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taSong
通过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换来尊重的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原配妻子,是一位极度贤惠,愿意为了名声放弃身体健康,甚至将自己血祭给皇后之位的女性。贞观二年的时候李世民还没有满30岁,但却拥有将近三十个子女,其中长孙皇后只生育了四个,其他二十多个分属于众多不同的妃嫔。尽管如此,生性贤惠的长孙皇后生怕李世民子嗣不广,不顾刚刚生产完的虚弱身体,亲自去为李世民物色绝色美女,她看上了容貌绝色的郑氏女,但郑女已经有未婚夫,长孙皇后秉着一切以天可汗为先的原则,强制将她纳为充华嫔充入后宫,后来因为魏征力谏,这件事才作罢。长孙皇后虽然是李世民的结发妻子,又生育多位子女,她的兄长长孙无忌和舅舅高士廉均是支持玄武门之变的重要成员,在凌云阁功臣中分别排第一和第六。但是长孙皇后丝毫不骄矜,平时服侍李世民时刻战战兢兢,随便交流说个话都要察言观色小心翼翼,不敢轻犯威严。
李世民询问她政事,她以牝鸡司晨为由拒绝认为自己不配;又认为自己是妇女毫无逻辑,所以她写的读书笔记不配给李世民过目;在病重的时候又拒绝皇太子大赦天下祈福的提议,理由又是自己是妇女不配。李世民曾迁怒养马下人,长孙皇后生怕惹怒李世民不敢以妻子的身份直接去劝,只能通过引典故的方式委婉的提醒李世民,希望他自己觉悟。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打算立宠幸多年的住家情妇齐王妃杨氏为王妃,最后被魏征以名声劝阻。之后李世民又放弃长孙皇后两个儿子李承乾和李泰,立嫡幼子李治为太子,马上又打算踹掉长孙皇后硕果仅存的儿子立杨妃所生的爱子李恪,最后考虑到政治成本而放弃。而李世民看不上认为懦弱的李治面对爱情却出人意料的勇敢,竟然在李世民的病床前和小妈武则天偷情,最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和武则天合作灭了长孙家,李治去世后武则天总摄军国大事,杀光李世民的儿子,为自己称帝扫除最后障碍。
带着拖油瓶过门、宠冠后宫的京兆韦氏大表姐
韦贵妃的嫡母独孤氏是独孤藏的女儿,独孤藏又是隋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和唐元贞皇后的亲兄弟,所以韦贵妃就这样成为李世民的大表姐。韦贵妃的前夫是李珉,两人生有一女李氏,武德四年,韦贵妃带着女儿一起嫁入秦王府,成为表弟李世民的宠妾。李世民继位后,韦贵妃虽然没有生育皇子、比李世民年长、又是二婚的身份,但李世民不介意,将她册封为妃嫔之首的贵妃,墓志铭记载韦贵妃宠冠后宫。李世民也非常优待韦贵妃的子女,看在韦贵妃的面子上将继女李氏破例册封为定襄县主,在唐朝只有亲王的女儿才有资格受封县主,嫁给年轻的突绝贵族阿史那忠,却将亲妹妹九江公主嫁给突绝老男人执失思力,执失思力的小儿子执失奉节墓志铭出土,他仅仅比九江公主小数岁。
韦贵妃和李世民所生的临川公主李孟姜也深受李世民宠爱,李世民特意用偶像王羲之女儿的名字为临川公主命名,临川公主的封户多达三百五十户。唐朝初期定例公主封户只有三百户,包括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嫡长女长乐公主的封户也只有三百,可见李世民对临川公主的宠爱。韦贵妃虽然是妃妾的身份,但没有处处效仿长孙皇后,比如长孙皇后生活简朴节衣缩食,而韦贵妃服饰等皆过靡丽,又爱好梳高髻引领时尚潮流。而且她健康长寿,在李世民去世后被册封为纪国太妃,跟着儿子出藩就国享福,直到六十九岁才去世。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非常悲痛,在洛阳为她举哀,并将她陪葬李世民的昭陵。
李世民的表姐妹、前朝公主杨妃
