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一個月吃下20斤柿子後胃裡長出十來個近雞蛋大小的石頭

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身邊的朋友說到某某有結石症,其中聽到最多的就是腎結石和膽囊結石,但是胃裡有十來顆雞蛋大小的石頭你見過嗎?

3月12日,株洲市中心醫院ICU病房轉入一名結石症手術後的患者—80歲的張奶奶,醫生從她的胃裡取出來十來顆近雞蛋大小的石頭。

八旬老人一個月吃下20斤柿子後胃裡長出十來個近雞蛋大小的石頭

圖為張奶奶胃裡取出的部分石頭

張奶奶10余天前開始出現上腹疼痛,間斷有反酸、噯氣,開始以為是普通的胃病,自己在藥店買了一些胃藥,吃完後沒有好轉。為了治療來到了醫院,住院完善了胃鏡等檢查,發現胃內有潰瘍並且有許多的石子,腹部CT提示張奶奶已經出現了小腸梗阻。

八旬老人一個月吃下20斤柿子後胃裡長出十來個近雞蛋大小的石頭

手術中發現,張奶奶已經出現了腸穿孔等嚴重併發症,好在張奶奶經過救治現在已經度過了危險期。

這些石頭是哪來的呢?難道張奶奶像網上說的那樣,喜歡吃“土塊”、“石子”嗎?經過詢問病史,張奶奶並沒有“異嗜症”(異嗜症是指渴望攝取不是食物的東西,經常吃泥土、石頭、花草、樹枝、糞便等非食物類的東西,有時不會真正吞下這些異物,只是不斷舔舐)。

那麼胃裡面的結石是哪裡來的呢?我們找到張奶奶的家屬,詳細詢問患者有沒有與常人不同的特別飲食習慣。

家屬回憶說,張奶奶很喜歡吃柿子,每年到了柿子成熟的季節,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張奶奶可以吃下近20斤柿子。同時張奶奶特別喜歡吃李子,在晚餐時也常常只吃幾個李子來充當正餐。張奶奶吃的這些水果會讓她的胃裡長“石頭”嗎?

株洲市中心醫院ICU主任曾維忠說,張奶奶胃裡長石頭的真兇就是這些柿子。柿子中含有鞣質,在未成熟的柿子中含量更可高達25%-50%。此外還含有樹膠、果酸。鞣質在胃酸的作用下,能與蛋白質結合成分子較大且不易溶於水的鞣膠蛋白,沉澱於胃內,它與樹膠及果酸一起,把柿皮、柿核、植物纖維等粘合在一起,在胃內迅速形成柿石,並且高胃酸狀態更容易促使胃石形成。

胃石發生後可對局部胃粘膜造成刺激和損傷,常表現為上腹不適、脹滿、噁心或疼痛感。有些病人有類似慢性胃炎的症狀,如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脹,鈍痛,反酸,燒心。部分病人可合併胃潰瘍,甚至出血穿孔。當堵塞幽門時可引起消化道梗阻。

曾主任提醒:為預防胃柿石的發生, 需注意不進食未成熟的柿子,不要空腹時進食柿子,並且進食量要適當,切忌無限制地大量進食。

另外,山楂中富含果膠,在適合的酸度下可發生膠凝,在胃內凝結成塊而發生結石。空腹吃生山楂後喝茶、飲酒及進食增高胃液酸度的食物,也容易導致胃結石的發生。

專家提醒,食用任何食物都要適量,特別是柿子、山楂等這些容易結石的食物更加要當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