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内地4月29日上映,十二岁的男孩为何法庭状告父母?

心儿


五一刚看了影片,按照剧情,赞恩是因为父母生了自己,又生了那么多弟弟妹妹,在生活压力下,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房东的儿子,或说换点好处,或说给孩子找个比现在好的未来。

虽然导演没有说拍这部电影是要去指责谁造成了现在这样子,到作为观众,看完这部电影后第一个想到的是美国,在中东,在全球,这些难民的形成美国有些不可推卸的责任,就像片中的父母,说把妹妹嫁出去是为了她有床睡,有被子盖,有饭吃,说当初自己也是刚来初潮就嫁了人,就生了孩子,这是不是和美国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美国称你们现在的政治管理不行,制度不行,哪哪都不行,你按我的来,我保证你有一天会像我们一样成为世界大国,但是呢,别人按照你的想法做了,把现有的稳定的制度领导人推翻了,最后成为了像美国的大国吗?并没有,反而是毁灭了人家稳定的生活,制造出这么多的难民,还跟着拖累了周边其他国家。

从赞恩的角度就是控诉父母生了自己,从我的角度看,或许真的另有所指。


心在何方路在脚下


不请自来


剧君已经回答过类似的问题,算上是简单的描述了一下这部影片的剧情和一些自己的看法。不过这部影片实在引人思考。


影片一开始是在一个法庭上,一个十二岁的男孩控告自己的父母。男孩的举动很羞涩。或许是因为拍摄时摄像机对准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剧情中控告自己的父母。。。但这部影片部分剧情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所以剧君觉得后者因素占多。。。


画面回到了小男孩的经历之中。


片中小男孩(男主:赞恩)生活的环境是一个极其矮小的小房间。用破旧传单遮起来的狭小空间就是赞恩及其五六个兄弟姐妹合住的“卧室”。晚上父母在旁边的“举动”都能知晓的一清二楚。


天明之时,赞恩看到床单上妹妹(萨哈)留下的“经血”便去商店偷卫生巾给妹妹,并教他怎么使用。赞恩告诉萨哈一定不能告知父母,因为当父母知道他“开花”之后便会将她卖掉。


小男孩赞恩对这个社会,对生活没有一丝的好感。


他唯一想守护的东西就是自己十一岁的妹妹----萨哈。


当得知在他打工的商店老板对自己妹妹有意亲近时他也表现出一个哥哥对妹妹的爱护。


他扔掉了商店老板让他带给自己妹妹的零食,他在以自己的方法保护着自己的妹妹。


...


终于,父母用几只老母鸡“卖”掉了年仅十一岁的妹妹。


当有一天回到家看到家中的老母鸡、妹妹脸上的妆容、还有从未穿过的衣服时他就已经明白要发生什么事了。但不管他怎么劝说,怎么闹,妹妹终究是“嫁人”了。


赞恩想离开这里。


对于他而言,没有自己的妹妹这个地方已经没什么值得留恋的了。


终于,他偷走了商店的一些零食,离开了这个从小长大的地方。


剧君觉得小男孩赞恩到达的下一个地方才是真正刺痛观众的时候。


辗转反侧他被一个单亲的黑人妈妈收留。


每天那个黑人妈妈将自己的母乳保存在奶瓶里,然后交给赞恩让他给孩子喂,等孩子在饿的时候她也就回来了。


黑人妈妈是偷渡而来,没有身份证。为了办到假证,每天都在努力的攒钱。


但是不幸还是发生了,黑人妈妈被警察拘留。房中就剩下赞恩和一个还在哺乳期的更小的小孩。


接下来的剧情就是赞恩带着孩子到处“乞讨”,流落街头。最后不得已将小孩“卖掉”。



这里有一个细节。就是当赞恩抢到另一个小孩的奶瓶。里面装的是别的妈妈的母乳。黑人宝宝开心的接过奶瓶,而后便哇的大哭了起来,一边摇着奶瓶一边哭,怎么都不肯喝。


婴儿是多么的敏锐,他能品尝出手中的母乳并非是自己妈妈的。


但是黑人母亲只能在狱中以泪洗面。


最后赞恩又回去了,他回去拿自己的证件,他要远远的离开这里,离开这个地方。


当他回去的时候不出意料是父母的谩骂:“你滚,你这垃圾!”“你怎么就回来了!你从哪儿来,就回到哪儿去”。


也就是这次“回家”赞恩知道了自己最爱的妹妹因为怀孕大出血死亡的消息。


他拿着刀愤怒的跑出去。也许这个时候他也在恨自己,恨自己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妹妹,正如他没能力保护那个黑人宝宝一样。


但是他入狱了,他拿刀捅向那个毁了自己妹妹一生的人的同时也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本以为这一切都结束的时候,他的妈妈来看他,告诉他。他会在有一个妹妹或者弟弟。


他想到即将到来的弟弟或者妹妹所遇到的遭遇的时候,他选择将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


法庭上。


“我要控诉我的父母,你们为什么生下我!”


“你们如果没有能力养我,那就不要生我!”


“我有什么错?我也是这么被生出来的,也是这么长大的。”


“他们也是我的孩子,当他们过得不好时,你以为我会开心吗?”“我只是希望他们可以过得更好些!”这是赞恩父母的辩解。


在他们眼里,社会没有给他们养孩子的环境,他们没有能力养活这些孩子全是社会的错,但诸不知,没有能力养却生了五六七八个孩子,并把他们作为解救自己生活的筹码才是他们最大的错误。


把妹妹萨哈嫁给杂货店老板是为了养活萨哈更是为了换取金钱,换取自己生活下去的资本。多么可悲,说白了,在悲惨世界里,子女仅仅是父母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赚钱方式而已。谁会在乎孩子的死活。


所以,当赞恩听到妈妈说:“你将会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时,他知道又要有一个苦难的孩子出生了,而这个孩子的将来“不过和自己一样”。


影片的最后,赞恩通过自己的反抗,被社会关注,最终成功获得了户籍,现实生活中目前正在求学,一家人也受到社会的关注,获得了些许幸福。在最后,导演的伏笔中,将赞恩的罪宗放到档案室时,里面资料堆积如山,那么还有千千万万的“赞恩”谁来救?


剧君


生儿而不养儿,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对社会的不负责,抨击一种社会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