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认为只要电脑陪伴,不需要父母陪伴是真心话吗?

18650302184


我觉得这句话就像父母生气的时候说的“我不要你了”一样的,都是出于无奈和愤怒。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一个15岁的男孩,天天抱着手机玩,几乎不和家人说话,说话就是要钱,这个孩子刚上初中的时候成绩还是可以的,一次和朋友一块去网吧接触网络游戏后开始上瘾,导致成绩后退,父母不会引导,只是批评,控制零花钱,因为中午要在学校吃饭,孩子会把饭钱省下来去上网,最后是怎么也不去上学,愿意去打工挣钱来上网,十几岁的孩子没地方敢用,只有在早餐店打杂,挣点钱还是去网吧,父母也管不了。

你说这样的孩子真的就是想要电脑陪伴,不要父母了吧,我想应该不是的,只是父母发现问题后只会批评,导致孩子逆反,变得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了。

其实我们应该想想孩子为什么会沉迷网络游戏,不惜与父母做对,我想可能是因为游戏里面没有批评,更多的是我可以打过你或者你打过我,而且目标容易达到,不像现实生活中有个“邻居家的孩子”一样,父母给我们订个高高的目标,完不成就是批评,犯了错误就是批评,游戏里应该比现实中生活的更开心吧。

所以说,我们做父母的看到孩子的不足或者失误的时候要给与孩子一些理解和帮助,而不是一味的批评。


快乐儿童ing


要电脑不要父母的现象还是存在的,不过这只是孩子的视角,而且是错误了!

想想我小时候,每天在外面跑,一帮小朋友你追我赶,妈妈不喊吃饭,是不会回家的!现在的孩子下楼玩的越来越少,电脑游戏比起玩具,交互性更强,形式更丰富,更有趣味性,孩子自然摆脱不了电脑对自己的吸引。

我大侄子特别愿意在我家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家有电脑。

至于是不是真心话?我想在玩电脑的时候,指定是真心!这个时候哪怕没有爸爸妈妈,给他一台随便玩的电脑也能玩到天黑,不过放心等他饿的时候他就后悔了!

信息时代,成人尚且都成了低头族,每天让手机等电子产品吞噬着大量时间,一个孩子又有什么自制力呢?

这才是我们要有的反思:

01放下手机

家长的示范作用是最有效的教育,你每天抱着手机,孩子怎么能不向往有一个自己的手机或电脑。

是时候让自己醒一醒,照一照镜子,看看自己憔悴的面容,到底是谁伤害了你。

02陪伴

把抽出来的时间陪孩子做做户外运动,扩宽孩子的兴趣面,孩子兴趣多了,精力自然就不会只投放在电脑上了。孩子还是懵懂期,他接触得越广泛兴趣就会越广泛,也将决定孩子兴趣的去向。

03接触电子产品,严格限时!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想坑了你的孩子,请给他一部手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孩子在玩手机、玩电脑时,是家长最省心的时候。

没有约束,孩子只会越来越依恋。我给孩子定的时间是每年30分钟,这样他不会有机会玩大型游戏,也就是联系下同学,玩把小游戏,适当的放松还是不错的。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学会陪伴也是父母一生要学习的课程!

鱼夫愚见!喜欢记得关注啊!


鱼夫讲教育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如果儿童单是电脑陪伴而缺少父母的关怀,很可能未来心智发展不全面。而当今社会,这种情况甚至占多数。原因多种多样,但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如下:

1.父母不能很好的与儿童沟通。这种父母多以严厉型为主,不听儿童的想法,强求儿童按着父母的规划走。儿童犯一些小错误就进行责骂甚至虐待儿童。从小没有建立好与父母的依恋关系。

2.父母不能关注到儿童心理及真实的需求。这种父母多会把自己的未完成的期待强加给儿童,或者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养孩子,不听和不问儿童的想法,也不在乎儿童的感受。这种关系长期下来,可能会造成儿童封闭自我想法,不愿意表达。

3.缺乏自信心。儿童可能存在缺乏自信心的情况,而在网络世界中可能更加容易找到倾听儿童想法的,也更加容易满足儿童成就感的人或事。

无论如何,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父母的陪伴,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成为一个称职,儿童喜欢的家长,也努力让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大小姐说特殊教育


1、是真心话。

2、电子游戏给予的反馈及时。像吸毒一样令人上瘾。

3、浏览网页,不需要动脑,符合懒惰的心理。

4、有的家长总是批评打压孩子,孩子自然就抵触你。

5、但是。电脑给不了父母能给的亲情和安全感。孩子还是需要你的。

6、这是无心的真心话。带他出去玩玩吧。有时间的话,推掉一些工作,推掉一些应酬。


聊聊学习那点事啊


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桃子2420250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电脑陪伴,要么父母不懂教育和陪伴,比如你不能蹲下来,你就无法听到孩子的声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