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業形態侃談——除了朝九晚五上班,畢業生還有沒有其他選擇

新就業形態侃談——除了朝九晚五上班,畢業生還有沒有其他選擇


說起“新就業形態”很多人可能比較陌生,但如果換一種說法,比如自由職業、靈活就業、電商、網紅、共享經濟,相信大家就耳熟能詳了。而且近年來,隨著成功者的不斷湧現,政府的大力支持,新就業形態正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青睞。

新就業形態侃談——除了朝九晚五上班,畢業生還有沒有其他選擇


新就業形態的特點

新就業形態與傳統就業的區別非常明顯,主要體現在互聯網平臺化、去僱主化、創新化、爆發力等方面,而這些特點也正是吸引年輕人參與的魅力所在。

互聯網平臺化:隨著新零售、共享經濟、網紅經濟的發展,電商平臺、各種兼職平臺、內容創業平臺欣欣向榮,在互聯網上出現了大量的工作機會。人們的工作打破了以往的地理限制,依靠微信群、QQ群、網上轉賬等方式,就可以和不同城市的人一同合作,為天南海北的需求方提供價值,比如電商、兼職文案等。

去僱主化:在新的合作關係下,人們通常不止為一個甲方在工作,也不是與同一群同事在合作,每個人更像是一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一人有限公司”,依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有更大的自由空間,不受僱主的限制和剝削,這是很多人選擇新就業形態的一個重要原因。

創新化:無論從工作內容還是技能需求,新就業形態都與傳統工作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比如電商和線下銷售人員相比,所需的技能就從碼貨、櫃檯佈置等方面,變成了網站頁面佈局、電子設備操作等。而成果產出方面,現如今的短視頻、網絡圖文等,不論是創意、深度、垂直度、質量、數量,都比互聯網剛興起時有了質的飛躍。以前剛有百度時,人們能方便的瞭解到一些未知事物的基本概況,就已經覺得受益匪淺,現在各種美食、旅遊、戀愛經驗、生活技巧、裝修知識、創意娛樂、新奇展示等內容,更是細化到了生活中微小的方方面面,讓人經常收穫到意外的驚喜。另外,就連高科技企業也開展了面向全社會的新業態合作,比如華為的人工智能業務就在全球合作了數十萬註冊開發者,為各地企業提供細化到具體業務流程的AI應用服務。可以說,新就業形態已經成為了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爆發力: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90後靠公眾號年入百萬、成功電商幾年內身家過千萬、一條銷售推文創造數十萬利潤的事實,如今已是比比皆是,這是傳統工作崗位望塵莫及的,因此也給了年輕人巨大的動力。


新就業形態侃談——除了朝九晚五上班,畢業生還有沒有其他選擇


新就業形態的優缺點

很明顯,自己當老闆、利潤歸自己、工作機會多、工作方式有彈性、發展有爆發力、國家政策鼓勵支持等都是新就業形態的優點。

然而,新就業形態的的問題和風險也是很多人望而卻步的關鍵原因。

失敗率高:能夠出現在聚光燈下的成功者畢竟是少數,而大多數人的努力和付最終換來的不是賺到大錢,而是敗光了自己或父母多年的積蓄。

前期艱苦: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自由職業、自主創業則比常規就業更難。由於沒有前人的積累,很多方面都需要自己從零做起,因此剛開始幾年的原始積累是最艱難的時候。同時,由於新就業形態屬於新興產物,各方面缺少配套、規範,很多麻煩都需要自己想辦法解決。

綜合素質要求高:想要成功,從業者的技能水平、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驗、自律性都比常規工作要求更高。普通畢業生僅憑一腔熱情就去幹,摔跟頭的可能性非常大,在這時候如果決心不夠堅定的話,很容易半途而廢。所以如果沒有點“創業失敗了,就去打工掙錢,再進行下一次,再失敗,再打工,再下一次,直到成功為止”的精神,恐怕也堅持不到最後。

發展前景的判斷:雖然新就業形態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但如果從業者沒有給自己做好好長遠的規劃,到後期很可能也會是竹籃打水,白忙一場。

勞動保障:這是很多從業者都容易忽視的一點,很多人認為自己年輕、自己能掙大錢,或者因為前期資金緊張,往往忽略了社保的繳納,這對後期個人意外風險的抵禦將是重大隱患。比如創業多年失敗卻沒有養老保險、患大病卻沒有醫療保險等。

社會認可度:在老一輩的價值觀裡,很多人認為新就業形態就是以往的個體戶,而且向其他人介紹時也不像有具體單位那樣容易被接受,因此不少人認為做這樣的工作不夠體面。


新就業形態侃談——除了朝九晚五上班,畢業生還有沒有其他選擇


未來發展

不過,不管人們怎麼想,新就業形態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有權威機構預測,AI在各行各業中的普及率將會由目前的4%,提升到2025年的86%。到那時,重複性的工作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圖像識別、個性化推薦等較高級的工作,人類也沒有人工智能做的好,人們的就業將受到極大的挑戰,充分釋放創新力將成為社會發展的新方向。因此,不論是在單位任職,還是以新就業形態從業,擁有紮實的專業技能、優秀的創新能力,才是自己生存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