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個兒有個“神祕五月” 平均達到7.3毫米,不長個誤在哪?

孩子長個兒有個“神秘五月”  平均達到7.3毫米,不長個誤在哪?

世衛組織之前一項調查顯示,兒童生長速度四季不同,最快是五月,平均達到7.3毫米;最慢是十月,只有3.3毫米。因此,國內外專家就把五月稱為“神秘五月”。

孩子為何在五月生長最快呢?

北京軍區總醫院兒科原主管護師周繼紅解釋,可能跟太陽光中紅外射頻的作用有關。在五月,陽光中紅外射頻所佔比例最大,而紅外射頻能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和骨髓造血,提高新陳代謝率,從而提高兒童對營養的吸收率。

湖南省兒童醫院兒童保健所所長鍾燕補充,這個時節白天時間變長,兒童外出活動時間就會長,運動量增加,吃的就多,晚上睡的也更好,而晚上的睡眠質量高能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對兒童生長也有促進作用。

有了天時,家長還要做好輔助措施“拉孩子一把”。比如飲食上,要多補維生素和礦物質,多吃新鮮蔬果;主食增加粗糧和雜糧。還要補充足夠鈣質及脂肪酸,別讓孩子吃太多糖、巧克力,其含較多磷酸鹽,會阻礙鈣在體內的吸收。保證睡眠也很重要。一般,1歲內每日需18~20小時睡眠,2到3歲需12~14小時,4到6歲需11~12小時,7歲以上需9~10小時。另外,讓孩子多做跑、跳、攀登運動,以促進脊柱延伸和下肢增長。好心情也有助長個,家長不妨多與孩子一起進行戶外活動。另外,像佝僂病、克汀病、結核病等及缺鋅鈣鐵等都會影響生長髮育,因此要積極治療。

孩子長個兒有個“神秘五月”  平均達到7.3毫米,不長個誤在哪?

不長個兒誤在哪?

誤在識別:發育進程看骨齡

很多家長靠年齡判斷髮育狀況,這是很大的誤區。“年齡只是生長髮育過程的一種‘計時器’,要想判斷孩子發育進程,骨齡才是一種可靠的客觀衡量指標。”中華兒科學會副主任委員、武漢同濟醫院兒科主任羅小平教授說。

人體的長高關鍵在於長骨的增長。當骨骺線閉合後,即相鄰的兩個長骨“粘”在一起後,大多數人不會再長高了。女孩骨齡超過15歲,男孩骨齡超過17歲,骨骺線就已經閉合。所以,治療需在骨骺閉合前進行。判斷是否閉合,只需拍攝左手和腕部X光正位片做個骨齡檢測。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內分泌遺傳代謝科主任羅飛宏說,孩子越小,骨生長潛力越大。所用藥物劑量小,治療費用相應減少。因此,家長應及早就診,規範治療。

誤在觀念:促生長和增高是兩碼事

孩子不長個,家長最著急,錯誤的認為是缺營養、缺鈣,各種補品通通往孩子身上招呼,效果不大,卻延誤了治療時機。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小兒內分泌遺傳代謝科主任醫師杜紅偉指出了延誤成長的另一大誤區。

“實際上,目前市面上標榜可以增高的保健品,多是在營養方面做文章。這與補充生長激素而長高有本質區別。”羅小平解釋,對於疾病性的生長落後,如生長激素缺乏的孩子,靠吃營養品沒有根本性作用。目前市售的一些保健品和所謂的純中藥製劑,可能存在非法添加,吃進去短期確實有增高的作用,但會造成性早熟,影響最終身高。 “目前我國未審批過任何有‘增高’功效的保健品。”羅小平強調。

孩子長個兒有個“神秘五月”  平均達到7.3毫米,不長個誤在哪?

怎樣才算矮?羅小平打了個比方:“將100個同性別、同年齡的孩子由高到低排隊,排在最後3名的即為矮身材。”“治療矮小也要找準病因。”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顧學範教授說,引起矮小的疾病很多,如生長激素缺乏症、特發性矮小、小於胎齡兒等等。

但並非所有的矮小都需要治療。北京兒童醫院分泌遺傳代謝中心主任鞏純秀舉例說,青春期晚於同齡兒,但隨著青春期到來身體猛長,最終能達到正常身高。在國際上,不是達到矮小的診斷標準就得治,而是不可接受矮小才必須治。這種矮小嚴重到影響生活。此外,也不是所有的身材矮小都能夠治療,如先天性軟骨發育不良,臨床上目前尚無有效治療。

(更多貼心易懂的健康科普,三甲名醫直播互動,請關注人民好醫生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