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中有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话有怎样的寓意?

笨笨要加油哟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话出自《滕王阁序》,并非《兰亭集序》。《滕王阁序》是唐代王勃所作的一篇骈文,不仅对偶工整,辞藻华丽,更展示出"流走活泼的生气和注重骨力的刚健风格"。文章用典颇多且自然恰当,因而颇显典雅而工巧。在描绘了滕王阁壮景和宴会盛况后,借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两个典故,抒发了年时易逝、功业难就的感慨。

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冯唐颇负盛名,德才兼备,汉文帝时已不年轻,但官职卑微,不受重用。到景帝时,略有升迁,但不久被免官闲居。直到汉武帝寻求贤才, 听到人们盛赞冯唐,才召见了他,但这时冯唐已九十岁余,不能复为官,这就是"冯唐易老"的典故。冯唐青壮年时,正逢历史上有名的 "文景之治\

一往文学


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这其实是两个典故。

冯唐易老:

冯唐,西汉名将,三朝员老,抗匈奴有功。但是,做了一辈子郎中署。到了九十多岁才做到“车骑都尉”。这句成语,是形容老来难以得志。

李广难封:

李广,西汉名将,也是抗匈奴名将。

李广是个很有传奇色彩的将军。匈奴称之为“飞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的飞将就是指李广。

“没石饮羽”就是由一个李广酒后把石头当老虎射穿的传说,而演化出来的成语。

但是这样一个名将,在连年用兵、军功易得的汉武帝时代,居然没有博得封侯。

这个成语,现在一般是指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这么一解释,基本上意思也比较明确了。

反正是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世事无常,天道不公。

国家都可能会灭亡,宋朝明明那么发达,还是被蒙古所灭。和谁说理去?


吴谋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话有怎样的寓意?答:这是题主记忆有误,这句话出自初唐四杰少壮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国古代有四大名序,即王勃的《滕王阁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

《滕王阁序》是王勃的优秀诗篇,有很高艺术风格和价值,语言通俗生动有趣形象,作者不惜笔墨,情景交融,浓墨重彩,描绘景物的精彩变化。从近及远,视野开阔,给读者展现了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王勃年轻有才,起笔不凡,字字珠玑,句句生辉,段段生彩,一气呵成。(特别是四字成语更给今人到处应用,)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诗篇。记得上高中时,此文是老师要求必背的作品之一,当然还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候。冯唐和李广是两个人名。冯唐是汉文帝时一大臣,为人正直、无私,遭排挤,多次被罢官。直到九十多岁,匈奴侵犯,汉武帝广征贤良,有人推荐,无奈冯唐已老,有心无力,在此形容老来难以得志。李广大家比较了解,西汉名将,高大威猛,英勇善战,和匈奴作战冲锋在前,历经70余战,被匈奴都称为“飞将军”,可见名气之大。但一生拼死效忠,战功卓著却未🉐️封爵。后战斗中,因道路迷失,愤而自杀。后来,人们常用李广来指“功高不爵,命运乖舛”。此文王勃引用这两个典故,有什么寓意吗?首先了解一下王勃,王勃年少成名,16岁科举中第,被称为神童。但一直仕途不顺,因一篇斗鸡文《檄英王鸡》惹怒了唐高宗,被逐出官府。后又恃才自傲,被人嫉妒陷害,终结仕途。27岁不幸溺水而死。王勃短短一生实在可惜,他用此文表达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一身才能,难以施展。但他才华出众还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首,令后人铭记难忘。原文太长就不占用大家时间和阵地了。见谅。





行在路上8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两句诗词,出自唐朝青年诗人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两个典故。如果简单讲,冯唐易老,形容老来难以得志。李广难封,是指功高不被授爵,命运乖舛不济。 如果稍微展开一点讲:

一、冯唐易老。冯唐是汉文帝的大臣,由于他为人正直,敢于进谏,不徇私情,所以遭到排挤,直到头发花白,年事已高,也没有得到升迁,还只是个负责皇宫侍卫的小郎官,他的同僚都是年轻人。一次,汉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呀?老家在哪里哪?冯唐说是代郡人。汉文帝曾经做过代王,所以与冯唐聊的很开心。冯唐借机为犯了错误的将军魏尚说情,说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只是因为多报了杀敌6人的军功,皇帝就将他撤职判罪,处罚太严。汉文帝听了十分后悔,当天就让冯唐拿着皇帝的节符,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魏尚担任云中郡郡守。



