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是否真的是負了朱安?魯迅真的是一個渣男嗎?

柔沢十


提起魯迅,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被稱作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和左翼進步作家,號稱是破除封建禮制的先驅。五四運動後,他被無數青年奉為精神偶像和榜樣。可是,有點滑稽的是,魯迅本人卻沒有逃出封建禮教的束縛,一直都被封建婚姻所捆綁。

朱安是魯迅的原配夫人,當時周、朱兩家都不太富裕,但是兩家祖上也曾做過小官,在鄉間也算是門當戶對。於是,經人撮合後,就決定在1901年結婚。

可是,魯迅非要去日本留學,周家要求延遲婚禮,儘管朱家不太高興,可準女婿畢竟是要去留學,也是光耀門楣的好事,就勉強同意了。

結果,這就中了魯迅的奸計,因為他壓根不想娶這位封建傳統的小腳女人。所以,去了日本就再不願意回來了,又是學醫,又是學文的,反正不回國。

可憐的朱安,一直等到了28歲。這個年齡,放現在不算啥,最多就是一個大齡剩女罷了,可在那會兒就是不得了的大事。兩家人都著急了,甚至有一些流言蜚語,說魯迅在日本已經秘密結婚之類的。

魯迅的母親就以病危為幌子,把他騙回了家逼迫成親。魯迅也沒有拒絕,或者抗婚什麼的,草草結完婚,也沒有同房很快就又去了日本。之後,回國開始在大學教書。

1923年,魯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授課,而許廣平就是一個普通女學生,儘管她對這位周老師十分的崇敬和愛戴。但,魯迅已經人到中年,並且還有自己的妻子,只能幻想一下罷了。這是二人的第一次見面,但彼此並沒有太多的接觸。

1925年3月,在積極參與學校的學潮運動後,為了解除內心的迷茫,許廣平主動給魯迅寫了第一封信。在信中,她直言不諱地向魯迅表達出自己的欽慕之心。

魯迅對於許廣平的追求,先是拒絕,因為自己畢竟結婚了,儘管對於朱安他沒有一絲感情。然後,他開始逃避,對於許廣平的愛情攻勢不予理睬。接著,他開始猶豫和彷徨,但卻是已經動心了。最後,魯迅終於敞開心扉,接納了許廣平,屈服於兩人的愛情,師生戀終於開始了。

1927年10月,魯迅和許廣平在上海開始共同生活,成為事實上的夫妻,當時魯迅46歲,許廣平29歲。

許廣平對魯迅照顧得非常好,由於魯迅的工作經常需要熬夜,許廣平為此,專門改變了自己的作息時間。而且,她還主動承擔了秘書的角色,為魯迅查找資料、校對初稿和保管手稿。應該說,魯迅生命最後10年的文學成就和造詣,遠遠超出他前20年,這和許廣平的支持和付出是分不開的。

1929年,二人生下了唯一的孩子周海嬰。

1936年,魯迅病逝,許廣平也就38歲,可她之後終生未再嫁。而且,她為了保護魯迅的遺稿,被小鬼子抓起來嚴刑拷打,也始終沒有屈服。

客觀的講,魯迅和許廣平之間,一直處於同居狀態而從未結婚,但二人之間的愛情卻是真摯的。

我們不能強求古人,以“不抗婚,不退婚,不離婚”和“婚內出軌,停妻再娶,一夫兩妻”去指責魯迅或許廣平。更不能因為一個人的偉大,就看不到他的缺陷和不足,比如魯迅,感情生活這方面確實是他被人詬病的地方。

回答完畢!

《魯迅與許廣平》

《十年攜手畢生追隨》

《我記憶中的魯迅與許廣平》






文史不假


這樣的說法是欠妥的,渣男這樣的詞彙,只有在當下這個失去漢語魅力的時代才會出現,只圖得痛快而不顧雅緻。

魯迅文學素養極高,加之留學的經歷,眼界開闊,思想意識不會低,所以對這樣一箇中西文化通透的人,如何言說渣男,真是不該。

魯迅與朱安的事情,大家或多或少通過文字或音頻解說知道些,朱安是魯迅母親為魯迅訂的一門婚姻,在那個年代,依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魯迅母親就自作主張為兒子決定了這樣的親事,魯迅是什麼人,見多識廣思想解放,但為了顧及母親的面子和盡到孝心,沒有劇烈直接地拒絕,而是留足面子,用躲避不見的方式來回應。

