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依鎮鄉風文明建設助推產業和旅遊發展貧困村蝶變為美麗新村

思依鎮鄉風文明建設助推產業和旅遊發展貧困村蝶變為美麗新村

去年7月13日,南充市鄉風文明建設現場推進會在閬中市召開,參會人員前往思依鎮大益灣村參觀鄉風文明建設現場。同年12月,大益灣村被授予“南充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基地”、四川省“四好村”稱號。以“文化傳承、幸福田園”為發展內涵,實施“環境治理、產業轉型、民生改善”三步走戰略的大益灣村,如今已建成“精準脫貧示範村、美麗新村樣板村、鄉村旅遊拓展村、鄉風文明模範村”四位一體的生態經濟典型村。

鄉風文明建設助推貧困村蝶變

思依鎮大益灣村距閬中城區33公里,於2017年退出貧困村序列,是閬中市脫貧摘帽示範村之一。大益灣村的農房文化牆上,一幅幅充滿正能量的文字和圖畫讓人精神振奮;生機勃勃的脫貧奔康產業園裡,枝繁葉茂間承載著豐收的希望;伏家院子裡,隨處可見休閒健身、下棋聊天的村民。據瞭解,經院子主人及伏氏族人同意,該村將伏家院子改建為弘揚傳統文化的場所,內設閱讀室、文創室、議事室等,是村民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娛活動的陣地。這個由老宅改造而成的活動場地,也是鄉風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當地村民認為,鄉風文明建設是推動大益灣村從貧困村蝶變為美麗新村的內在原因。村民們告訴筆者:“鄉風民風更淳樸,村容村貌更漂亮,讓我們奔小康的信心更足。”

村民伏志文家以前是貧困戶,他今年73歲,不等不靠發展蔬菜產業,成為大益灣村的“勤勞致富之星”。在農民夜校的流動課堂上,伏大爺還給村民傳授蔬菜種植技術,他自己栽種了芹菜、菠菜、白菜、茄子、桃子等數十種蔬菜、水果。他說:“人要有志氣,要不等不靠,勤勞致富!”

“大益灣村從貧困村蝶變為美麗新村只是思依鎮巨大變化的一個縮影。”思依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孫永東告訴筆者,思依鎮被納入了四川“百鎮建設行動”。四川從2013年開始實施“百鎮建設行動”,每年選取100個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特色優勢明顯的小城鎮進行重點培育。思依鎮全鎮轄11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目前,已實現貧困村全部退出,從2014年至2018年,全鎮累計實現559戶、1955人減貧,剩餘貧困人口47戶150人,預計今年年底全部實現減貧。

“產業+旅遊”照亮村民致富路

行走在大益灣村的山間小路,乾淨整潔的道路兩旁,一邊是波光粼粼的小河,另一邊是錯落有致的宅院,院內時而幾枝或紅或粉的花朵伸出,煞是好看。

青山綠水之間,環境美、空氣鮮,讓人心曠神怡。再往前走,就是一大片的果芍園,春日蜂蝶翩翩,秋日碩果累累。

孫永東介紹,枳殼、白芍、花椒、銀杏是引領思依鎮脫貧致富的幾大產業。思依鎮轄區的崇林觀村、桃花河村、大益灣村等七個村連片規模發展青花椒產業5000畝,每畝的產值將達到10000元左右。銀杏產業園位於大益灣村,佔地面積300畝,總投資150餘萬元,產業園利潤的80%用於入股貧困戶平均分配,20%留作村集體經濟收入。圍繞水庫上下則主要種植枳殼、白芍,既有經濟價值,又有觀賞價值。當地的村民現在在家門口就可以掙錢,村民們可通過產業園務工、入股分紅、土地流轉、股權量化的方式實現增收,村民在產業園務工,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村民還將依託大益水庫自然資源,結合藥材產業園觀光、小庭院蔬菜採摘形式,發展鄉村休閒度假觀光旅遊。

新村聚居點體驗新生活

新村新房、新家新貌……筆者在思依鎮新廟埡村新村聚居點看到,入住新村聚居點的住戶在自家庭院栽種了蔬菜、水果、花卉,各類作物爭相綻放,美不勝收。據瞭解,這幾年,思依鎮在住房保障方面總投入2864萬元,陸續完成貧困群眾易地搬遷153戶;危房改造490戶,配套建設農戶小庭院200個。在新廟埡村、大益灣村、桃花河村建成新村聚居點3個。

“生活環境變了,心情更加舒暢!”居住在新村聚居點的村民們說,過去分散居住,生活環境差。住進新村聚居點就不同了,漂亮的新房,完善的公共設施,生活環境的變化天翻地覆。當地村民驕傲地說:“我們這裡隨便什麼時候來,都這麼幹淨、漂亮,環境這麼好、空氣這麼清新,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心情舒暢,身體也更加健康,增收致富的信心也更加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