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得痔瘡,怎麼辦?

De-zhong


懷孕期間相信很多寶媽都得過痔瘡,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苦不言堪。



孕婦得痔瘡的原因:

其實,痔瘡是一種慢性病,準媽媽痔瘡的發病概率可高達76%左右。這是因為懷孕後隨著胎兒一天天長大,日益膨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腹內壓增加,影響了血液的迴流,致使痔靜脈充血、擴張、彎曲成團,從而形成痔瘡。

得了痔瘡怎麼辦?

1.多運動

準媽媽早晚可散做體操。多運動,儘量避免久坐、 久站,適當增加休息時間。

2.講衛生



用的廁紙要保證柔軟潔淨,當內痔脫出應及時託回,也可進行肛門收縮運動,定時排便,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3.要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和水果

如馬齒莧、芹菜、白菜、菠菜、木耳、黃花菜以及蘋果、香蕉、桃、梨、瓜類等。

4.要多飲水

最好早晨起來後喝1杯淡鹽水或蜂蜜水。這樣可以緩解便秘,減少硬結糞便對痔靜脈的刺激。

5.可以多吃一些油脂比較多的食物

如芝麻、核桃等。千萬不能服用瀉藥等藥品,會影響寶寶健康!

6.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以防止加重肛周圍水腫症狀。



7.發生便秘,不要強行排便

應先由肛門注入適當的開塞露,甘油栓等潤滑藥物,以利大便順利排出,避免造成肛門裂傷。

8.保持心情愉快

平時應該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因為不良情緒能使胃酸分泌量下降,胃腸蠕動減慢。


丁媽親子時光


你好,非常高興為你解答問題,在懷孕期間,尤其孕晚期是容易出現痔瘡的,這與增大的子宮壓迫盆腔靜脈有關係,且隨著妊娠的繼續,痔瘡一般是越來越重,嚴重者可以影響走路,並出現劇烈的疼痛。但是痔瘡對胎兒一般是沒有影響的。


建議你,若是不嚴重,可以通過有外用藥緩解症狀就可以,可以用痔瘡膏,最好沒有麝香成分的,並注意休息;只有極個別特別嚴重的情況,需要手術治療。

痔瘡雖稱“瘡”,但與身體其他部位的感染性膿瘡完全不同,它是直腸下端黏膜及肛門皮膚深面的痔靜脈叢血管擴張、彎曲、隆起而形成的靜脈團。它的發生與痔靜脈受到壓迫迴流不暢及外來刺激有關。孕婦痔瘡發生率高達76%。

雖然痔瘡可以做手術治療,但妊娠後期一般不宜手術。而且,由於產後腹內壓力降低,靜脈迴流障礙解除,痔瘡常在3~4個月內可自行變小萎縮,不再需要手術治療。

孕期痔瘡重在預防和自我調養,保持大便通暢,少吃辛辣刺激生冷食物,注意清洗就可以。如果嚴重,可以遵醫囑使用藥物治療。自己不可擅自用藥。 同時孕媽好好休息,多注意調理身體,勤洗洗屁股,不行就擦痔瘡膏,用不影響寶寶的痔瘡膏,效果挺好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祝福你健康平安!


陳慶華大夫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孕期痔瘡發作的話,相對處理起來是比較棘手,因為很多藥物都不能夠使用,比如痔瘡膏等都是有可能會影響胎兒的發育。可以使用溫水坐盆促進局部炎症的消退,同時也可以消腫止痛。另外建議多進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的通暢,避免大便結燥加重痔瘡。另外,如果是很嚴重的痔瘡,比如說是血栓性外痔,必要時可能還是需要考慮手術治療。而且孕期是不建議用藥的,也可以用溫水坐浴,緩解症狀。平時可以多做提肛運動,有助於恢復,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用餐時一定要細嚼慢嚥,避免暴飲暴食,保證營養攝入均衡,飯後可以適當的做些鍛鍊,有助於消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用戶3696350491


孕期得痔瘡的孕媽媽特別多,我也得過,生完孩子之後就好了。但很多很多的朋友都說生完孩子後還是有痔瘡,還有的加重了,看來痔瘡也是頑疾啊。

因為懷孕後孕媽媽身體不太舒服或者後期行動不便,活動量減少,經常坐著。肚子增大以後,也會影響盆腔內的靜脈血液迴流,肛門周圍的靜脈叢會發生淤血,凸出之後就形成痔瘡了。平時可以採用下面的方法緩解。



有的媽媽在便便後會忽然發現痔核脫出,也不要擔心,可以塞回去。

注意多喝水

平時一定注意多喝水,起到軟化便便的作用,使排便順暢,太硬的便便會加重痔瘡病情,軟便不會劇烈刺激肛門皮膚。

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

平時多吃綠葉蔬菜、水果、粗糧,這些富含粗纖維的食物會促進大腸蠕動,使大便通暢。



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不要吃辣椒、胡椒等調料,以免上火,使大便淤積,造成排便不暢,排便時用力過猛,加重痔瘡病情。

