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袁绍一场大败后,都一病不起,曹操赤壁大败后,为什么还活蹦乱跳?

自然8040


这个问题有意思,曹操、袁绍、刘备都经历大败战,曹操败于赤壁,袁绍败于官渡,刘备败于夷陵。袁绍与刘备之死,与吃了大败战有很大关系,但是曹操在赤壁大败后,还是保持比较好的定力,还生龙活虎的。我就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差别。

第一,袁绍之死,死于心胸狭隘

袁绍之死,主要是心胸过于狭隘。他是个很在乎面子的人,虽然他表面上装作礼贤下士的样子,招揽天下人才,但只是作为摆设,表面上尊敬有加,实际上则是博取“爱贤”之美名。但是他潜意识里,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只要是谋士提出的建议,他势必要唱反调。这种心态十分变态,你不听谋士,你招揽来干什么呢?所以他只是在乎名声而已。

可是,官渡之败令他声名扫地,这是他最承受不起的。他不是痛定思痛,反思谋士们的建议,而是一回来就杀掉谋士田丰,只是认为田丰会嘲笑他。然而,即便杀了田丰,别人就不嘲笑他吗?他能把天下人都杀了吗?他从来没有公开检讨的勇气,自大过头的人,往往是没有自信。自信力欠缺之人,却极力掩饰自己的弱点,压制他人的优点,生怕暴露自己的不足。而当弱点曝光于天下后,他便生活在极度恐慌之中,不可自拔。他最终病倒了,在患得患失的内心煎熬中,他生命之烛火已是随风摇曳,走向生命的终点。

第二,刘备之死,是死于心力交猝

刘备与袁绍不同,刘备心胸宽广,而且他是屡败屡起,屡败屡战,按理说不应该一次战败就死。但是,一系列的事件,让刘备心力交猝,这是他死亡的根本原因。

其一是在夷陵之战前,几个关系最亲的人都死了。首先是关羽被杀,在夷陵之前,张飞被刺。关羽与张飞同刘备的关系,天下人都是知道的,比亲兄弟还亲,是他的左膀右臂,情同手足。两人先后被杀,对刘备心里是个巨大的打击。然后是养子刘封,刘备把他当亲儿子对待,但刘封自恃有特权,逼反孟达,拒援关羽,最后刘备把他杀了。刘封之死,对刘备也是个打击。

其二,夷陵之战,让刘备振兴汉室的雄心落空。刘备前半生,寄人篱下,非常狼狈,好不容易在益州立足,又当了皇帝,总算有了些许的资本。夷陵一战,让刘备血本无归,蜀军最精锐的部队基本都泡汤了。以前他只是群雄中的一个军阀,现在他是皇帝,地位不同了,遭到这样空前的惨败,对其心理打击之大,可想而知。

其三,刘备的年龄比较大了。刘备死时是六十三岁,在古代,这个年龄就算很大了,不是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吗,活上六十岁,在乱世就已经是长寿了。这个年龄,基本上身体条件就差很多了,加上长期操劳,与各种打击,最后与世长辞就不意外了。

第三,曹操为什么在赤壁之战后扛得住呢?

首先说年龄,曹操在赤壁之战时是54岁,比起刘夷在夷陵之战时的62岁,还是要年轻一些。人到老的时候,心态是不同的。你看曹操最后在汉中之战的表现,心态就不同了,就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了。

其次,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虽然遭到惨败,但实际上曹军真实的损失,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因为赤壁之战中的伤亡,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荆州的降兵。而曹操从中原带来的部队,多半还是保全下来的。因此,赤壁之战对曹操的打击,其程度是不及官渡之战对袁绍的打击,以及夷陵之战对刘备的打击。

其三,曹操性格乐观。在《三国演义》里,大家可以看到曹操的形象,他吃过很多败仗,但一旦脱险,总要大笑一番,留给大家很深刻的印象。历史上的曹操或许没有这么多大笑,但肯定是个很乐观的人,是个内心极其强大的人。他既没有袁绍那么不必要的过于好面子的自尊心,也没有刘备那样的愧疚心,属于没心没肺,活着不累的人,这种人抗压力能力之强,是他人所无法比的。