朱安是守本分傳統的女人,嫁人了就會死心塌地地跟著,魯迅也不好傷害這樣的女人,心存善意,就讓其跟著母親生活,兩人自始至終沒有圓房,更沒有發生過什麼親密之事。母親一直與此為伴,朱安誠誠懇懇踏踏實實地照顧婆婆。後來在教學中,魯迅與許廣平結識,兩人產生感情,結婚生子。這些都是後話。

從此些方面來說,魯迅是在忠孝中做了一種把傷害盡到最低的選擇,魯迅也是人,無法把事情做到十全十美,這樣已經很不錯了。而且後來,為便於照顧和逃難,魯迅在北京購置四合院,把母親和朱安接過來住下,也是盡了最大的努力,從來不說不管不顧的話。

文學成就革命事業無法衡量一個人的感情生活,愛情是複雜的,魯迅是我們偉大的文學家革命家,對時代社會的針砭是傑出的,愛情忠孝上也做的很好。所以不存在什麼辜負和渣男,何為辜負何為不辜負,兩個價值觀念完全不符合的人,強硬結合在一起那真是渾濁,不如這樣安放下來,乾乾淨淨清清白白。


書房記


有些人說魯迅先生是渣男,依我看,這純粹是誣衊、誹謗。

學過歷史的人,熟知魯迅的人,都明白:魯迅先生,是一位愛國的、善良又正直的的大文豪,也是一位重情重義的正人君子,他的人品,一向是極好的。

在愛情與婚姻的問題上,魯迅先生,向來是專一的。負責任、有擔當,完全盡到了男人的本分。生活中的他,是位好丈夫、好父親,親切隨和、風趣幽默。工作中的他,又是那麼的嫉惡如仇,文筆犀利、言辭潑辣。每一篇小說或文章,都飽含真情實感,充滿力量。他勇於鞭撻醜惡,抨擊黑暗,絲毫沒有奴顏媚骨,有的只是一身正氣、滿腔熱血。用如椽大筆,警醒社會,喚醒沉睡的國人,希望用文學的力量,來醫治國人的麻木之病、愚昧之症。

大多數的人,都知道:朱安,是魯迅先生的原配妻子。然而,這是一場包辦婚姻。是魯迅先生的母親,在未經兒子同意的情況下,強制性的娶回了一個媳婦兒,交給魯迅,讓他安心留在家裡。

面對這樣的結果,青年時代的魯迅先生,很是煎熬、惆悵。對於朱安,這樣的女性,他缺少認識與瞭解,又沒有相同的志趣、愛好…又怎麼會無緣無故喜歡她呢?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在封建社會,是主宰婚姻與人生幸福的權威,沒有人敢違背。而魯迅先生是個大孝子,他不願忤逆母親的決定,只有順從,聽其安排。但同時,在心底,又十分討厭、排斥這樁婚事。並且,這場婚事,是瞞著他,又未經過他的同意而定下的。擱在今天,有多少男性能接受這種安排?!

魯迅先生,因為他是一位對愛情忠貞的人,他懂得何謂真愛、何謂彼此尊重,更不願將就一生,所以,他從來也沒有與朱安同過房,哪怕只是一晚也沒有。但是,他又十分同情朱安這位農村婦女的遭遇。他認定,有義務、有責任,要供養朱安的後半輩子,但又不能認同這門親事。

善良的魯迅先生,就將老母親與朱安,一起安置在他新買的大院子裡。周老太太,是很喜歡朱安的。雖然,朱安,相貌平平,毫無姿色,沒有文化,裹小腳,但她夠樸實、勤勞,對周家老太太,敬重有加,十分孝順。只是在感情的道路上,從來是勉強不來的,有句俗話“強扭的瓜不甜”。

魯迅先生要尋找的,是一位志同道合、彼此真愛的靈魂伴侶。慶幸的是,他的一生摯愛,正是他的一位女學生,對他傾慕已久的許廣平女士。許廣平,是一位知書達禮、敢愛敢恨、有文化修養的進步女青年,對魯迅的愛,勇於表達。儘管,她比魯迅先生小了十餘歲,又是師生戀,但這並未阻擋一段美好的愛情佳話。許廣平,並不美麗,卻足以吸引魯迅先生。對愛的堅貞與執著,彼此的信念與志趣,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魯迅先生,雖說不愛朱安,卻依然對她十分友好,視為一家人。也深知,自己不能傷了老母親的心,也不忍心休了朱安。要知道,舊社會的一紙休書,對婦女的精神打擊與負面影響,是巨大的,會讓婦女丟盡臉面,羞於見父老鄉親,甚至,痛苦、悲傷到會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一生。

