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下令杀掉救命恩人樊哙?

用户59867862635


我们都知道,樊哙在刘邦尚未发迹之时,便跟着刘邦出生入死,而在鸿门宴上,樊哙挺身而出保护刘邦。而且,樊哙的妻子是吕后的妹妹,也就是刘邦和樊哙还是连襟。那么为什么刘邦在临死前要下令杀掉自己的救命恩人兼妹夫?



这事情应该从两方面着手。

第一方面,是大家都知道,刘邦称帝后,多次诛杀功臣。

刘邦当年只是一个小吏,平时行事像个小流氓,不然以他的武艺,也难以在秦末拉起一支队伍来。他在经过多年的奋斗之后,终于统一了全国。从昔日的一个混混级别,到今日的国之帝王,刘邦必然感觉到了自己这个身份的跨度有多大。


他可能也会想到,当年一个县里的那些老乡,如今的身份也发生了剧变。身份变了,那心态自然也就变了,这东西他自己感受最深,那自己都变了,其他人能不变吗?樊哙当日会为自己卖命,那如今一旦有了危机,他还会为自己出头吗?

统一之后,很多大将都生出骄矜的心思,平时上朝目中无人,出入行事更是无视法律,甚至刘邦说他们一句,这些人还会生出造反的心思。韩信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本人心中有鬼,再经过别人的挑唆,最后还真就造反了,但是谋事不周,反被吕后用计抓住并处死。


还有臧荼、英布等人,前面立下无数战功,但是都相继被刘邦除掉。樊哙比起这些人来,功劳差了一大截,影响朝局的能力看起来也有限,但是此人一直都是刘邦的亲信,他的权势实际上也不能小觑。虽然他确实是自己的亲信,但是也未必就不会作乱。

所以杀樊哙,第一个方面,是刘邦年老,怕手下的权臣作乱,所以相继把他们除去。但是杀樊哙的主要原因却不是这些,而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个方面——他和太子的不同寻常的关系。

大家知道刘邦在穷困之时,曾经娶过吕家的姑娘,就是日后的吕后,而樊哙也娶了这家人的姑娘,他的老婆和吕后那可是亲姐妹。吕后的儿子被立为太子,但是刘邦称帝后,吕后已经老了,不再像当年那样美丽,于是刘邦开始重新其他的妃嫔,并且打算另立太子。但是晚年他为了巩固江山,一直都忙着和自己的大将打仗,最后更是亲自带兵出击英布,于是废立太子的事情就搁浅。

打败英布后,他刚回到都城,就听说樊哙要等他死后,和吕后一起将他的宠妃和相干人等,统统给处死。刘邦一听立刻大怒,派了陈平等人就去军营抓捕樊哙。其实这件事很有可能就是真的,樊哙虽然忠于刘邦,不会害他,但是未必会忠于刘邦的儿子。如果是吕后的儿子继位,那自己凭借老婆这层关系,必定能够继续显达,自己的儿孙也能继续享受富贵。而一旦别人上位,必然会铲除吕后的亲近之人,自己和家人必定难逃灭顶之灾。刘邦也正是清楚这里面的利害关系,这才轻易就信了这件事。



不过樊哙命好,陈平怕得罪吕后,所以只是把他给绑了,并没有立即处死,而就在这不久之后,刘邦就病死了——他想杀英布,不料自己受了重伤。刘邦一死,太子顺利继位,那吕后当然要保住自己的妹夫了,于是樊哙侥幸存活。


小镇月明


所谓兄弟是需要实力、地位或精神对等的,一切以兄弟名义的利用都是耍流氓。

没别的,刘邦担心樊哙对他打下的刘氏江山有威胁呗!做皇帝的有几个没有疑心病的?汉高祖、明太祖都是榜上有名。没权的时候想得权,得到权后又担心别人夺权。打江山时都是兄弟,坐江山时如同防贼。

樊哙出生于公元前242年,死于公元前189年,和刘邦是老乡,同属沛县人,是西汉的开国元勋。历任舍人、郎中、大将军、左丞相等重要官职,受封舞阳侯。

樊哙早年和刘邦关系那不是一般的亲,随着刘邦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深得刘邦的信任,两人的亲密关系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那为什么刘邦坐了江山后,仅仅因为一个人打了樊哙个小报告,刘邦就发出诏令要诛杀他呢?不过幸好没过多久刘邦就驾崩了,樊哙也侥幸活命。

狗肉朋友

樊哙出身不是特别好,是比较寒微的家庭,而没落的贵族后代刘邦家庭也很贫穷,打小就跟这些社会底层厮混在一起,认识了樊哙这么一群“狐朋狗友”。因此从两人年轻的时候,樊哙和刘邦就是“肉中密友”了。