二、李广难封。李广是汉朝的中郎将。李广身材高大,手臂修长,擅长骑射,打起仗来行踪飘乎不定,行动敏捷,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在做上谷太守时,他不顾性命,拚杀勇猛,力战匈奴。虽然李广每次都身先士卒,作战勇敢,但他不懂战略部署,只以勇猛胜人,如一介猛夫,自负轻敌,本来应该打胜仗的他却打了败仗。正因如此,李广常年征战都不能封侯,于是向星相占卜师王朔抱怨:“自从汉朝北击匈奴以来,我未尝不在其中,然而其他将领都封侯位列三公,然而我却没有封侯,难道我命中注定不能封侯吗?” 李广到了六十多岁还末能封候,他恼怒激愤,一气之下挥刀自杀,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


菜根漫谭


首先,出题人恐为笔下之误,将《滕王阁序》张冠李戴为《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里有“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句子。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兰亭集序》为王羲之给他们诗所写的序文。

《滕王阁序》为“初唐四杰”之首的著名诗人王勃的作品,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中的名篇。

其次,“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释义

两句是对功高盖世却不被重用、更不被封爵加禄而命运多舛、时运不济遭际的感叹和幽愤。

为何有这样的感叹?当时王勃因《檄英王鸡》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他到交趾探望父亲,路经洪州,恰逢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大宴宾客,大家伙儿吟诗作句,王勃即席而作《滕王阁序》,感慨自己,也感叹世事人生。

冯唐何人?冯唐是汉文帝时的一位大臣,以孝悌而闻名,拜为中郎署。由于他为人正直,敢于进谏,不徇私情,因而总是受到排挤,遭人嫉恨,直到汉景帝时,头发花白,年事已高,还只是个郎官。《史记·冯唐列传》载:“(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李广又何者?李广为汉武帝时名将,名气要比冯唐大的多,文帝时,匈奴大举入侵,李广善于骑射,战功赫赫,威震天下,为著名的“飞将军”。但是,战功卓著,御敌无数,却到死也没有被封侯。

其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引申之意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常常引申为才高八斗、功高盖世却生不逢时、不被重用,命运多舛。

但是,在慨叹怀才不遇、时运不济的时候,还得反思自己何以功勋卓著而不被重用。如李广,因打猎被喝醉了的霸陵尉喝斥,因此怀恨在心,后来,匈奴入侵,李广借机就将这个霸陵尉给杀了。李广还对后辈卫青并不满,二人不和,世人皆知。

所以,怀才不遇、功高不受,不仅仅与时运有关,还有想想自身有什么问题。这就是既有智商,还要有情商也。


音准不准的作家刘剑锋


问题:《兰亭集序》中有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话有怎样的寓意?

.....

前言

题主说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出自于王勃《滕王阁序》并非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两个典故都有时不我与,怀才不遇的意思。

读书人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如果一个人叹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的话,一定是理想与现实出现了差距。

一、王勃的仕途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乾封元年(666年)及第仅仅十几岁。本来少年成名前途光大,他却因为不谨慎,作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触怒皇帝被逐出长安 。

咸亨二年(671年)又因为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从此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现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那时的王勃前途暗淡,因此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慨。

二、冯唐易老

冯唐这个人物可是大大有名,在汉书、史记中都有传记。冯唐在汉文帝、 汉景帝、汉武帝三朝为官,期间起起落落,汉武帝准备启用他时,老人已经90多岁了。

冯唐易老:喻指命运不济,或喻年岁已大但仍没有作为。

他的故事是诗词中常用的典故,有晚似冯公、浩首悲冯、白首不见招、老冯公、老冯唐、荐冯唐、冯公老、冯唐已老、冯唐白首、冯唐笑、冯唐老、冯唐头白等等词语。

除了滕王阁序中,最有名的用典诗文有2个例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左思《咏史》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三、李广难封

李广的故事流传更广,卢纶《塞下曲四首》中,专门有一首写李广: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李广百战成名,匈奴称之为飞将军,可惜朝里无人,一生没有封喉,最终还落了个自杀的下场。王维在《老将行》中评价到: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卫青是皇帝的小舅子,因此有皇帝的支持。因此王维说“由天幸”。而李广不但没有后台,而且还运气不好,所以王维说他“数奇”。