魯迅先生,是不忍見到這種悲劇的,他也不能讓一位婦女失去尊嚴與體面。可想而知,這件事情,也是讓魯迅先生頭疼不已。

魯迅先生從未對不起朱安,反而,給她了一個名分、舒適的生活環境、沒有拋棄她而讓她難堪,每個月,給朱安生活費。即使是在魯迅先生病逝以後,朱安也是靠著先生的稿費與出版費而生活的。可以說,先生,對於這樣一位毫無情感、沒有真愛的女性,已然做到仁至義盡了。他對朱安,沒有愛,但給予了朱安一份家的溫暖。

試問,天下間,有幾個男的,能如魯迅先生這一般的善良忠厚。歷史與時代,已經證明:他是一位人格高尚的君子,德才兼備,胸懷坦蕩。在中國文學的進程中,他是一位思想深邃、文采斐然的巨匠。

對於他的辭世,有無數的百姓為之哀傷痛哭。出殯當天,茅盾、宋慶齡、巴金、葉聖陶、蕭軍等,為他抬棺。靈柩上,披了一面刻有“民族魂”的旗幟。路兩旁的百姓,哭得撕心裂肺。哀嚎悲哭之聲,響徹天地…

文藝界的、政治界的、工商界的…社會上的大人物、名流們,都對他懷有崇高敬意,並深表哀思。我們至今也懷念魯迅先生。

毛主席,讚揚他是“現代中國的聖人”、“空前的民族英雄”,評價他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湛雲居士朱曉風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談談個人的一點看法,也歡迎大家提出不同看法。

魯迅我們都知道,小時候就會背:魯迅,原名周樹人,周樟壽,字豫才,筆名魯迅。

魯迅應該是我們最耳熟能詳的一個作家了,他不光是一個偉大的作家,還是思想家,革命家。


提到魯迅我們總會想起他一臉嚴肅,留著八字鬍鬚,儼然一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形象,小的時候,他的文章總是讀不懂,而現在總覺得他的文章穿過歷史,其實說的就是我們自己。

我們通常只關注魯迅的戰鬥生涯和他犀利的文風,不曾注意到他也有跌宕起伏的感情故事,而他的感情生活中出現了兩個女人,一個朱安,他的結髮妻子;一個許廣平,他的學生。

首先我覺得“魯迅是否真的辜負了朱安,魯迅真的是一個渣男嗎?”我覺得這樣的說法極為不妥,我們不應該這樣評價魯迅。也許,我們也沒有資格評價魯迅。

魯迅也是奉“母命”娶的朱安,朱安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女性,小腳,不識字。而魯迅是一個懷抱遠大理想的知識青年,這些原因,讓他們顯得格格不入,所以魯迅說“朱安是母親送給他的一件禮物,他只能將他供奉起來,愛情是他所不知道的”。可想而知,在今天,如果你娶了一個你不愛的人,那將是怎樣的煎熬啊!可是魯迅和朱安就這樣成為了封建包辦婚姻的犧牲品。


魯迅本就打算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他對感情生活,對時局感到絕望。曾一度不知道怎樣活下去,後來,他的學生,年輕的許廣平決定追隨他,在許廣平的一番心聲吐露後,魯迅說了一句“你戰勝了”,於是他們便生活在了一起,當時的報紙刊登了他們的事情,一度也讓魯迅感到很沉重的壓力,但是它們還是頂著壓力在上海安定了下來,並且有了孩子。

所以,魯迅不是辜負了朱安,而是那個時代所造成的悲劇,魯迅並沒有拋棄朱安,因為他深知拋棄了許廣平是什麼樣的後果,如果你單純地覺得魯迅做得不對,那麼這種事情要是發生在你的身上,你會怎麼做呢?也許不見得比魯迅處理得好!


所以更不要說魯迅是什麼男之類的話了。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讀文史!


存希齋書法


瑕不掩瑜。

那個時代的悲劇。雖說魯迅有負於朱安,但那個時代的所造的孽,又有多少人能夠倖免? 因此而將魯迅歸位“渣男”一類就別有用心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那個時代的主流;否則就是不孝。生活在那個年代的青年男女是沒有資格,也沒有可能去追求自己的愛情,更不可能尋找志同道合的伴侶。

不光是魯迅,那個時代的年輕人(男女都有),誰都面臨這樣選擇: 聽命於父母的安排還是反抗,去尋找自己的自由?

對於住安來說,多年守空房而不能行夫妻之事,當然是不幸;而對於中華民族而言,魯迅的選擇又何嘗不是一件天大的幸事呢?

