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你不可不知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策略

供应链金融以银行为核心,对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进行管理,并提供金融产品及服务。供应链金融业务按照业务类型,主要分为应收类业务、预付类业务和存货类业务。应收类业务主要针对上游供应商企业融资,预付类业务主要针对下游经销商融资,存货类业务对于存货做质押融资。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不同模式供应链存在的风险

一是应收类供应链金融的主要风险。其业务主要针对核心企业的上游企业。主要分为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和保理融资。应收类业务主要风险有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

在业务中,针对应收占款质押的法律风险防范,CFO需要加强贷调查,可以在合同中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规定债务人在出质期间不会有损害质权的恶意行为,不得主张抵消权和撤销权;同时,还需要积极搜集法律的相关判例。

应收账款融资需要去中登网办理质押登记,但是中登网对于应收账款的登记主要是形式审查。质权人在办理质押登记时需要提交双方签订的协议,登记内容由出质人自行填写。登记机关只审查登记要素是否完备,对于双方主体的合法性、真实性、合同等不进行实质审查。

当中登网中登记的权利与真实权利不一致时,按照《担保法》规定,以双方的真实权利为准,一旦登记的应收账款出现不真实情况,银行等金融机构会失去优先受偿权,面临风险。此外,在实际业务中,也经常发生对单据审核不到位,保理业务中单据不合规、不完整、不真实等情况,对实际业务带来操作风险。

针对应收占款质押的操作风险防范,CFO需要仔细核查应收质押登记情况,避免出现重复质押。业务操作需要严格按照相关业务流程进行操作。同时,还需要对资金回笼情况、应收账款债务人的债权进行管理。

应收类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分为借款企业信用风险和核心企业信用风险。借款企业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问题导致出现未能及时履约的情况。

为防范风险,在贷前审查环节,需要加强对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资信状况的调查,弄清楚其企业发展、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及担保情况等直接影响自身的还款能力。在办理业务中,对应收账款融资重点还需关注借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真实性、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应收账款占比等。对于应收账款的真实性,需要对票据和进行仔细核查,包括核查合同金额、时间是否真实合理等。

由于信息不对称,也要加强对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监控,防止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串通,隐瞒真实贸易情况骗贷的情形。对核心企业的审查,CFO需要核查应收账款债务人的资信与实力。

二是预付类业务的主要风险。预付类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是针对核心企业的下游企业,核心企业还未发货时,下游企业用来融资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先票后货存货质押业务、保兑仓业务和国内设备买方信贷。

预付类业务主要集中在汽车、钢铁、家电、机械设备等行业。业务流程较为复杂,涉及环节较多。此类业务的风险,除了借款人和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把控业务的操作风险。

在协议签署环节,CFO需要核查核心厂商担保意愿、签字盖章是否真实、法律是否齐全等。在放款审核环节,需要核查贸易背景真实性、借款人是否挪用资金、厂商和经销商是否串通套取信用等。在通知发货环节,需要核查提货数量及金额是否被篡改。在质物监管环节,需要核查质物的市场价格、质物的品质是否发生变化等。在到期还款环节,需要核查款项是否按期足额达到指定的专用账户上。在违约处置环节,需要核查核心企业是否回购、质物的市场价格变动情况、质物是否容易处置等。

三是存货类业务的主要风险。存货类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针对核心企业的下游企业进行融资,核心企业已经完成发货,经销商利用货品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的业务。存货类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分为静态模式存货质押业务、总量控制模式存货质押业务、非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和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其中,仓单业务较多针对大宗商品,主要包括石油、钢铁、煤炭、有色等,对资金需求量大,大宗商品同质化程度高,商品容易处置,但价格波动较大。

存货供应链业务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存货的价值认定、监控和违约后物品的续处置。由于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存货类供应链业务在业务开展后需实行盯市制度,需要核查货物的权属、货物品质的鉴定、货物变现能力、货物变动特征、货物监管可操作性等。

建立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体系

由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具有跨行业、跨地区及多主体的特征,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建立系统的风险管控体系。主要分为准入体系建设、搭建信息系统、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建立应急响应措施。

一是建立准入体系。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准入,主要分为核心企业准入和上下游企业准入。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针对核心企业信用来开展,因此需要考察核心企业的行业、信用资质、经营情况、核心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对上下游企业的销售政策、合作模式、合作期限等。

在对核心企业完成准入之后,在业务开展前,需要根据业务模式,对上下游借款企业进行准入。一般会根据上下游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和业务不同,在系统中设定一个准入标准。可能参考的指标有:坏账率、逾期率、退货记录、财务质量、财务指标、年销售额和业务指标等。

二是搭建信息系统。由于供应链金融的复杂性,需要建立信息系统来完成风险全流程管控,系统包括了物流信息、资金信息、财务信息、业务信息、单据信息等。系统中也需设置审批流、信息核对、企业信用评级、额度管控等。物流信息包括仓库信息、货物信息、质押物信息、实时物流信息等;资金信息包括资金流向、资金监控、资金对账等;财务信息包括资产负债率、融资比率、债务比例、营业收入等。此外,还需要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核验,包括对发票、单据、司法、工商等信息进行交叉验证,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三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包括风险预警设立和指标监控。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预警,主要有存货预警和预收账款预警。其主要内容是存货价格监控预警,补充保证金;预付账款、货物流转过程进行。

四是建立应急响应措施。完成风险预警机制之后,还需完善风险应急响应措施。比如质押物价格变动预警,需要融资企业补充质押物或者还款。若借款企业发生经营风险,应立即启动法律程序。

【充电】你不可不知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策略

摘自中国会计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