樊哙以杀狗、卖狗肉为业,技术超群,无论是刀工还是烹饪方法似有祖传法宝,所以樊家的狗肉非常出名。爱狗友们莫喷,古人有得饭吃就不错了,要是闹了灾荒啥飞禽走兽都得灭绝。

刘邦那时候穷困潦倒得很,属于人见人嫌、花见花败的浪荡子,天天嗜酒好色,游手好闲,经常赊欠酒肉,樊家狗肉铺就是他经常流连忘返的胜地。

出生入死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农民领袖陈涉揭竿起义,一呼百应、从者如云。刘邦想着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所谓乱世出英雄,我的无与伦比的才华马上就可以施展了。在众人的拥戴下,樊哙、萧何、曹参共同拥护刘邦为沛公,公开打出造反大旗。


最初刘邦任命樊哙做舍人一职,舍人是个啥官哩?其实就相当于刘邦的左右护卫长,随从副官之类的,可见舍人这个官关系刘邦性命安危,只有委任很信得过的人才能放心。

做了舍人的樊哙追随刘邦鞍前马后、纵横驰骋、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在攻打秦军,出兵

亳南的战役中,樊哙勇猛异常,杀了一个将领,斩获68个敌人首级,还俘虏了27个士兵,战绩卓越,杀敌数量令人惊叹,被赐予卿爵。

苦口劝说

根据《史记·汉高祖》记载,刘邦早年当亭长的时候,曾到咸阳服徭役,有幸目睹了秦始皇的威仪和风采,感叹“大丈夫当生如此也!”。刘邦心向想生作大丈夫就该是这个样子啊,所以当沛公捷足先登,一举攻破秦都咸阳时,这个一直在社会底层混日子的乡巴佬,面对秦宫的富丽堂皇、奇珍异宝,尤其又很好色的刘邦看到美女如云,简直两只眼睛都能射出一道闪电来。

一番惊诧和感叹之后,嗜酒好色的刘邦吩咐左右,要今晚在这秦宫安营扎寨,宁肯过把瘾死在安乐窝里,被樊哙死命阻止,于是沛公“乃还军霸上”。

《史记·留侯世家》云: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处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纣为虐。

要不是樊哙等人的这番建议,使刘邦按捺住欲望的小火苗,还军霸上、约法三章、安定民心,那么昔日吞噬了秦二世的阿旁宫,今天也必定是刘邦的葬生之地啊。

另外一件事就是樊哙在鸿门宴上,持剑盾闯帐去救刘邦了,这件事家喻户晓,就不多说了。回顾一下,樊哙直接或间接救过刘邦多次小命,按理说这样的救命恩人、大功臣、少年密友,为何闹到在临死之前要斩杀樊哙的程度?

斩杀樊哙

刘邦打江山时,樊哙拼死效忠,等刘邦坐了江山,樊哙又成为刘邦的得力干将。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谋反,他便帮助刘邦擒拿了韩信,就这么一个忠心不二的傻大个,或许因为太过相信刘邦,从来都没考虑过“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

在长期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与刘邦结下深厚的友谊,刘邦也把自己的小姨子,吕雉的妹妹嫁给了樊哙,两人关系更是远非其他人能够相比的。

但是刘邦打下的这个江山非常不稳固,身边一干人等频繁作乱,韩信、彭越甚至鲸布,曾经最信任的人都背叛了自己,成了敌人,刘邦百感交集,受到严重的精神创伤,一度病得厉害,将自己封闭起来不见任何人。

樊哙自然也没能逃过刘邦的猜疑,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刘邦立皇子刘建为燕王,命令樊哙以相国的身份辅佐刘建镇守燕地。此时有人在刘邦面前打起了小报告,说樊哙想起兵诛灭赵王。高祖听到后勃然大怒,气得差点没一命呜呼,命令陈平到军中斩杀樊哙。但是陈平很惧怕吕后,高祖都快不行了,这以后朝廷上听谁的还说不准呢。老奸巨猾的陈平多了个心眼,害怕吕后秋后算账,就没听刘邦的命令立即斩杀樊哙,而是把他押回了长安城。

押送的一路走得那叫一个慢悠悠,等到囚车到长安时,刘邦已经死了,就这样樊哙捡回了一条性命。

历代开国皇帝在打江山,需要兄弟时,都是满口兄弟长、兄弟短,义薄云天,兄弟自然也乐意为他两肋插刀。等到坐了天下,不需要兄弟了,兄弟再亲也不过是打工仔,实力雄厚的要防止坐大后窃取政权,就必须在其羽翼未丰时剪除。

