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 青島百年老樓頻頻發出異響,居民提心吊膽!

在市南區肥城路上有一座歷經百年曆史的德式老樓,樓裡的幾十戶居民大都已經搬走,只剩下50多歲的王先生獨守空樓,一個人住一棟樓是不是很愜意呢?事實恰恰相反,王先生說自己住的是提心吊膽。

夜深人靜 青島百年老樓頻頻發出異響,居民提心吊膽!

夜深人靜 青島百年老樓頻頻發出異響,居民提心吊膽!

這座有百年曆史的德式老樓位於肥城路17號,剛走進樓裡,記者就看到幾位維修工人正在修補天花板。王先生告訴記者,天花板是幾天前剛剛掉下來的,最近幾年像這樣的修補每個月至少有一兩次,但修的速度沒有壞的速度快。王先生帶著記者在老樓裡轉了轉,到處是裂縫,到處是脫落的牆皮和天花板。王先生隔壁房間地板上的這條裂縫是兩三年前裂的,裂縫最寬處有小拇指寬,兩邊落差超過一釐米,看上去觸目驚心,不過,他更擔心自己房間天花板上的一條裂縫。

夜深人靜 青島百年老樓頻頻發出異響,居民提心吊膽!

夜深人靜 青島百年老樓頻頻發出異響,居民提心吊膽!

王先生說,由於老樓是磚木結構,最怕遇上下雨天,樓裡常常會水流成河。經過雨水的浸泡,如今很多木頭已經腐爛,這讓他很擔心。

王先生說,老樓已經不堪重負,隨時會有倒塌的危險,現在樓上的住戶都已經搬走,只剩下他留在這裡,每天提心吊膽過日子。在他看來,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政府能早日啟動徵收計劃,讓他們領到補償款,在別處安家。

根據瞭解,2018年肥城路17號院已經被列入了徵收計劃,可直到現在徵收工作一直沒有進展。這又是因為什麼原因呢?記者電話聯繫了市南區城建局。

徵收不能在短時間內開展,那麼能不能對老樓進行一次大修,確保樓內人員的安全呢?記者聯繫了市南區房管局明水路房管所。

經記者向專家瞭解,該樓曾是希姆森的祥福(地產公司),建於1905年,這棟建築延續了青島早期住宅的基本特徵,對於研究城市歷史發展具有一定的認識價值。老建築需保護,維修更要按規定進行。下面要說的這棟樓,可能大家途經中山路的時候有注意。這棟樓位於中山路82號,建於1934年,是義聚合錢莊舊址,如今它還是山東省和青島市兩級文物保護單位。可最近有細心的網友卻發現,這棟建築重新進行了裝修,不僅改變了外立面顏色,屋頂也進行了改建。這樣的改造是否經過了批准了呢?

從網友提供的照片中可以看到,翻新過的義聚合錢莊舊址,外牆顏色由白色變成了米黃色。不僅如此,屋頂還增加了五扇窗戶,屋頂高度似乎也有所抬高。上午十點,記者來到中山路82號,這裡也是義聚合錢莊舊址。採訪中,市民告訴記者這處建築確實和以前有點不同。

記者看到,翻新過的老建築,如今變成了一家咖啡廳。但對於房屋改造的事情,咖啡廳的工作人員表示並不知情。

在建築外牆面上,記者看到該建築於2006年12月7日被列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那麼,這處建築的改造是否經過批准?改造過程中有沒有違法行為?隨後,記者聯繫上了青島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局。工作人員表示,這處建築在2017年已經得到了省文物局的批覆,同意將其進行修繕,不過當事人是否按照批准文件的設計方案進行的施工,這需要專家到現場進行認定。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現在已經聯繫了青島市房產交易中心,調取這棟建築的相關產權資料,接下來,他們將盡快聯繫當事人,並邀請專家認定。

歷史建築是青島城市特色風貌的重要載體,是寶貴的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資源。在青島,這些歷史建築歷經數十年、甚至上百年風雨,有的已經成為危樓,如何修繕?如何保護?如何利用?是擺在有關部門面前的一個課題。2012年公佈施行的《青島市歷史建築保護管理辦法》當中規定:“歷史建築的所有權人,應當按照市房產主管部門綜合整修保護計劃的要求,對歷史建築進行修繕、保養,保證歷史建築的結構安全,保持整潔美觀和原有風貌,合理使用。”所以,即便是歷史建築的所有權人,修繕時也決不可“任性”,不能單純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來修,而是要按照相關要求,科學、合理地設計和施工,做到修舊如舊。如果說城市是一本書,那麼,一幢幢歷史建築就是書中最美的文字。愛我們的城市,就讓我們從愛護身邊的歷史建築做起吧。(來源:青島網絡廣播電視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