来之笔。

后人在学习临摹时,为了更好的追求完美,追求意境,回味王羲之当时书法的神态,潇洒的身姿,揣摩味道,照其原样临写,不差分毫。特别是,让人在临习时总会浮想联翩,回味无穷,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妙极了,美极了。因此大家在临习时一般都不改动,照原样子临写最好不过了。


草原狼169796385


谁有这水平改?


飞刀一笑


后人在临摹时不改正,是为了更好的追求当时的意境,回味当时王右军书写的情形,如果改过来,就不是临摹了,而是创作了。


书法艺术空间


学习、借鉴行气、章法、意境。


神州书画研习社


主要追求章法布局的相似性,行款的血脉连贯性。


师范小王子


强迫症,嘿嘿。

崇拜一个人,对他的失误也会欣赏,如果不一模一样,总会觉得味道不对,写错了再修改的从结字法到章法布局肯定和没出错的是不一样的,需要重新调整布局,不全盘照临总会觉得难以写出原贴的味道。

天下第一的名头真心不是浪得虚名,相信水平越高的大师越会对帖子崇拜,全盘照临也是对书圣得敬重吧。


日月流云


想去寻找那几分醉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