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歷史故事,探究背後的真相,包公真的是斷案神探嗎?

導讀:中國歷史名人很多,但是有一個人是造型奇特,特點鮮明,那就是這位長著一張黑臉,腦門上還有一個彎彎的月牙兒,誰呢?大夥都認識吧,沒錯,斷案如神的包拯包青天。那麼包拯為什麼會是這樣的造型呢?他是否真的斷案如神呢?那我們今天就來吧啦吧啦這個包拯的故事。

翻閱歷史故事,探究背後的真相,包公真的是斷案神探嗎?

一張黑臉,腦門上還有個月牙的包拯

先說包拯為什麼會是這樣的造型。民間傳說啊,說包公不僅清正廉明,更是斷案如神。於是成了玉皇大帝的特派員“閻羅天子”,要日斷陽夜斷陰,陽間地府的案子都歸他管。

當然了,這只是傳說而已,但是無論如何,包公神探這個結論,已經是深入人心了。那他真的斷案如神嗎?我們先來看幾個故事。

包公斷案故事中,最為著名的要說是《鍘美案》了。說的是貧苦書生陳世美高中狀元之後,為攀高枝隱瞞婚史,被招為駙馬,後來陳世美的原配妻子秦香蓮帶著孩子上京尋夫。

不料陳世美心狠手辣,不僅不相認,還妄圖殺妻滅子,僥倖逃生的秦香蓮於是來到開封府擊鼓鳴冤。

在調查當中,雖然陳世美極力掩滅罪證,可是依然沒有逃過包公的法眼。查明真相之後,包公大義凜然,連太后和公主的求情都沒有理會,硬生生在公堂之上鍘死了當朝駙馬。

翻閱歷史故事,探究背後的真相,包公真的是斷案神探嗎?

陳世美為攀高枝,隱瞞婚史

故事很精彩,那包拯到底有沒有鍘過駙馬呢?嘿嘿!不好意思,沒有。首先歷史上壓根就沒有陳世美,就算是情況類似的人也沒有。據史料記載,中國歷史上的科舉從隋朝開始到清朝結束,這一千多年中狀元駙馬爺只出了一個,名叫鄭浩。而且還不是宋代人,是唐朝人。

其次,就是鍘美案裡邊的重要道具虎頭鍘,宋朝的時候也沒有,這玩意是元朝時期,由北方遊牧民族帶到中原來的。這麼一來鍘美案還跟包公有關係嗎?那肯定沒關係啦,甚至歷史上就沒這事。

那再說說《狸貓換太子》。這個案子說的是宋真宗一直沒有子嗣沒兒子,可是突然有一天雙喜臨門,他的李妃和劉妃竟然同時懷孕了。於是宋真宗下旨說,誰生了兒子就讓誰當皇后,兒子就是太子。

咱們知道古代皇宮講的是母憑子貴,為了爭皇后之位,劉妃就動起了歪腦筋。她買通大太監郭槐,在李妃生下兒子的檔口,用一隻撥了皮的狸貓把人家兒子給換走了,反而誣陷他生了個妖怪,於是李妃被趕出了皇宮。

翻閱歷史故事,探究背後的真相,包公真的是斷案神探嗎?

狸貓換太子:劉妃將李妃的兒子換成狸貓

而李妃的兒子呢,本來是讓一個叫寇珠的人扔到河裡邊淹死,但是寇珠不忍,最後送出皇宮送到八王爺趙德芳府上撫養成人。

後來劉妃的兒子由於一次盪鞦韆不小心摔死了,而八王爺的兒子最後就送進皇宮,過繼給皇上,成為了後來的仁宗皇帝。

然而,後來的包公無意之中發現了蛛絲馬跡,查清了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從而為宋仁宗找回了生母。

那麼歷史上是不是真有狸貓換太子這件事情呢?不好意思,還是沒有。你想啊,皇宮裡邊生太子生皇子那是多大的事,旁邊伺候的人一大堆。更何況宋真宗一直沒兒子,他本人就極為重視,怎麼可能會有皇子被換走這種事情發生,一聽就不靠譜,那麼這個故事又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是當時的另一起假皇子案被誤傳所致。

翻閱歷史故事,探究背後的真相,包公真的是斷案神探嗎?

狸貓換太子案被包拯破獲

話說當時京城裡邊有個叫做冷清的年輕人,到處為非作歹,招搖撞騙,結果犯了眾怒,被開封府抓捕歸案了。

可是辦案人員發現冷清和一般的案犯很不一樣,冷清被抓之後不但不怕,反而非常之蠻橫無理,而且張口閉口自稱皇子,這是怎麼回事?

他說他的母親曾經是伺候皇上的宮女,因為年紀大了才被放出宮來的。可是事實上就在出宮之前,皇帝宋仁宗曾經意外寵幸了她,而出宮之後她才知道自己懷孕,於是生下了冷清,最關鍵的是冷清,還拿出了一個“龍鳳肚兜”作為憑證,結果怎麼樣?

