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獅子一個象一個麒麟一個三不像:普濟橋雕塑真奇妙!羅田十二

沿著羅田古鎮“之”字街青石板路一路走來,在末端有一條小河繞場而過,這條小河是磨刀溪的一條支流,自東向西,叫百丈溝,河上有一座圓形石拱橋,這就是普濟橋。

一個獅子一個象一個麒麟一個三不像:普濟橋雕塑真奇妙!羅田十二

古意盎然的普濟橋

一個獅子一個象一個麒麟一個三不像:普濟橋雕塑真奇妙!羅田十二

修繕和防風化處理後的普濟橋龍頭一側

一個獅子一個象一個麒麟一個三不像:普濟橋雕塑真奇妙!羅田十二

2009年12月,普濟橋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這座石拱橋是巴楚茶馬古道上的一道重要咽喉。未修橋時,途徑此地的各路馬幫和挑夫只能肩挑背扛地踩著跳蹬石涉水而過,如果遇到夏天山洪暴發,稍不注意,貨物就會被捲走,不僅如此,甚至連人帶馬被洪水捲走的事情也時有發生。在人們眼裡,這是一個“鬼見愁”的地方。

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場上有幾位開明地主開始出面,按照家庭人口和財產狀況募資建橋。之所以取名普濟橋,其實是有普渡、普惠的意思。普濟橋距今約有170多年的歷史,是迄今為止重慶市萬州區境內發現最古老的單孔石拱橋。該橋南北走向,全長二十四點七米,寬六點六米,拱高十二點九米,跨度十八點四米。橋上安放著一條石龍,龍頭口銜晶瑩剔透的一枚龍珠,面向上游,昂首望天,龍尾翹懸於石拱正中。因為神話故事中,降雨都是由東海龍王專司其職,所以羅田人藉此表達降服洪魔的祈望。說來也很奇怪,自從石拱橋建好後,再也沒有爆發過一次超過龍頭的山洪。人們要過橋,先要登上十二級臺階,然後稍做緩步後,再登上一級臺階,就到了橋頂。橋頂呈弧形,兩側建有亭廊。橋正中也就是龍頭的上方建有一座神龕,裡面供有觀世音菩薩像,便於人們燒香拜佛,至今香火不斷。橋的兩邊,也就是龍頭和龍尾的兩側,共雕刻了四尊雕塑,而且各不相同:一個獅子一個象,一個麒麟一個三不像。這樣的雕塑組合與其他地方卻是不一樣的。雕塑的正中也就是龍尾的上方,亭廊的廊簷刻有“德厚流光”四個行書大字。“德厚流光”語出《穀梁傳·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這裡的“德”是指道德、德行,“厚”是厚重、高遠的意思,“流”就是影響,“光”與“廣”相通。德厚流光現在已經成了一個成語,意思是道德高,影響便深遠。下方書寫著一副對聯:察地利而通南北,盡人力以濟往來。這副對聯既是對普濟橋命名的詩意闡釋,也明白表達了羅田人心目中“和諧”社會最樸素的理想信念。對聯的亭廊部分被分成了兩格,右邊刻著“普濟橋序”,左邊刻著“功德碑”。只是字體大多脫落 ,能辨認的已不到三分之一。

一個獅子一個象一個麒麟一個三不像:普濟橋雕塑真奇妙!羅田十二

普濟橋上的一個獅子雕塑。

一個獅子一個象一個麒麟一個三不像:普濟橋雕塑真奇妙!羅田十二

普濟橋上的一個象雕塑。

一個獅子一個象一個麒麟一個三不像:普濟橋雕塑真奇妙!羅田十二

普濟橋上的一個麒麟雕塑。

一個獅子一個象一個麒麟一個三不像:普濟橋雕塑真奇妙!羅田十二

普濟橋上的三不像雕塑。

這座橋的拱形如雞蛋一樣流暢,美觀。橋面正中有一塊石頭,名叫“魯癩石”,其外形與著名作家賈平凹的散文《醜石》所描寫的一樣,實在是醜到極點,而且一無用處。但這裡面卻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當時的工匠師傅在設計修橋的方案時,怎麼也找不到橋的支撐點,始終立不穩。這時,百丈溝臨老街的邊上,有一個賣雞蛋的老太婆,把雞蛋一個個全部立在地上,不偏不倚,平平穩穩,靈感在一剎那浮現出來,於是,工匠們依瓢畫葫蘆,把橋拱也設計成雞蛋形。可是,在大橋快要合龍時,工匠們怎麼也找不到一塊合適的石頭。這時一個叫花子恰巧從這裡路過,也來看熱鬧,看著人們一籌莫展的樣子,說道:“這有何難,你們只要給我買一碗豆腐來,我保證給你們找來一塊最合適的石頭。”人們將信將疑,也只好死馬當作活馬醫。叫花子慢條斯理地吃完豆腐,用手一指,說道:“你們只管去拿,就在她家裡餵狗的狗槽旁邊,但必須給十石大米。”人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找去,果然,就在那個賣雞蛋的老太婆家餵狗的狗槽旁邊,有一塊石頭,但卻極不規則,簡直就是一塊癩子石頭,待搬來往缺口處一放,卻天衣無縫。等大家回過頭來看那位叫花子時,卻早不知去向了。人們這才明白,原來是魯班下凡。於是,人們就把這塊石取名為“魯班石”。現在這塊癩子石頭就鋪在石拱的中間,上面鋪有一塊大石板。當然這種說法只是勞動人民智慧的一種假託罷了。

歷經了無數次大水沖刷,雖從未做過任何加固處理,但在數次橋樑檢測中,普濟橋仍顯得相當牢固。1999年,普濟橋被萬州區人民政府評為區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並被作為區委區政府拍攝的《萬州是個好地方》公益宣傳片的背景。2009年12月,普濟橋被列為重慶市人民政府文物保護單位。

不知什麼時候,普濟橋的龍頭上長出了一顆拐棗樹,2006年6月的一天,這顆直徑長20公分,3米多高的拐棗樹終於把龍頭拱脫落了,龍頭掉在了橋下的深水裡,鎮政府組織人力打撈了起來,除龍頭有所破損,龍頸依然完好。2010年11月,鎮政府組織工匠按照原來樣式,重新雕刻了龍頭,並請來專家做了防風化處理,2011年4月重新安裝上去。於是,蛟龍再展往日雄風。令人驚奇的是,20多天之後,也就是5月2日的上午10點多鐘,古鎮晴空萬里,和風溫馨,一對慕名前來參觀普濟橋的年輕夫婦,突然發現龍頭上盤繞著一條花蛇。大約過了20多分鐘,花蛇卻神不知鬼不覺地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中了。當地人說,普濟橋又開始顯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