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8电传飞控设计为何选择名不见经传的德国公司?

用户64079275


先说说歼-8的电传飞控,再说说MBB公司。

歼-8最初的电传飞控系统的设计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国内技术实在是太落后,于是沈飞便委托联邦德国MBB公司完成歼-8的电传飞控设计。双方于1985年签订了项目合同。

很快,沈飞便拿了一架歼-8I的原型机去改装电传飞控,这架飞机也就是歼-8 ACT,该机搭载了一套MBB公司协助开发的模拟式三余度电传飞控,是国内最早的一款搭载电传飞控的飞机。1989年首飞成功,该机于1991年的一次试飞事故中坠毁,飞行员生还。

虽然歼-8ACT坠毁了,但是积累的经验还是很多的。早在1988年,沈飞便开始计划在歼-8II上搭载电传飞控,这次选择了请法国的达索公司与英国的马可尼公司协助开发。1992年后,局势风云突变,又找上俄罗斯中央流体力学研究院合作。这次拿的是一架歼-8B进行改装,还在飞机前面加了一对鸭翼,飞控采用的是数字式四余度电传飞控。技术跨度非常大,该机也就是著名的歼-8II ACT,于1996年底首飞成功,1999年完成所有试飞任务退役封存。

至此,国内基本掌握了自行开发高性能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的能力,之后,电传飞控的设计开发工作被从沈飞转往中科院自动化所。所以歼-20的飞控可不是成飞写的,而是中科院自动化所,沈飞也是出了不少的力的。

啥?你说1998年首飞的歼-10原型机是电传飞控?不好意思,这玩意还是引进的。至于后来量产型号,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歼-8II这个进气道熟悉不?就是MIG-23的进气道,照搬的)

说完歼-8的电传飞控,我再说说MBB公司。

这个MBB公司绝对不是“名不见经传”,人家只是在民间知名度不高,但是如果要谈到20世纪后半页战斗机发展的相关历史,MBB公司绝对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MBB公司,是前西德航空界的大佬,全称为Messerschmitt-Bölkow-Blohm,也就是梅赛施密特-伯尔科-布洛姆,缩写为(MBB)。该公司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战斗机设计理念的最后一轮革新。

可能你对这家公司不是很熟悉,那么你肯定对他的产品比较熟悉。

二战德国著名的战斗机BF-109就是该公司的产品,著名的俯冲轰炸机“斯图卡”也是该公司的产品。(容克斯后来也合并进了MBB)

(台风的原型机:EAP)

“鸭翼三杰”之一的EF-2000台风战斗机,在研发阶段就是MBB公司主导,甚至其实“台风”这个飞机就是脱胎于80年代MBB的一个验证机方案的。

今天成飞的歼-20牛逼吧?但是歼-20的总体布局思路的雏形就是MBB在80年代初提出的。正因为MBB公司的设计理念非常先进,美国人没少掐他们脖子。

这样一家公司,绝对不是什么“名不见经传”,而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顺带一说,历史上3次战斗机设计理念的大革新,分别发生于二战初期,冷战早期,冷战后期,这3次中有2次都是德国人掀起的。所以,德国人还是挺牛逼的。


战斗机解说家


歼8战机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八爷”作为我国在歼7战机基础上研制的一款双发高空高速战机,是我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土防空和领海防御作战的主力机型。但是一开始的歼8战机由于采用的技术来源还是基于歼7,所以早期型的歼8战机并不具备全天候飞行能力。到了80年代末,欧美等国相继装备了性能更先进的第三代战机,这一代的战机在机动性上相比二代机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为了提高战机的机动性也首次引入了“静不稳定”布局和前缘襟翼等空气动力学,所以对于战机的飞控系统要求更高,二代机普遍采用的还是铝合金拉杆的机械操作系统,而三代机因为要满足更高的机动性要求和更多更复杂的气动舵面的控制,所以纷纷采用了更先进的电传飞控系统,就是计算机在接受到飞行员操纵的控制杆的信号后,将信号通过电缆传递给舵面上的每一个控制电机进行精准控制偏转,由于没有了机械拉杆的延迟,所以电传飞控的战机也更为敏捷。