李世民爱子李恪之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她的生母很有可能就是萧皇后,魏征编撰《隋书》的时候黑杨广没有人性,处死所有庶出子女,可见杨广继位前他的所有子女很有可能都是萧皇后所生。杨广本身就是一个才华出众的美男子,杨妃的兄弟姐妹侄子等皆有美貌记载,所以杨妃很有可能是美女,加上她是天家公主的尊贵身份,在文学气息浓郁的宫廷长大,家庭熏陶耳濡目染,她很有可能和她父母一样容貌和才学皆出众。目前史料太少,无法判断她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到李世民身边受到李世民的宠爱。
很多网文认为杨妃和齐王妃杨氏是同一个人,但不是的,齐王妃杨氏是隋朝宗室观王杨雄的侄孙女,而且李世民后宫有至少五位杨氏女性,除了杨妃和杨王妃,还有观王杨雄的孙女杨婕妤、隋朝宰相杨素孙女杨氏、李福之母杨贵妃。杨妃之子就是著名的吴王李恪,李世民认为他英果类己,甚至一度想踹光长孙皇后所有儿子扶他上位。所以长孙无忌深入骨髓的痛恨李恪,李治继位后长孙无忌得以掌权,遂将李恪杀害,但是不久之后又败在和李恪有渊源的武则天手上。众多的电视剧宁愿拍李世民和前朝公主杨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也不拍勤劳奉献的长孙皇后的故事,可见杨妃的一生丰富精彩颇有故事性。
所以李世民宠爱韦贵妃,宠不宠杨妃史料太少了,至于长孙皇后,是对一位燃烧自我、乐于奉献的贤后的敬重。
坤宁宫的故事
都说“妻不如妾”,但唐太宗李世民自始至终最爱的都只是长孙皇后这个原配妻子。
韦贵妃身居高位却并不得宠。
说到杨妃,李世民的后宫有两位杨妃:赵王李福之母杨妃、吴王李恪和蜀王李愔之母杨妃。还有一位齐王妃杨氏。
这三位杨氏女子在李世民的后宫也不如传说中那么得宠。
帝后佳话
李世民和长孙氏的婚事定于幼时,因为长孙炽对李世民母亲窦氏的看重,极力撮合弟弟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与唐国公李渊结成儿女亲家,于是长孙氏和李世民订下婚约。
不久之后,长孙晟去世,长孙氏和兄长长孙无忌同母亲被赶出长孙家,不得不寄居在舅舅高士廉家里。613年,十三岁的长孙氏与十六岁的李世民完婚。仿佛是为了考验这对新婚夫妻的感情,同年,窦氏去世,高士廉被贬外放,这对小夫妻在困难中相互扶持,感情得到升华,而这也奠定了此后两人的相处之道:夫唱妇随,不离不弃。
李渊继位后,秦王李世民在外征战,长孙氏做为亲王妃为李世民解除后顾之忧,尽心侍奉李渊,又与李渊的后宫多有接触,为李世民争取时间,寻找支持。
后来在玄武门之变中,长孙氏又亲自慰问勉励秦府将士,誓要与丈夫共生死。当然,最后李世民胜出,登基为帝,十三天后,长孙氏被册封为皇后,从此母仪天下。长孙皇后深谙政治,却从不干政,即便李世民在长孙皇后耳边絮絮叨叨前朝之事,她也从不发表意见,但这不代表她不关心外廷之事,相反,她对外廷很是关注,李世民性急暴躁,她总能想办法压下李世民的火气,极力保住外廷的忠臣良将,比如魏征,比如房玄龄。
做为皇后,提拔外戚无可厚非,但长孙氏却极力压制外戚势力。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是幼时好友,彼此欣赏,长孙无忌对于李世民的继位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而李世民也想重用长孙无忌,想让他做尚书右仆射,长孙皇后极力阻止,见阻止不了李世民,又开始要求自己的兄长辞职,最终让长孙无忌领了没有实权的差事。从中可见长孙皇后非凡的政治头脑,既可以保全娘家,又让丈夫没有顾忌。
长孙皇后做为一个妻子,更是事事都体现了对丈夫无微不至的爱护。她从不为难后宫的妃嫔;她崇尚节俭,亲自教导子女节俭;李世民病中,她衣不解带的照顾,还在腰间配了毒药,倘若李世民有何闪失,她绝不独活。
这样的女子,李世民怎么可能不爱,两人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相互扶持,不离不弃。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贤妻,也是良佐。然而,无论李世民怎样的挽留,长孙皇后还是在636年去世,时年36岁。
