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名村店张阿尚

阿尚村地处店张办西南约5公里处,东邻西西张村,西接礼泉莫耳村,北倚礼泉安乐寺村,南与小南村连畔。全村8个村民小组,650户,2600人,耕地面积4317亩。全村由东村、西村、五家庄三个自然村组成。

兴平名村店张阿尚

相传,这个村子已有大约500多年的历史,在很早以前此地为北莽塬区,杂草丛生、无人居住。后来随着鲁姓家族搬入此地之后,就纷纷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辛勤耕耘,使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多年以后人们就开始给自己的村子提个名字,在大家的一致同意下,起名为阿尚,阿的意思为统一,尚的意思为高尚。阿尚村以鲁姓家族为主。

兴平名村店张阿尚

村东,南门外有一株古老的皂角树,高二十米,树冠周长近五十米,郁郁苍苍,荣枯天成。据老人们讲,村名和这株古树与一代女皇武则天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兴平名村店张阿尚

大家都知道,清末慈禧太后被尊称“老佛爷”。其实,武则天做皇后时,尊为天后,与唐高宗并称“二圣”,亲近的人就尊称她“阿婆”。“阿”在这里发wo的音,武则天百年之后和唐高宗合葬在长安向西一百七十里的乾州,乾陵当地民间俗称作为“阿婆坟”。

兴平名村店张阿尚

相传,武则天入宫以后,老家的一枝族人迁到长安附近定居,就是阿尚村南五里的小南村。这个村子全村人都姓武,无一家杂姓,是“阿婆”武则天的娘家。唐朝时,阿尚村北边是古代的肖河,渡口在店张驿站西边不远的地方,武则天从长安城回娘家经常沿肖河乘船回来。

据说,有一年的清明时分,武则天乘船回乡祭祖,下船走上陡坡,眼前看见一个村落,老百姓夹道欢迎,齐声诵唱:“肖河大开,阿婆上来”,“肖河大开,阿婆上来”…正是这次迎接“阿婆”,后来这个村子改名“阿上村”,再后来,民风尚德,就改为现在的“阿尚村”了。欣喜的村民请阿婆在村子歇歇脚,让百姓沐浴皇恩浩荡。看到这里民风淳朴,村落整洁,阿婆很高兴。站在村东南门外,右侧是打谷场,角上有台石碾子,农夫们正在给打谷场边栽树;左侧是一个池塘,水光潋滟,勤快的农妇们在浆洗衣服。好一幅祥和美好的田园景象,阿婆从栽树的农夫手里选了一棵皂角树,亲手栽种,她希望这个好客祥和,整洁干净的村子更加美好。

后来,阿婆武则天亲手栽种的这棵皂角树长的很快,第三年就结满了皂角,再赃的衣服经阿婆皂角树的皂角洗过都会神奇地焕然一新。阿婆高寿,八十二岁魂归乾陵,她一生追随过唐太宗,做过唐高宗的皇后,做过两个儿子的皇太后,后来索性自己做皇帝,甚至改国号周。但是,她是个明白人,最终,她还是把皇位交还给了李唐,遗言改回自己皇后的身份。乾陵无字碑给后人留下多少猜测和遐想,阿尚村南门外池塘在阿婆离世后也莫名其妙地渐渐地干涸了,那株阿婆亲手栽的皂角树却一如既往地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一千三百年过去了,阿婆皂角树见证了阿尚村四十万个日起日落,朝代更替,它早已成为一棵神树,庇护着村民的平安。

一代女皇武则天在历史上青史留名之一的功绩是她发展科举,重用寒门,这一点也对阿尚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阿尚村有五六百户人家,鲁姓居多为主体,孔孟南吕四姓为辅,民风向来重视教育。鲁姓源出周朝皇家姬姓,奉周公姬旦为始祖,孔孟更是万世师表。常言道,树冠如盖出贵子,拜阿婆皂角树的福荫,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阿尚村已经走出去将近两百个大学生,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甚至世界各地,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

兴平名村店张阿尚

阿尚村的社火历史悠久,形式新颖、表演独特。从单个节目来看,设计奇妙。如《只生一个好》杆芯高而挺拔,设计新颖,造型独特,寓宣传教育艺术欣赏为一体;《千里送亲娘》,在刀刃上昂立艺人,惊而不险;《西湖送伞》设计的更为巧妙,伞顶上站青白二蛇,伞不停地旋转,动中有静、潇洒自如,宛如空中浮云。《蝴蝶杯》和《罗家山》,是在杯口和戟鞭上各立一人,鞭在悠悠地颤动,犹如鸟儿扶弄柔软的树枝。从整个社火的整体阵容上来看,充分表现出高中有悬、悬中有妙、妙中有美的特点。使社火这项传统民间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兴平名村店张阿尚

兴平名村店张阿尚

兴平名村店张阿尚

阿尚村的社火在继承和发扬中,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的创新,而且为古老的社火增添了新鲜血液和艺术魅力,给人以赏心悦目,催人奋进之感。该村社火曾被中央电视台拍摄了许多精彩镜头。

兴平名村店张阿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