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記憶:美麗金洞白水河,見證發展70年!

走進金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紀念石帶你看的山是那麼青,水是那麼綠。白水河作為金洞的母親河,從歷史深處走來,養育著金洞,滋潤著金洞,見證著金洞的變遷,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這70年。金洞管理區位於湖南永州東部,湘江支流白水河中上游,白水河直貫全境。白水河養育著635平方公里的金洞,作為金洞的母親河,白水河是金洞的靈氣所在、命脈所繫。新中國成立70週年以來的白水河,主要經歷了三個歷史時期,即生存需求階段、修復治理階段、和諧發展階段。

永州記憶:美麗金洞白水河,見證發展70年!

新中國成立之初,社會主義建設剛剛拉開帷幕,金洞白水河用最原始的狀態為金洞人民提供“養分”。為了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當時的水利工程不斷上馬,水利建設如火如荼,以此達到“靠水吃水”發展農業生產,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當時的金洞境內共建有水庫9座,灌田9650畝,河壩734處,水輪泵裝機121臺,機電排灌和抽水機站89處,山平塘515口,水利有效灌溉面積3.8萬畝,水利總投資達3億元。為充分利用水能,掀起了小水電建設高潮,金洞境內共建成電站23處,全區投產運行的電站總裝機106463千瓦。這一階段的水利建設以滿足需求為主,為當時的農業生產、林業生產和群眾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時也為水利事業的後續發展儲備了條件,夯實了基礎。但是,這一階段對水資源的過度使用,大肆破壞和環境汙染,對白水河造成了“嚴重傷害”。一是小水電站攔河築壩,造成河道斷流、雜草叢生、部分漁類資源近乎滅絕。二是挖沙開礦破壞山體、毀壞山林、汙染河道,諸多的名木古樹都被過度砍伐。三是林木結構單一(基本以杉木為主),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這些歷史遺留問題,都倒逼著金洞把生態保護好、把母親河守護好當作第一責任和根本任務。

永州記憶:美麗金洞白水河,見證發展70年!

水利是命脈,但白水河這條母親河“病了”,特別是水土流失方面曾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改革開放以來,金洞在水土保持中積極採取綜合治理措施,封山育林、生物治理、開挖防洪溝、建排洪閘工程等。1980年起,開展人工造林,1982年全面調查境內水土流失情況,編制初步規劃,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方法綜合治理。截止2011年,境區內退耕還林面積10萬畝,封山育林8萬畝,人工造林40萬畝,森林覆蓋率由改革開放前30.5%上升至67.6%,到2018年到了87%以上。完成河堤護砌2.2萬米,興建淤池壩2600處,營造水土保護林8.7萬畝,治理坡耕地6000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萬畝。同時,積極開展防汛抗旱工作。對境內各型水庫,進行科學蓄水,充分發揮調洪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全區總蓄、引、提水量為3.77億立方米。

進入新時代,金洞明確“凡是破壞生態的事,一律剎車、一律禁止、一律不幹”,真正“把水還給水,把山還給山”,堅定守護好一方綠水青山。同時,將白水河作為樣板河流進行了重點打造,全面實行河長制,共投入資金1.7億元。按照“水資源、水環境、水景觀”三位一體方式進行全面打造,挖掘金洞特色,通過梳理水陸格局,實施岸坡防護、生態駁岸、提升城區防洪工程等措施,將白水河打造成兼具水系蓄水、水質淨化、雨洪調蓄和水源涵養功能於一體的生態景觀河流。

永州記憶:美麗金洞白水河,見證發展70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金洞在經歷了“以水利養水利”到“保生態護水利”的階段後,痛定思痛,結合金洞“水綠、天藍、空氣好、資源豐富”的生態優勢,牢牢把握“做山水文章、創生態效益”的旅遊定位,全力推進綠色發展,努力打造特色區域經濟。按照“中心城區的後花園”、“生態文明的先行示範區”的目標,打造出全國首個楠木主題公園。白水河在綠色發展上綜合發力,做出了效益、做出了規模。一是在水中,做成了“金洞漂流”知名品牌。二是在水邊,培育了“水上樂園”“溼地公園”,打造出了“白水河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三是在岸上,打造楠木特色康養小鎮、中國楠木之鄉。白水河的綜合發力,讓金洞的長足發展插上了翅膀。現有金洞國家森林公園、白水河國家水利風景區、3A級楠木主題公園、金洞猛江河國家溼地公園、金洞漂流、玉苑天成生態旅遊園、鳳凰花卉苗木觀光園等休閒旅遊景區以及農家樂、森林人家、農林業觀光園等旅遊接待點150餘處,特色旅遊文化村2個、3-5星級鄉村旅遊接待點10餘個。2017年,金洞林場被湖南省林業廳納入湖南省第一批森林康養試點示範基地,玉苑天成生態文化產業園被評為湖南省五星級休閒農業莊園和湖南省五星級鄉村旅遊區,在楠木主題公園內成功舉辦“魅力金楠 唱響中國”首屆森林音樂會。2018年,成為國家森林康養試點基地,中國楠木特色小鎮,全年接待遊客80.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2億元,快速帶動了金洞第三產業發展,其中新增就業和安置農村富餘勞動力1000餘人,帶動3000餘名貧困人口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