所谓兄弟是需要实力、地位、精神对等的,一切以兄弟名义的利用都是耍流氓。


莫山主说历史


刘邦为何临死前要杀樊哙?这可是他的亲密伙伴兼妹夫呀。

想当初,樊哙跟随刘邦南征北战,抗章邯时,率先登城夺首功,鸿门宴时,怒闯军帐斥霸王。既有从龙之功,又有救驾之恩。正是他这种忠勇,使得刘邦对他无比感激与信任,特让樊哙 一直追随左右。

樊哙得以亲近刘邦的家人,娶了吕后之妹为妻,成为了刘邦的妹夫,与刘邦的关系更为密切了。

然而也这正是这种密切险些害了樊哙。

刘邦是一个较为无情之人,战乱中可以丢下妻儿,得天下后可以诛杀一切不信任的伙伴。正是因为如此,他对亲近之人如卢绾的信任显得更为稀缺,谁知道卢绾见到刘邦成为天子后,诛杀了如此多功臣,心里产生了自保念头,竟然暗通陈豨与匈奴以自重。这在刘邦看来,无疑是赤裸裸的背叛。

在刘邦看来,这样一个曾经坐卧不避的发小都会对自己有异心,那这天下更没有什么人值得信任了。因此,对樊哙,他也存了戒备心理。

恰在他病重时,有人向他进言:樊哙和吕后关系这么好,陛下若有不测,恐将对刘氏江山不利啊。

若说刘邦此时糊涂了,那倒不一定,在这个冷酷的人心里,刘氏江山正是第一位的,其余的都是浮云,什么结发夫妻,什么儿时玩伴,什么忠臣良将,不为刘氏江山所用,皆可弃之。

而他心里也很清楚,自己的老婆吕氏不是个善茬,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两人基本上是同一类人——冷酷。而且自己曾经在危乱中将她丢弃,立国后又另宠戚夫人。自己这一去世,吕后恐要掌权,留下樊哙这支力量,无异于给吕后增添实力。


所以,进言之人无疑搔到了刘邦的痛处,他立即下令让陈平明面宣旨,暗里把周勃藏在车上,以便出其不意斩杀樊哙。

从刘邦的缜密安排上可以看出,他之斩杀樊哙是头脑清醒,意志坚定的,是深思熟虑的。为确保江山稳固,他是必杀樊哙。

好在这位猜疑心重,杀伐决断的汉高祖也不尽得人忠心,前去执行任务的陈平与周勃有意两面讨好,特意拖延其事,只将樊哙押解进京,半途中,刘邦的死讯传来救了樊哙。

想当年,刘邦因樊哙鸿门宴中奋勇得生,思如今,樊哙却因陈周周旋方苟存。真不知是该叹息君权无情,还是要叹命运之诡。


钱多多读文史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下令杀掉救命恩人樊哙?

公元前202年,刘邦正式称帝,时年54岁,这是年富力强的中年走向昏聩老年的开始。何况,刘邦生性多疑,登上帝位后时刻疑心别人要造反,来抢他的皇帝宝座。

刘邦多疑的第一个牺牲品是燕王臧荼,他在刘邦称帝的这一年被刘邦以谋反罪名消灭。

接下来是韩信,在刘邦称帝的第二年被逮捕,罪名同样是企图谋反。5年后,吕后将韩信杀死于长安宫中,并且诛连三族。

赵王张耳幸亏是刘邦的女婿,他因涉嫌谋反被废除王位,不过保住了一条命。

公元前196年,当阳夏侯陈豨被逼反叛时,梁王彭越的部下曾劝彭越一同谋反,彭越犹豫着没有答应。刘邦得知此事,不但不表彰彭越的忠心,反而将他逮捕后处死。

最残忍的是,刘邦杀了彭越之后,为了威胁警告其他将领和功臣,竟把彭越的尸体剁成肉酱,再派人分赐给各位诸侯和功臣品尝。

彭越事件后,淮南王英布自知不能幸免,也被迫铤而走险,起兵反叛,结果被刘邦亲自统兵镇压,英布也死了。

就这样,在汉朝建立的短短7年之内,刘邦利用各种借口,把除了偏远南方而又势力弱小的长沙王吴芮以外的所有异姓诸侯王相继剪灭。

刘邦到了晚年,已经开始有些神经质,他疑心所有人都要反他,天下已经没有忠于他的人了,这也是古今中外所有独裁者的通病。

即使如樊哙,一直追随刘邦,建功无数,还曾经救过刘邦的命,再说他俩还是“担挑儿”,可刘邦也不信任他了。

刘邦的发小卢绾,在刘邦病重之时发动叛乱,刘邦让樊哙带兵前去平叛,樊哙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对刘邦说,樊哙计划等陛下百年之后,杀掉戚夫人和赵王如意,刘邦一听就火了,一个是自己的爱妃,一个是自己最喜欢的儿子。他于是让陈平和周勃一起去樊哙的军营,杀死樊哙,用周勃带兵平叛。