君山话史


看了现在的答案,大家说的几条都很有道理。我这里不赘述其他原因,就补充一条。

那就是刘备和袁绍都败给了自己特别看不起的人。

先说袁绍和曹操这对冤家,这两位打下就认识,都是“干部子弟”。小时候在洛阳城这曹操、袁绍和一帮干部大院出身的顽主没少一起飞鹰走狗,甚至还一起偷过新娘子。那个时候他们是朋友,但是袁绍出身是汝南袁氏,那可是东汉的顶级豪门,所谓“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而袁绍是当时汝南袁氏年轻一代最优秀的子弟,没有之一。而曹操的父亲曹嵩却是太监曹腾的养子,曹腾服侍四代汉帝也是权贵,曹嵩后来在灵帝时也位列三公。

但在袁家眼里,曹家是新贵,而且出身太监并不光彩,官渡之战前陈琳撰写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中就有“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僄狡锋协,好乱乐祸。”之句,可以说骂了曹操祖宗十八代。

说完家世说他们个人,袁绍其人姿容俊美,礼贤下士,名声非常好。(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曹操长得比较丑,见匈奴使者还要找崔季珪代替。(自以形陋不足以雄远国。)在汉代家世、名望、姿容、才学构成了一个人的社会评价体系的,在这个体系里袁绍完爆曹操,所以袁绍看不起曹操,但是袁绍还是当曹操是朋友,并且也存在着忌惮。因为曹操非常聪明、文武全才,并且见识高远,这点袁绍是服气的,但是他仍然认为自己要比曹操强,并且他也在极力证明这点,这几乎成为袁绍的心病了。

曹操迎奉天子到许昌,朝廷封曹操为大将军,并给了袁绍太尉的官衔。袁绍接到圣旨后勃然大怒,我是太尉,曹操是大将军?我居然在曹操之下?!拒绝接受太尉的官位,并愤怒的说:“要不是我,曹操这小子早就没命了,现在居然挟持皇帝跟我吆五喝六的!”(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挟天子以令我乎!)曹操听闻后,把大将军的位置让给了袁绍,袁绍才消停。

所以我们可以得个结论,袁绍十分好面子,并且极度看不起曹操。

再看官渡之战袁绍兼四州之众攻打曹操,实力是曹操的数倍,手下人沮授、田丰、郭图、审配对于之后的战略是有争论的。每个谋士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也有错误的地方,袁绍完美避开了所有正确的意见,而曹操抓住了每一个机会。终于官渡一战确立了曹操成为中国北方的霸主。

袁绍自然接受不了,我家世比曹操好,我人长得比曹操帅(三国两晋比其他时期更看重人的外貌)、我地盘比曹操大、我士卒比曹操多。我居然败给了那个小时候跟我屁股后面转的曹阿瞒!

从此袁绍的心态崩了,一命呜呼!(自军败后发病,七年,忧死。)

刘备也是一样,刘备可以说是群雄中最坚韧不拔的一位。一生为复兴汉室而奋斗,年过半百之时却无立锥之地。兵败次数不可计数,光是输的连老婆孩子都顾不上的就有五次。(五失妻子)

而得诸葛孔明后如拨云见月,一发不可收拾。赤壁之战孙刘联盟击败曹操,平定荆州后也顺利入主益州,并且在汉中争夺战中击败多年宿敌曹操,即位汉中王。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领兵前来复仇,东吴主帅乃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陆逊。刘备纵横半生是海内知名的英雄豪杰,曹操都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在刘备眼里陆逊不过黄口小儿、无名之辈。

但是夷陵一把火烧去了刘备称霸的野望,兵败后刘备都没脸回到成都,而是在白帝城待了半年。(备大惭恚,曰:"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一意孤行葬送了国内泰半精兵猛将,他是在没有面目去见当时极力劝阻他的诸葛亮和赵云等群臣。

不过刘备还是远胜袁绍的,袁绍没脸见田丰,故而田丰死于狱中。刘备没脸见诸葛亮却选择躲在白帝城,并且临终之时举国托付给诸葛亮,仁德之君名不虚传。

最后来看看为什么同是惨败曹操好像精神状态没受什么影响呢?

