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5月“西湖論健” 新模式、新業態、新視角共繪產業創新藍圖

14年前,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首屆乳酸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辦。會上,時任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潘蓓蕾分析指出,備受世界各國歡迎、在中國卻發展緩慢的乳酸菌乳飲料行業,有可能迅速崛起,併成為大眾消費者的日常性健康飲品。同時,她還指出,乳酸菌產業在全球的年產值超過3000億美元,在飲料市場的表現最活躍,全球市場的增長率超過9%。我國乳酸菌飲料生產企業達到150多家,總產量為48.2萬噸,比2003年增長了148%。

14年後,在轉型、創新與“健康中國2030”浪潮的共同推動下,整個食品工業加快調整與轉型升級。5月22—24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第十四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將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此次會議以“科技創新對接健康需求”為主題,重點在標準法規、安全與健康評價等熱點問題上發力,開啟一場益生菌領域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創新的盛會。

益生菌產業以其健康的基因、強大的科技背景,成為食品工業健康轉型的重要支撐。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連續舉辦十三屆的“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是我國益生菌領域最早誕生的國際性權威交流平臺,不僅見證了益生菌行業“星星之火”燎原全球的磅礴氣勢,也全程參與併為我國益生菌標準法規的逐步完善服務。第十四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將聚焦以下五大方面。

第十四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5月“西湖论健” 新模式、新业态、新视角共绘产业创新蓝图

第十三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現場

焦點1 中國益生菌標準法規新動向

近年來,益生菌行業在標準法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尤其在益生菌保健食品的法規建設上,國家監管機構明確了益生菌保健食品的定位,積極推進註冊與備案雙軌制建設。近期公開徵求意見的《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申報與審評規定(徵求意見稿)》受到各方關注,新修訂徵求意見稿明確了益生菌定義,並將益生菌安全性與功效性審查聚焦於菌株,逐漸與國際接軌。同時,隨著備受關注的9種益生菌與7種益生元納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研究的範疇,國家有關部門正在以堅實的科學研究為基礎,努力實現益生菌保健食品的標準化管理。伴隨著《保健食品用菌種致病性評價程序(徵求意見稿)》《保健食品毒理學評價程序(徵求意見稿)》《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乳酸菌檢驗(修訂)》等相關配套技術、標準體系的逐步就位,益生菌行業的科學根基將逐漸築牢,激發行業更大的創新活力。

本次大會將聚焦益生菌行業標準法規建設這一熱點話題,邀請國際益生菌協會主席George Paraskevakos就全球監管格局下的益生菌類產業法規標準新挑戰展開報告。同時大會還邀請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李鳳琴主任就目前我國保健食品原料(益生菌、益生元)的備案管理研究作大會報告。

焦點2 益生菌安全與健康評價的行業共識

2018年,在國外刊物上發表有關益生菌健康評價的學術論文,曾引發國內外媒體及行業的巨大震盪,並由此產生了對益生菌的安全性、功效性、產品質量的質疑,引發消費者高度關注。為了讓公眾瞭解益生菌的科學真相,包括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內的多個權威組織,曾對以上問題進行解讀,科技界迅速集結並達成共識及時回應了公眾心中疑慮和困惑。

為了保護中國益生菌行業健康發展,築牢安全根基,2018年國家衛健委正式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用菌種安全性評價程序》列入年度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以規範行業健康發展,目前該項工作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的參與下已經啟動推進並引發行業的高度關注。為此,本次大會將以益生菌的安全性作為大會的一項重要議題,彙總國內外益生菌的安全性研究成果,形成科技與行業的共識,為標準的制定提供更充足的科學依據。

焦點3 益生菌與宿主健康的前沿探索

益生菌、腸道菌群與宿主健康的研究一直以來都是科技界研究的熱點。益生菌在腸道的定植性、促進腸道的有益菌、保護腸道屏障等最新研究成果使益生菌發揮功效作用的機制及通路更加明晰,益生菌、腸道菌群結構與宿主代謝等整個研究鏈上的科學問題正在同步破解,讓我們能從新的角度,更加全面認識人體的生態系統與健康、疾病的關係。本次大會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就“腸道微生態與人體健康”做大會主旨發言。

