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旧村改造范围?(一)前期及概念编制阶段

如何确定旧村改造范围?(一)前期及概念编制阶段

城市更新中,旧村改造范围的划定是改造工作极为重要的一步,可以说,不知道可改造范围就难以开展项目拓展、转化工作。从项目拓展阶段到项目转化阶段,改造范围因信息的不断清晰和诉求的不断细化而最终固定。

下面就来探讨从项目前期接触到改造范围固化之间有关改造范围划定的大致工作。

一、项目前期拓展阶段

如何确定旧村改造范围?(一)前期及概念编制阶段

刚开始拓展某村时,要么通过现场考察大致了解村域范围,要么通过平台方资料及介绍。若项目原先已有平台方操作自然有助于我们早期更好、更方便地了解村内各方面的情况,若无村域范围前期资料,在现场考察时可结合奥维等软件在村域关键位置点定位并后期勾勒出考察得知的主要村域范围;后续通过政府地理、数据信息系统查询在册村域范围及该范围内标图建库和现状土规、控规情况。

当然,由于市与区之间、各部门间系统信息并未同步,此时查到的只能是大致情况,很多飞地、边角地和涉及权属争议的地块是难以在这一阶段的图像信息中体现的。

如何确定旧村改造范围?(一)前期及概念编制阶段

初步了解村情后,由于近年来环保、文保相关工作越抓越严,建议进一步查询村域范围内三区四线情况并套图叠加其与现状标图建库范围的相关关系;同时尽量向村领导了解本村留用地指标落地情况。通过前期了解到大概的村域、土规、控规、标图建库、三区四线情况,由公司内负责规划的同事进行初步的规划梳理和土地整理,从而大致估算改造范围内可整理出的建设用地规模、建筑规模;结合前期测算表计算出本村改造所需复建、融资量,大致了解本村改造的拆建比情况以及指标需求是否可以放得下,最后依据上述信息决定相关立项工作的开展以及下一步拓展方向。

二、改造概念方案编制/策略研究阶段

改造概念方案的编制一般介于“村内完成改造表决”和“镇街党工会会议同意改造申请”两项工作之间。概念方案主要分析介绍项目概况、项目现状、产业及发展定位、初步土地整理方式及初步改造方案编制(详细的还含经济计算及融资地价估算)。

如何确定旧村改造范围?(一)前期及概念编制阶段

土地整理过程中,通过叠加村域范围内的标图建库图斑、二调建设用地、现状建设用地、土规建设用地信息,可得出集体用地范围内已纳入标图建库的图斑面积(范围)和可增补标图建库的图斑面积(范围);集体用地范围内已纳入标图建库的图斑面积+可增补标图建库的图斑面积=基础性改造范围。

如何确定旧村改造范围?(一)前期及概念编制阶段

通过叠加村域范围内土地权属信息、征地信息、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图,可得出村域范围内属村集体的建设用地面积、已征(含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村集体建设用地面积可视为=基础性改造范围面积+近期政府可征地面积。

如何确定旧村改造范围?(一)前期及概念编制阶段

如何确定旧村改造范围?(一)前期及概念编制阶段

总可利用的留用地指标规模=预支留用地指标+历史欠账未落地留用地指标。预支留用地指标=近期政府可征地面积*1/11(保守按1/11算);历史欠账未落地指标可通过征询区土发中心等复函获取。

如何确定旧村改造范围?(一)前期及概念编制阶段

总可利用的留用地指标规模+基础性改造范围=可纳入改造范围的用地面积(不含纳入改造一同建设的非建设用地面积,如湿地花园等)。若暂且将可纳入改造范围的用地面积视为改造范围用地面积,参照周边控规稳定地块、招拍挂地块的净、毛容积率,结合出地率,可大致得出改造范围内的可建设建筑面积,则改造范围内的可建设建筑面积=复建面积+融资面积+政府统筹面积。

如何确定旧村改造范围?(一)前期及概念编制阶段

因为基础性改造范围是确定的,但总可利用的留用地指标规模只确定了用地量未确定指标落地范围,故可结合村域范围有关的现状控规、在编控规、总规情况,根据土地利用规划、按各类用地指标量需求将留用地指标结合基础改造范围进行土地置换落地,尽量使得改造范围用地规整且与周边产业、公共设施建设用地有机结合形成互补,这一过程就是“连片改造范围研究”,至此我自创一个词,暂时将连片改造范围确定的旧村庄改造范围称为“概念改造范围”。

三、数据整理+片策阶段

为避免篇幅过程,保持“5分钟”的初衷,下一篇文章继续探讨

本月底有个《中国第十届城市更新、旧改棚改和既有建筑改造高端总裁峰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城改新风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