因为曹操一直把刘备当作并驾齐驱的对手,败给刘备在曹操眼里不算啥。(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防火,吾徒无类也。)后来曹操更是不认账了,魏国官方说法是我们碰上了瘟疫,船是我们自己烧的。

阿瞒你这是要学阿Q么?


建宁李俊阳


董卓祸乱朝廷,天下无人不恨。

大英雄吕布把董卓杀了,是为民除害。

最后吕布虽然说让曹操把他杀了,但是……他俩其实是两败俱伤。陈宫之计让吕布四门放火,差一点活捉了曹操,当时吕布一戟敲在曹操头上,让他留下了永久的头疼病,战马烧死了,头发,胡须烧着了,手也烧伤了……

以后的他多疑,性格孤僻,乱杀人……

在军事上都不如曹休,曹仁和张辽。

看见死关羽的头就吓着头疼病又开始了,最后慢慢的死去。

让同吕布敲一下,留下了后半辈子的精神分裂病症的隐患。

可怜的曹操,可悲的曹操,还活蹦乱跳……

大英雄刘备,临死的时候,还在征战沙场。

一个是腌狗之后,一个有皇家血统。

这!就是区别。

袁绍,尽管是小妾所生,人家也是四世三公之后。

袁绍再不行也曾经是他的大哥,阿瞒,一个马仔而已。

两个高贵的人,急时的死去了,一个精神分裂病患者,痛苦的慢慢死去。


风吹青竹摇162015807


官渡之战时,曹操45岁,袁绍年龄不详,但曹操和袁绍是儿时旧友,小时候又是跟在他屁股后面一起玩耍的。

所以袁绍应该比曹操大几岁,在47岁左右。

袁绍,四世三公之后,门生故吏遍天下,坐拥四州之地,东汉王朝的掘墓人,当年董卓入京就是他的策略,目的不言而喻。可惜此人志大才疏,外强中干。

其实官渡之战,袁绍并未伤其筋骨,他依旧坐拥四州富饶之地,可惜此战袁绍不仅损兵折将,更是折了曾经那颗想要吞并天下的雄心。

输不可怕,可怕的是心认输了。

官渡之战之前,他袁绍,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手握精兵良将,坐拥人望。可是此战以后的袁绍无论是人心还是势力,都跌落了谷底,前后反差令这位名门贵族之后难以接受,所以人生太过一帆风顺,不好。

说要袁绍,再说刘备。



拿泥腿子老兵油子刘备,和四世三公之后的名门望族相比,实在是高看了刘备。

可是拿屡败屡战,27岁入军伍,47岁天下还未一块安身立命之地,整整20年面对曹操未胜一场,却依旧不改其志的大汉昭烈皇帝刘备,和一个输了一场便折了心志的外强中干的袁绍相比。

真的是低估了刘备。

夷陵之战,一把火烧光了刘备的精锐,更是烧没了这位63岁皇帝最后的雄心壮志。


27岁,刘备入军伍。

47岁半,刘关张三兄弟依旧寄人篱下。

20年,输了无数次,被曹操打败了无数次。

强大如袁绍,一场官渡便折了心志。

厉害如曹操,一场大火便失了吞并天下的野心。

可是,他刘备,整整二十年的坚持,整整二十年的屡败屡战,其中孤苦,真的是事不经历不知艰,旁人难以体会,可是想想都觉得这个人,有多厉害,有多可怕。

为什么夷陵之战,输了刘备就托孤白帝了呢?

