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是樂府詩的代表,體現了李白極高的文化修養和豪放性格

《唐詩三百首》共收錄李白的詩50首,其中我最喜歡這首《將進酒》,這首詩在中國詩詞文化中享有極高的盛譽。除了詩的節奏感以外,詩中所表達的感情酣暢淋漓,讓人如身臨其境,感覺就象同李白在同一張酒桌上舉杯痛飲一般,每當抄寫這首詩,都會油然而生一種豪邁和激情。

《將進酒》是樂府詩的代表,體現了李白極高的文化修養和豪放性格

方圓居主人書《將進酒》


(一)將進酒

原文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譯文

	你難道看不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
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你沒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感嘆自己的白髮。
年輕時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喻意青春短暫)
(所以)人生得意之時就應當縱情歡樂,
不要讓這金盃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黃金千兩(就算)一揮而盡,它也還是能夠再得來。
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
(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飲三百杯也不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酒吧!不要停下來。
讓我來為你們高歌一曲,
請你們為我傾耳細聽: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
只希望醉生夢死而不願清醒。
自古以來聖賢無不是冷落寂寞的,
只有那會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
陳王曹植當年宴設平樂觀的事蹟你可知道,

斗酒萬千也豪飲,讓賓主盡情歡樂。
主人呀,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
只管買酒來讓我們一起痛飲。
那些什麼名貴的五花良馬,昂貴的千金狐裘,
把你的小兒喊出來,都讓他拿去換美酒來吧。
讓我們一起來消除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二)詩作背景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在中國詩詞文化界享有極高的盛譽。
《將進酒》是樂府詩的代表,體現了李白極高的文化修養和豪放性格

範曾畫〈將進酒〉詩意

《將進酒》本是漢樂府的曲調之一,為勸酒而唱的歌詞。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年),李白與朋友岑勳在嵩山友人元丹丘的穎陽山居喝酒,因感嘆時光流逝而自己功業未成,悲憤填膺,借《將進酒》之調把自己沖天的激奮之情化作豪放的行樂之舉,發洩不滿,排遣憂愁,反抗現實,同時展示了詩人狂放不羈、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

(三)詩作鑑賞

這首詩是樂府詩,屬於古詩,不嚴格講究對仗和押韻,因此在格律上不同於李白其它的律詩那樣嚴謹。

全詩分為兩層。開關至“會須一飲三百杯”為第一層,寫人生的短促以及適逢知音的快樂。前四句是排比句,感慨年華流逝。“君不見”是漢樂府開頭常用的詞句。“不復回”表達歲月易逝,自然過渡到人生易老,由寫景轉入寫人生。詩中,詩人認為人生得意之時,應該心情歡樂,不要辜負了好時光。既然無法改變人生易老的現實,那就應該借朋友歡聚之時,痛飲極歡,總算是人生一大得意之事。詩人雖然主張及時行樂,但他並不沉淪,他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不必為人生煩憂,也不必為金錢顧惜,表現了詩人高度的自信和狂放不羈的個性。

《將進酒》是樂府詩的代表,體現了李白極高的文化修養和豪放性格

方圓居主人書〈將進酒〉

“岑夫子”至結尾為第二層,也是全詩的高潮。寫詩人高歌自己對人生的見解。“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連續用了四個小短句,直呼朋友的名字來勸酒,使讀者如臨酒桌,如聞其聲,使詩的節奏明快上口。在這個章節,詩人表達了鄙視達官貴人的生活,表示希望長久沉醉不復醒,雖然仍在寫宴樂,但情感上卻由狂放轉為激憤。在這裡,李白借用了三國時期陳王曹植《名都》篇中“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之典,借曹植當時的處境表達自己壯志難酬的不平之氣。最後一句,寫詩人要把所有煩惱和愁緒都要用酒來消除,使其狂放不羈的性格躍然紙上。

全詩以樂府詩形式表現,少了律詩的拘謹,更符合這首詩的意境。全詩長短句參差,節奏感很強,情緒大起大落,奔放跌宕,堪稱千古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