設想一下,如果魯迅當年留在了家鄉,留在朱安的身邊,傳宗接代,也許會重振家族的輝煌。但是,整個中華民族就此會少了一根“民族的脊樑”。

放過魯迅吧,噴子們!魯迅先生的一生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孤軍作戰,還要防著背後捅刀子。在當時,即使在現在都仍然有人詬病。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放過魯迅吧,噴子們!歷史上哪來的完人。


閒看秋風999


說二句,魯迅大文學家也。有句名言叫,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響徹大地。曾被美國記者,埃德斯諾在美國雜誌連載。世人都對魯迅刮目相看。曾為中國納喊,為抗戰納喊。文章有骨有肉,帶有諷刺。是一個有民族感,民族精神的大文學家。關於朱安夫人,再說兩句,河南予劇有一段戲詞是這唱的,小蝸牛,小蝸牛,爬也爬不到頭,有朝一日爬上去,粉身碎骨也心幹。就是描朱安夫人的愛情故事。在舊社會里,以父母之命,嫁給魯迅,她沒有文化,而魯迅則是大文學家。二人根本沒有共同語言,在世許下,結婚後,就沒同床,魯迅在老家,把夫人按排好自已就去了上海,投奔他理想的工作中去了……。


手機用戶烏龍




提到魯迅,我們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之一,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開創者,被譽為“中國的脊樑和民族魂”。其實,魯迅還是一個大孝子。

魯迅出身於浙江紹興的一個富裕家庭,但在他出生的時候,家道已經中落,而且父親在他幼年時就病故了,是母親含辛茹苦把魯迅哥仨兒拉扯大的。做為長子的魯迅深知母親的不易,時時想著報答母恩,只要母親安排交待的事情,魯迅惟一的選擇就是順從。這些我們可以從魯迅的文章中窺知一二。

魯迅從日本留學歸來以後,一直忙於寫作和教學,甚至“每天睡覺只有四五個小時”。男大當婚,這時魯迅的母親為他擇了一門親,這個女人就是朱安。朱安是個典型的質樸善良的女人,小腳,沒有文化,也不會說啥。從人品上說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我們知道,魯迅當時是接受過新文化新思想知識淵博才氣幹雲的青年才俊,他知道朱安是個好女人,但讓朱安做伴侶對他確實是不合適的,也是他十分不情願的。但魯迅為了不讓母親生氣,也為了不給朱安造成更大的傷害,只能違心的應允了母親。這樁包辦婚姻就這樣形成了事實,朱安也成為魯迅的第一任妻子。

但事實上直到魯迅去世,他與朱安也沒有夫妻之實。只是按照舊時禮制,朱安做為魯迅的結髮妻子一直守著並侍奉著魯迅的母親,婆媳相依生活了很多年。魯迅母親去世後,朱安一個人過活。而這前後的生活費用都是魯迅或以魯迅的稿費等所提供的。

早些年時,魯迅籌資在北京買了一處四合院,把母親、朱安以及兄弟等一大家人都接了過來,一切開銷費用都是魯迅承擔。魯迅的孝心和家庭責任感由此可見一斑。

魯迅和許廣平的戀愛婚姻那是後來的事了,其中的情況我們可以從魯迅和許廣平的《兩地書》中瞭解。

魯迅和朱安的婚姻是包辦婚姻,魯迅做出那樣的處理也是萬般無奈之舉,而且他後來做了自己所能做的。

我們從魯迅的為人和魯迅的作品中完全可以看出,魯迅的人格是偉大的,人品是高尚的。他和朱安的婚姻狀況是那個年代造成的。既是朱安的不幸,也是魯迅的不幸。以此來詬病魯迅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妥當的,“渣男”之說更是錯誤的。




燈影書畫


世事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生活中的事,哪有這樣非黑即白,非忠即奸的爽快!

打開偉人的事蹟,又有哪個做到了你們眼中心中不負如來不負卿的完人?

主席呢?葉帥呢?孫大炮呢?宋美齡都有過好幾個男朋友,咋不從一而終?她還是大家閨秀哪!

就說你吧~就沒有做過不得己的事?吃了那麼多雞鴨魚肉。

或大勢所趨你也不得不做的事~春節回家,也有人沒有火車票,農民工比你弱👎,你咋不將車票送給他?然後自己高高在上成為聖人再來批判其它人!

回到魯迅的事情,他一個鴻鵠之志的熱血青年,奉母之命稀裡糊塗結婚,妻子年齡大,又不識字,小腳又能力,配得上魯迅嗎?

那我喜歡劉亦菲,是不是纏上了她,她也得給我一個交代?!

