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看過來!重慶有一種味道叫郵亭鯽魚......

重慶的美食很麼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重慶大足的一條魚——郵亭鯽魚......而這種魚最早就來源於大足郵亭鎮......

吃貨看過來!重慶有一種味道叫郵亭鯽魚......

郵亭鎮,位於大足的最南端,地處渝西川東交界,是舊時下到重慶,上達成都必經的驛站,自古為成渝交通咽喉,原為“郵停”,意思就是給郵政信件等停留之地,史稱“郵亭鋪”、“郵亭驛”。

吃貨看過來!重慶有一種味道叫郵亭鯽魚......

據史料記載,“鋪”、“驛”為清代傳遞文書、郵政的交接或中轉點,這些驛站、鋪在傳遞郵政文書的同時,也成了成渝兩地商賈往來的歇腳、飲茶、食宿的重要聚集地。

吃貨看過來!重慶有一種味道叫郵亭鯽魚......

清代咸豐年間,南來北往的行人停留郵亭鋪,喝茶、打牌、吃飯、住宿,好一派熱火朝天的繁榮景象。

吃貨看過來!重慶有一種味道叫郵亭鯽魚......

當地一些精明的漁民便依託郵亭鋪開起了路邊鯽魚店,熬鯽魚湯、煮鯽魚方便行人食用。

吃貨看過來!重慶有一種味道叫郵亭鯽魚......

而出人意料的是,這裡煮出的鯽魚以其味鮮、細嫩,贏得過往官家和商賈大加讚賞。天長日久,名聲遠播,生意日漸紅火。

吃貨看過來!重慶有一種味道叫郵亭鯽魚......

此後,郵亭很多餐飲店便掛出了“郵亭鯽魚”招牌。20世紀80年代後,“郵亭鯽魚”逐漸形成了享譽巴蜀、名滿西南的特色菜品。

吃貨看過來!重慶有一種味道叫郵亭鯽魚......

特別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除川渝兩地颳起了一股“郵亭鯽魚”旋風外,甚至江蘇等省外一些城市裡,也可見到“郵亭鯽魚”店。在郵亭鯽魚的發源地郵亭鎮,更是形成了郵亭鯽魚一條街,經營戶超過了20戶,從業人員200餘人。

吃貨看過來!重慶有一種味道叫郵亭鯽魚......

歷史悠久的郵亭鯽魚,如今已成為大足的一張特色名片。

吃貨看過來!重慶有一種味道叫郵亭鯽魚......

臺灣歷史小說作家高陽先生說,鯽魚肉而鮮,但多刺,吃的時候不小心會卡喉嚨。鯽魚的小刺學名叫肌間骨,見於早近真骨魚類,我國淡水水域主要的養殖魚類(包括“青、草、鰱、鱅”四大家魚等)普遍存在肌間骨。

吃貨看過來!重慶有一種味道叫郵亭鯽魚......

郵亭鯽魚的做法和一般的川菜沒什麼兩樣,麻辣當先,鮮湯隨後,還有就是主食材鯽魚了。做郵亭鯽魚少不了泡紅辣椒、郫縣豆瓣、辣椒粉、姜米、花椒等,把這些原料炒香,待鍋中油、湯呈紅色時,再下豬骨熬成的鮮湯、料酒、泡蘿蔔一起熬出味道,放入煎好的鯽魚煮熟。

吃貨看過來!重慶有一種味道叫郵亭鯽魚......

具體步驟如下:

①鯽魚剖洗乾淨,改十字花刀,加姜,蔥,鹽,料酒碼味。泡紅辣椒,芹菜洗淨切成節;

吃貨看過來!重慶有一種味道叫郵亭鯽魚......

②在油鍋裡炸成金黃色;

吃貨看過來!重慶有一種味道叫郵亭鯽魚......

③炒鍋下油燒至五成熱,下泡紅辣椒、郫縣豆瓣、辣椒粉、姜米、花椒炒香,油呈紅色,下鮮湯、料酒、泡蘿蔔、熬出味;

吃貨看過來!重慶有一種味道叫郵亭鯽魚......

④鍋內下煎好的鯽魚、芹菜燒至魚熟,調入雞精;

吃貨看過來!重慶有一種味道叫郵亭鯽魚......

⑤食用時,將整條鯽魚用筷夾入魚盤內,撒上碎米花生、碎米榨菜、蔥花,再舀入一瓢滷汁,即可。

喜歡的小夥伴們不要錯過了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