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認識到膳食是影響腸道菌群的重要因素,其中營養因子如益生元、植物化學物、微量元素等,可通過調節腸道菌群而發揮益生功能,為此,江南大學副校長陳衛教授將就“膳食與菌群:人體健康調控新靶標”話題做大會報告。來自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楊瑞馥研究員將圍繞“腸道微生物的研究對下一代益生菌研究方向的啟示”向參會代表分享他的觀點。權威的專家、前沿的研究熱點與動態將成為本次大會的一大亮點。

焦點4 生菌的功能解析與臨床實踐

菌種的益生功能挖掘和評價,一直是科技界與產業界研究的重點。隨著研究的深入,一些新功能逐漸被髮掘,這些都離不開成熟、準確、高通量的功能評價模型。近年來,隨著生物信息學、高仿真動態智能人體消化模擬體系等新技術與新方法的融入,為益生菌新功效的開發和利用提供了新的維度和途徑。大會將特設益生菌與新技術的融合創新專題,圍繞近年來益生菌研究的新技術、新方法邀請相關領域專家進行討論。同時,益生菌研究需要結合臨床實踐也逐漸成為行業的共識,臨床試驗也成為近年來益生菌功效研究的重要趨勢,如何將臨床參數評估和腸道菌群研究手段相結合,使標準化的臨床研究數據讓疾病的“治”或“防”效果更加明確成為行業關注的新焦點,為此大會邀請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沈通一將從臨床的角度探討便秘微生態治療的新思考。養樂多本社中央研究所酒井隆史將介紹“乾酪乳桿菌代田株對健康管理的新挑戰”最新研究結果。來自伊利創新中心益生菌研究中心洪維煉主任將介紹乳雙歧桿菌BL-99與腸道健康的最新研究進展。此外,來自深圳市人體共生微生物檢測與干預工程實驗室主任肖亮就人體多部位共生微生物研究及新型益生菌應用轉化與參會代表進行分享,探討其最新研究動態。

焦點5 益生菌多元化延伸加速行業創新發展

從全球看,與食品相關的益生菌產品主要包括髮酵乳製品、飲料、保健食品、糖果零食四大類,在我國益生菌產業經歷10多年的快速發展,多元化趨勢逐漸形成。根據相關統計報告顯示,近年來,植物基益生菌發酵產品正在進入主流消費領域,越來越多針對植物蛋白髮酵的菌種大規模開發併產業化應用,植物源益生菌產品的開發成為行業關注的新的創新趨勢。本次會議聚焦益生菌創新發展的新動向。益生菌的多元化和菌株的本土化一直是我國必須解決的產業發展瓶頸,並受到行業的極大關注,本次大會來自中國海洋大學特聘教授張蘭威將就乳酸菌優良特性及其高活性製品產業化開發關鍵技術研究進行大會報告。尼爾森相關專家將分享酸奶零售市場概覽,來自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首席應用專家Anders Henrikkson將以科學證據告訴你到底要不要吃益生菌,味全中央研究所基礎研究中心總監徐志安將分享益生菌與超級穀物的結合的創新應用實踐。

毋庸置疑,杭州作為我國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集聚地,有力加速了傳統行業的提升,此次大會還將邀請阿里巴巴天貓大快消食品乳飲類目總監袁明祥,分享如何通過互聯網助力益生菌在乳製品產業鏈的發展。

本次大會設置益生菌與宿主健康、益生菌功能解析、益生菌、益生元新技術與產業化應用三大專題,將重點就行業關注的話題展開充分深入的探討。值得一提的是,益生菌公眾科普一直以來都是會議的重要環節,時隔1年,“消費者課堂”將再度迴歸。同時今年徵集的學術與產業論文摘要數量和水平增速明顯,成為科技支撐的後備力量。

今年是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召開的第14個年頭,14年初心未變一路向前,致力於益生菌產業的創新發展,為地方經濟發展助力,相信隨著個性化精準干預型益生菌研究等更多成果的逐漸落地,益生菌也必將成為未來智慧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