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蘿蕤小傳:歷經磨難、精神分裂的民國才女,翻譯出不朽名作

【1912年5月9日】趙蘿蕤小傳:歷經磨難、精神分裂的民國才女,翻譯出不朽名作

趙蘿蕤小傳:歷經磨難、精神分裂的民國才女,翻譯出不朽名作

趙蘿蕤[ruí],生於1912年5月9日,幼年居於蘇州,父親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基督教神學家、教育家趙紫宸。

1928年(16歲),趙蘿蕤考入燕京大學中文系。1930年,趙蘿蕤在美籍老師的建議下,轉系學習英國文學。

趙蘿蕤小傳:歷經磨難、精神分裂的民國才女,翻譯出不朽名作

(1931年聖誕,趙蘿蕤和父母及三個弟弟在燕京大學宿舍合影)

1932年(20歲),趙蘿蕤畢業後,考入清華大學,研究英美文學。研究生第三年,她翻譯了艾略特的長詩《荒原》。

《荒原》以晦澀著稱,有800多行,作者甚至表示:“不在乎自己是否懂得自己在說些什麼”。這首詩反映一代人理想的幻滅和絕望,許多評論家都“一個字也看不懂”。

趙蘿蕤小傳:歷經磨難、精神分裂的民國才女,翻譯出不朽名作

而趙蘿蕤的翻譯恰如其分,在專業領域裡一舉成名。研究外國文學的名家邢光祖評論說:“艾略特這首長詩是近代詩‘荒原’上的靈芝,趙蘿蕤的翻譯則是中國翻譯界’荒原’上的奇葩。”

1935年,趙蘿蕤畢業後,在燕京大學西語系任教。1936年(24歲),她與陳夢家結婚。陳夢家與聞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稱為"新月詩派的四大詩人",是我國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

趙蘿蕤小傳:歷經磨難、精神分裂的民國才女,翻譯出不朽名作

(陳夢家、趙蘿蕤和父母)

1937年(25歲),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北京各大高校紛紛南遷,趙蘿蕤夫婦先到長沙,後輾轉到了昆明。

陳夢家在西南聯大教授國文,趙蘿蕤主動承擔起了家務。這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小姐,赤著腳,挽起袖子,挑大糞、種菜、養雞、做家務,樣樣都行。

趙蘿蕤小傳:歷經磨難、精神分裂的民國才女,翻譯出不朽名作

1944年(32歲),陳夢家受邀到美國芝加哥大學講學,趙蘿蕤隨丈夫一同前往,在芝加哥大學攻讀英語語言文學。1946年夏,艾略特由英國回美探親,與趙蘿蕤夫婦共進晚餐,感謝她翻譯了《荒原》。

兩年後,1948年,艾略特因《荒原》獲諾貝爾文學獎。趙蘿蕤獲博士學位後回國,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西語系任教。

趙蘿蕤小傳:歷經磨難、精神分裂的民國才女,翻譯出不朽名作

(1947年,陳夢家(左)趙蘿蕤(右)夫婦與趙景德在美國合影)

1957年(45歲),反右運動中,父親趙紫宸被批鬥,趙蘿蕤被要求檢討個人的“資產階級思想”,以及教學工作中“重業務,輕政治”的錯誤傾向,疲於奔命。

而丈夫陳夢家,在中科院考古所工作,因為不贊成廢除繁體字被“降級使用”,定為右派。趙蘿蕤備受打擊,一度出現精神問題,住進北京安定醫院。

趙蘿蕤小傳:歷經磨難、精神分裂的民國才女,翻譯出不朽名作

(陳夢家與趙蘿蕤)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陳夢家被安上了三大罪名:“作風問題”、“經濟問題”、“學術問題”。夫妻倆被趕到一間破爛的車庫裡居住。在這期間,趙蘿蕤兩度發病,卻無法送去醫院。

9月3日,多次的侮辱和毒打下,陳夢家不堪忍受,自縊而亡,年僅55歲。丈夫的死,讓趙蘿蕤痛不欲生。她無兒無女,孑然一身,精神分裂症再次發作,病痛始終折磨著她。

趙蘿蕤小傳:歷經磨難、精神分裂的民國才女,翻譯出不朽名作

(陳夢家)

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趙蘿蕤堅強地重新站了起來。她開始翻譯美國自由詩之父——惠特曼的鉅著《草葉集》。1983年(71歲),已過古稀的趙蘿蕤,竟然再次任北京大學英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1年(79歲),歷時12年,趙蘿蕤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帶有大量註釋的《草葉集》全譯本。這一成就震驚了學術界,直到今天也是學術界里程碑式的作品。

趙蘿蕤小傳:歷經磨難、精神分裂的民國才女,翻譯出不朽名作

《草葉集》是惠特曼的代表作,是美國文學史上具有開創性的偉大詩篇。美國學者表示“驚訝不已”,芝加哥大學為此在建校百年時,向她頒發了“專業成就獎”。

1998年的1月1日,當新年的鐘聲敲響,趙蘿蕤如同一朵歷經風雨,仍獨自綻放的絢麗花朵,終於凋零,享年86歲。

趙蘿蕤小傳:歷經磨難、精神分裂的民國才女,翻譯出不朽名作

(趙蘿蕤)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332篇作品,營員“長大不成人”的第3篇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