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断裂和韧带断裂有什么区别?

木子聿癸


【韧带和肌腱有什么差别?断裂后处理原则不一样,需注意!】


韧带

属于致密的结缔组织,它一般附着在骨骼的可活动部分,但限制着骨头或者关节的活动范围,避免骨骼、关节活动过大导致损伤。



如上图所示,显示的是人体膝关节内部的前交叉韧带(以此为例),对膝关节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避免小腿骨头过度的前移,同样的膝关节内部还有一条后交叉韧带,能够避免人体小腿骨头过度的后移,两个韧带互相交叉,称为人体的“十字韧带”,对膝关节起稳定作用!


而上图前交叉韧带断裂了,很大可能都是因为运动暴力拉扯所致,韧带一旦断裂就必须手术,不然会影响膝关节稳定性,进而导致相关并发症发生,不但生活质量下降,膝关节老化明显加速!


PS:图中白色的东西,都是人体的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以及前方的髌韧带,大家一起维持着膝关节的稳定性。


对于韧带断裂的患者,还是以前交叉韧带为例吧!由于它两端都是连接着骨头,基本上没有什么延展性,并且承受着较大的拉力,因此单纯缝合肯定不保险,因此目前临床上都是采用人工韧带或者自体韧带置换,通过在大腿骨及小腿骨关节面打隧道,连通后用强力螺钉加固,如下图所示。韧带一般是不能缝合的!



肌腱


肌腱就比较好理解的,顾名思义,既有肌肉成分也有腱性成分,肌腱是肌肉两端的致密结缔组织,其作用是便于肌肉固定于骨头上面,以便于肌肉收缩带动骨头及关节活动,如下图所示。



图中白色的东西就是我们熟悉的跟腱,它属于肌腱的一种,一端固定于肌肉,一端是小腿肌肉的延续,小腿肌肉一收缩,踝关节就跟着运动起来!


对于肌腱断裂后,由于肌肉自身具有收缩性,延展性,因此只要按照外科原则缝合肌腱,愈合后可以保证良好的功能!


不知道非医学的听懂了没,再发一张图一起的便于大家了解!



这是肘关节的一张示意图,红色的表示人体的肱二头肌,延续部分的肱二头肌肌腱附着于前臂骨头上,肌肉收缩的时候手就弯曲起来了,就是举哑铃时候的动作。


最下面的白色的东西就是韧带,两端连接着骨头,对关节起保护作用,收缩作用很少,一旦断裂,只能置换,单纯缝合很容易断裂!


骨科小黑锅


本期医数嘉宾

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杨渝平

什么是肌腱?

肌腱,顾名思义,就是肌肉两端的腱性组织,常见的例如小腿后面的跟腱、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腱、上臂前面的肱二头肌腱等。因为中间是肌肉,可想而知,韧带和肌肉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产生伸长和缩短。

什么是韧带?

韧带,与肌腱在形态结构上最大的差别就是没有肌肉,很多都是片状或者绳索样的,其整体长度通常是基本固定的。


而肌腱和韧带有个很重要的共同特点,就是两端基本上都是与骨头连接,都起到牵引以及稳定的作用。但前面讲过两者一个可以伸缩,一个不能伸缩,所以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作用:

肌腱和肌肉在一起,可以使关节产生伸屈活动,我们才能干活、运动;肌腱主要就是维持关节的稳定性的,就像一根拧成几股的绳子,又结实,有稍微有一点点弹性,将关节两端的骨头拴在一起。

因为两者结构和作用不同,当然断裂后表现就不同:

可想而知,肌腱断裂后,就会使关节活动功能变差,例如跟腱断裂后,脚后跟就不能提起来了(医学上称之为踝关节跖屈功能受限);而韧带断裂后,关节就会产生不稳定的感觉,例如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就可以造成运动时反复扭伤。

同样的道理,肌腱断裂后,因为有肌肉的一端还能继续收缩,就可能在活动时牵拉断裂部位,产生疼痛,例如网球肘造成部分肌腱断裂、肩袖撕裂时有时候的疼痛都是这样的;而肌腱断裂后,因为不存在收缩活动的问题,所以一般不会产生牵拉,也就很少会出现疼痛这样的症状(当然,急性损伤时,也就是刚刚断裂的时候,通常会因为有神经支配损伤或者出血肿胀造成疼痛,但当肿胀消退后,一般就不疼了)。因此,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或者髌骨脱位(医学上通常是内侧髌股韧带断裂)一段时间以后(通常2-3周),就不会疼痛了。此后膝关节内的疼痛,基本上都是其它关节内结构的问题引起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