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費辦了一場聖誕派對,被人罵後我還是覺得超值


自費辦了一場聖誕派對,被人罵後我還是覺得超值


聽說,今年咱們在群裡聊西方節日,會被封群。

但是在平安夜,我自費且自出勞力給小區的孩子們,操辦了一場小而隆重的聖誕派對。

然後被家裡老一輩,紅一代罵了,大概意思就是:不應該崇洋媚外,不應該不聽從國家號召,不應該忘記祖宗的傳統……

我一個自由職業者,可沒收到國家給我發文件說不能辦西方節日的慶祝活動啊。

而且,過西方節日不代表對祖國背信棄義,讓孩子過洋節日,不代表我不教孩子愛國。

再說我是絕不會看微信群那些“不轉不是中國人……”一類文字的,你們都懂。

跟幾個閨蜜在群裡聊了一會這個話題,回憶起長輩們成長那個年代的經歷,我突然有點理解,為什麼她們特別願意堅定地轉發這類信息了。

時代的印記深深地留在他們身上,這是她們那代人無法磨滅的痕跡,我們沒有經歷就沒有質疑權。

只是,每個人有表達自己的權利,但沒有干涉他人理念的權利,所以各樹旗幟,做回自己就好。

知道自己做一件事是為了什麼,有沒有價值和意義,能不能讓自己和他人收穫,答案是肯定的,它就值得你衝破束縛去做。


自費辦了一場聖誕派對,被人罵後我還是覺得超值


對我來說,不管東方西方,還是南方北方節日,只要它可以發揮讓人感受溫暖、幸福、快樂的特質,也就是容易產生儀式感,這就是一個值得過的節日。

有了孩子之後,這樣的節日,還得再加一個特質:容易產生教育意義的。

讓孩子體驗西方節日的儀式感,不代表我會讓孩子忽視中國傳統節日的儀式感。

我認為教會孩子用開放的眼光去看世界,用開放的心態瞭解全球化,是為了更好地讓孩子擁有開拓的眼界和思維,能夠有自己獨立的看待世界的態度。

但這和我對孩子進行傳統教育,愛國教育毫無衝突,甚至可以相輔相成。

去年聖誕節,就已經有很高的呼聲抵制此類節日。

作為一名自媒體人,“頂風作案”的思想包袱還是有的。

所以思考良久,我還是想給孩子在節日裡多個儀式感。


自費辦了一場聖誕派對,被人罵後我還是覺得超值


因為近期比較忙,直到22日,幫孩子過聖誕的想法,都還只是停留在腦袋裡的框架,完全沒有成型。

週日跟老公說起,很想給孩子一個有儀式感的節日。直男老公竟然提議我開個聖誕派對,家裡太小就放小區,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更關鍵的一點是,組織一場活動,可以讓祺祺充當派對的主角,去嘗試分享快樂,去統籌或者組織小範圍活動,去表現自己。


自費辦了一場聖誕派對,被人罵後我還是覺得超值


這個想法一拍即合,我倆立刻行動,聯繫小區物管確定電路和物品借用,然後聯繫身邊的佈置公司,再驅車到廣州的批發市場採購。

這一切似乎一氣呵成:小區物業很快答覆支持我們活動;

做婚慶的朋友還說免費借給我一些佈置用的背景架,還有專業舞臺燈光,並幫我找了兩個專業工人;

原先約定見面談工作的安妮也改成過來幫忙做派對;

採購聖誕裝飾也遇上節日前一天到處清貨,我們買了滿滿一車尾箱回家。

所以,還是回到我最近感悟最深的一個理念:當你想去做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時,你就會發現全世界都在為你讓路。