不要久坐

不要一直坐著不動,要多站起來活動一下,長時間坐著會加重淤血的程度,血液迴流困難,病情更加嚴重。尤其不要坐不透氣的沙發。


要做提肛運動

平時注意有意識的做提肛運動,做法也很簡單,就是併攏雙腿,吸氣時收縮肛門,呼氣時放鬆肛門,做這些動作要保持思想集中,每天做3-5次就可以。

注意衛生

大便之後,最好用溫水清洗肛門,促進血液循環,減輕汙染。勤換內衣褲,防止感染。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如有疑問,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我是兩個寶寶的媽媽,也是經驗豐富的育兒問答達人,歡迎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信息。

凝媽悟語


有句俗話,叫做十人九痔。而孕期痔瘡更是高發,原來沒有的,一懷孕得了痔瘡。原來就有痔瘡的,一懷孕,結果痔瘡更厲害了,實在是苦不堪言。

隨著孕周的增加,胎兒越來越大,子宮也越來越大,這就會造成增大的子宮對於盆腔靜脈的壓力越來越嚴重,造成靜脈迴流不暢,痣靜脈叢出現擴張,從而導致痔瘡。在分娩的時候,因為胎頭的通過和壓迫,產婦用力向下使勁,就有可能會導致產後痔瘡的惡化。

在孕期,孕婦的胃腸道蠕動減慢,容易發生便秘。再加上很多孕婦運動不夠,經常久坐或者躺著,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會加重痔瘡的發作可能性。

所以想要孕期遠離痔瘡煩,一個是控制體重,不要過度肥胖,還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按時排便,改善便秘。同時注意堅持鍛鍊,不要總是在家躺著坐著,可以保持每天一定的散步時間。

一般在分娩後,寶寶造成的壓力消失,痔瘡就會自行緩解,對於一些情況嚴重的,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婦產科女司機


準媽媽懷孕以後,漸漸膨大的子宮會慢慢影響盆腔內靜脈血液的迴流,使肛門周圍的靜脈叢發生淤血、凸出,從而形成痔瘡。很多準媽媽在孕期都會受到痔瘡的困擾,不過準媽媽們也不用過於擔心,一般分娩後就可消除。


那麼,孕期得痔瘡怎麼改善呢?

1.多吃富含纖維素的新鮮蔬菜。比如芹菜,青菜等,以利大便通暢。不要吃刺激性的調味品和油炸食品,如辣椒、胡椒粉、姜等。

2.平時要多注意喝水,早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500ml的淡鹽水,有助於排便,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排便以後最好能用溫水坐浴,以促進肛門局部血液循環。


3.不要久坐,尤其是不要長時間的坐在沙發,因為沙發質地軟,久坐會加劇淤血程度,造成血液迴流困難,加重痔瘡。

4.適當增加提肛運動的頻率,每天閒暇的時候有意識的做3-5組提肛,每組30下。具體步驟如下:思想集中、併攏大腿,吸氣時收縮肛門括約肌,呼氣時放鬆肛門。

5.如果痔瘡嚴重,可找醫生就診。還可以用小麥胚芽油膠囊(也就是天然的維生素e)刺破塞在肛門裡,效果非常好。


文海撈夢話育兒:已出版作品《走過花開的石林》;一孩之媽,專注育兒話題。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探討、點贊與轉發,感恩遇見!


文海撈夢話育兒


懷孕後因為子宮增大會導致直腸、肛門受壓,長時間便秘、排便用力大,時間長、久坐等情況就很容易導致肛門周圍的靜脈充血、腫脹形成痔瘡。痔瘡容易導致孕婦大便出血,大便疼痛,肛門肉球腫大甚至嵌頓,壞死等症狀出現,危害性比較大。那麼孕期得痔瘡,該怎麼辦呢?

1.藥物控制:可以用高錳酸鉀溶液坐浴,配合太寧痔瘡栓或者軟膏等藥物,大便以後可以採用熱敷等物理療法消腫止痛。孕期避免亂用藥物,需要在婦產科和肛腸科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2.控制便秘: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每日應定時排便,最好安排在每天早餐後。每天堅持適當的活動,如散步、做較輕鬆的家務等, 不要經常躺臥在床。注意多飲水或蜂蜜水。還需要注意纖維素的補充:多食瓜果蔬菜和五穀雜糧,少食精米白麵和高油脂食物。多吃玉米、紅薯、燕麥片、蘋果、香蕉、梨、葡萄、菠菜、海帶、黃瓜、芹菜、韭菜、圓白菜、大白菜、冬瓜、蘿蔔等富含膳食纖維素的食物,有助於使糞便鬆軟,還可以多吃酸奶及果仁,核桃、杏仁、葵瓜子、松子等富含油脂,有潤腸通便的作用。

