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苏轼你更欣赏谁?

天赐平安zjz


众所周知,咱们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典籍浩如烟海,而唐诗宋词无疑是中华文化的巅峰之所在,他们是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化结晶,亦是中国文化璀璨的瑰宝,唐朝是诗歌的天下,宋朝则是词赋的世界,唐诗宋词在各自的时代绽放独一无二的光芒。

李白,苏轼分别是唐宋巅峰之上的人物,一个是诗仙,一个词宗,俗话说的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二人都是大神级别的存在,没有谁更优秀这一说,对于他们的欣赏与否,也仅限于个人的观点,不喜勿喷!

就这两个人而言,许多人喜欢的是浪漫豪放的谪仙人李白。作为浪漫诗派的开创者,李白可以称的上居功甚伟了,从耳熟能详的《静夜思》到发人深省的《蜀道难》,从《将进酒》到《望庐山瀑布》,他的名篇太多太多。当然,我更喜欢的是李白的豪情奔放,他以诗作剑,仗行当世,他可以让杨贵妃研墨,亦可以让高力士脱靴,就是这样的李白,这样在盛唐之下依旧熠熠生辉的李白,让我钦佩。

李白并非只懂吟诗作赋的弱不禁风的文人,李白腰间之剑亦非摆设啊,李白也有保国之志,换来的却是陪君赋诗的闲职,换来的却是散金遣还。李白失意,却不没有消沉,只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豪放之情溢于言表。

李白崇尚自由,亦爱酒,故人赠“酒仙”,李白游于江湖,碰到了“忘年交”杜甫,后人们并称其二人为“李杜”,杜甫亦是受起豪放之情的吸引,曾吟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之诗浪漫唯美,亦不失豪放,李白亦是身处当时诗坛之巅,这便是我眼中的纵酒仗剑的逍遥酒剑仙。



当然,相较而言,我更喜欢苏轼!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亦是耳熟能详的名人,更是我喜欢的文人,我喜欢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的高傲;喜欢他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的洒脱,更喜欢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


相对于飘飘如仙,不恋凡尘,超凡洒脱的谪仙,苏轼更加的有血有肉。他仕途不顺,数次贬官,却依然能够保持本心。

他与李白不同,李白更像是一柄宝剑,锋芒毕露,引人入胜,苏轼则像是一壶老酒,回味无穷,你们喜欢李白的潇洒,喜欢他盛长风破万里浪的志气。我却喜欢苏轼的刚毅,喜欢他“明月几时有,千里共婵娟”的人味儿!


白话历史君


李白和苏轼一位是唐代大诗人,一位是北宋代大诗人,他们两人的诗作留世百芳,至今广为流传,深受诗歌爱好者的喜爱。

李白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一生写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集,李白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像《望天门山》、《夜静思》、《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等诗句都是我十分喜欢读的诗句。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

李白和苏轼都是古代大诗人,他俩的诗作深受国人的厚爱,不过要从两人中选出一个欣赏的,那么,我只得忍疼割爱了,选出其一。只是我也喜欢书法的原因,那我更欣赏苏轼了,这是因为苏轼不仅诗写很得好,书法也写得更妙,他的《寒食帖》被称之为天下第三行书,深受书法者们的喜欢,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第三块里程碑。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被称之为天下三大行书,看罢苏轼那流畅自然的行书,无不为之称好叫绝。

我欣赏苏轼的书法,也很欣赏苏轼的诗,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些诗句别有风味,让人动情,读来令人陶醉,回味无穷,苏轼果真是一个宋代的全才,名不虚传,不得不让人敬佩和欣赏。   


悟思必得


李白和苏轼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高峰,两人的作品都十分崇拜和喜爱。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谪仙人。陕西成纪人。传世有《李太白集》。

他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高峰,诗词豪放俊逸,清新飘逸。

欣赏他一首《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芩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日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去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关于该诗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年(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不愿弯腰折权贵”,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有诗赞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思,仄声)

可见诗圣对诗仙推崇之高。

哈哈,想起了少年时默写这首诗时一个顽皮举动:故意把颔联写成“魚开府”,“鲍参军”,今日重写,格外亲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市)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著名诗人。

书法上,宋时流行的“苏黄米蔡”,他居首位。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传世。

欣赏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苏轼在宋神宗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所写。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非古战场赤壁之战处。诗人居此只作引申而己。

古人(佚名)有赞赏苏轼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宋神宗皇帝曾极誉苏轼曰:

白(李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

刘熙载《世概》亦言: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就连苏轼自己本人,也认为自己是李太白后身。

在诗歌上,李白浪漫主义名篇流传千古,

而在文学造诣上,苏轼更加全面,完整。




葡萄爷爷1


笔者注意到苏轼与李白的文风和艺术精华:“苏轼是茶,李白是酒”。

笔者对他俩的综合对比:

苏轼性格豪放,然而他的豪放却区别于李白,李白的豪放是洒脱奔放,而苏轼的豪放是带有沉浮稳定和理思,较为内剑,品茶的淡雅与清高的特点。

李白的特征就喜欢饮酒,更喜欢在酣畅中寻找自己的乐趣,他的个性非常之强烈,就像宛若酒般的刚强意志,李白对自己的评语曾说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茶与酒在气质和气势上的区别不仅能表现在苏轼和李白身上,也表现在所有的宋代和唐朝文人的身上,这也是时代的环境、变换、风气的转变在其文人身上的特质,不过他们两人是宋唐文人的代表性人物。

所以,他们两的文学风采与艺术上的成就,真的无法比个高低,他们都对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堪称“宗师之级别”!