陈平在当时绝对是只老狐狸,他想杀了樊哙就得罪了吕后,自己以后没好果子吃,如果不杀樊哙那就得罪了皇帝,现在就没好果子吃。思来想去陈平想到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来到军营,把樊哙绑了起来,带回去让皇帝处置。

结果走到半道上就得到消息,刘邦驾崩了,大汉朝的掌门人变成了吕后,就这样樊哙总算捡回了一条命。

由刘邦想到了赵匡胤,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堪称古代中国解决皇权与将权的完美之作,可惜韩信们早生了1000年。


学馆


在古代,开国皇帝诛杀开国大将的事情屡见不鲜,原因大多都是功高震主,遭到君王猜忌,或者依仗军功,膨胀狂妄,为君王忌讳。

樊哙还比较特别,因为他是刘邦最信任的臣子之一,功劳虽高,也没到功高震主的程度,为什么刘邦还会对他痛下杀手呢?

樊哙和刘邦一样出身市井,以屠狗为生,两人是同乡,相识很早,交往也多。

刘邦起事之初,樊哙就同萧何、曹参等人拥护刘邦反秦,刘邦为沛公后,樊哙一直跟着他南征北战,樊哙骁勇善战,每逢战事,多为先锋,勇夺敌人首级。

《史记》中详细记载了几次战斗中,樊哙斩获敌人首级数量:

与司马夷战砀东,却敌,斩首十五级,赐爵国大夫。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击破赵贲军开封北,以却敌先登,斩候一人,首六十八级,捕虏二十七人,赐爵卿。

后刘邦先于项羽一步入关,欲依照“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称关中王,招致项羽的不满,设下鸿门宴,安排项庄舞剑时刺杀刘邦,樊哙依照张良的计策,持剑盾闯进主帅营帐,“西向立,凝视项羽,目眦尽裂,头发上指”,将项羽赏赐的酒一饮而尽,赏赐的猪腿用刀切片吃,须臾吃完,甚是豪迈,当面指责项羽听信小人谗言,错疑刘邦。

刘邦趁机以出恭为由离开营帐,从小路逃回汉军营中,留下张良向项羽谢罪,之前樊哙的一番指责,已经打消了项羽对刘邦的猜忌,也就顺势放弃诛杀刘邦的念头,也因此才说樊哙是刘邦的救命恩人。

刘邦立足关中后,楚汉之争拉开帷幕,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几乎都能看到樊哙的身影,身先士卒,英勇奋战,也因此屡次升迁,食邑不断增加。

刘邦称帝后,燕王臧荼、楚王韩信、韩王韩信、陈豨这些,异姓诸侯叛乱不断,樊哙随刘邦四处征讨叛军、因战功官至左丞相。

刘邦信任樊哙,一方面他是那种勇猛有余、心计不足的人,不会威胁刘邦的政权;更重要的是,樊哙娶了吕雉的胞妹吕嬃,两人就是连襟,所以刘邦一直视他为自家人,倚重他、信任他,樊哙当面顶撞自己也不介怀。

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刘邦信任樊哙是因为他是妹夫,猜忌他也是因为妹夫,这是什么情况呢?

原来是有人在刘邦病重的时候进谗言,说樊哙与吕后沆瀣一气,等到刘邦去世以后图谋不轨,刘邦早先就想废掉刘盈,立爱子刘如意为太子,奈何吕雉多方经营未能成功,吕后干政已经成为刘邦的逆鳞,如今听闻樊哙也加入吕后的阵营觉得事态严重了,当时樊哙正以相国身份征讨叛将,刘邦决定临阵换将,遂命周勃夺帅印,陈平诛杀樊哙。

周勃、陈平都是经历宦海沉浮的老臣,接到旨意后就开始商量对策,因为樊哙是朝之重臣、皇帝信臣,还是吕后的妹夫,如今皇帝在气头上喊打喊杀,万一气消了不想杀了怎么办?再者如今皇帝病重,他日掌政的必是吕后一脉,他们杀了樊哙,以后还能有好日子过吗。

于是,他们到达军营后,设计抓了樊哙,却没有诛杀,而是将他押回长安,他们一行走到半路,刘邦就驾崩了,樊哙算是逃过一劫,回到长安后,吕后下令恢复其爵位和封邑,后安稳的度过了余生。