长孙皇后的去世,对李世民打击很大,此后,李世民再也没有立皇后,而是不停的思念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入葬昭陵后,李世民更是在宫中建起层观,用来眺望长孙皇后的陵墓。
翻开史书,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宠爱随处可见,比如他爱屋及乌,惠及长孙家族;比如他和长孙皇后生下了三子四女,对他们极其疼爱,长孙皇后去世后,他更是亲自抚养他们的孩子。等等。
反观被后世津津乐道的李世民的那些妃子们,其实很少有人真正得到了李世民的宠爱。而史书更是吝啬。除长孙皇后之外,只有徐惠被立传了(武则天不算在内)。其他的最多也就是一句话带过。
韦贵妃
韦贵妃出自世家大族韦氏,后来嫁给了李子雄之子李珉,并生下一女李氏,后来李子雄随杨玄感起兵谋反被杀,韦贵妃做为罪臣家属很可能没入掖庭为奴。
李渊建国后大赦天下,韦贵妃又成了李世民的妾室,这里面很可能是为了拉拢韦氏家族。李世民继位后,韦贵妃成了贵妃,并生下临川公主李孟姜和纪王李慎。
李世民对韦贵妃谈不上宠爱,李孟姜和李慎也并未有任何优待,后来李孟姜嫁给了周道务,李慎在636年被封为纪王,食邑八百户。
值得一提的是,做为正一品的贵妃,她的母亲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封号,她的女儿李氏长大后被封定襄县主,嫁给了阿史那忠,旋即出塞生活。
赵王李福之母杨妃
634年,杨妃生李世民第十一子李福,李世民将李福过继给李建成为后,后封赵王,食邑八百户,李世民去世后,杨妃被封赵国太妃,随赵王李福出藩生活。
吴王李恪之母杨妃
此杨妃为隋炀帝之女,没有公主封号,很可能其母亲身份卑微。
隋炀帝于618年被杀,而杨妃在619年为李世民生下吴王李恪,由此可见李世民对杨妃没有多少真情。后来又生下蜀王李愔。
齐王妃杨氏
杨氏出身名门,是杨雄的侄孙女,后来嫁给李元吉为正妃,玄武门之变后,李元吉被杀,杨氏留下来抚育李元吉的女儿们,后来得李世民临幸,并生下曹王李明。
史书上说李世民宠爱杨氏,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想要立杨氏为后,后在魏征的劝谏下罢休,但这实在没有多少说服力,因为杨氏在李世民后宫并没有名分,一直名不正言不顺,倒是名号一直随着李元吉走。
萧晓四姑娘
长孙皇后正妻,韦贵妃杨妃妾室,虽说“妻不如妾”,但在长孙皇后面前,妾什么都不是,妻才是正儿八经的妻。
可以明确说,长孙皇后是最得宠的,也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的挚爱,长孙之后又有一个徐惠妃,很受宠。受宠的原因是她身上有长孙的影子。
千言万语抵不过一个“文德”,男权社会,女人地位低下,皇后之中有复谥的,长孙第一人,一个谥号“文德”足够体现长孙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说点题外话,单字谥第一人是卫子夫,单子谥加从夫谥第一人是阴丽华,复谥第一人是长孙皇后观音婢,我猜想李世民认为,一个“德”无法彰显长孙皇后,必须外加一个“文”,而文是最美最美的一种谥号,文人最高的谥号是“文正”。
我认为,“文德”二字足够体现李世民对长孙的爱了。而韦贵妃、杨妃是出身门阀家族,韦贵妃嫁过一嫁,天下貌美天仙的女人一大堆,李世民喜欢二婚吗?因为李世民需要韦家的支持。同样,杨妃也是如此,杨妃她的父亲是隋炀帝,唐灭隋,李世民需要安抚前朝之人。
在康熙王朝中,容妃死了,康熙要为她著书立传,宣扬她的德行。这里,“文德”二字,李世民宣扬了,关于长孙的记载多如牛毛,而有关韦贵妃、杨氏的史书墓志,四个字来形容,叫“惜字如金”。就连后来饱受宠爱的徐惠妃也是如此。
再深的爱,总有离别,离别是刺痛,这位自大,这位号称“天可汗”李世民深感无力。贞观十年,长孙去世,李世民独自抚养李泰、李治,就算出阁也依旧长居身旁,这在历史上从未有过。实际上,李世民有很强的宠爱观,跟长孙皇后的儿女才是儿女,李世民很宠爱,尤其是李泰。
综上,自古以来,我们只知长孙文德皇后,哪里知道谁是韦贵妃?谁是杨妃?这便是唐太宗李世民最深的爱,情到深处自然浓。
史小二记