结束语

既然题主说到了王羲之《兰亭集序》,就录入《兰亭集序》中的一段话:

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古人常有出仕、归隐的矛盾心理,能够实现理想自然会“欣于所遇, 快然自足”,但是终究会: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如果像冯唐、李广命运多舛,不如就用王羲之的话宽慰自己: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李白不是说了吗: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亲,这句话是《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话。

《滕王阁序》作者是王勃,“初唐四杰”之首, 少年成名。

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五岁上书当时右相刘祥道反对出兵讨伐高丽。他认为:“辟地数千里,无益神封;勤兵十八万,空疲帝卒。”被赞,举表进荐。十六岁,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当我们现在大部分16岁的孩子为高考奋斗时,王勃已经担任了一个从七品上的官职。并且很快被沛王李贤发现,做了王府侍读。

当时长安王公贵族盛行一种斗鸡游戏。一次,适逢沛王李贤与弟弟英王李显斗鸡,李贤让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助兴。

如果文章写得太好也是错误的话,那么王勃错了,他的文章在京城流传着,传到皇帝唐高宗李治手中,李治认为他挑拨兄弟关系,把他逐出王府。

不久他也到巴蜀游历,历时三年,创作了大量诗文。在蜀期间,朝中曾先后征召过王勃,王勃都称病辞谢。咸亨三年,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据说他去虢州是觉得那里草药多,他想当一名郎中。可能因为年轻气盛,可能因为恃才放旷,也可能很多诗人本来就在官场玩不转,他与同僚关系闹得很僵。

这时比某些电影情节还狗血的事情发生在王勃身上。当时有个官奴曹达犯了死罪,王勃竟然把他藏到自己府内,后来据说又害怕此事泄露,就私下杀了他。

后来被判死刑,又遇大赦天下被释放。但他的父亲受他牵连,从雍州司户参军被贬为交趾令。

交趾就是现在越南河内,王勃遇赦后首先想到去看望父亲。从现在的西安到河内几千公里,以古人的交通状况走起来得几个月。

当王勃路过现在的南昌,当时的洪州时,正是重阳佳节,是当地官员工作了十天后休息的日子,又逢洪州都督阎某重修了滕王阁。阎某大宴宾客,也给路过的王勃下了请柬,因为当时王勃因自己的诗文已经圈粉无数。

古代文人宴会常会作诗,从而就会作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有名的宴集序。

据说阎公已经安排了他的女婿作这篇序,该女婿提前写好背会,只等宴会时默写出来作秀了。不知道是不是这种猫腻经常搞,反正宴会上客人把笔墨纸砚推来推去谦让着,只等推到内定的人身边了。

可是末座的王勃突然站起来接了纸笔挥毫写起来,这得有多不识趣呀,气得阎公拂袖离席,但没过多久他主动回来了,因为文章写得太好了。

划重点,下面是你的问题答案,了解了王勃的身世,我们理解这句话: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滕王阁序》在赞叹完美景、贤主、嘉宾,感慨自己身世。

冯唐: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苏轼也写过“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词句。

李广: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王勃是用两个不得志的人来类比自己,有身世之悲。

不知道我谁清楚没?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好风读书


历史上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李广难封”我们知道,李广是汉武帝时期非常有名的将军,被称为“飞将军”,一生战功赫赫,威震敌胆,可到死都没能封侯。连李广的儿子李敢,并不怎么出名,也没什么大功绩,都被封为关内侯,而李广却没能获封。

汉武帝不给李广封侯,他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没有看到是因为自己任人唯亲造成的,反而从李广身上找原因,认为李广是命不好。以至于最后,汉武帝准备发动“漠北行动”的时候,还不让李广去,怕李广去了,战争不能获得全胜。

那么,“冯唐易老” 又是什么意思呢?冯唐是谁?他又有什么倒霉的事情呢?

其实,“冯唐易老”和“李广难封”所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说的也是冯唐非常有才干,很早就出了名。但是到老了,也没有混个一官半职。

说起来,冯唐可是有别人难以具备的好条件的。什么好条件呢?