史论纵横


刘邦手下有位将领很牛,很凶猛,猛到什么程度呢,猛到他进来之后,连项羽看到他都紧张,时刻保持着戒备状态,这位牛人就是樊哙。只可惜老婆娶错了,连累自己差点被杀,虽然自己后来是躲了过去,但是老婆儿子还是被大臣杀死了。很是可惜。算了还是先看下他的出场背景

鸿门宴的故事都听说过,说的是秦朝末年,刘邦先打进了函谷关,引起了项羽不满,当时项羽有40万大军,刘邦只有10万人。其实即使两个人的军队数量反过来,刘邦也打不过项羽,更何况还差距这么大。真实的情况其实不是项羽请刘邦吃饭,而是刘邦为了避免被干掉,一大早就来到了项羽军营中请罪,然后晚上项羽又请刘邦吃了一顿,因为地点在鸿门所以称为鸿门宴。

项庄舞剑

宴会上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范增让项庄武剑刺杀刘邦,项伯呢反过来保护刘邦,这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来历。哎,如果不是项伯,项羽怎么可能最后被刘邦击败呢。张良一看这样不行啊,赶紧出去把樊哙叫了进来。

史记上说,樊哙拿着剑和盾牌,眼睛瞪着项羽,头发都竖了起来,眼角都要裂开了。项羽也紧张的\n \n握着剑,你是谁干什么呢,知道樊哙身份后,赏了一杯酒和一个未熟的猪腿,然后樊哙还对着项羽说了一段话,刘邦劳苦功高,你不仅不赏还想杀他,如果这样的话,那下一个灭亡的就是你的了。樊哙的举动和言辞把项羽打动了,刘邦趁机溜了出去,跑回了大营,这次刘邦得救多亏了樊哙。

屠夫出身

根据史记记载,樊哙是沛县人,杀狗的,至今在徐州还有樊哙的后人以杀狗为业,持续了两千多年了,是当地的一道美食。

樊哙

刘邦嫡系

樊哙和刘邦从年轻时就熟悉,刘邦起兵反秦时,樊哙就是刘邦的亲信,跟着刘邦东征西讨,樊哙的官位不是靠刘邦赏的,都是自己真刀真枪挣回来的。这个史记中都有记载,每次斩首多少,封什么样的爵位,这都是樊哙拿命拼来的。

进入咸阳之后,大家都被咸阳的繁华所吸引,在加上宫里众多的美女,刘邦是流连忘返,还是樊哙劝诫刘邦,不要贪图享乐,刘邦才撤出的。

之后的鸿门宴刚才介绍过了,樊哙在这个事情上立了大功,封樊哙为临武侯。

刘邦樊哙

东征西讨

樊哙属于将才,不是帅才,打仗很勇猛,是刘邦手下最勇猛的将士,他打仗经常带着人率先登城,斩杀俘虏敌军。

平叛主力

当年为了击败项羽,刘邦封了很多异姓王,这个时候双方没有共同的目标,分歧越来越大,加上刘邦不断开始清洗项羽的旧部,导致了异姓王开始造反,这个时期樊哙成为了平叛的主力。

史记说是,樊哙跟随汉高祖刘邦讨伐燕王臧荼,樊哙俘虏了臧荼,平定了燕地。韩信被封在楚低,刘邦怕他造反,想把韩信抓起来,这事又是樊哙刘邦办的。

樊哙一身带兵打败了七支部队,攻下五个城池,平定六个郡,五十二个县,俘虏了十二位将军。

吕后

死里逃生

樊哙一生对刘邦是忠心耿耿,还娶了刘邦的小姨子吕后的妹妹做老婆,俩人成了亲戚关系。但也是这层亲戚关系,差点让樊哙死掉。

刘邦的发小卢绾,在刘邦病重之后发动叛乱,刘邦让樊哙带兵前去平叛,樊哙前脚刚走,后面有人对刘邦说,樊哙计划等陛下百年之后,杀掉戚夫人和赵王如意、刘邦一听就火了,一个是自己的爱妃,一个是最近喜欢的儿子。把陈平叫了过来,让他和周勃一起去樊哙的军营,杀死樊哙,让周勃带兵平叛。

陈平这个是人,在当时绝对是只老狐狸,他都算计好了,杀了樊哙那就得罪了吕后,自己以后没好果子吃,如果不杀樊哙那就得罪了皇帝,现在就没好果子吃。思来想去陈平想到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来到军营,把樊哙绑了起来,带回去让皇帝处置。