长孙皇后、韦贵妃、杨妃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嫔妃,3人在后宫中的地位和得宠境况,还得从唐太宗和她们的际遇说起。
隋朝开皇十七年(598年),李世民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他的父亲是唐国公李渊。
隋朝大业九年(613年),李世民迎娶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长孙氏为妻。
隋朝大业十三年(617年),时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的唐国公李渊起兵反隋,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
同年十一月,李渊大军攻入长安,李渊宣布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
隋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他的大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四弟李元吉为齐国公。
隋朝义宁二年(618年),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皇帝位,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
唐高祖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李元吉为齐王。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派秦王李世民带兵攻打盘踞洛阳的王世充,洛阳城破后,李世民迎娶隋朝建昌县公、民部尚书李子雄的儿媳妇韦珪为妾。
唐朝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大哥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他们俩所有的儿子,唐高祖被迫立他为太子,并在不久后退位,李世民即位,册封长孙氏为皇后,改元贞观,史称唐太宗。
这时,唐太宗将李元吉的妻子齐王妃杨氏纳入后宫,备受恩宠,史称杨妃。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册立韦珪为贵妃,位列四夫人(正一品)之首。
唐朝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唐太宗悲伤不已,遵从皇后遗愿,营山为陵,是为昭陵。
长孙皇后生有废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唐高宗李治等3个儿子和长乐公主李丽质、城阳公主李氏、晋阳公主李明达、衡山公主李氏等4个女儿。
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一度打算立杨妃为皇后,后因宰相魏征,才放弃了这个想法。
唐朝贞观十六年(642年),唐太宗追封李元吉为巢剌王,杨妃也被称为巢剌王妃。
唐朝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杨妃去世,唐太宗多次劝慰她的儿女。
杨妃生有曹王李明。
唐朝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皇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韦贵妃被封为纪国太妃,随儿子纪王李慎迁居藩地。、
唐朝麟德二年(665年),69岁的韦贵妃去世。
韦贵妃生有纪王李慎和临川公主李氏。
综上,悦史君认为,长孙皇后、韦贵妃、杨妃等3人都得过唐太宗的恩宠,但若要说到最得宠的那一个,还得是长孙皇后。
第一,长孙皇后是唐太宗的原配妻子
长孙氏一路跟随李世民的成长脚步,李世民担任敦煌郡公时,她是敦煌郡夫人;李世民是秦国公时,她是秦国公夫人,李世民是秦王时,她是秦王妃,李世民是皇太子时,她是皇太子妃,李世民登基后,她又成为皇后。
