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是乐府诗的代表,体现了李白极高的文化修养和豪放性格

《唐诗三百首》共收录李白的诗50首,其中我最喜欢这首《将进酒》,这首诗在中国诗词文化中享有极高的盛誉。除了诗的节奏感以外,诗中所表达的感情酣畅淋漓,让人如身临其境,感觉就象同李白在同一张酒桌上举杯痛饮一般,每当抄写这首诗,都会油然而生一种豪迈和激情。

《将进酒》是乐府诗的代表,体现了李白极高的文化修养和豪放性格

方圆居主人书《将进酒》


(一)将进酒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
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喻意青春短暂)
(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
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
(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
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
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
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

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
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
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
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二)诗作背景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在中国诗词文化界享有极高的盛誉。
《将进酒》是乐府诗的代表,体现了李白极高的文化修养和豪放性格

范曾画〈将进酒〉诗意

《将进酒》本是汉乐府的曲调之一,为劝酒而唱的歌词。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李白与朋友岑勋在嵩山友人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而自己功业未成,悲愤填膺,借《将进酒》之调把自己冲天的激奋之情化作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同时展示了诗人狂放不羁、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三)诗作鉴赏

这首诗是乐府诗,属于古诗,不严格讲究对仗和押韵,因此在格律上不同于李白其它的律诗那样严谨。

全诗分为两层。开关至“会须一饮三百杯”为第一层,写人生的短促以及适逢知音的快乐。前四句是排比句,感慨年华流逝。“君不见”是汉乐府开头常用的词句。“不复回”表达岁月易逝,自然过渡到人生易老,由写景转入写人生。诗中,诗人认为人生得意之时,应该心情欢乐,不要辜负了好时光。既然无法改变人生易老的现实,那就应该借朋友欢聚之时,痛饮极欢,总算是人生一大得意之事。诗人虽然主张及时行乐,但他并不沉沦,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不必为人生烦忧,也不必为金钱顾惜,表现了诗人高度的自信和狂放不羁的个性。

《将进酒》是乐府诗的代表,体现了李白极高的文化修养和豪放性格

方圆居主人书〈将进酒〉

“岑夫子”至结尾为第二层,也是全诗的高潮。写诗人高歌自己对人生的见解。“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连续用了四个小短句,直呼朋友的名字来劝酒,使读者如临酒桌,如闻其声,使诗的节奏明快上口。在这个章节,诗人表达了鄙视达官贵人的生活,表示希望长久沉醉不复醒,虽然仍在写宴乐,但情感上却由狂放转为激愤。在这里,李白借用了三国时期陈王曹植《名都》篇中“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典,借曹植当时的处境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气。最后一句,写诗人要把所有烦恼和愁绪都要用酒来消除,使其狂放不羁的性格跃然纸上。

全诗以乐府诗形式表现,少了律诗的拘谨,更符合这首诗的意境。全诗长短句参差,节奏感很强,情绪大起大落,奔放跌宕,堪称千古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