刘邦临终前想杀樊哙

结果走到半道上就的到消息,刘邦驾崩了,大汉朝的掌门人变成了吕后,陈平心想还好没杀樊哙,要不然自己命就没了。就这样樊哙总算捡回了一条命。

妻儿被杀

樊哙虽然在刘邦手下死里逃生了,但是他妻子和儿子的结局并不好,特别是他老婆,吕后的妹妹吕媭,仗着自己姐姐是太后,为所欲为,得罪了太多的人。吕后死后,陈平周勃等大臣诛杀了吕氏家族,就是在这次动乱中,樊哙的老婆吕媭被大臣乱棍打死了,他和樊哙共同的儿子也被大臣所杀。

据说是樊哙留下的配方

樊哙后人

汉文帝继位之后,觉得樊哙的功劳还是很大的,所以让庶出的樊市人继承了樊哙舞阳侯的爵位。樊市人去世之后,樊市人的儿子樊他广继承爵位,不过没多久被人告发,说樊他广不是樊市人亲生的,没有权力继承爵位,樊他广被夺去爵位贬为平民,就这样樊哙的爵位正式被废除。

此后樊哙的后人,就又干起了樊哙的老本行卖狗肉,而且人家有祖训,只做生意不做官。至今已经2000多年了,在徐州一代很有名气。


嘉佑风云


刘邦临死前,下令杀掉救命恩人兼连襟的盖世名将樊哙,主要是其疑心在作怪。

众所周知,刘邦是个善于纳谏、善于用人、功于心计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在长达四年的楚汉争霸中战胜强大的对手项羽,建立大汉王朝。

但是,建立汉朝后,刘邦卑鄙的本性开始展露出来,他因为出生微寒,自卑心里驱使下,多疑而多虑,为了确保自己打下的江山能让子孙万代传承下去,他不惜开始大肆屠杀功臣。于是乎韩信、英布、彭越等一个个功臣良将都成了他的刀下鬼。到了刘邦晚年时,随着朝中原封大王的一个个被诛杀,这个时候非刘氏宗族的异姓王已经是稀有动物了,只剩下燕王卢绾和长沙王吴臣是“例外”了。

而陈豨被逼造反逃到匈奴后,刘邦并没有放过他。他派出的“夺命杀手”是周勃。周勃果然不愧是刘邦最得力的部将之一,他利用“和亲蜜月”和还处于摇摆中的匈奴人“中立”,然后,集中火力很快就消灭了陈豨这个反革命团伙。

但周勃回到朝廷后,马上递给刘邦一个奏折:燕王有造反的迹象啊!

刘邦一听,一方面派出了手下两个亲信审食其和赵尧去燕地搞调查,另一方面下诏书召卢绾入京。

接到诏书后,卢绾就犯难了,去还是不去,让他左右为难。最终他的心腹手下都力劝他千万别去自投罗网。于是怕极了的卢绾最终还是决定拒绝入京。

审食其去调查也只是走了一下过场,然后抓住卢绾不肯去京城问题上大做文章,直接上奏:卢绾不肯来京城,其造反之心已昭然若揭。

刘邦听了后,大怒,来了个先斩后奏,立皇子刘建为燕王,然后再派出他的连襟樊哙带兵去平定卢绾。

然而,樊哙不会料到,走到半途时,他自己也将面临人生中的一场大浩劫。

原来,樊哙带兵出发后,刘邦手下一个亲信侍卫,因为当年一点个人私怨而忌恨樊哙,又见病重期间的刘邦对戚姬很是怜爱,对吕后大为反感,甚至一见到吕后和太子就会发起无名的火来,深恶痛绝的态度很明显。于是这个侍卫就乘机进谗言,说吕后和樊哙因为“血缘”关系,他们“勾搭”在一起,准备等陛下您死了之后,谋权夺位,让刘氏天下变成吕氏天下。

此时已病入膏肓的刘邦听了大吃一惊,他心里叹道:看来这年头除了自己,真的没有一个人可以相信了。于是,他马上把陈平和周勃两大心腹叫来。让他们两个马上去把樊哙的人头提来见他。

陈平和周勃哪里料到刘邦突然要杀他的连襟,这一惊非同小可。但刘邦此时已是“难得糊涂”了,知道再劝也没有用。于是他两人合议了一下,决定把刘邦的“砍人头”先变成“抓住人”。

而事实也正是因为他们两个私自变通,才最终保住了樊哙的性命。因为刘邦不久就撒手西归了。

刘邦死后,樊哙因为有吕后的“庇护”,自然很快也就无罪释放了,最后得已经善终。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樊哙虽然是刘邦的救命恩人,但也是吕后的妹夫。刘邦临终前担心他帮助吕后转权杀害戚夫人和赵王如意,所以想杀掉樊哙。

