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哪一首古诗词打动过?你平时喜欢看一些古诗词吗,你有没有被哪一首古诗词打动?

小人物知识的分享


诗词,记录生活的点滴,反映情镜的变化。所以在某些时刻,我总是不自觉的吟诵出几句诗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词,我想象着在一个万家灯火,人来人往的集市上,到处都是嘈杂的,到处都是热热闹闹的。然后一个人穿行在其中,感受着这周围的美好,夜晚,繁星点点,清冷的月光也更增了几分颜色,是哪里放出的孔明灯,又吸引了谁的目光。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悠闲自得的游玩其中,突然,一阵香风飘过,风中隐约还传来铃铛的声音。我轻嗅着残留的芬芳,目光四处游离,想要寻找这香味的根源,但寻寻觅觅,走过了街头巷尾。但找不到你的踪迹。正当我恍然若失的时候,耳畔突然传来几声银铃般的笑声,我回首望去,正是想象中你的样子。

平淡中似乎带着一种忧伤,在我孤独的时候总会默默的吟诵。仰望星空,不是知否可以穿越时空,与你遥相呼应。

我是c神在杭城,每天一个文化故事,欢迎大家评论点赞,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下


c神在杭城


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一个很喜欢诗词的人,从小时候就开始买了一本《宋词》看,相对于诗我更喜欢词。有几首我非常喜欢的词在这里分享一下,希望大家喜欢。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可以说我非常喜欢几道同学的这首词,最喜欢的就是这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意境在里面,按照我的理解场景应该是,一对情侣夜恋相会,到分别时候,一个恋恋不舍的看着另一个走远,就像明月永远都在,然而彩云未必再是那个彩云,也不能每次都照着彩云。



可能原本不是这个意思,不过我的理解是这样,明月每天都在等待着,彩云却再也没有来过,只是记得曾经恋恋不舍的看着她离去。

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大大的这首词简直是棒呆了,简短的话语,让人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沙场之中,不禁唏嘘不已。在这首词中,辛弃疾很好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那就是无论如何,也是要收回北方的失地。而且这首词写得酣畅淋漓,显得非常霸气。



然而对于我来说,我更喜欢的那种意境,试问哪个男孩不曾梦想过上战场建功立业,哪个男孩没有梦回古代,那时候的十里杨柳,那时候的鲜衣怒马,那时候的古韵风采都是让人着迷。尤其是对于古代战争的向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或许就是一个男孩的梦想吧。


逗趣牛


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我小时候就看到过,第一次看时就被诗和画深深吸引住了。这首诗描写的是寒山寺,寒山寺位于苏州西效,始建于梁化天监年间,至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唐朝时高僧寒山大师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历史上描写寒山寺的古诗众多,其中流传最广的当属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

古诗今译

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

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霸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层次分明地表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感受过程。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其中桥、树、水、寺、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古今的名作丶名胜。全诗只有“对愁眠”三字直接点明诗人的感情,诗歌的情感绝非一个“愁”字可以概括。


用户心中的莲花


小时候刚上学的时候喜欢李叔同的《送别》,虽读不懂弘一大师的悲欢,但是觉得长亭、古道、芳草和垂柳很美很美。还去泉州看了李叔同出家的承天寺。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读书的时候喜欢高适的《别董大》,天天闷在书中,对外界充满向往又找不到出路。在沉闷的学习中,常常用这首诗安慰自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毕业了,刚上班,喜欢苏轼的《密州出猎》,天天想着能干出一番事业。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工作几年了,才发现真正的生活原来在灯火阑珊处,有点喜欢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暴走的老盐


看古诗词的人当然是从唐诗宋词开啦,唐诗代表人物自然是李白,杜甫。能打动人的古诗词很多,今天先说李白的一首《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

尤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

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是李白游北海(今山东省益都县)时,写给北海太守李邕的一首诗。大意是:

有朝一日,大鹏如能随着大风一同飞起,那双翅膀拍打着大风,直上云霄,能有九万里。即使是风停了,那大鹏飞落下来,也还是能够激扬起大海的水。

一些世俗的权贵看见我,总感到我有一个特殊的格调,听见我谈论远大的志向,都发出冷笑。但是,即使是孔老夫子,还能够畏惧后生,所以,一些大夫们并不应该轻视我们这些青春年少!








天马行空21428297332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此诗为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名篇,题目为《无题》。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作家笔下永恒的主题,是男女生死相依的咏叹调,是一切作家创作的源泉,她给人们以欢乐、以悲情;她给人们以希望、并给人们带来愁肠百结!爱情给多少男女带来生死相依,又给多少男女带去迷茫困顿;爱情给多少人带来无限憧憬,又给多少人带来美好生活上的破灭!她是丝滑柔美的锦锻,既叫人依恋,又怕夜长梦多;她既是香甜芬芳的巧克力,同时又是搁在牙床上的磨牙糖!爱情的甜密和晦涩,是这样的使人感到留恋和陷入于魂不守舍之中的!纯洁高尚的爱情,她是那样的使你陷入于如痴如醉之中的!

