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亞:成長與教育的一二三四五

11月13日中午,很榮幸近距離聆聽了陳小亞老師的講座。陳老師年過7旬,卻精神矍鑠,兩個多小時的講座裡滔滔不絕,不停得寫板書,沒有喝水,全程站著。講座內容非常有價值,所以我把它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

陳小亞:

上海資深兒童及青少年家庭教育研究專家,上海兒童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心理諮詢行業協會理事,上海12355青少年公共服務平臺專家委員會成員。

陳小亞:成長與教育的一二三四五

陳小亞老師

以下內容為本人通過講座筆記整理,未經陳老師個人授權。

講座主題:成長與教育的一二三四五

陳老師和大家分享了自己20多年來從事兒童研究和教育的心得,他說分享的不一定都對,因為知識是會迭代的,但希望能對大家有一定的啟發和影響。

何為一?一條主線:孩子總是積極和主動地參與自身的成長。

現在社會上有“普遍的育兒焦慮”,其實大可不必。每一個孩子的天性是積極而主動地參與自身的成長。孩子不是容水的容器,而是帶點燃的火把,孩子本身的基因就是那個火把。孩子的基因生下來就存在,教育要做的就是把基因中的可能性挖掘出來。

何為二?二個維度。

父母對於孩子教育的兩個主要任務是:

第一,保護好他的創造力

第二, 在保護好他的創造力的前提下,教孩子適應社會。

根據這兩個維度,由於孩子的要求和父母的要求總是不一樣,所以又有了教育中的4個模式:權威民主型、專制型、溺愛型和冷漠型。

陳小亞:成長與教育的一二三四五

何為三?三大領域。

孩子的成長和教育中最重要的三大領域:

第一重要的領域是:運動。運動是生物生長的基礎。什麼叫動物?動物、動物,不動還叫動物嗎?人也是一樣的!保持每天的運動量,什麼樣的才叫運動?心跳達到120,運動時間持續45分鐘,大汗淋漓。這樣的運動每週至少三次。

第二重要的領域是:交往。這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的社會基礎。交往中蘊含著情商、謀略、智慧等等。

第三個領域才是:認識(學習)。而學習又不僅僅指課堂中的學習。實際上,課堂上的知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生活中還有大量的無字書需要孩子學習。

但遺憾的是,現在很多的家長,把這三大領域的重要性都顛倒了,認為學習,尤其是課堂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講到這裡,陳老師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

怎麼樣的孩子才算養育成功?如果你的孩子能夠感受幸福,那麼你的養育就很成功了。

幸福是什麼?這是非常抽象的一個概念。感受到喜悅的生活,專注的生活,有意義的生活,可以叫幸福。

那麼意義哪裡來?有太多的孩子到心理諮詢室來,覺得自己找不到人生的意義。

所以要讓孩子學會閱讀,愛上閱讀。閱讀是什麼?閱讀是通過歷史和前人的對話,和大咖的對話,通過閱讀可以讓孩子賦予自己生活的意義

有些家長和陳老師反映,自己的孩子不好好讀書,就愛看課外書,家長特別生氣,就把孩子的課外書都撕掉了。陳老師表示痛心疾首:“你這是把一個好苗子踩死了。”

同時陳老師還說,文化是有

勢能的,先進文化一定會影響落後文化。所以作為家長,要愛惜你孩子的閱讀習慣,不要擔心他看課外書看壞了。教育一定是順勢而為的。

何為四?四個背景。

陳小亞:成長與教育的一二三四五

背景一:家庭。這個大家都知道。

背景二:夥伴。陳老師特別強調了夥伴的重要性。

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孩子要學習交朋友,如果他能交到親密朋友,那是他一生的幸事。有些家長會和孩子說,某某某成績不好,不要和他做朋友,但孩子之間的關係都是有故事的。夥伴關係的背後是信用、友誼、犧牲、忠誠等等。你所有想要孩子具備的品質都在這個背後。夥伴之間的滋養是父母無法給予的。所以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和你說,要請某某同學來家裡,你要覺得很高興(這裡全場大笑)。

背景三:機構。這個機構包括學校、部隊、企業、單位等等。

孩子在機構中找到歸屬感,學習到如何在集體中掙得別人的尊重,他在集體中的地位。所以一個好的校長不可能不關心學校的校風,因為校風會影響學校裡許許多多的小團體。

背景四:媒體。我們現在的孩子都是生活在媒體中的,書本也是媒體,紙媒。互聯網時代應對媒體,陳老師認為有兩點要注意:

第一是正確應對遊戲,你要知道孩子沉迷遊戲總歸有其他的原因的,遊戲有它的價值。

第二還是鼓勵孩子多閱讀,學習用網絡來學習。

何為五?黃金五年。

陳老師很風趣得說,如果有一天你被孩子頂嘴,那恭喜大家,你的孩子長大了!

什麼時候最好教育?5/6歲之後(此時有了基本的社會功能),12歲之前(10/11歲左右)。這段時間父母自帶光環,有權威,孩子自帶積極性,非常想被表揚。這就是黃金五年。

在黃金五年裡,是培育孩子社會需要的品性的最佳時間,如情緒管理,時間管理等等。

但這段時間父母突出的問題是:父母親濫用權威。

作為父母,你要會說話!要及時給予孩子表揚,表揚裡面要有內容,空洞的表揚是沒有價值的。

講座結束後,有一段非常踴躍的問答時間。期間陳老師也妙語連珠,我感悟最深的兩點是:

1. 任何負面事件背後都有正面價值。作為家長,你要善於發現,負面事件背後的正面價值。

2. 小年齡孩子出現打人事件,不必過於苛責孩子,孩子需要學習新的溝通方法,你要教他新的方法。告訴他,用說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他學會了,給他鼓掌。推薦《兒童技能教養法》和“焦點解決”的書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