其一,关张兄弟的死,四战之地荆州的丢失,对刘备而言,打击太大。

其二,一个六十三岁的老兵,如丧家之犬,惊慌逃离,力有不逮太正常了。

其三,荆州失,夷陵惨败,可谓是大势已去,这么多年的努力,终成空。


因此,刘备托孤白帝。

最后,我们来说说活蹦乱跳的曹操。


赤壁之战,曹操54岁,一场大火,烧没了曹操的雄心壮志。


虽然说曹操比袁绍强上不少,依旧活蹦乱跳的,此战之后深知平生再也不能一统天下,因此休养生息,权利平稳过渡。

可是,终究还是变了,曾经那个以天下为己任,上能孤身刺董卓,下能游说18路诸侯联合反董的那个英雄,已经不见了。

此战前后,豪气干云的曹操已经不在,只有一个老谋深算,暮气沉沉的曹孟德。

甚至汉中之战还输给了刘备。

不知道那时可曾想到,那一年的青梅煮酒,那一句天下英雄唯君与操耳!


刘备,曹操,惺惺相惜,却又当世大敌,因为此二人都有吞并天下的雄心壮志。

而孙仲谋?

以上。


木剑温不胜


这个问题问的很有意思,要回答的话,需要分开来看。

袁绍

袁绍官渡之战后倒是没有一病不起,而是整个人都没了斗志,一直在花天酒地,到最后就……病死了。像他这种行为也可以理解,本来是最强的诸侯,让比自己弱了不止一个档次的曹操给打了个屁滚尿流,搁谁谁也受不了。再者袁绍家世显赫,而曹操最多就是个富庶的寒门子弟,寒门败豪门,袁绍本来心胸就不大,一口气上不来也就废了。


刘备

刘备和袁绍不一样,袁绍是空有志向,却外涩内敛、刚愎自用,最终肯定成不了大事。刘备是务实派,辛苦了大半辈子总算是有了益州和大半个荆州,眼下荆州没了,自己出去火拼又被干趴下了,作为一国之主,眼看自己手底下没兵,孙权大兵压境,就要亡国了,肯定是会急死,这一下也就病了,七十多岁的人,害了一场大病,十有八九也得挂了。

曹操

曹操的赤壁之败根据三国志记载是有两种版本,一种是孙刘这两边的战败被烧了个精光,还有就是魏书里面的烧船自退版,我跟倾向于二者结合,就是周瑜借着东南风一把火烧了过去,烧毁了曹操大量的战船,曹操眼看战败是必然了,就把剩下自己烧了,以免落入孙权手里。这样看来,曹操多少是主动退却,而且背后有大半个天下的基底做支撑,又是个百年难得的雄主,自然不会一蹶不起。


火器工坊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袁绍、曹操、刘备各输了一场。袁绍和刘备输掉后,都一病不起而去世。曹操输掉后,虽由此再也没机会统一全国,但是他开始稳扎稳打,创建他的曹魏帝国。

(曹操剧照)

同样都是输了一场仗,三人的结局差别为何这么大呢?

第一,受损失的程度不同。

官渡之战,袁绍的11万人马丧失殆尽,所占据的地盘也差不多都落入曹操的手里。而且袁绍看不见复苏的希望,他唯一的办法是退到少数民族乌桓所在的地方。但后来他儿子的实践证明,即便退守到乌桓,依然只有死路一条。

夷陵之战,刘备的军队损失虽然只有四五万人,但是蜀国失去了荆州之地,防线退到盆地以内。蜀国再也没有通过荆州北上攻曹的战略线路,战略线路只剩下从汉中北上的一条路,这也宣告蜀国进攻曹魏失去了战略主动权。也就是说,基本上不可能有统一全国的希望了。

(刘备剧照)

赤壁之战,曹操虽然损失了10多万人,也算一个大损失。但是,曹军基本上没有损失什么土地,也没有失去战略的主动性。损失的那些军队,还可以重新补充起来。对于曹操来说,只不过是暂缓了统一的步伐而已。