第二,长孙皇后的儿子们都是储君人选
长孙皇后的大儿子李承乾,唐太宗一登基就被立为皇太子,可惜在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因与弟弟魏王李泰争储失利,被废黜。
长孙皇后的二儿子李泰,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多次逾越礼制,最终导致与哥哥皇太子李承乾争储,李承乾被废后,唐太宗本想立李泰为皇太子,但被宰相褚遂良阻止。
长孙皇后的小儿子李治,本没有机会当皇太子,但在两位哥哥皇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出局后,他在舅舅长孙无忌等人的支持下,成为皇太子,并在唐太宗去世后,继位为帝,是为唐高宗。
第三,长孙皇后的亲属最得势
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被唐太宗追赠为司空、上柱国、齐国公,谥号“献”。
长孙皇后的同母兄长孙无忌,在唐太宗时期,担任赵国公、宰相,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又在立储之争时支持晋王李治,成为顾命大臣,在侄子唐高宗在位时继续权势滔天,不过后来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在显庆四年(659年)被大臣许敬宗诬陷,遭削爵流放,最终自缢而死。
长孙皇后的异母兄长孙无乃,在唐朝官至右监门将军。
长孙皇后的异母兄长孙无宪,在唐朝官至兵部尚书,封薛国公。
长孙皇后的兄弟长孙无逸,在唐朝官至云麾将军,封郫县公。
唐太宗对长孙皇后,可谓是全方位的爱了。
历史这样说
长孙皇后是真的得宠。至于为什么,有非常多的原因。
唐太宗在私底下称长孙皇后为观音婢,因为这是长孙皇后的小字,长孙皇后的名具体还不清楚,史书上无记载。
看她姓长孙就知道了,长孙家族长孙晟的女儿,唐朝大名鼎鼎的长孙无忌的同父同母的妹妹,可见她的母族势力是非常强大的,皇帝想要用人做事,也得考虑考虑长孙家族,并且在对待长孙皇后的时候,也得考虑背后的政治利益,而为了能够将长孙家族为自己所用,宠幸长孙皇后是一个很好的笼络手段和讯息。
长孙皇后在唐太宗还是秦王的时候就已经是他的秦王妃,与他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登上帝位后位,这其中的情谊也得让唐太宗铭记一辈子,那时候皇位之争,有很大风险,稍有不慎就是诛杀全家以及连累阵营内的人,所以长孙皇后一直站在李世民这边,做贤内助功不可没。
长孙皇后本身其实就是非常聪明的女子,她自己从不轻易和主动去参与朝政,除非是李世民询问她的看法和意见,况且,就算李世民询问,长孙皇后也是竭尽所能为李世民和皇室着想,处处贴心,长孙皇后的一些建议会得到李世民的采纳。这样的一个女人,不仅有美貌(史书上记载长孙皇后极美!),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帮丈夫在疲累期间出谋划策,处处为丈夫着想,但偏偏毫不越界,度把握的非常好,这样聪明又贴心的女子怎会不受宠爱,和那些只靠容貌企图留住帝王心的深宫妃子怎么能比,年华逝去的时候,更美貌更年轻的妃子进宫了,怎么办?但长孙皇后一直是荣宠不衰,这就是本事。
长孙皇后育有李承乾、李泰,后期又生了唐高宗李治(喜欢上了武媚娘的那个皇帝),子嗣其实是很有保障的,何况李承乾还是太子,子凭母贵,母又凭子贵,这是一个道理,长孙皇后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著名的《女戒》,就是出自长孙皇后之手,长孙皇后的一生都规规矩矩,堪称那个时代的典范,她自己做的很标准,写出来的书也是要求女子要注意德行,在那个年代其实是起了很大的表率作用的,而在今天看来,对错还得重新评估,毕竟,唐以后《女戒》经历了多少朝代多少次改变。但我们要把它放在当时的情况来考虑会更客观。
所以说,长孙皇后的一生荣华富贵受到宠爱不是凭空得来的,她有这个能力。至于杨妃,当然没有长孙皇后受宠了,况且她还是前朝的人。韦贵妃就不用说了。
