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哪部电影可以证明你老了?

独爱好电影


您好,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我是80后,真正有点看电影的印象是1993年以后了。那时看的第一部电影应该是“地道战”。

地道战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八路军创新的利用挖地道的战斗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那时90年代看电影,就是一个放映机把画面投影到一块白布上,跟现在相比,那时画质很差,音响效果也不好,但当时看电影的一幕幕却值得我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回味。

当时的那个年代,农村家里都没有电视机的,只要放电影的来到我们村或者附近村,那消息当天就能辐射十里八方。

为了能看上电影,基本上大家都早早的出门,要么跟着爸妈,要么几个要好的发小一起,搬着小马扎或者打着手电筒,哼着鼻涕高兴的去了。

当然有时候去的早也没有好位置了,抢位置的人没有很早只有更早。有些来的晚的都爬到树上或者墙头上看完整部电影的。

可以说看电影是当时大家唯一的公共娱乐项目了,看的人真的很多,大家纯朴的聚在一起,没有爆米花,没有瓜子,没有饮料,却看的津津有味。

我至今还记得有次我们村放电影,隔壁村的孩子跑来看,因为没有好的位置就跟我商量,他想用一个玉米水果糖来换我的位置,哎,那时比较馋,就同意了。哈哈。

当时那个年代放的电影都是黑白的,基本上以抗日战争片为主,看着敌人在人民群众的地道战下被打的灰头土脸,节节败退,当时心情真是又激动又兴奋。

后来又看了几次电影,有“地雷战”“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等,当时放的电影都是普通话,有些老一辈的人说听不懂说什么,却也看的很入神。

哎,现在想想当时看电影的情景,只能成为抹不去的记忆了。

这是属于我童年的记忆,真的无法忘记。虽然说时代在变迁,但是记忆真的挥之不去!

怀念啊,我的青春啊!





小胖豚剧场


这个要因人而异吧!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几部伴随着自己成长的电影,记忆犹新,不能忘怀。

作为一个80后的农村人,真正记忆中的电影应该是过去在农村放的露天电影,大概是九几年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农村没有什么具体的娱乐活动,放电影算是一件大事了,晚饭过后,村内的男女老少搬着凳子去抢位置,还有的上树上看,平房上看,像我们这些小孩子根本不可能看完整整部电影,只是跟着凑热闹而已。

人生当中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是这样的场景,其实当时看的时候不知道名字,只记得主角用辫子把自己父亲的嘴打了,父亲第二天还自圆其说是牙疼。后来长大了才知道电影的名字是:功夫小子闯情关,那时候的吴京真得上是一位小鲜肉,刚刚出道没成想现在成为打破华语电影票房记录的硬汉。

到90年代后期,村内很多家里都有了电视机和DVD,给我留下最大印象的就是周星驰的武状元苏乞儿,租了影碟十几个人星期天围在屋里能看好几遍还不过瘾,尤其是最后打出的降龙十八掌早已印在脑海里。

现如今电影市场百花齐放,观影模式也是各式各样,选择多了即是没有了选择,只有让我们怀念青春,追忆儿时的欢乐吧!







影视传递者


英雄儿女,地雷战,地道战等等太多……露天电影院……我是王成,向我开炮……拿起炮火筒站在山顶,背景霞光万丈,一伙苏联人或是新疆人装的美国大兵吓得抱头乱串,我们勇敢的王成跳了下去,一阵烟雾后歌曲响起(背景:青松)……再说《天山上的来客》:几个战士被冻死在山洞口,那造型当时年幼的我热泪盈眶,真古兰丹木,假古兰丹木……唉!全是记忆了……


野菊花的春天


首先看你对老的定义了,就当今社会60岁也可以拥有活力和时尚,走着魔鬼步伐,

30几岁姑娘也卖萌:“宝宝不开心 气死宝宝了 …… ” 十几岁小姑娘 一口一个 “老娘怎么怎么了……”

说到电影,小时候印象最深就是 李连杰的《少林寺》。一度成为我们这一群人小伙伴的偶像。以至于从此励志长大了一定要上少林寺学功夫。一有空闲就跑到草坪翻跟斗练基本功。以至于疯魔,那时候只知道有功夫的帅气,酷。完全忘了它也有危险的一面。

农村的孩子总是天真些,记得那时候看这个电影应该还是小学一二年级,觉得应该已经算是走火入魔了吧。看完这部电影后,根据《少林寺》电影里面练功夫的片段每人做个一个棍子。并且在后山装模作样的练了起来。

一段时间后。觉得好像自己真会功夫了,于是成立了"帮派\

大春说电影


记得小时候家里刚有VCD,看的第一部CD电影就是林志颖的《笑林小子》,当时就觉得很好玩,那时候还觉得徐若瑄很漂亮,郝劭文很搞笑,在公园撩妹,小妹妹啵一个吧,还有我得意的笑啊,我得意的笑,笑了我不老,刚遇到释小龙抓鱼的时候,哇,师傅你好厉害啊,然后一起打游戏机,还有最后张震岳和他老爸去别墅里面抓人的时候上楼梯那段,当时在吃饭,直接笑喷了。现在想想满满的回忆啊,那时候的林志颖还很年轻,虽然他现在也一样,郝劭文还很可爱,释小龙还叼着奶嘴,我当时头发还很多,现在..... 岁月是一把猪饲料啊!