第二,三人的承受能力不同。

袁绍是三人中最没本事的一个。他之所以能够壮大,一是靠他祖上是“四世三公”,有很大的吸引力;二是靠他经常礼贤下士。但是袁绍这个人有个大毛病,他能够礼贤下士吸引人才,但是并不能用这些人才。他缺乏判断能力,因此这些人才经常是来了以后,很快就走了。袁绍自身是没有坚强意志力的。因此官渡之战后,他受到的打击非常大,一蹶不振。

刘备和袁绍刚相反。刘备是白手起家壮大起来的。而且刘备的心很大,时时刻刻都在想着要统一天下。而且自从赤壁大战后,他一直很顺,统一天下的希望也越来越大。但是夷陵一战,基本上宣告在他有生之年,是无法看到统一的那一天的。这让他实在无法承受希望的破灭。

曹操当然也想统一天下,但是曹操统一天下的欲望并没有刘备强烈(从他一生没有称帝这事,也可以证明曹操这一点)。同时,曹操的意志力又比袁绍强,再加上曹操还能够看到胜利的希望。因此,曹操的心理落差不大,受到的打击也不大。

(袁绍剧照)

第三,三人的儿子不一样。

袁绍的儿子们是没有出息的,而且还互相勾心斗角(袁绍去世后大打出手就是证明)。刘备的儿子也是没有出息的,当刘备去世的时候,他甚至不得不对诸葛亮说,你要能辅佐就辅佐,要是觉得不能,就取而代之这样的话。因为两个人的儿子都没有出息,这让袁绍刘备两人看不到未来,他们失败以后,心情会更悲哀。

相反,曹操的儿子们都很有本事,曹操即便败了,他在儿子们身上看到了希望。觉得就算他这一代不能实现统一,将来可以通过儿子完成这个愿望。因此他一点儿也不着急。

第四,心里疏解的方法不同。

我们必须注意到,曹操是一个文学家。当曹操在遭遇了艰难困苦的时候,他可用写诗的办法来疏解心中的失落悲哀。但刘备和袁绍不是,他们找不到疏解的办法。失落悲哀郁结在心里,摧毁了他们的健康,因此两人很快就去世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不妨分开来回答。

先说说袁绍

袁绍于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了败仗,建安七年(202年)5月就在抑郁中发病而死,时年58岁,这一年与官渡之战仅相隔2年。

袁绍死于何病史书均未作记载,但他死得跟弟弟袁术很相像,都是在心情极差的情况下染病的,死前都有吐血的症状。

从医学上讲,吐血分咯血和呕血两种,咯血一般是咽喉以下呼吸系统出了问题,而呕血通常是消化系统的问题。

袁术和袁绍都属于呕血,袁术更是呕吐了一斗多的血,说明他们得的都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比如消化性溃疡,或者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以及急性胃黏膜病变等,从他们兄弟二人相似的症状看,他们得的这种病可能有家族遗传史。

当然更重要的是与心情有关,袁绍打了败仗,心情很抑郁,他出道之前便名满天下,出道之后又一帆风顺,几乎没打过败仗,自视很高,这造成他心理承受能力不够,想不通,又窝火,看着曹操打了大胜仗,神气活现,袁绍又气又急还没办法,结果就病倒了。

再说说曹操

曹操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在赤壁打了败仗,这一仗的打击也不亚于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所承受的,曹操那时也50多岁了,但却没有因此倒下。

在此之前曹操其实打过不少败仗:汴水之战差点送命,手下全部人马一万多人,几乎全部损失了;濮阳之战被吕布骗进城,差点儿来个瓮中捉鳖,曹操本人虽逃过一劫,但左手受伤;南阳之战被张绣打得狼狈不堪,儿子、侄子及爱将典韦战死。

曹操是在失败中成长起来的,与袁绍不同,曹操是边失败边进步的,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话说得很对,只有经过失败的磨砺才能培养出强大的抗打击力,一帆风顺并不是什么好事。

曹操每次打了败仗都反而更乐观,有时候还故意跟手下开开玩笑,以此鼓励下属,这种强大的内心才是曹操最终胜出的保证。赤壁之战不仅没有打垮曹操,反而让曹操更成熟,随后发生的潼关之战,曹操亲自指挥,打得行云流水,堪称经典战例。