何況魯迅還勸她離婚,但膽小善良無生存能力的朱安無家可歸,就留在了周家,陪周母終老,魯迅也沒有趕盡殺絕。

朱安奉媒下嫁,又沒文化能力,她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而那會兒,有千千萬萬個朱安,而且衣衫襤褸,餓著肚皮。



蒼茫大地東莞0769


首先看到文題,我有點嗔怒題主,然後轉念一想又釋然了。換我也一樣,人性的弱點就是待別人太苛刻,待自己太寬容。

嗔怒題主是因為其看魯迅是表面功夫,沒有設身處地。實際上大多數人都一樣,我們總是習慣性站著說話不腰疼,說某人不該如何如何,也就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批評別人,而實際上自己也不一定做得到,或者說做得還不如別人好。這也就是道德綁架了。

比如說,換做我們中的任何一位,像魯迅那樣,喝了一肚子東洋墨水與西方文化,突然間家裡人告訴你你必須和一個此前素未謀面的封建裹腳女人成婚,你願不願意呢?你心裡的第一個聲音是什麼?別否認自己哈!

魯迅是不是渣男,魯迅說了不算,當時的旁人說了也不算,我們說了更不算,而要當局者朱安說了才算。

1929年5月,魯迅從上海回北京看望老母親與朱安,帶回來的還有許廣平懷孕的消息。一年前魯、許二人在上海便同居了,雖說是無證上崗,但外界對他們的感情是祝福的。這一次,朱安在日記吐露了心聲:我就像一隻蝸牛,以為爬得慢,但總歸在往上爬,以為總有一天能到頂。可是我現在沒辦法了(指許廣平懷孕一事),我待他(魯迅)再好也是無用。這輩子只能好好服侍娘娘,哪天她歸了西,從大先生(魯迅)一向的為人看,我以後的生活他是會管的。


從朱安字裡行間可以看到,他對魯迅的人品是讚揚的,還有就是她自己一廂情願的無奈。

又一例。朱安死前時說:周先生(魯迅)對我並不算壞,我們之間從未爭吵,各有各的人生,我當原諒他的……許先生(許廣平)待我極好,她懂我的想法,肯維持我,她的確是好人。

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在死前一刻所說的話總是發自肺腑的,這應該是她心底的聲音。

現在有人覺得魯迅渣無非是抓住了他和許廣平在一起的表,卻沒發現魯迅為朱安的名節與感受從未答應許廣平求婚的裡。魯、許從未成婚。魯迅覺得,他結婚就代表將朱安掃地出門。


(魯迅、許廣平、周還嬰)

同時魯迅回憶也不止一次說,他也愧對許廣平,兩難全啊!

另一面,魯迅對朱安也算好。如果說大家能原諒徐志摩對張幼儀就更應該原諒魯迅,因為魯迅從始至終是和朱安劃清界限沒有給過她任何希望的。他不像徐志摩對張幼儀,動了情又生了娃還涼薄,他把朱安供起來,他對朱安秋毫無犯、相敬如賓所以朱安稱他為先生,對她極好所以朱安不恨他,乃至讚賞他。從始至終,魯迅有的,朱安都有。


魯迅並不算渣,他和朱安要怨就只能怨造化弄人,封建害人!


不書公子


你好。我是李半斤將軍。

魯迅絕對不是渣男。朱安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魯迅先生孝順母親,自然不會拒絕。再加上這件婚事在自己回鄉之前早已定下,魯迅堅持不娶會影響朱安的名聲。

魯迅曾說,朱安只不過是母親給自己的一個禮物。禮物,是不得不收下的。魯迅曾想和朱安離婚,但是魯迅最終還是沒有。因為魯迅認為,自己已經和朱安結婚,像朱安這樣沒有受過新式教育的女性,被丈夫拋棄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所以魯迅沒有忍心離開朱安。

當然了,朱安還是很可憐的。作為舊社會女性,她以魯迅為天。即使後來知道魯迅和許廣平在一起了,朱安對於第三者許廣平也沒有惡意,甚至關係還不錯。

朱安心裡很清楚,魯迅是大丈夫,是要翱翔天空的。魯迅的身邊,必須有一個懂他、能夠幫助他的女人。朱安甚至感激許廣平的出現,能夠照顧在異鄉的魯迅。

朱安是可憐的,她本本分分地照顧著魯迅的雙親。朱安知道自己只能做這些。朱安一生沒有留下孩子。魯迅在世時,許廣平和魯迅就常常寄錢給朱安。魯迅死後,許廣平還繼續寄錢給朱安。也許,這是對朱安的一種安慰吧。無論魯迅怎麼做,這場父母決定的婚姻本身就是錯誤的。即使有錯,也不全在魯迅先生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