其一,冯唐是贵族出生。他爷爷是原先赵国(战国时期的赵国)将领,他父亲当过代国(西汉时期的代国)的相国。由此可见,冯唐的出生有多么好。

其二,冯唐是汉文帝的潜邸旧臣。因为冯唐的父亲当过代相,而汉文帝刘恒在当皇帝前,曾是代王。冯唐因为举孝廉,在代地被任命为中郎署长,直接侍奉代王。可以说,冯唐是标标准准的汉文帝的潜邸旧臣,有汉文帝这样一层别人难有的关系。

其三,汉文帝曾非常重视冯唐,当汉文帝回代地的时候,还专门去看过他,召见他,和他商谈国事。

任何一个具有这三层关系的人,就是什么也不做,摆在那里,他都很容易当大官。那么,冯唐是怎么混的,为什么没有当成大官呢?

(汉文帝)

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冯唐的一生,我们会发现,冯唐之所以没有成功,与别人没有关系,全都是他自己造成的。那么,他有哪些没做好呢?

当刘恒还是代王的时候,冯唐就是刘恒身边的侍卫官。但是,刘恒进京当皇帝的时候,却并没有带他去。这说明,他一直没有迎奉过刘恒,因而,刘恒并没有把他当成自己身边的人。

接着,汉文帝当了皇帝以后,回到代地,还是汉文帝主动去找冯唐。

当时汉文帝对冯唐说,你老人家怎么还是一个郎官?其实,这也就表明,汉文帝是想重用冯唐了。那么,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可以在汉文帝面前表现一下了。

那么,冯唐是怎么表现的呢?

当时,汉文帝和冯唐谈到了边关防守匈奴的问题。汉文帝非常赞赏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李齐。冯唐立刻就纠错,说,李齐算什么,我爷爷曾在赵国为官,清楚得很,廉颇和李牧比李齐厉害多了。

其实,汉文帝未尝不知道廉颇、李牧比李齐厉害,他为什么却说李齐呢?显然是因为李齐比较听君王的话。也就是说,汉文帝是话里有话,但冯唐没有听出来,直接顶了过去。

汉文帝好脾气,顺着冯唐的话说道,我朝要是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大将,何必还担心匈奴的问题啊。哪知道冯唐又顶过去说,陛下你就是有廉颇、李牧,你也不会用。

(汉景帝)

汉文帝再好脾气,也受不住了。他站起来,拂袖而去。不过他毕竟是汉文帝,一会儿后,还是又把冯唐找过来,问他道,你为什么说话不给我面子啊?冯唐才说,是因为守边关的魏尚上报战功的时候,曾多报了六颗首级,汉文帝就把他的爵位给夺了,还判了他一年的徒刑。冯唐认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应该给魏尚这样的将领一些独立的自主权,他多报六颗首级,其实是给士兵们报的,应该鼓励,而不应该严厉处罚。

实际上,汉文帝之所以严厉处置魏尚,还是因为他本身有些猜防边将,这和他赞扬李齐,观念是一样的。冯唐完全没有明白这一点,反而和汉文帝据理力争。

不过,好脾气的汉文帝竟然就听了冯唐的话,让他持节去恢复魏尚的官职,同时,又把冯唐提拔为车骑都尉。

也就是说,虽然冯唐不迎奉汉文帝,汉文帝还是把他提拔了。

不久汉文帝就去世了。汉景帝上台后,又提拔冯唐担任楚国相国,但是很快就罢免了他。为什么罢免他,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估计也是冯唐不会说话不会搞关系吧。而且此后,汉景帝再也没有重用过他。

直到汉武帝上台后,在全国选拔人才。有人提到冯唐,但此时冯唐已经九十岁了,当然不可能再出来当官,也就算了。

说起来,冯唐有好的背景,又有很多次机会,但他最终什么官职也没有,实在是他自身性格不好造成的。

性格即命运,果不其然。


张生全精彩历史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滕王阁序。

作为唯一一篇我现在还能背诵下来的骈文,这种错误我是不能忍的。

下面来说说这句话到底说了啥。

先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引经据典,王勃在这里引用了两个历史人物,一个冯唐,一个李广。

冯唐由于一直是一个耿直boy,所以并没有得到皇帝的重用,总是封了罢,罢了封,折腾了几十年,90多岁了,想重用,也有心无力了。

李广,骁勇战将,高大威猛。汉文帝都说他,要是生在高祖的时代,肯定能封一个万户侯。说明李广生不逢时,时运不济。其实,这只是推辞罢了。李广不封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有勇无谋,俗话说,一介莽夫。

王勃,一个年轻气盛的天才毛头小子。在《滕王阁序》里面引用这两个典故的意义何在?