最后说说刘备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春,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结果遭受惨败,刘备虽然打了一辈子仗,但也深受刺激,在白帝城一病不起。

刘备之前也常打败仗,他的心理素质相当不错,为什么也这么不经打击呢?一方面是因为刘备年龄比较大了,此时已经60多岁,身体也不太好,大概因为平时爱喝酒,所以消化系统有病;另一方面,夷陵之战几乎打光了刘备的的老本,刘备有翻不过身来的感觉。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迅速恢复了状态,也有一个很大原因是,赤壁之战对曹操造成的损失其实很有限,曹操在赤壁被消灭的人马是他从江陵带去的几万人,而更多的人马还在路上,并没有损失。

上面说的这还只是荆州前线的人马情况,南下荆州之前曹操拥有的地盘在此战也都没有损失,所以曹操并不是很在意。


南门太守


尽管三人都是大败,但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有二个原因:

1、战争损失不同。

官渡之战袁绍战败,大将颜良、文丑、淳于琼战场上被杀,张郃、高览投降曹操,谋士许攸投降,田丰下狱后被袁绍杀害,沮授被俘后不肯降曹被杀,十万大军仅剩八百人逃回北方,文臣武将损失殆尽,袁绍从战前的实力强大到战后的仅能自保,落差极大,并且内部叛乱不断,树倒猕猴散,大势己去,丧失北方控制权,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再说刘备夷陵之战,刘备带去参战的部队基本全军覆没,那可是蜀汉全部精英家底,谋臣武将损失殆尽,而且刘备身经百战,居然败于默默无闻的陆逊,让刘备倍感羞愧,身心憔悴。

而曹操赤壁虽然大败,损失的大部分是水军,而且是荆州降军,曹操本部的陆军只是损失五千左右的老弱病残兵,将领及精锐骑兵基本无损失,所以曹操能够全身而退,并且曹仁还在江陵抵抗孙刘联一年才撤走,可见曹操损失并不大。



2、年纪及心态原因。

袁绍官渡之败,年纪是47岁,也就是说47岁的时侯把家业败光,袁绍又是很要面子的人,一时接受不了,以至忧郁病死。

刘备夷陵之败,年纪是61岁,古人到这年纪基本上一只脚进棺材,刘备又是败给一个在当时看来的无名之辈陆逊,羞愧难当,经此一败,再无重来机会,以至郁郁寡欢而死。



曹操赤壁之败,年纪是53岁,曹操生性豁达,况且赤壁之败并未伤及筋骨,曹操可以重头再来,而且曹操最后活到了66岁,算是长寿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袁绍刘备大败以后都一病不起,为啥曹操赤壁大败后还活奔乱跳?



这除了个人体质,气度,胸怀以外,主要是:第一,年纪因素。袁绍的生年不详,刘备约生于161年,遭遇大败是222年,时年六十二岁,次年六十三岁去世。但刘备与袁绍的大儿子袁谭关系亲密,一般而言,交朋友年纪相近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袁谭年龄也不清楚,但起码说明袁绍可能比刘备要大不少,估计至少十五岁以上。袁绍官渡大败(200)后两年(202)去



世,时年应在五十五六岁以上,曹操赤壁之战时五十三岁。第二,损失程度不同。刘备夷陵大败,损失惨重,几乎亡国。袁绍官渡之战损失相对较轻。这可能是刘备次年亡故,袁绍两年后去世的原因之一吧。而赤壁之战对曹操,基本没啥根本性损伤,按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主要是因为遭遇大疫情,基本上属于自动撤军。第三,战前心态不同。曹操在赤壁之战前一年,即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回军途