我把牛扛走看你吹什么


并不是就这样没得电影看了,而是要等有机会才行,有时候一个月半年没机会看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像我一样的,记得那时候看电影并不是用电视或者DVD,因为我小时候那会还没有这个东西(准确说是我们那穷没有人买得起),唯一看电影的方式就是那种布状的荧幕电影。这种电影方式要把布状的荧幕挂起来,然后用电影机投到荧幕上,其实和电影院里的差不多。

电影的播放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东西在那可不是谁都用得起,开始说到关键了,一般在有人办喜酒的时候才会请别人来放电影,因为要收费的相当于演出费,费用可不小。所以只能在别人办喜事的时候请来放了才有得看,这个不是你想什么看就什么时候看啦。

最让我难忘的一部电影就是《新少林五祖》,应该是这个名字,里面是李连杰主演的洪熙官大战一个光头马宁儿,光头本来是洪熙官的兄弟后来为了升官发财勾结朝廷杀了洪熙官一家,只剩洪熙官和儿子两个人,洪熙官本以为杀死了马宁儿结果他并没有死,后面的镜头就转到少林寺因为洪熙官和马宁儿都是从少林寺学功夫出来的。洪熙官离开少林寺后朝廷为了抢少林寺手上的藏宝图围功少林寺,少林寺为保住这个图为别把图画在了五个小和尚背上,然后少林寺牺牲全部僧人护送五个小和尚出少林寺去找他们的大师兄洪熙官,后面就是洪熙官和马宁儿的决战了,动作戏份非常精彩,是李连杰的经典动作电影之一,如果你没看过建议你有空可以看看,保证不会让你失望的,比现在很多电影不知道强多少倍。

电影太精彩虽然那么年过去了,我还会经常找出来看看,每次看这部电影我都回忆起那时的情景。这部电影是我堂哥结婚的时候请人来放的,不记得是哪一年什么月份了,只记得那晚天气有点凉,看的时候把我激动得全身发抖,但是却很开心。

不知道有没有同我一样经过那段观影方式岁月的朋友,相信有的话都成家立业小孩都读小学了,我们的青春年华早已不在。谢谢大家。


精灵影视


《自古英雄出少年》~

江孩儿、大丈夫、母老虎,谁还记得?当时好像在上小学,那时也没那么多电影可看,就觉得这部《自古英雄出少年》简直好看极了!具体情节现在已经记不住了,就记得主人公是一群小孩儿,武打相当精彩,那个叫“大丈夫”的小孩儿相当搞笑。当时票价一毛五分,我们几个同学看完一遍不过瘾,又磨着父母要钱二刷了一遍~




刚才在百度上搜了几张图,一股年代感扑面而来~现在再也找不到当时的感觉了。


英年早肥58603625


《复仇者联盟4终极之战》

看着看着我们就老了,不知不觉,原来,复联已经陪伴了我们十年。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从一个小孩长到一个半大人了。也从无知没见识变得学富五车,懂得了好多,知道了好多,复杂了好多。

正如漫威的复仇者一样,他们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都在不断的进步,走向更好的未来。从“复一”开始,那时候的他们,不成熟,看着有那么点好笑,比起现在来,就是天差地别。看过的人应该知道,以前的他们,和现在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能力上、破坏性上,都是差距性的。《复仇者联盟》从一到四,出了十年,我们也等了十年。但这一定是值得的,因为他们的每一部都是杰作,每一部都值得我们欣赏和楷模。我们也应该一样,像他们一样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让自己的每一步都变得精彩,让自己和十年的漫威一样,就算“老了”也要更加的精彩,展现出更多的奇迹。






叶间舞


记忆深刻的,是越剧版电影《红楼梦》。当时是沾了在机关工作的父亲光,得到内部票。

应是77年春,“四人帮”被打倒,但还在坚持“两个凡是”的年代。

这部优秀的戏剧电影,还不能公开上映,只能在地委机关礼堂内部放映。只发票给机关干部,不对外销售。

记得当时礼堂周围民兵守卫,入场验票特严。进场之人都表面一脸严肃,但又不经意间,展露出一丝兴奋。人人都保持着矜持,基本都是熟人,一改往日电影开映前,相互的热情寒喧。彼此目光撞见,只点头示意,颇有现在去听交响音乐会时的氛围。


城镇户籍打工者


俺小的时候,看了不少电影。我好忘事,名字都忘了,只记得那时候,早早吃过晚饭,叫上小伙伴搬着小板凳,去俺庄里谅晒小麦场子里去占前排。电影一开始,金光闪闪,写着八一电影制片厂,小朋友们就开始鼓掌叫好。我记得有个叫苦菜花,邱少云,地雷战,地道战,还有好多。我都忘了。那时候没电视手机。庄里的大喇叭说晚上放电影。我们高兴的手舞足蹈。那时也挺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