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首次紀錄廢棄魚線 科學家的工作日誌成珍貴史料

英國衛報報道,科學家從一份自1950年代開始記錄的浮游生物手寫日誌,揭露大西洋的塑料汙染史。

1950年代首次發現漁網魚線、1965年首次發現塑料袋,這份日誌記錄下海洋垃圾問題是從如何微小、無人在意的現象開始,發展成全球關注的問題。

1957年首次紀錄廢棄魚線 科學家的工作日誌成珍貴史料

海洋垃圾從微小、無人在意的現象,逐漸發展成全球關注的問題。Photo by Brian Yurasits on Unsplash

這份獨特的資料集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資料來源是一種用來長期記錄浮游生物、魚雷形狀的海洋採樣裝置,過去60年間總共行船650萬海哩。

這個長期計劃最初從赫爾開始,接著是愛丁堡和普利茅斯,原本的目的是收集遠洋浮游生物的信息。浮游生物不但是水質指標,也是鯨魚和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物來源。

操作人員同時也記錄下影響採樣工作的事件,包括纏住設備的物品、發生地點和發生時間。當代的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個相當有價值的塑料廢棄物資料來源。

研究中寫道:“這份日誌提供了部分最早期的塑料纏繞紀錄,是近幾十年來首次證實遠洋塑料的顯著增長。”

問題一開始時,速度慢到幾乎沒有人注意到。日誌顯示1957年冰島東海岸發現了幾股魚線,八年後愛爾蘭西北部水域發現了一個塑料袋。幾年後便開始出現海龜和海鳥被塑料纏繞的事件。

接下來的幾十年間,塑料汙染問題穩步增長。在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只有不到1%的採樣器出航被塑料纏繞破壞。到了90年代接近2%,2000至2010年間快速成長,現在約在3%到4%之間。

有一半的破壞是廢棄漁網、魚線和其他漁具造成的,另一半是其他塑料製品。研究指出,這凸顯塑料對海洋生物的危險性,因為採樣裝置是由渡輪和貨船拖曳在大約7米的深度,這個深度有許多魚類和海洋哺乳動物活動。北海南部纏繞的數量特別多,但研究作者表示,這個問題在各地海洋都能輕易觀察到。

1957年首次紀錄廢棄魚線 科學家的工作日誌成珍貴史料

遭漁具纏住的海龜。圖片來源:Doug Helton , NOAA/NOS/ORR/ERD(Public Domain)

普利茅斯海洋生物協會(Marine Biological Association)的奧斯特勒(Clare Ostle)說:“很明顯的,海洋塑料顯著增加,全世界都看得見,甚至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如西北航道和北極其他地區。”

令她感到欣慰的是,近年來被採樣設備鉤住的塑料袋數量似乎已經穩定下來,她推測可能是消費者意識增強的結果。但奧斯特勒也提醒,這些資料與海洋中的塑料含量沒有精確的相關性,只能顯示大概的趨勢。

這是第二次長期浮游生物記錄器提供海洋塑料相關資料。2004年起,研究人員便開始對記錄器採集到的樣本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從1960-1970年到1980-1990年,微塑料顯著增加。奧斯特勒說,從1931年開始運行的浮游生物記錄器能提供寶貴的塑料記錄資料,因為它的歷史遠比其他更復雜的研究還要長。

在80年代,由於政府削減了這類監測研究的預算,取樣工作幾乎停擺。當時這種監測工作被認為過時,是“類似集郵的弱科學”。然而,該計劃背後的科學家們繼續推動研究工作進行,使之現代化,現在這項研究工作的價值獲得了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