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世界為何會循環二百多輪,而不是徹底毀滅?

世界那些事


如果單純的講三體小說情節,大家都覺得不過是一部科幻作品。但是如果同學們瞭解地球生命的歷史,就能發現,大劉不過從另一個星球,講了一個關於地球生命在46億年的歲月中,頑強前進的故事。

我們不去談三體,三體世界畢竟只是科幻情節,我們這次好好聊聊地球,讓真實的歷史告訴你答案。

能記錄下來的才算歷史

同學們要知道,不管過去46億年裡面發生過什麼,人類在無法逆轉時間之前,只有一個途徑可以去閱讀過去,解讀生命循環的隻言片語,靠的就是化石。

要變成化石一點都不簡單。幾乎所有的生物──其中的99.9%以上──的命運是化為烏有。你的生命火花一旦熄滅,你曾擁有的每個分子都將消失。

若要變成化石,必須具備幾個條件。首先,得死在恰當的地方。只有大約15%的岩石能夠保存化石。其次,死去的個體必須埋在沉積物裡,在那裡留下個印子,或者在不接觸氧氣的情況下腐爛,讓骨頭和堅硬的部分裡的分子由溶解的礦物質取而代之。接著,在化石所在的沉積物經受地球運動的過程中,化石必須幾百萬年如一日保持一定形狀。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在藏匿幾千萬或幾億年以後,有一個極度幸運而且識貨的人,發現並且收藏起來。

舉個例子:在10億根骨頭當中,只有大約1根能變成化石。

這等於說,今天所有活著的15億中國人──每人都有206根骨頭──所能留下的全部化石是277根左右,足夠還原成1.35個人。當然,這1.35個人,將被埋在96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的任何地方,等著你剛好翻動到它,並且辨認出來。

從化市中,讀出精確的歷史,那簡直是個奇蹟。

如果地球的所有歷史都壓縮在一天

我們把46億年的歲月都壓縮到一天當中,我們會驚奇的發現,大陸隨時在到處移動,以似乎不顧一切的速度碰撞在一起。大山隆起又復平,海洋出現又消失,冰原前進又後退。一天當中,不管地面海上有多忙亂,每分鐘大約三次,地球上某個地方都會爆發出一道強烈的閃光,這是毀滅了恐龍世界尺寸的或更大的隕石撞擊了地球。在這種地方和環境下,竟然還一直有東西能存活下來,這本身就足夠令人驚歎。但實際上,不知道是不是二百次生命或者文明的循環之後,我們今天依然存在,這就是生命神奇的地方。

地球不曾毀滅的,將會更加強大  

在地球上生活過的生物當中,大多數都隨著歷史的變遷以及突發的災難,已無影無蹤。

據估計,在1萬個物種當中,不足1種有化石記錄。然而,最近的研究指出,地球曾經產生過300億種生物,以及目前總計出土25萬種生物化石記錄的話,這個比例將減少到只有1:120000。

地球與其說善於創造生命,不如說它更善於毀滅。

但是生命仍舊在這顆藍色星球上綻放。因為除了人類以外,所有的生命都不會為生存的意義和目的浪費一點時間。存活下來就是唯一的意義。而且,它們也做到了。

結語

我一廂情願的認為,大劉只不過藉著三體,把地球生命存活至今的艱辛,重寫了一遍而已。

不要談什麼目的和意義。活下去,就是永恆的主題。


貓先生內涵科普


我覺得這個問題並不難理解。

1.為了故事開展的需要,有些前提的設置是必要的。

我在之前的回答說過,劉慈欣的作品特點是想象瑰麗、邏輯性強,你可以不同意他的故事設定的前提,但只要這個前提成立,後續推導出的一系列故事就是合理的。

比如,現實中的半人馬座三星並不是一個經典的三體系統,其中兩顆恆星捱得比較近,而另一顆距離雙星比較遠。所以《三體》假設的無解的三體運動可能在那裡並沒有那麼突出,但如果硬要較這個真,後面還能有什麼故事?現在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個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存在文明的跡象不是?

又比如,如果覺得那麼嚴苛的環境,不可能孕育出一輪又一輪的文明,即使有的話也應該是徹底毀滅永不復生,那同樣也沒有後續什麼故事了。

科幻故事,本來就需要在現實之外設定一個前提,然後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展開和想象。如果非要質疑整個故事設定的前提,那還有什麼閱讀的樂趣?