結果當時的開封府知府叫錢明逸,他還真就信了!這個事情成為當時的一個笑談。後來這案子到了包拯手裡。通過明察暗訪,最終將這個案子弄得水落石出。

那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冷清的母親的確是侍候過宋仁宗的宮女。但是出宮嫁人之後,才生了一個女兒,然後生的冷清。所以,無論如何冷清都不可能是皇子。案情真相大白,冷清最終被處以極刑,這就是著名的冷清案。

翻閱歷史故事,探究背後的真相,包公真的是斷案神探嗎?

破冷清案最主要的不是破案,而是抗壓

而這件案子很明顯,和神探沒有關係,因為只要調查到位,弄清楚真相併不難,難的其實是頂住壓力不畏皇權而已,所謂的斷案如神,那都是民間演繹編造出來的傳說。

這兩個案子好像不能證明包拯是個神探,那是不是說包拯的破案能力不行呢?也不盡然!我們再來說兩個案子。

話說公元1037年,包公任天長縣縣令,這段期間發生過一件“牛舌案”。包公一案成名也就是因這個牛舌案。怎麼回事呢?

話說某一天一個農夫在賣牛肉,可是他當時的表情卻是愁眉苦臉,為什麼?因為北宋時期私宰耕牛是違法行為,很有可能要坐牢的。所以牛是不能夠隨便被殺掉的,如果被殺掉了,不告訴官府,那是要犯罪的。

果然,農夫剛擺出牛肉攤子,不久,就有人拉著他前往縣衙,告發他殺牛賣肉。誰知道這兩個人剛進縣衙,包公就一聲喝令,把告發之人給拿下了。這是這麼回事呢,不是說私宰耕牛犯法嗎?

翻閱歷史故事,探究背後的真相,包公真的是斷案神探嗎?

包拯將告發農夫的人抓了起來

事情還要從前幾天說起。一天早上,一位農夫發現自己家的耕牛舌頭被人割掉。這舌頭被割掉,牛吃不了東西,那就沒法活了,農夫趕緊跑到縣衙報案。

包公聽完農夫的講述,略微想了一想,說,“這樣,你回家把牛殺掉,然後再擺攤賣肉。”農夫說“我的牛還沒死,殺掉是要犯法的。”包拯說“我讓你殺的,恕你無罪。”

於是農夫回去就把牛給殺了,可是沒想到這邊剛擺開攤子賣牛肉,還真的就有人拉著他到縣衙來告發了。包拯早就推斷這是一起陷害案,而前來告發之人猝不及防,被包公來了這麼一招,嚇的是立馬供認不諱。

我們知道牛割了舌頭肯定活不了,所以割了牛舌頭的人,其實就是在逼著牛的主人去殺牛。所以包公才叫他回去把牛殺了。他早就看出來了這一點。

這個案子說明還是基層幹部的時候,包公就有了驚人的判斷力,和明晰的邏輯推理,他的確具備斷案神探之潛質。

翻閱歷史故事,探究背後的真相,包公真的是斷案神探嗎?

包拯具備斷案神探的潛質

那麼再來說第二個案子,這是他任開封府尹時審理的“匿金案”。話說有一個人到開封來採購,開封的一個好朋友就在家裡邊招待他,請他喝酒。來採購的那個人身上帶著好幾兩金子,錢挺多,而他的酒量卻很小,擔心喝醉了弄丟金子。於是在喝酒之前,他就把金子交給朋友保管之後,兩個人就喝開了。

結果第二天酒醒之後找朋友要金子的時候,這個朋友卻矢口否認,說壓根就沒見過金子。

於是,兩個人反目成仇,吵上了公堂,在公堂之上,兩個人各執一詞,吵得不可開交。包公什麼話都沒說,就這麼靜靜地聽他們吵。

按說這事兒沒有第三個人在場,的確很難說得清楚,然而沒想到僅僅半個時辰之後,包公突然一拍驚堂木,指著被告大喝一聲,”你還不如實招來!“說話之間,拿出了原告的金子,被告當時就嚇得目瞪口呆,當庭認罪。

那這到底是這麼回事呢?原來,當原被告在公堂上爭吵的時候,包公假裝聽取雙方的陳述,卻暗地裡派人去了被告的家,找到被告的妻子,說她的丈夫已經承認替朋友保管金子的事了。結果被告的妻子信以為真,於是交出了他們代為保管的金子。

翻閱歷史故事,探究背後的真相,包公真的是斷案神探嗎?

那是不是說真實的包拯,他就是一個專業的斷案神探,不一定哦,為什麼呢?

包公29歲高中進士甲科,但是因為父母親年事已高。按照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他直到雙親去世,守喪期滿才出任天長縣知縣。

三年之後又到端州任知州,基本上他就不斷案了。他的精力主要用在了整頓政務和軍務方面,而並不再決獄斷案了。所以說包拯是個神探的確有些牽強。

那麼還有一個問題,相信很多朋友很感興趣,就是真實的包公真那麼黑嗎?他長什麼樣呢?其實歷史上的包拯並不是包黑子,他長得白麵長鬚,清俊古雅,是一個白面書生。

專家認為,之所以包公塑造成為了現在我們所知的黑漆漆的模樣,除了藝術表演的需要之外,其實還有千百年來人們對於清官和公益的渴望的一種結果。

為什麼這麼說?鐵面無私嗎?鐵是什麼顏色?黑鐵嘛。

好了! 感各位的支持,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