史料到家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最爱的女人只有长孙皇后一个,也就是说长孙皇后是真真正正的得到了李世民宠幸的那个女人。
下面我们看看李世民后宫佳丽三千,为何独独喜欢这个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结发夫妻,两个人十几岁就在一起了。
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对这个儿媳妇也是赞赏有加。
长孙皇后不但知书达理,而且深懂政治,在李渊当上皇帝之后,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敌对冲突越来越明显,矛盾越来越深。
为了打探到李渊对两个儿子的看法,长孙皇后极力的讨好李渊身边的宫女,为的就是方便从她们的口中得到一些消息。
你看她是不是一个很有心计的贤内助呀。
可以说在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争夺皇位的时候,长孙皇后也是立过功劳的。
可是,到了唐太宗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长孙皇后又开始做起了小女人来,她从来不给唐太宗谈政事,因为她明白皇后在皇帝面前议论政事,是很不得当的一件事。
唐太宗即使有事的时候,故意找她谈论政事,她也是选择闭口不言。
但是,她是真的能做到不插手管政事吗,恐怕事情也没有这么简单。
话说不是唐太宗手下有一个叫魏征的大臣嘛,魏征就是一个杠精,经常怼的唐太宗要死要活,没脾气。
有一天唐太宗又被魏征给怼了,他气呼呼地来到了长孙皇后这里。
长孙皇后问他,何故动如此大的气,他说还不是魏征那个乡巴佬,我一定要杀了他。
唐太宗说完这些话,长孙皇后也没有帮腔,她就离开了。
可是,不一会长孙皇后又出现了,原来她是换衣服去了。
一般国家有什么大的会议要举行的时候,长孙皇后才穿这么一身正服。
唐太宗一看长孙皇后穿成了这样,大吃一惊。
没想到长孙皇后跪在了唐太宗面前,她对唐太宗说道,我要恭喜陛下了。
唐太宗懵了,我有什么好恭喜的呀。
长孙皇后说,臣闻听,主明则臣直,魏征之所以敢顶撞您,那说明您是个明君呀。
也只有魏征这样的直臣存在,您才不至于犯错呀。您说您手下有这样的臣子,难道不该恭喜吗?
你看看长孙皇后就是这么一个人,她很会劝人,也慧眼识人。
她不能直接说皇帝不听大臣的意见是不对的,她通过间接的方式来告诉唐太宗,你的身边是需要魏征这样的人的。
可是,一般红颜多薄命。
长孙皇后在她36岁的时候,染了重病去世了。
唐太宗悲痛不已,此后再也没有立过别人为皇后,这说明长孙皇后在他的眼里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再说韦贵妃,她是个结过婚的女人,但是,当时她也是出生在世家大族,唐太宗之所以娶她就是为了拉拢她的家族而已。
所以,唐太宗对于她根本没有宠爱之说,仅仅是政治婚姻而已。
最后说杨妃,杨妃我们之说吴王李恪的生母吧,她是隋炀帝的女儿,李世民夺得的江山就是人家家里的,这样的出身的女人,恐怕也不是李世民宠爱的对象吧。
所以,李世民一生只宠爱过长孙皇后。
史学达人
从位分来看,韦贵妃,杨妃,身家都不清白,二人在成为皇妃前,都有过婚史。
韦贵妃闺名珪,一开始嫁给了隋朝兵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生下了一个女儿。后来,李子雄起兵,兵败后,韦珪便成了罪臣家属。直到武德元年,李渊即位,大赦天下,韦珪才得以自由。后来李世民在洛阳大败王世充,并娶了王世充的儿媳妇韦尼子和韦珪(二人堂姐妹关系),李世民登基后,封韦珪为贵妃,韦尼子为昭容。贵妃是当时的四夫人之首,位列正一品。据说,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她温婉雅致,并非传说中的阴毒狠辣,专横跋扈之人,李世民对她也是宠爱有加。