在面对这种先进技术的出现后,我国由于基础工业薄弱,还不具备这种先进技术的独立研发能力,所以在80年代中西蜜月期时,我国的两大战机研发企业成飞和沈飞纷纷将目光转向国外,其中成飞选择了当时已经研制成功幻影2000战机的达索,在达索的帮助下,成飞在飞控系统的研制上进步很快,后来在歼10上成功使用了成飞自主研制的电传飞控系统,现在成飞设计的飞控系统最复杂的歼20战机的服役,已经让成飞从曾经的学生变成了飞控界的大师。
同期沈飞也将目光转向了国外,选择了英国的马可尼和德国的MBB两家作为学习方向,但是由于英国的马可尼开价过高的原因,沈飞最后在上世纪80年代中和德国的MBB签订了合作协议。相比成飞合作的达索已经有大名鼎鼎的幻影2000三代机,德国的MBB只有授权生产的俄美制F104战机的改进机型的研发能力。沈飞在MBB的帮助下基于歼8战机改进而来的歼8ACT(主动控制技术,也就是飞控系统的缩写)战机成功下线,不过由于采用了MBB编写的控制律软件有严重且致命的逻辑错误,这家歼8ACT战机在降落过程中发生机身俯仰过大而失控坠毁。
所以面对德国MBB在飞控系统上的王婆卖瓜而言,沈飞在多次尝到苦头后,又赴欧洲去向法国的达索和英国的马可尼取经,欧洲现役的台风战机的飞控系统就是马可尼研制的。同样沈飞也选择了达索作为合作对象,而达索在沈飞歼8ACT项目中也是给出了很大的诚意,直到中西蜜月期结束前达索一直在坚持落实项目进展,当然后来因为项目没能如期完成,90年代初再加上苏联解体后,我国开始从俄罗斯进口苏27战机,并且同时引进了苏27战机的国产组装工作,沈飞也彻底放弃了自研飞控系统的工作,全面转向加快苏27战机的国产化进程工作。
现如今成飞设计的歼20开始批量装备部队服役,而沈飞在国产苏27---歼11战机的基础上也是通过不断改进研制除了我国第一款舰载机---歼15舰载机和最新的歼16多用途战机。


魑魅涅槃


歼-8原型机,与空军过去装备的歼-5、歼-6、歼-7外形大同小异,最大的特征就是机头进气,在西方战机普遍采用机翼两侧进气,机头可以装载大功率雷达的背景下,歼-8从开始研发,就是一型落后的机型了。

此后,为提高雷达的探测功能,在歼8原型机的基础上,将机头进气改成了机翼两侧进气,成了空军第一架尖头的战机歼-8Ⅱ,被国内军迷称为“空中美男子”,在空中飞行的姿势非常矫健。

歼-7包括以前仿制的所有米格战机,采用的全都是人工机械传动系统,由操纵机构、机械传动机构和操纵面组成,从操控杆到舵面电机之间复杂的机械结构,都需飞行员人工操控,既复杂又耗费脑力和体力。电传操控系统,也称为线传操纵系统,是一种先进的电子飞行控制系统,最早诞生在欧洲的狂风战机上,紧接着是便是全球最好销的美制F-16战机上,但通过使用电传操纵系统,使飞行器性能得到巨大提高的典范则是俄罗斯的苏-27。

国内军工以前从未接触过电传操控系统,当时东西方蜜月期间,就有了向西方学习借鉴的机会,成飞选择了法国达索公司作为学习和帮助的对象,沈飞则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德国MBB公司,进行三代机电传飞控系统的设计。

成飞选择量产了幻影系列战机名声在外的法国达索公司,当然非常好理解了,但沈飞却选择名声不够响亮,可能国内某些军迷迄今为止都未听说过的德国MBB公司,确实出乎了外界的意料。

1983年,航空部和沈飞的代表飞赴欧洲寻找技术合作单位,第一站就是选择德国MBB公司,第二站是英国马可尼公司,事实上在欧洲,法国的飞控水平远比德国出色,但由于马克尼公司开价太高等原因,1985年沈飞和MBB公司签订了技术合作合同。德国MBB公司,是联邦德国简称西德最主要航空企业,欧洲狂风战机的主要研发国,其他两家企业一家是英国BAe公司,另一家是意大利阿莱尼亚公司,三国联合研制了双座、双发、超音速变后掠翼狂风战机战机,可谓欧洲一代名机。

于是,在MBB公司帮助下,一架机头进气民间称“平头机”的歼-8战机,被改装了ACT主动控制技术试验样机,但由于MBB公司设计的软件存在致命的缺陷,导致歼-8ACT样机于1991年4月23日,在降落过程中发生失控并坠毁。

沈飞再赴欧洲为歼-8ⅡACT技术联系合作,本次选择的是法国达索公司和英国马可尼公司,由此可见在与德国MBB公司展开合作之后,即便对飞控掌握技术能力弱鸡的沈飞,也已看出MBB公司的能力有限了,掉了一架歼-8ACT样机损失极大,给沈飞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