最后笔者用一句唐宋诗歌来作本答题的结尾。

《酒与茶》

太白若刘伶,酒为其名,以诗睥睨;

苏子如庄周,寄兴江月,文辞绝代。

请读者欣赏一组笔者书法作品和常用书法印章。








祥禪


李白,唐代伟大诗人,有着“诗仙”的美誉,他的很多诗作家喻户晓,如《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李白是天才型诗人,斗酒诗百篇,杜甫对其诗作赞扬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苏轼,宋代伟大诗人,全能型人才,不仅诗词写得极为出色,而且在散文、书、画等方面造诣极高。文学之天才,高尚伟大之人格。

李白和苏轼,不同时代的伟大诗人,他们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诗作千古传诵,令人赞不绝口。李白和苏轼更欣赏谁?我更欣赏苏轼。原因有如下

苏轼是个用情极深的人,无论是对妻子,还是兄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对亡妻王弗的深深思念。“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这是苏轼在狱中写给弟弟子由的诗句,感人至深。

无论前路多么的困难,苏轼都有勇气面对,怀着乐观豁达的态度,正如他在《定风波》中写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下过狱,险遭杀身之祸,被贬过黄州,流落过儋州,但他能泰然处之,苏轼有诗写道:“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阅读与思维


李白更像是一个仙,既是诗仙,也是酒仙。此人只应天上有,人间定是无处寻。类似李白这样的文人,在我泱泱大中年上下五千年的文学宝库中,又有几个呢?掐指一算好像还真的很难找到。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天马行空,让人有一种如坠云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读这些诗都会让人有种飘飘然,犹如腾云驾雾。其诗同时又兼具豪放大气、想象神奇的特点。落笔行云流水如有神助,诗成泣鬼神惊为天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些诗句句经典,读时气势如虹,一气呵成。

李白的旷达胸襟在诗中一览无遗,其人我行我素,不苟同于世俗之见。有官做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不想做官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敢爱敢恨,标新立异。李白的诗虽对文学形式没多大贡献,但却以他特有的方式丰富了文学的内涵,给人极大的震撼,并广受后世之人追捧,也奠定了其诗中仙人的地位。


贝壳里的时光


李白和苏轼最欣赏谁?大家可能不约而同的说两位我们都喜欢,都非常仰慕他们,那么说更欣赏谁,实各有千秋,难以定论。

我们常说”唐诗宋词汉文章”,提到”唐诗宋词”,没有不提到李白和苏轼的。

苏轼,一生作品颇多,就我们经常说的就有十数篇,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水调歌头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春江晚景》的竹外桃花三两枝...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三苏”之一的苏轼,书法作品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在当代遐迩闻名。曾为自家自编自书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苏轼曾和秦少游共同吟佳句的例子也不少,”踢破磊桥三块石,剪断出字两重山”,十大名著《三言》作者大文学家冯梦龙也有强加于苏轼的:闭门推出窗前月,投石冲开水底天。其小妹额高下巴长,我们都知道苏轼炸胡茂密。所以苏轼戏逗小妹:”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已到南天门”小妹对曰:”几次寻找无觅处,忽闻毛里有风声”,苏轼则对:”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未到下巴尖”...

这虽然对大文豪的夸张描写,对苏轼的声望和才华可见一斑。

李白,声望更高,不但是”诗仙”又是”酒仙”,只因生成姿容美秀,骨骼清奇,故又被称为”天仙”。由于天赋异禀,罕见之奇才,所留下来的佳句和故事广为流传,世代不衰。

与李白同代大诗人杜甫在《杜工部》褒奖李白:昔年有狂客,号称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路上酒家眠”

李白不愧为诗仙,不但张口卽来,而且佳音永调。如:床前明月光...