杨妃,李世民之弟李元吉之妻。当年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兵败而亡,女眷被充入后宫。而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则被李世民看中,纳入后宫,起初只是普通妃嫔,后来封妃,又至贵妃。
长孙皇后,13岁嫁给李世民,李世民被封为秦王时,她是秦王妃,李世民成为太子后,她是太子妃,李世民登基后,她是皇后。长孙皇后集所有古代女子的优点于一身,她持家有道,在李世民和唐国公李渊起兵时,她成为国公府里的后勤担当,操持国公家务多年。她宽容大度,即便李世民的后宫美女如云,她也仍然与众妃和平相处,维持一国之母的风范。她聪慧贤德,李世民每逢为前朝局势忧心之时,长孙皇后总能一言点破李世民的疑虑,为他排忧解难。这样的女人,像一朵解语花,也是贤内助,让李世民依恋不舍。
再说子嗣,韦贵妃为李世民生下了一儿一女,纪王李慎,和临川公主,李世民去世后韦贵妃随李慎前往纪国封地,被唐高宗封为纪国太妃,死后陪葬昭陵。
杨妃,在武德八年为李世民生下一子赵王李福,据说,当年储君之位成为李世民最为头疼的事,甚至有册立赵王李福的想法,但被长孙无忌等人所阻拦,导致计划落空,李世民去世后,高宗册封她为赵国太妃随儿子李福前往封地。她和韦贵妃一样,死后陪葬昭陵。
长孙皇后是为李世民生育最多的女人,前后有废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唐高宗李治,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新城公主,晋阳公主,三子四女。长孙皇后病逝后,李世民更是亲自抚养晋阳公主,凡是长孙皇后所生的子女,李世民都溺爱。又为长孙皇后谥号“文德”,对长孙皇后身边的亲人更是礼遇有加,长孙皇后的亲哥哥更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空虚后妃多年,她是李世民唯一的皇后。
宗上述无论女人的地位,还是宠爱程度,或者是从子嗣来看,李世民最爱的女人仍然还是长孙皇后。
小枝谈历史
史论纵横觉得唐太宗最爱的女人毫无悬念是长孙皇后!
文德皇后长孙氏,小字观音婢,13岁嫁给李世民,处在政治漩涡中的二人相互扶持,情谊甚笃。李世民做秦国公,她就做好秦国公夫人;他成为秦王,她就扮演好秦王妃。后帮助丈夫取得李渊的支持,平息玄武门事变中将士的消极情绪,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后,她便是太子妃。李世民登基后,她便是母仪天下的皇后。
唐太宗登基后生过一场大病,长孙皇后衣不解带的侍候在病榻前,直至痊愈,据说皇后在腰间放了毒药,若是太宗治不好,她就打算陪葬了。
贞观八年,柴绍造反,太宗穿上铠甲出门迎战,同寝的皇后不顾羸弱的身体执意与丈夫前往,直至此事完结。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危难中的生死相随是最动听的情话,二人无论身份如何变化,其中的深情蜜意总在相知相守的岁月里更加浓烈。
在后位时,常借古喻今,指出丈夫政策上的失误,力保贤德臣子。魏征在朝堂上直言纳谏,惹得唐太宗火冒三丈扬言要杀了魏征时,长孙皇后都会柔声细语的说魏征是难得忠臣,您应该珍惜,以平息唐太宗的怒火,保住了魏征。同样蒙受长孙皇后庇佑的还有房玄龄,当年房玄龄因过错被遣回家,长孙皇后向太宗进言:“房玄龄是辅佐您时间最久的老臣了,为人低调谨慎,足智多谋,如不是大的过错,希望您不要放弃这么优秀的臣子”,唐太宗深以为然,不久后重新启用房玄龄,可见长孙皇后的话在唐太宗那还是很有分量的。
李世民登基以后,对长孙一族倍加恩赏,尤其是布衣相交的长孙无忌,更是恩遇逾制。但是长孙皇后觉得自己已是皇后至尊,不能让哥哥再掌握大权,李世民赏识长孙无忌的才华,奈何皇后坚持,只得让长孙无忌高官厚禄但不管事。
长孙皇后弥留之际还在嘱托丈夫,长孙一族能成为皇亲已是荣耀,无德无能者不应再重用,以免外戚乱国。普通女子都是为娘家求荣华富贵,而长孙皇后却在为丈夫的江山筹谋。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共生下三子四女,皆因是皇后所出,受到了太宗的另眼相待。只是李承乾与李泰兄弟相残,手段卑劣才下场凄然。李治完全是凭借嫡出优势捡了个皇位。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逝,唐太宗悲恸不已说:“我知道皇后去世是天命难违,可是失去良佐佳偶,我还是抑制不住悲伤啊”
