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当童养媳,她跟着戏班子唱戏,却唱活了黑脸“小包公”

拜金荣生于1931年,她身世极为坎坷,生下来就是孤儿,没有家,也从来没见过亲生父母。她生来就白白净净又胖乎乎的,人见人爱,因此也总是被人贩子卖来卖去,好几岁了还没个名字,只记得别人都喊她“小丫(头)”。她刚记事起就沿着铁路线捡煤核来换点儿东西吃,流浪的日子使小丫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可怜的小丫却很聪明,很小就悟出了“谁给的馍多就把煤卖给谁”的道理,她觉得这样才会少挨饿。不到十岁又被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稍不留心就会被主人捆住四肢遭受毒打。小丫不甘受封建势力的压迫,几次反抗逃脱都又被抓回,直到后来又有“好心人”把她卖给了沁阳拜家做养女,小丫才有了安身之处。拜家父母没有女孩,对她很好,小丫随姓拜,正式起名金荣。

为了不当童养媳,她跟着戏班子唱戏,却唱活了黑脸“小包公”

小金荣天生一副好嗓子,她白天讨饭,晚上睡戏院子帮人家提水、干杂活,学唱戏。曾学过京剧、河南坠子和相声,后来又进了河北省一个评剧团学评戏,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最后又调入了商丘四平调剧团(原人民剧团)。年轻的金荣很有灵气,浑身都有戏,进团不久就挑起了大梁,《小包公》是她的代表作。五十年代初她主演第一部,把小包公的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一鸣惊人。

为了不当童养媳,她跟着戏班子唱戏,却唱活了黑脸“小包公”

“文革”期间拜金荣曾被下放到柴油机厂等地方劳动改造,因为她是重点改造对象,所以总是被派到最苦最累的车间,当过炒沙工、电工、钳工、焊工、搬运工等,所有这一切倔强、好强的金荣都拿得起,放得下。工作虽苦、虽累,却给她练就了一副好身板。改革开放后,团里复排《小包公》,当时的拜老师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演小包公还能胜任吗?连她自己也没多大把握,领导的信任、同事们的鼓励和家人的支持使她很快放下了思想包袱。为了演好小包公这个特殊的角色,她经常深入学校,和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打成一片,和孩子们一起玩捉迷藏、过家家,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琢磨他们的心理变化,有时她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孩子们一起回家,去模仿他们如何在父母面前调皮、撒娇……。也难怪不知情的人说:“今天在大街上遇见了一个‘疯老太’。”正是这位为艺术而苦苦追求的“疯老太”,用自己的“疯”劲和耐性成功地再造了幼年包拯的艺术形象.

为了不当童养媳,她跟着戏班子唱戏,却唱活了黑脸“小包公”

主要作品

《小包公》是她的代表作,她以其特有的宽厚明亮的声音和泼辣逼真的表演技艺,成功的塑造了包丞幼年的艺术形象,赢得了较高的声誉,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80年《小包公》全剧被省电视台录音录相,并多次在省内外播放。她唱遍了全国各地,大江南北,产赴深圳、香港、北京等地演出,受到国务委员、中宣部部长丁关根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获奖唱段有《小包公》剧中包丞和大嫂对唱,《小包公》家住安徽芦州府,《小包公》辞皇王赴任离汴京,《小包公》嫂娘送我赴考场等。

为了不当童养媳,她跟着戏班子唱戏,却唱活了黑脸“小包公”

拜金荣把小包公的形象塑造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是四平调剧种的经典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