有人说刘邦忘恩负义,心狠手辣。其实,刘邦心狠手辣,都是对自己的潜在敌人。他绝不会无故杀人的。

在刘邦消灭项羽,建立汉朝后,他的主要目标就是保证刘氏江山长治久安,消除那些未来的隐患。

首要的隐患,当然是那些异姓诸侯王。于是刘邦杀韩信、彭越、英布,废张敖,逼反卢倌、韩王信,把异姓诸侯王全部剿灭,同时大封同姓王。

等到异姓王清理干净了。刘邦的主要矛盾编程对自己的老婆吕后一党。吕后比刘邦年轻,家族势力也不小。刘邦害怕这个老婆在自己死后会威胁到刘氏江山。再说,他更宠爱戚夫人和赵王如意,一度想废除吕后生的太子刘盈。但吕后找到了张良出谋划策,请了商山四皓为太子当羽翼,刘邦只得放弃。

既然太子刘盈不能废除,刘邦对吕后及其党羽更加警惕。在他临死前,因为听说樊哙和吕后同谋,打算在刘邦死后害死戚夫人和如意。刘邦到这一步,对自己的江山无法完全掌控了,他只想保护自己的女人和孩子。于是,他派自己一党的陈平和周勃去杀掉樊哙。

可惜两人在半路上,因为觉得刘邦快死了,死后吕后必然掌权,自己若杀了樊哙估计也得完蛋。于是他们怂了,没有杀樊哙。

后来,事情和刘邦担心的完全一样。他死后,吕后掌权,不但残杀了赵王如意和戚夫人,还把刘姓诸侯王一个个剥夺,而改封吕姓诸侯王。幸亏陈平周勃比较老奸巨猾,等到吕后死后再翻身,把吕姓诸侯王也给灭了。

说句笑话,要是樊哙死得比陈平周勃晚,这汉朝最后变成啥样,还真不好说……


巴山夜雨涮锅


刘邦下达杀掉樊哙的命令,主要原因是当时出现了一个传闻,说是手握兵权的樊哙要举兵,诛杀与吕后对立的戚姬和刘如意母子。

戚姬是刘邦的宠妃,刘如意是他们夫妻两个的爱子。刘邦晚年十分担心自己一旦死去,生怕戚姬母子随之也会遭遇不测。为此,刘邦煞费苦心得分封刘如意到赵地为王,由忠诚耿直的周昌辅佐赵王,让他远离帝都长安的政治斗争漩涡。


能做的都尽量做了,但刘邦心里仍然极为放心不下。恰巧这时又传出樊哙举兵的消息,已经有些老糊涂的刘邦情急之下,竟然不去做进一步的调查求证,当即命令陈平去斩杀樊哙,提头回来复命。

刘邦作出这样的决策,除了太过于爱护戚姬母子,情感上关心则乱外,还有一层比较符合正常逻辑的理由——樊哙是吕后的亲妹夫。

牵着这层亲戚关系,由亲妹夫出手帮姐姐铲除政敌,不是也合情合理吗?

说到这里,小编先来理一理汉朝初年的政治势力格局。

汉朝建立之初,把持顶层政治权力的,除了刘氏宗亲外,主要还有三股势力:

一是异姓诸侯王。这部分势力以韩信、彭越、英布为代表。他们在楚汉战争的过程中立有赫赫战功,因功受封了帝国将近三分之二的版图,而且手底下掌握着大量的土地、人口和兵权,是威胁汉朝中央政府的最不稳定因素。

二是吕氏外戚集团。吕氏亲族以吕后为中心,以支持和巩固吕后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为奋斗目标。吕后性格强悍,政治手段十分阴狠毒辣,在反秦灭项的战争岁月,没少给丈夫刘邦出力。


三是丰沛功臣集团。这些是刘邦起兵初期,在故乡丰县、沛县一带拉扯起来的造反班底,代表人物有萧何、樊哙、曹参、周勃等。他们打小与刘邦一块长大,一块游荡吃喝,“革命意志”最坚定,打起仗来也最卖力,是刘邦最信得过的一帮人。

尤其是跟着刘邦“有酒一块喝、有狗肉一块吃”的樊哙,生性勇猛,攻城略地、冲锋陷阵,是刘邦阵营中最给力的一把好手。俗话说功高不如救驾,而这个杀猪屠狗的樊哙,正是对刘邦有救命之恩的护驾功臣。

当年项羽摆下鸿门宴,项营谋士范增设下计策,安排了一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精彩好戏,只等项庄剑锋所指,沛公刘邦命丧宴席。

