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周树人远算不上一个“好官”

小说:周树人远算不上一个“好官”

1、(鲁迅与许广平同居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并不明确介绍是自己的爱人。在广州时,对外人(来)说许广平是鲁迅的助教,到上海后也对人介绍是助手,两人住不同的楼层。(80)

2、有时候两人闹意见时,鲁迅也给她个冷脸。鲁迅的冷脸就是死一般的沉寂,可以几天一言不发,板着他那瘦削的脸,在白天,人事纷繁,和友朋来往,是毫不觉得,但到夜里,两人相对的时候,他就沉默,沉默得要死。最厉害的时候,令荣(怀疑是错字)烟也不吃,像大病一样。有时半夜里喝很多洒,有时默默地睡在凉台的地面上。许广平却从不计较。(84)

3、他(鲁迅)自己说,要不是他还可以用笔说话,在中国恐怕是被欺负得哭诉无门的一个。(116)

4、鲁迅与许寿裳,“相知之深有如兄弟”(见许寿裳:《怀亡友鲁迅》);许广平则评价他们的友谊是“真可以算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知己好友”,“生死不渝的挚友”,“无患得患失之心,惟大义凛然是见,求之古人,亦不多遇”。(见许广平:《读后记》)(127)

5、鲁迅逝世四天后,林语堂著文称,吾始终敬鲁迅,鲁迅顾我,我喜其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大凡以所见相左相同,而为离会之迹,绝无私人意气存焉。(143)

6、许寿裳在《怀亡友鲁迅》中说,“心境的寂寞”、“精力的剥削”和“经济的压迫”是只享中寿的主要原因,是颇有道理的。

7、参照今天的标准,结合当时的情形,鲁迅的文凭就是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的毕业证书,弘文学院的留学生预科毕业证书。依现在的政策来套,只能算是一个理工科的中专毕业生。文凭不是学识的唯一证明,文凭也不是学习经历的唯一证明,鲁迅从南京时期开始博览群书,在日本立志从文时学过德语、俄语,又师从章太炎先生学过文字学。他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他读书的时间远远多于写作的时间。那些没有文凭的学习,在成就鲁迅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更多更大,而采矿和医学的知识,他除偶尔用上一点而外,大多被尘封在记忆中了。(173)

8、周树人远算不上一个“好官”。(在教育部)除了签到而外,做个人的事居多,这也无可厚非,因为事情本来不多,加以他又兼任多所学校教师,对上司请客送礼和阿谀奉承也是根本没有考虑过的,科长就科长,只要不去欠薪,鲁迅就心满意足了。但在女师大风潮中,他先后列名于北大和女师大教员中,发表反对章士钊的宣言。这样的一个下级,上司怎能容忍?于是,从女师大事件中找个理由,奏请段祺瑞要免去他的佥事职务。周树人一纸诉状,把章士钊告到平政院(原文如此),居然还胜诉了。气是出了些,可这个官还当得下去吗?就这样,周树人科长结束了他小官吏的生涯。(175)

9、他(鲁迅)到厦门大学时已经四十多岁了,也是声名远播的名人,可不拘小节却依然如故。去邮局寄信,途中厕所少,就随地解决一下。厦大校园里的草地上,如果四下无人,也可以临时“浇灌”一番,更有甚者,住所里没有厕所,晚上只用痰盂充尿壶,白天便临空倾下,也不管一楼是否有什么不便。去同事家玩,要经过一个花园,花园的铁丝网不高,中年鲁迅也去跳越,挂破过裤子,也摔过几回,但“积习”不改。没事的时候一个人发呆,或者想着自己的爱人,有头猪来打扰,便在校园里和猪“决斗”起来。喝了酒,趴在椅子上打瞌睡,手中的烟烧着了棉袍也不知道。文名如日中天的鲁迅,以著名文学家和教授的身份在大学校园里玩的这些,他不仅不讳言,还津津乐道地告诉自己的爱人和朋友。实际上,这正是鲁迅的可爱之处。(190)

10、鲁迅的金钱观很明确,“钱——高雅地说,就是经济,自由固不能被它买到,但常常被它所出卖”(《娜拉走后怎样》)。他认为,如果有人奢谈什么轻视钱财,那肯定是肚腹中还有没来得及消化的鱼肉,只消饿上他几顿,他便会承认金钱的重要性了。(193)

11、说鲁迅伟大,是从他生前开始的。那里并没有任何党派和政治集团要谁说他伟大,而相当多的“主流媒体”也不敢把“伟大”和鲁迅联系在一起。但鲁迅的逝世,算是迫使当局开放了对于鲁迅的“文禁”。而在对鲁迅作出评判并没有什么危险的今天,人们通过阅读,通过思考,发现了真实的的他——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和我们每个人一样,有着世俗的一切,

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的伟大处无人能及,像一座高峰,让我们只能仰望。(205)

12、陈独秀说,“在民国十六七年,他还没有接受政党以前,党中一班无知妄人,把他骂得一文不值。后来他接近了政党,同是那班无知妄人,忽然把他抬到三十三层天以上,仿佛鲁迅先生从前是个狗,后来是个神。我却认为真实的鲁迅并不是神,也不是狗,而是个人,有文学天才的人”(《我对鲁迅之认识》)(206)

13、梅轩按:这本书是从网上买到的,应该是盗版,有几个错字或许是校对不精,主要是图片印得不清楚,倒人胃口。书说不上多么好,特点是体例独特,线索清晰,文笔通俗,好像是读书笔记的汇总,读起来也不累。比较适合高中以上的学生或对文学、对文化、对鲁迅有点兴趣的同志作初级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