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中平接受重慶日報專訪

丁中平接受重庆日报专访

區委書記丁中平在接受重慶日報專訪時表示

把防止返貧擺在重要位置

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最艱鉅的任務是脫貧攻堅。這是一個最大的短板,也是一個標誌性指標。如何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5月7日,區委書記丁中平在接受重慶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要把防止返貧擺在重要位置,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讓貧困群眾實現高質量脫貧和穩定增收,是當前最為緊迫的任務。

在談到如何嚴把貧困退出關時,丁中平說,如果說精準識別是精準脫貧的重要關口,那麼精準退出就是精準脫貧的最後一道防線,直接影響著脫貧攻堅的成敗。南川將把精準退出工作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任務,嚴格把握政策標準,做好研判識別工作,確保實現零錯退。

具體做法:一是人手“一把尺子”。把《扶貧手冊》作為工具書,扶貧幹部人手一冊,其中明確貧困戶退出的具體標準和操作流程。同時加強培訓,讓每一名扶貧幹部都熟練掌握“四進、七不進”“一出、三不出”“八步、兩評議兩公示一比對一公告”等政策標準,做到心中有數、手中有尺。

二是運行一套制度。實行簽字背書制度,各鄉鎮(街道)簽訂承諾書,並由主要領導在貧困戶退出名單上簽字,嚴格實行“誰把關、誰簽字、誰負責”;實行每月一通報制度,每月對數據質量進行排位通報,動態監測、比對分析,及時糾偏糾錯;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度,在全市率先對貧困村黨組織開展脫貧攻堅專項巡察,對連續排位靠後的啟動問責;對因數據質量問題排名靠後的幫扶單位主要負責人、鄉鎮(街道)黨政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進行約談。

三是構築一道防線。貧困戶退出時,由發改、財政、教育、住建、衛生健康等部門進行大數據比對、聯合審核,確保應退盡退、應扶盡扶,打牢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礎。

就不斷激發貧困群眾的鬥志和幹勁,充分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這一問題,丁中平說,習近平總書記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視察時,勉勵鄉親們要一起奮鬥,努力向前奔跑,爭取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南川將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在扶志和扶智上下功夫,通過思想教育、文化惠民、典型示範、教育脫貧等六大行動,為貧困群眾“精神脫貧”搭建平臺,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思想,用榜樣的力量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志氣。同時,建立“先幹先得、多幹多得、不幹不得”的正向激勵機制,改進財政資金補助方式,除低保兜底發放現金外,其他扶貧措施都要與貧困群眾參與掛鉤,原則上不直接發放錢物,更多采取以獎代補、事後獎補、勞務補助等方式,引導貧困群眾積極投身生產發展中,對不等不靠,通過自力更生實現穩定脫貧的脫貧戶給予表彰,真正實現既讓幹部動起來,也讓貧困群眾奔跑起來。

針對如何授人以漁,加大“造血式”扶貧力度,丁中平說,產業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南川將力爭在每個鄉鎮、街道形成2-3個農業主導產業、每個貧困村發展1-2個特色產業,全區實現有貧困人口的村(社區)全部建立扶貧資金使用利益聯結長效機制,具備和部分具備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全部實現增收目標。

具體而言,南川將引導各類經營主體圍繞方竹筍、古樹茶、中藥材和南川米“3+1”特色產業和糧油、果蔬等傳統優勢產業,到貧困村發展規模化產業基地,讓貧困戶在產業發展中受益。對吸納貧困戶就業的經營主體,以項目形式支持加工設備、管理用房、廠房、倉庫等,扶持倉儲物流基地建設。同時,也引導貧困戶立足實際,自主發展一定規模的扶貧產業。

在就業方面,南川正在開展全區貧困勞動力就業狀況及就業需求摸底調查,並以此制定就業創業幫扶整改措施和技能培訓實施方案,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對有就業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和易地扶貧搬遷人員優先進行託底安置。

而在財產性收入方面,南川將整合扶貧資金,以及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貧困戶)個人的土地、林地、房屋等資產,實行配股到戶、保底分紅,重點向貧困戶尤其是未脫貧戶、低保戶、殘疾戶以及其他喪失勞動能力的特殊困難貧困群體傾斜,實現資產收益扶貧對低收入人群的全覆蓋。

丁中平接受重庆日报专访

本條內容:重慶日報、南川日報社

宣傳

丁中平接受重庆日报专访丁中平接受重庆日报专访

目前N多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丁中平接受重庆日报专访丁中平接受重庆日报专访
丁中平接受重庆日报专访丁中平接受重庆日报专访
丁中平接受重庆日报专访丁中平接受重庆日报专访
丁中平接受重庆日报专访丁中平接受重庆日报专访

看完記得分享、點贊噢。長得好看的人都會這樣做!丁中平接受重慶日報專訪

丁中平接受重庆日报专访
丁中平接受重庆日报专访丁中平接受重庆日报专访

愛我請給我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