生死时刻,是樊哙手持宝剑、挺着盾牌,强行闯入鸿门宴搅局,成功转移了项羽的注意力。随后,刘邦借“尿遁”逃离险境返回汉营,途中紧随护送的还是这个樊哙。

樊哙立下如此大功,自然在刘邦眼里要高出其他人一等。况且樊哙娶了吕后的妹妹,按辈分关系算起来,刘邦与他还是亲密的“连襟”。


然而,刘邦对樊哙,由亲密到不信任,再到刻意戒备,最后竟然恶化至严令斩杀!这当中的转变,还是脱不开樊哙是“吕后亲妹夫”的这个身份。

西汉初立,刘邦生怕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一不小心被人夺了去,于是着手去除一系列影响汉朝稳定的潜在威胁。

威胁最大的,当然还是手里有地、有人、又有兵的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而要剪除诸侯王,最保险的做法,自然是先联合外戚、功臣两家,人多势众得斗倒诸侯王一家。因而一个消除诸侯王对汉朝中央威胁的共识,自西汉刚一建国,就在刘邦、吕后、萧何三人中达成了。

要想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多吃草。刘邦剪除韩信、彭越、英布的行动,在所难免得要加强吕后的政治权力。等到诸侯王一个个相继死去,回过神来的刘邦发现,吕氏外戚集团已经呈现尾大不掉的势头。


更要命的是,由于吕后在杀韩信、杀彭越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铁腕残忍手段,连边上的丰沛功臣集团也感到深深的恐惧,从此不敢得罪强悍的吕后。

唯有同时身兼“吕氏外戚集团——吕后妹夫”,和“丰沛功臣集团——刘邦发小”的樊哙,算是活得比较舒心,在刘邦和吕后面前都能混得开、说得上话。

刘邦生前,也曾尝试通过用刘如意取代刘盈的方式,消除外戚集团对刘氏江山的潜在威胁。可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遭到了吕氏外戚和功臣勋贵的激烈抗议,甚至连刘邦最为信任的张良也站到了太子一边,可见此时的吕后势力该有多大!


刘邦的内心是苦闷的,眼看身边的戚姬和刘如意难以周全、朝不保夕,自己又年老体弱、死期将至,不能长长久久得守护他们。心烦意乱的当口,又听到樊哙举兵的流言,一气之下就下达了斩杀樊哙的命令。


剧透历史


刘邦和樊哙的关系不一般,他们两个是连襟,两个人都是娶的吕公的女儿。刘邦娶的是老大吕雉,樊哙娶的是老二吕嬃。

后来刘邦开始起义,反抗秦王朝了。樊哙是第一批支持刘邦起义的人,两个人的关系当然不一般了。

最重要的是樊哙曾经在鸿门宴上救过刘邦的命,当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张良把樊哙叫进去,给刘邦解了围,最终刘邦才逃此一劫,回到灞上的。

那么既然樊哙对刘邦如此的重情重义,为何刘邦临死前要杀死樊哙呢?

说起这件事,就不得不说刘邦的爱子刘如意了。

刘如意是刘邦和最宠爱的妃子戚夫人生的,甚至刘邦还一度想把吕雉的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给废掉,换成他和戚夫人生的儿子刘如意。

虽然这件事刘邦最终没有做成,但是,也正是这件事让吕雉和戚夫人结了仇怨。

刘邦怕自己死了之后,吕雉会加害刘如意。

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刘邦听说,等他一咽气,樊哙就会带领大军,从燕国杀到都城来,把刘如意给处死。当时的樊哙奉了刘邦的命令,去剿灭异姓王卢绾去了。正好樊哙手里有军队,刘邦就信了。

那时候的刘邦已经躺在床上,就要奄奄一息了。他一听说等他死后,有人要害他最喜爱的儿子刘如意,他就急了。也不管这个消息是不是属实,他就命令最为信任的大臣,陈平和周勃,赶紧到燕国把樊哙的人头给拿来。

在这里我们声明一下,樊哙绝没想过要杀刘如意,这都是有人在栽赃给樊哙。

还好,那时候陈平多留了一个心眼。

他在去燕国的路上就给周勃说,这个樊哙我们绝对不能杀,你看刘邦很显然活不了多久了。万一刘邦一蹬腿,上台的就是吕后,吕后和樊哙那可是亲戚呀。

若是我们两个杀了樊哙,肯定距离死亡的时间,也没多久了。

所以,我们是最好放慢了脚步走,目的就是想等刘邦快点死。可是,当他们到达燕国见到樊哙之后,还没有听说刘邦死的消息。

等他们把樊哙抓到囚车里在回去的路上,他们得到了刘邦去世,汉惠帝刘盈登基的消息,两个人心里的那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幸好没有杀樊哙呀,否则,灭族的可能性都有。这就是为何刘邦要杀樊哙,樊哙最后没有被杀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