自費辦了一場聖誕派對,被人罵後我還是覺得超值


第二天下午開始不緊不慢地將腦海裡的佈置構想一步步裝飾好。有主背景留影區,有零食臺,有圖書角。

平時天氣好的晚上,小區最高峰會同時出現10來個小朋友。這天氣有點冷,我有點擔心孩子們會不到小區玩。

物管幫我發了個通知給到媽媽群(很不好意思的說,我是個內斂又慢熱的人,一直沒有跟多少媽媽打交道,所以也沒有被邀請進這樣的群)。


自費辦了一場聖誕派對,被人罵後我還是覺得超值


接孩子放學的時候,他迫不及待地衝過來,還一路邀請遇到的幾個同學參加“他的聖誕派對”。

到家後我讓孩子先去參觀了一下活動場地,然後給他商量今晚由他開始扮演聖誕老人,再把糖果派發給每個小朋友。

晚上7點,一切準備妥當,孩子們陸續跟大人出現了。看著有漂亮的聖誕樹,有聖誕帽派發,還有很多好吃的零食,都樂開了花。

孩子們吃著,笑著,玩著。大人們聊著,拍著。在音樂中,燈光下,氣氛溫馨快樂。

最高峰同時有近50人在這個小小的架空層裡。


自費辦了一場聖誕派對,被人罵後我還是覺得超值


期間,祺祺遇到了很多不太相熟的小朋友,通過派送糖果,也很快能夠完成一片。

還有遇到平時不喜歡的小朋友,但是特別豁達地對對方說:“只要你不搗蛋,你也可以參加這個派對,我給你送糖果。”

分享玩具和糖果,也特別樂意沒有拘泥。

讓他組織拍合照,也敢在人群中大聲吆喝,雖然被注意的幾率有點低。

將聖誕老人的服裝轉讓給其他孩子穿的時候,站在人群中拼勁全力大喊:“誰要做聖誕老人的?我把衣服給他穿。”突然感觸:小傢伙也有努力成為主角的迫切慾望。


自費辦了一場聖誕派對,被人罵後我還是覺得超值


結束後我問他:“你覺得今晚開心嗎?”

他:“特別特別特別特別……開心。”

我:“聖誕老人好不好?”

他:“好,可以給很多人送禮物,我今晚就是聖誕老人,給很多小朋友送禮物了。”

我:“所以給別人送禮物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因為所有人都會開心,對嗎?”

他:“是的,好像一個英雄一樣。”

兒子,你有這樣的收穫,我很滿意。

提供這樣的機會給他,不僅讓他獲得了成長,也讓我看到了他的另一面


自費辦了一場聖誕派對,被人罵後我還是覺得超值


有人會覺得,我掏錢又出力做一件這樣的事情,必須得有點什麼目的吧?

其實我也在想啊,我又不是一個富得流油的少奶奶,做這樣的事情沒點賺頭,還倒賠吆喝真的好嗎?

我不能靠做這樣的活動出名,畢竟這麼小的小區還不如我任意一個平臺粉絲量高,甚至我不太希望小區的媽媽們知道這是我辦的;

那我做這樣的活動可以賺錢?那顯然更是不可能的,我還來不及拉贊助呢;

所以,我做這樣的活動只是為了孩子有機會鍛鍊成長?但這成本也高了點。

雖然我沒有負債,但我也沒有積蓄啊,那我花光了自己辛苦大半個月的簽約稿費做一場活動究竟是為什麼?


自費辦了一場聖誕派對,被人罵後我還是覺得超值


我硬是給自己找出了幾個說服自己的點:

因為想要親手籌備一場聖誕派對已經想了快十年了,我總得為自己實現一次;

因為孩子的成長經歷裡不可缺失的儀式感,是不應該被客觀條件耽誤的,該行動時就立刻行動;

因為做一件能讓更多人關注孩子儀式感建立的事情,能讓更多人展露笑臉多事情,是我覺得值得去做的有意義的事;

因為雖然花錢多了,但是我賺錢的動力就更足了,賺到錢的自信也更強大了。

是的,雖然口袋空了,但內心更富裕了。


自費辦了一場聖誕派對,被人罵後我還是覺得超值


曾經,我內心比口袋更貧窮,所以我總是計較得失,我也會害怕他人的不理解,不支持。

如今的自己,我已然明白自己要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無所畏懼,豁達有愛,我想這是一個女人,一個媽媽變得更好,更幸福的根基。

願你們每個人都仍然保有一顆充滿儀式感的內心。


自費辦了一場聖誕派對,被人罵後我還是覺得超值


(深感這篇文章會被人多人罵我有錢了,如果有錢我這種“錢”算有錢的話,請大家盡情罵我,我希望更有錢一些,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