參見之前的相關問答:

《為什麼中的“黑暗森林法則”在劉慈欣其他作品中沒有提到?》

《讀,,等科幻類書籍是什麼樣的感悟?》

2.在一個曾經孕育過文明的星球上,文明再次萌芽是有物質基礎的。而且為了加強故事合理性,作者對三體世界的特徵也進行了一些設置。

事實上,正如智子所言,宇宙很大。假以時日,什麼不能發生呢?或許在一個恆星系中,行星上文明的誕生有運氣的成分,但是一旦誕生了,可以理解為行星的環境也會在生命的影響下發生變化,成為一顆適合生命孕育的星球。那麼即使這一輪文明被毀滅了,只要行星還在,就有再次孕育生命和文明的可能。

個人認為,從這一點來理解三體文明的生生不息就容易多了。

而且,在書裡三體文明的重生其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例如,從三體第191號文明毀滅到第192號文明重生,中間就經過了9000萬年。這個時間尺度顯然是合理的,在宇宙尺度中顯然也是正常的存在。

為了和嚴苛的環境相適應,三體世界也進化出一些自身獨有和特質。比如三體人可以通過脫水和浸泡來應對亂紀元和恆紀元,三體人的繁殖過程其實就帶有記憶傳承功能,三體社會理性至上,摒棄一切情緒,如同鐵板一塊的高效行動,等等。這些特徵都增加了三體人在嚴酷環境下存活下來、延續文明的可信度。

參見之前的相關問答:

《中楊冬因為物理學是不存在的而自殺,為什麼說“物理學是不存在的”?》

《三體人是靠什麼賴以生存的?》

《三體人在沒有礦物化石燃料的情況下,是如何跳過蒸汽時代這一難以跨越的科技壁壘的?》

3.三體世界最終也必然走向毀滅,只不過在此之前先發現了可以移民的太陽系。

其實題主的問題也沒錯,按照書裡的說法,三體世界最終是必然會走向毀滅的。究其原因,依然是沒有規律的三體運動所致。在三體文明發展到第191輪的時候,三體行星已經被三顆“飛星”(太陽)撕裂成兩半。到了第192號文明,人們還發現遠古的三體世界本來有12顆行星,現在只剩一顆,說明其他的行星早就被太陽吞噬了。這一命運遲早也會降臨到僅剩的這顆三體行星頭上。所以三體世界沒有別的選擇,必須向外移民。

剛好在這個時候,葉文潔向三體世界發出了信息。所以三體向地球的侵略開始了。這對於三體文明來說當然是一種運氣,正如三體元首說的,“上帝在保佑三體文明”,讓三體世界可以在毀滅之前,就找到了能夠殖民的目的地。

參見之前的相關問答:

《三體人已經發展出來光速飛船,還是念念不忘佔領地球嗎?為什麼?》

《看到差不多快一半了,有個疑問,三顆恆星在無規律的三體運動中居然還能留著行星?》

以上是頭條號“海闊天空詩酒花”的回答。歡迎在今日頭條APP關注“海闊天空詩酒花”,圖文、問答、視頻,海闊天空隨便聊。


海闊天空詩酒花


三體人的生存方式是脫水進入幹倉,文明可以在毀滅很久得以浸泡還原。

三體人的一部分人是不脫水的,他們的任務就是發現適宜生產的恆紀元,然後搬運脫水人浸泡。

三體人的繁殖是無性繁殖,男人和女人結婚後進行融合,身體融為一體然後分裂成若干小三體人。

三體人的語言是電信號傳播,即思維控制,思想交流,天然不會說謊。

三體人的記憶是部分遺傳的,父本或母本記憶的一部分遺傳給後代,後代僅僅需要通過簡單學習就能掌握前人的知識。

三體人的文明進程沒有突進,是循序漸進的,因為沒有欺騙和貪婪。但從跟人類學習撒謊和文化後科技突飛猛進。

三體人食物來源不明,基本什麼都吃。

三體人壽命是長生或者老死,有資格的可以找異性融合,沒資格的安樂死。

三體的科技水平是遠高於人類,落後於歌者文明。

三體後期科技突進,光速飛船已經研發,即將星辰大海,但遭到外星文明的光粒打擊,恆星被摧毀,三體星被高溫吞噬,三體人絕大部分滅絕。少部分逃離,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倖免。三體第二艦隊在星際戰爭中全體陣亡,第一艦隊不詳。


不會游泳的魚兒呀


獨有的脫水技能讓文明得以保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