中,曾经作著名的<>,不久又有一首 <>,其中有流传千古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说明那时候,曹操正是雄心壮志冲云天,是一种进取状态;而刘备夷陵之战前,是极度的报仇雪恨心理,战事失败致心理更加扭曲,人已经老态龙钟,老像毕露,与前两年的刘备判若两人。第四,就是个人身体状况,心胸气度等比较抽象的方面。曹操相对大度,心胸宽广,比较能容忍。刘备较曹操稍差一些,袁绍就更差得多。这中间曹操,刘备,袁绍的儿子们是一个重要因素。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植比起刘禅,以及袁谭,袁尚,袁熙强多了。刘备袁绍本人很要强,但儿子不行也没办法,这方面曹操相对省心一些。(11:56)


流誉后


苍茫大地认为原因如下:

一、情况不一样,后果不一样。

袁绍经官渡之战,被曹操亲率五千骑兵斩杀袁绍的运粮大将淳于琼,危急之时袁绍不思救护粮草,妄想险中取胜,派大将张郃、高览突袭曹操大本营,结果曹洪等死命守住,等张郃等人得知淳于琼被打败,投降了曹操。袁军兵败如山倒,袁绍、袁谭弃军逃跑,仓惶渡过黄河。不久,袁绍发病吐血,到夏五月一命呜呼。



刘备是在夷陵之战后,在永安城报销的。赤壁大战起,刘备好不风光。先是孔明游说孙吴成功,孙刘联军大败曹操,刘备在荆州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随后挥师入川,虽折了军师庞统,但毕竟降伏刘璋,荡平益州;随后又和曹操争夺汉中,又一次打败天下第一军阀曹操,老将黄忠还顺便干掉了曹操堂弟夏侯渊,革命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刘皇叔正有模有样地当起了汉中王,称孤道寡和卖草鞋不可同日而语。谁知,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后,形势大变。关羽先水淹七军,诛先锋庞德、降大帅于禁。后遇老朋友名将徐晃,开始落败。东吴吕蒙又趁机偷袭,取了荆州,关羽走麦城兵败被杀。刘备失去荆州所有地盘、兵马,刘备倾全国之兵,进攻吴国。结果夷陵之战,刘备四海精锐、多年积蓄的粮草丧失殆尽。刘备逃往永安,卧床不起,后托孤给孔明。



袁绍、刘备气得一病不起,主要原因是几乎拼光了老本。袁绍官渡之战,纠集青、冀、幽、并四州主力,他的期望值很高,自以为打败曹操和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结果把老本几乎拼光,想东山再起无异于白日作梦!

刘备夷陵之战,后果也十分严重。先是关羽失去荆州集团全部兵马、人口、地盘,后是夷陵,拼光了刘备的几乎一生积聚,刘备赚这点家底不容易了,当年闹革命,多次丢了老婆、儿子、女儿,现在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新生的蜀汉政权处在风雨飘摇中!他能不又气又羞吐了血?

而曹操赤壁失败,原因有多种说法:一是被火烧、二是爆发严重瘟疫,曹操手下官吏士兵死亡众多。要知道:曹操已占领天下十分之七,兵强马壮,据说赤壁之战中,伤亡的大都是刘琮的降兵降将,曹操根本不在乎这点小损失,财大气粗呗!



二、个人性格不一样。曹操诗人气质,心胸更为豁达。

袁绍三代四公,即便到了董卓乱汉,袁绍照样凭家族威望,连董卓也让他三分,成为军阀后,一路顺风顺水,他的耐挫力是三者中最弱的。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刘备出生名为帝胄,实为底层,比袁绍耐挫力强一些。

曹操征战几十年,有胜有败,死里逃生寻常事:曹洪让马时、张邈偷袭时、吕布、马超都让他吃过苦头。更主要的他是大诗人,他有诗人的浪漫情结!你看主席,秋收起义一万起义军打得只剩下八百,照样在井岗山干得风生水起,辛苦攒了点家业,(到长征时全国红军三十万),到长征结束剩下四万多,继续干,八年打成百二十万,再三年消灭国民党军八百零七万,解放全中国!再说曹操已是超级大国的实际主宰者,赤壁这点损失还不是张飞吃豆芽一小菜一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