他的诗作更多,世人称颂,代代流传。广为认知的就有《行路难》,《客中行》,《望庐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

其实,我觉得李白不是只有酣畅淋漓的诗,只因小时候就聪慧异常,对邻邦附属国的文字就有所通达。

曾记载,高丽国使奸计欲使者下书,唐王因不懂外文着慌无措,无法通融,况朝中无人晓得。

翰林院大学士贺知章久闻李白其名,介绍于唐王,唐王宣之进殿,李白接过蛮书,一气读完,满朝文武无不惊骇。贺知章惊呼:”我的谪仙人啊!”从此,”李谪仙”的外号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所以李白自己曾吟道:”长安一相见,唤我谪仙人”。

在经典名著里也有提及”李谪仙”的故事。

因此,李白在人们心中老幼皆知,略高一筹,欣赏至致。


愚叟抱瓮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艺术成就在于“唐诗”,被誉为“诗仙”;苏轼是稀有的全才,诗、文、书、画无不精妙,他的词艺术成就更大,开创了“宋词”豪放派先河,对宋词发展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两人的艺术成就代表不同的领域,很难取舍。其艺术上分别造就了唐词、宋词的时代颠峰,这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李白的经历、思想基础与艺术风格

李白因祖辈迁徒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五岁时随父亲迁回四川。李白说他年青游扬州时“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其家庭可能是很富裕的。李白青年时代喜欢结交豪雄,好剑术又好神仙,和道士来往。他性情倜傥,喜作侠客,诗中就有仗义杀人的记载。

李白的思想基本上是儒、释、道三家的混合,以道为主。他在政治上有抱负,可是当他应唐玄宗之召进入长安时,一接触宫廷贵族,沉醉在危机爆发前的升平岁月里,其“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政治理想破灭了。“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李白对高层贵族纵情声色、恣意享乐,以“珠玉买歌笑”的丑恶本质予无情揭露。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追求自由和蔑视权贵的思想,使他选择纵情山水,以反抗和挣脱封建统治束缚。

李白出身并非世家大族,在诗酒中结交的多以中上层人物,但他对劳动人民生活也能观察入微,“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郝郎明天夜,歌曲动寒川。”

李白诗篇的主导风格是豪放飘逸,“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的爱国热诚也是始终不渝。

李白比现实主义诗人、享有“诗圣”之称的杜甫大11岁,两人同处一个时代,而且两人友谊十分真挚,李白并没有经历过杜甫在安史之乱目睹战乱的惨况,但两人都以不同角度不同风格,出色完成了作为时代诗人、歌者的历史使命。

二、苏轼的经历、思想情怀与艺术贡献

苏轼出身庶族地主家庭,七岁知书,十岁能文,书香世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同榜进士,世称“三苏”。苏轼成名很早却仕途坎坷,他有除弊救民的政治理想,却不赞成王安石比较激进的变法,他与司马光等旧党集团交谊很深但也不同意他们尽废新法。他性情刚直,决不委曲取容,因此始终不能安立朝堂,两次被捕下狱、先后泛放杭州、徐州,哲宗时召回任翰林学士,后又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琼州,徽宗时赦还死于常州。他所到之处多有善政,受到当地老百姓欢迎。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作家,诗、词、文都有重大成就。他最大的贡献是作为词的革新派,解放了词的思想内容,笔法纵横怀古、言志、咏史、感伤时事,描绘山水,极大地扩展了词的社会功能,其豪迈风格影响了辛弃疾发扬光大,被誉为“苏辛”豪迈词派。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反映出他要求战胜西夏契丹贵族,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诗词豪情万丈、逸怀浩气,又充满豁达乐观情怀,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

苏轼周围还团结了一批出色的文学家,最著名的就有黄庭坚、秦观、张耒和晁补之“苏门四学士”,以词而论尤秦观最突出。

综上所述,李白和苏轼都是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诗人、艺术家,他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李杜”和“苏辛”在唐诗、宋词中各领风骚,其中李白、苏轼又各领风气之先,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举足轻重,同样令人景仰。而在家庭观念方面,李白比较薄弱,苏轼比较深情,李白为“诗仙”、苏轼属“文豪”,家庭都不足以影响对其评价。





玲珑随笔


从李白的诗里感觉他是超级自信的人即使所说的豪放派: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的心态非常好,且不乏侠骨柔情:罗浮山下四时新,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月沉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可以从容的应对各种生活动荡,更喜欢苏轼多一些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李白热爱祖国山河,他的足迹布南北各地,写出了大量的赞美壮丽山河的名篇。艺术选材的应用,无不带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早发白帝城》等。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三苏”家族成员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苏东坡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

我平时主要喜欢词,目前在《中国好诗词》、《诗画天地》、《中国诗歌网》已发表个人原创词三千余阙。

因此,相比李白与苏轼来说,我更喜欢苏轼的词。如《念奴骄·赤壁怀古》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到《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再到《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等。

最主要的是苏轼相比于李白,他多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一生都在为百姓的疾苦而奔波劳累,被贬黄州时他虽是一介草民,但是仍然心系百姓,为了改变黄州丢弃女婴的习俗更为了拯救那些无辜的生命,他用自己的积蓄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孤儿院,使那些刚出生的女婴享有了生存的权利。出任杭州太守时他不仅整顿西湖,平衡粮价,更在杭州瘟疫盛行时为了解决农民因药价贵而没钱买药的问题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公立医院。甚至在高龄谪居海南时他仍然没忘了百姓,他教当地人读书写字,耕地种田,打井采药,为海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这正是我们太多的读者喜欢他的缘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