3.平時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煎炸燻烤刺激食物以免誘發痔瘡便血。保持良好的心態,出現痔瘡避免高度緊張,痔瘡有的是暫時的,等分娩過後就會自然消失了,只要不是過於嚴重,不必特別緊張。


家庭醫生在線網


孕媽媽易患痔瘡,這個也是特殊時期的原因引起的。

孕期得痔瘡的原因

妊娠期間,盆腔內的血液供應增加,長大的子宮壓迫靜脈,造成血液的迴流受阻,再加上妊娠期間盆腔組織鬆弛,都會使痔瘡發生和加重。




分娩以後,這些因素自然會逐漸消失,痔瘡的症狀也會得到改善,甚至消失。

處理方法

在孕期對脫出來的痔瘡可進行套扎、冷凍、激光等特殊治療或者手術切除,但這樣做孕媽媽會冒一定的風險。所以只要不是大量或者經常出血,還是等到分娩後再進行徹底治療。

孕期內,孕媽媽應當多吃含粗纖維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韭菜、香蕉、梨等,經常吃潤腸通便的食品,如蜂蜜等。



排便時間不要過長,如果排便時痔瘡脫出,就應及時處理:洗淨肛門,躺在床上,墊高臀部,在柔軟的衛生紙或者紗布上放一些食用油,手拿油紙,將痔瘡輕輕推入肛門深處,然後塞進去一顆肛門栓。不能馬上起床活動,做一做提肛運動。如果在走路、咳嗽時痔瘡脫出,那還需要按上述方法處理後,在肛門口還要用多層紗布用以增加固定。另外,還可以用1%~2%的蘇打水坐浴,每晚1次,保持外陰部位清潔。


青花欣悅


婦女懷孕期間,特別是妊娠後期,由於胎兒增大,腹內壓增高以及大便秘結,門靜脈迴流受阻,致使直腸上下靜脈瘀血,進而形成內痔或外痔。通過臨床觀察發現,孕婦患肛腸 疾病的人數非常普遍,不但使孕婦忍受疾病的痛苦,而且還 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因此,必須加強對孕婦痔瘡的科學防治與護理。

痔瘡對孕婦會產生以下不良影響:1內痔或混合痔出血,量大的會導致病人嚴重貧血,妊娠婦女本易發現貧血,不僅影響孕婦自身健康,也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2痔脫出肛外,無法從是正常工作,增加了妊娠婦女的精神和體力負擔; 3痔瘡水腫感染,壞死時,局部疼痛劇烈,排便、坐、走等都會加重局部劇痛;4由於痔核脫出及肛門括約肌鬆弛,黏液流出肛門外而刺激周圍皮膚,容易引起瘙癢甚至皮膚溼疹。

避免久坐、久站、久蹲,適當變換體位,經常做提肛運動,每組30~40次,或於便後按摩肛門1~2分鐘,產後痔瘡患者堅持練習,可以減輕症狀,減少發病次數,促進痔瘡的痊癒。孕婦防止便秘,需要保持大便通暢,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孕婦還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食新鮮蔬菜如水果等高纖維食物,不偏食,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暴飲暴食,因為過量飲食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影響直腸、肛門靜脈的血液迴流,不利於痔瘡的好轉,睡前可用溫水清潔肛門,促進肛周血液循環。


中華醫學科普


為了生一個健康的寶寶,每一對育齡期的夫妻都非常注意自己的身體,尤其是女性朋友,為了孩子的健康,在妊娠期間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但還是有一部分朋友可能會患上痔瘡,主要是因為在妊娠期間,隨著孕周的的增長,孕婦的子宮越來越大,造成對腹部的壓力也不斷增大,這樣機體的肛管直腸的靜脈不斷受到壓力的作用,極其容易引起肛管皮膚下的靜脈叢淤血曲張從而發生痔瘡。

那麼我們如何面對孕期的痔瘡呢?我們都知道,在懷孕期間許多藥物孕婦都是不能用或者慎用的,手術更是要有嚴格的手術指徵的,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改善生活習慣,避免攝入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攝入富含纖維素類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乾燥,經常清洗肛門局部,可以選擇花椒水或者高錳酸鉀水清洗,保持局部的衛生,嚴格控制上廁所時間,時間控制在5分鐘之內;適當運動,避免久坐久站;避免熬夜和保持愉快的心情。假如痔瘡的症狀非常嚴重而患者不能耐受,最好是選擇正規醫院進行診治。

我們如何避免孕期得痔瘡呢?孕期腹部壓力不斷增大造成痔瘡的因素我們無法避免,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改善其他的方法最大限度的避免孕期發生痔瘡。首先是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其次在備孕之前做一個專科檢查,提前排除痔瘡等肛周疾病,如果存在,及時治療,提前為孕期做好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