其实,了解了王勃为什么去交趾看望父亲就知道原因了。

王勃原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因为《檄英王鸡》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小伙子年轻气盛,肯定有怨气的。于是,在《滕王阁序》这里引用这两句,来形容自己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我是分割线<<<<<<<<<<<<<<<<<<<

我是小栗。爱科技,爱文学的一枚boy,欢迎“互怼”。


小栗正能量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诗词是出自“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不是《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的由来

又名《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今浙江绍兴),为当时的四十一位文武高官写的诗词作的序文,记叙了兰亭周围山水美景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的由来

唐朝时社会上流行斗鸡,王勃在担任沛王李贤的秘书时,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年轻的王勃就写了篇讨伐英王鸡的《檄英王鸡》,来拍沛王的马屁。众所周知,李氏王朝的皇位大多是兄弟同室操戈得来的,王勃的这篇文章被唐高宗李治看了后,触动了他的敏感神经,认为王勃是在挑拨离间,于是大发雷霆,当天就下诏废除了王勃的官职,撵出了沛王府。

王勃狼狈离开后,在巴蜀游玩了三年,回到长安去后无所事事,就想到交趾县(今越南河内)去看望他当县令的父亲王福畴,路过洪州(今江西南昌)时,恰逢重阳节,受邀参加了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举办的宴席,在席上王勃即兴创作了这首不朽名篇《滕王阁序》(简称),感慨自己:“嗟呼!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王勃在看望了父亲后,搭船经过南海途中,在海上遭遇了台风不幸罹难,年仅26岁。(另一种说法是王勃还没见到父亲,是在去的途中罹难的)。

说到《滕王阁序》也许很多人都忘记了,但里面的很多诗词都是大家很熟悉的,如:“渔舟晚唱,响穷彭蠡之滨”、“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特别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更是流传千古。

其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冯唐容易老,李广难封侯。

冯唐易老

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冯唐列传》,冯唐是汉文帝时的一个大臣,由于性格直爽,敢于进谏,所以经常得罪领导,汉文帝是个明君,还不怎么计较,但汉景帝当领导的时候就计较了,于是他被罢官赶回老家去了,冯唐的寿命很长,他活到了汉武帝时期,在匈奴犯边时,汉武帝征召他来当官,但那时的他已经九十多岁了,已经动不了了。

于是人们就用“冯唐易老”来形容直到老死都郁郁不得志的情形。

李广难封

李广也是汉文帝时代的一名将军,号称“飞将军”,跟冯唐一样也是活到了汉武帝时代的人。

唐朝大诗人卢纶写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就是写的李广。

李广忠君爱国,他身强体壮,每每作战时都身先士卒,勇猛无比,但是不懂战略战术,没有大局观,犹如一介勇夫一般只知道勇猛进攻,在单对单,少对少的小规模战斗中,依靠勇猛获得了很多胜利,但在大战役中却是屡战屡败,而且李广刚愎自用,极其自负,容不得人,有次兵败逃难时被人呵斥了几句,竟然在复官后招来那人给斩了,可见其心胸之狭窄。

李广虽然名气很大,但眼光短浅,分不清利害关系,有次打完仗后,自以为立下战功,私下里接受了梁王授予的将军印,而将军印是只有皇帝才能授予的,李广的这个行为触怒了皇帝,没有给他封赏,就这样,李广处处得罪人,直到后来被逼自杀时都没有封候。

后来人们就用“李广难封”来形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被人看重。

从明面上的意思来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都是形容怀才不遇的情形,但我们通过深入的了解了冯唐和李广的所作所为后,我们不难看出,其实两人壮志未酬的真正原因是个人性格缺陷的问题所造成的,两人都是性格耿直,没有大局观之辈,虽勇猛,但无多大的本事。

所以,我们在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不被人看重的时候,应该多想想自身的原因,也许换个角度,换种方式,我们就不会再被人不看重,不会遇到不得志,壮志未酬的情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