我常常这样想,李义山的这首《无题》诗,难道就是针对我写的吗?"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的时候己经很难了,好不容易见到了自己的情人,却又要匆匆离别,那种离别的痛苦是一般人所不可理喻的!"东风无力百花残",在相互爱恋的情人眼里,离别了的一对情侣,顿时会觉得,再和熙的春风吹在人的身上,也是感到无劲的、乏力的,再漂亮的任何花儿,在此时残忍分别的情人眼里,也是不出彩的!那是一种何等的灰色世界啊!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此诗上承下达,表现得更是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深深的眷恋之情。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和伤感的内心世界。

第五、六两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晓镜"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功地描写了曲折委婉的另一面,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折磨这件事。自己于夜间而痛苦所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这种昼夜迴环为爱而缠绵悱恻的感情,只有经过了生死情爱的相互依托,才能真切的感受到。因此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

最后两句"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向对方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此诗结尾两句的基本内容。诗词中常识仙侣比喻生活中的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莱(即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李商隐的这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读完了之后,使人久久的沉浸在诗中的意境之中!她是那样的使人身临其境,又是那样的使人纠结徘徊!言情至此,使人感到诗中的意韵都融汇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具体体现,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这样的一首抒情诗,联绵往复,描写细微精深,是李商隐描写爱情方面的绝唱!


芦嘉玉


最喜欢春回大地,春风送来芳香的花草,暖洋洋的……。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唐.杜甫)

春天越是美妙可爱,远在天涯的游客越是感到惆怅。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天涯》(唐.李商隐)

繁华似锦的春光,与西沉的斜阳,终将会沉没于苍茫暮色之中,春天也将红英落尽,美丽的黄莺啊!你若有泪水,请为我撒向最高枝的娇花。这是一首伤感之诗,诗的美艳凄绝也是春天的挽歌,也是人生的挽歌,也是最能打动我的古诗。

还有最打动人的词;……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挑花吹尽,佳人何在?……(元.张可久)

一番春雨下,携起一片东风,东风把桃花都吹落了,佳人还是不见?美呆了!

关注佳人。



潇洒芳子


打动过我的古诗词不止一首,有很多呢,要是全部写下来,天亮都写不完。古诗词是古人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所见所闻、所言所行、所思所想用富有节奏感、和谐动听的声韵流传下来的优美诗句。在诗词的海洋里徜徉,仿佛置身于诗情画意中流连忘返,难怪古人云“诗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我4、5岁左右时还不懂事,但已经开始记事了,爸爸就开始教我读古诗,那时还在乡下老家,他教的第一首诗是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除了这首,还教了二十多首古诗,上学前我只背出十多首,爸爸老是说我笨。


我上小学时电视里有一个叫做陈汝佳的歌手,他唱了一首很伤心的歌曲,听得心酸酸的,后来查书才知道那首歌是来自于唐朝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最能打动我的是初中语文课本要求背诵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这篇古诗好长哦,我居然背出来了,不过花了差不多一个月才背出来。这个卖炭翁真是好可怜,天寒地冻才穿那么一件衣服……



梦190234205


中国的古诗词太多,能够流传下来的都让人掩卷遐思,意犹未尽,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

明月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何依

…………

诗太长,我不想全部引下,但其诗的内含可尽显其中,诗虽表达了曹操的理想和前路的迷茫和统一天下的决心,也很有感召力地表现了人生苦短,前路茫然的忧思。读来让人深有同感,有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语境魅力。短短五言长短句把一个流浪天下的游子难以找到归属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古代的诗词曲,从汉乐府到唐诗,是一个逐上步艺术化的过程,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则是与音乐相结合,从律诗中解放出来,体例更加自由,更易普及化,读众范围更广的演变,在这其中,除了李白的少量词外,开创了一代词风,承前继后的诗人非唐后主李煜莫属。其词的意境和人心境的结合简直天衣无缝,让人拍案叫绝,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再看,

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前首表达了作者亡国之恨和自已的忧愁,有多少愁啊,比一江春水向东流淌的还要多,李清照的“只恐初秋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如出一辙。只不过又进行了一定的升华。

第二首以花来比喻自已被幽闭后的遭遇,花那么快就谢了,却又遇到“朝来寒雨晚来风”。可想这是什么处境。所以会把人生定位成向水经常东流一样的“长恨”。这里的恨也包括了自已的亡国之恨与悔恨的复杂心理。

李煜的词,不是太多,可直接影响开启了宋词的婉柔之风。不以国君而留名却以文学流芳千古,实在是造化弄人的结果。


九为人世


大处可见境界之高,小处却可以极富生活情趣。我本就喜爱中国诗词,也很庆幸生在长在用方块字的国度。要说最喜欢,那是很难做出选择的,因为一头扎入中国古诗词的海洋中,你就会惊异的发现:俯拾皆是一颗颗光彩夺目璀璨靓丽的珍珠,任谁也难决断要哪个不要哪个。虽然这样,还是选两首吧,因为可以对比着来体会个中滋味,相互印证一下也很好。顺便说一下,这也是我自己平时学习诗词时的一种方法。对比着读诗词(比如说苏轼的两首《江城子》,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诸如此类的吧)。

所 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 儿 垂 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两首诗一个是唐人写的,一个是清朝诗人写的,最最感人的作者能用极其善于发现的眼睛捕捉到刹那一瞬间的最感人动态的情景,好像摄影师用镜头捕捉的瞬间一样。尤其难得的是,摄影师用的是拍摄器材而文学大家们用的确是一个个文字,后者就难得多了。不仅如此,摄影师拍摄到的图片那是静态的反映的,而文学创作出来的确是回味无穷的,怎么说呢,就是越想越有味道。这得是多么热爱生活的诗人才能有这么好的体味呢!具体来说说这两首诗,前一个说得是牧童放牛过树林时突然碰到蝉鸣要想捕捉的情景。后一个说得是小孩童学大人钓鱼时偶遇路人问路怕的鱼受惊不上钩而远远的向问路人只招招手不敢说话的情景。虽然说的不是同一件事,却是抓住了极富生活情趣的那个瞬间,读后令人忍俊不禁又感动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