男人都喜欢美女,但是在唐太宗心中谁的分量都比不过那个少年相伴,同甘共苦,一起走过23年风雨人生路的结发妻子。伉俪情深、相辅相成,一与之其,终身不改。
史论纵横
毫无疑问,长孙皇后肯定是得宠的。首先我们看子女的数量,长孙皇后为李世民生下了3子4女,是李世民所有妻妾中最多的,如果没有得宠,不可能生出这么多后代。第二,李世民爱屋及乌,对嫡子嫡女非常偏爱,李承乾早早被立为太子,无论他花多少钱,有关部门都不允许阻止,因此,有大臣向太宗进谏,认为过于放纵。后来李承乾谋反,李世民竟然不杀他,只是贬往黔州幽禁。魏王李泰也受唐太宗喜爱,曾亲自驾临他的府邸,驾崩前,担心自己死后,有人会对李泰不利,遂留下遗嘱,特许李泰不用回京奔丧;李治更不用说,太宗从小带大的,最终把大唐天下都交给他了。第三,皇后去世,唐太宗痛失良佐,亲自撰写墓碑碑文,他还在宫中筑台,想眺望昭陵,表达对皇后的思念。种种举措,都能体现李世民宠爱长孙皇后。
至于韦贵妃,史书记载的并不多,只说他是纪王李慎和临川公主的母亲,寥寥数语罢了。但在上个世纪后期,韦贵妃墓志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参考资料。上面写韦贵妃“宠冠后宫,誉高同列”,似乎得宠的很,然而,这只是溢美之词罢了。韦氏嫁给李世民其实是二婚,隋朝大业年间,他的婆家因为支持杨玄感叛乱而受到灭顶之灾,韦氏和他的女儿都罚为宫婢,在长安城过着低贱的生活。后来李渊攻入首都,不知什么原因,李世民见到了韦氏,并生下子女。有道是母以子贵,她因此被封为贵妃。但李世民十分看不起韦氏这种人,曾直言宫婢没有资格给他们皇家生孩子,以后要多多注意。韦贵妃的父亲生前是隋朝的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可李世民只追赠他为徐州都督,地位和从前比,还下降了,如果特别得宠,至少不会降级。韦贵妃和前夫有一个女儿,也是宫婢,李世民封她为定襄县主,嫁胡人阿史那忠,在唐朝贵族眼里,实在没办法才将女儿嫁给胡人的。纪王李慎在诸皇子中能力较强,百姓很爱戴,为之立碑,可李世民对他很一般,与其他儿子比,没有任何特殊之处。
杨妃,李恪的生母,史书只是一笔带过,墓志也没有找到。得不得宠,已经无法得出答案。
高成/时拾史事
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我们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时拾史事
唐太宗宠过杨妃(李元吉妃子),还宠过韦贵妃,但是最爱还是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在隋朝末年就嫁给了李世民,她生得貌美,有大家风范,与李世民恩恩爱爱。在李家孝顺公婆,搞好妯娌关系,保持低调之风,深得李渊的夸奖。
当李渊称帝后,李世民和兄弟们的矛盾达到白热化时,为了李世民成就大业,她抛弃了女子的柔弱形象,亲自给秦王的将士们打气,激励他们,在这种气氛下,众将士一鼓作气,取得了玄武门之变的胜利。
她在李世民登基后被立为皇后,她统领后宫,深明大义。尽量使后宫和谐,还让李世民雨露均沾,让李家开枝散叶。李世民看中长孙无忌的才能,想立为宰相,她引经据典,说出了外戚势力庞大,会引来尾大不掉,招来灭门之祸。她不干政事,当李世民想杀谏臣魏征时,聪慧的她说——恭贺陛下,只有明君时代,才有大臣敢直谏。
她与李世民共患难,同富贵。她写了有名的《春游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可惜,长孙皇后纵有万般美好,还是病倒了,她告诉李世民,死后葬礼从简,不要奢侈浪费。公元636年,长孙皇后病逝,葬于昭陵。
李世民对她念念不忘,生前曾相约“共赴昭陵”,死后开创了帝后合葬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