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中亞地區的鹹海,其巔峰時期的湖面面積有6萬多平方公里,由於上世紀前蘇聯在中亞地區推行棉花種植,而棉花種植需要大量的淡水資源,於是本因流入鹹海的阿姆河和錫爾河的河水就在半路被攔截了,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期,阿姆河流入鹹海的水量從世紀初期的400多億年徑流量直接變成了0,而錫爾河的入“海”量也大大折扣,於是就形成了現在鹹海這種“支離破碎”的局面,大面積的水域只剩西鹹海和北鹹海了。
而北鹹海因為有錫爾河河水的注入,加上本世紀初期哈薩克斯坦在北鹹海溝通外界湖區的必經之路上修建了水壩,用來調控北鹹海的水量,其湖面面積有了明顯的改善(至少不萎縮了)。那麼,在上世紀鹹海在肉眼範圍內明顯萎縮的局面下,前蘇聯政府難道不著急麼?
其實蘇聯政府對於鹹海的萎縮也是急之又急,畢竟中亞地區是當時蘇聯的最重要的農作物的主產地,而鹹海附近的中亞地區又是農業最為發達地區之一。鹹海的萎縮必然會導致周圍氣候的變化,土地的沙漠化。但是,當時在鹹海附近的地區,棉花,水稻等產業已經是當地群眾生存和發展的一種手段,政府也無法強制剝奪他們生存的權利。於是蘇聯政府就想到了從其他地區修建水利工程,引水到鹹海地區,拯救鹹海計劃開始了。
他們把引水的水源地瞄向了西西伯利亞地區,因為這一地區地勢平坦,周圍高地上的水流都匯聚於此。其中當時蘇聯地區最大的河流-鄂畢河就徑流在此地。其年徑流量達到了驚人的3850億立方米,水資源完全夠用。於是蘇聯政府提出了要在鄂畢河中下游地區的西西伯利亞凹地修建大型的水壩,並通過挖建運河,然後把水送往“鹹海”地區。那這個方案可行不可行呢?
我們從地形圖上可以看到,西西伯利亞地區和鹹海地區之間雖然隔著一條條山脈,但是細心的讀者會看到,其山脈中間存在著一個缺口,而這個缺口正對著鹹海地區,也就是說,我們完全可以順著這個缺口挖建一條類似於“卡拉庫姆運河”的人工河。
如果從鄂畢河干流引水路途太過於遙遠的話,我們可以從它的支流額爾齊斯河河引水,因為額爾齊斯河的水量也有每年100多億立方米,其實從額爾齊斯河引水比從鄂畢河築壩之地引水更加的便捷。第一距離近了,第二額爾齊斯河附近的地勢較高,只需翻越鹹海和額爾齊斯河之間的高地,水流就可以依靠著高度差自流的鹹海地區。如果說額爾齊斯河還不夠近的話,我們也可以考慮引伊希姆河的河水,這是距離最近的一種方案,但是這種方案的缺點就是水量不夠。
但是這個工程由於工程量太過於龐大,建設工期可能會達到幾十年,而且資金需求非常的大,所以當時蘇聯政府沒有執行。方案是好的,在未來,就看後面的俄羅斯能不能可憐可憐鹹海了。大家對前蘇聯拯救鹹海計劃瞭解了麼,歡迎留言討論。
閱讀更多 橋川野鴿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