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天下的父母都能不负其名

愿天下的父母都能不负其名

母亲节就要到了,在网络社交时代,大家喜欢挖掘和传播每一个热点,而像母亲节父亲节这样的节日,各种媒体上都是铺天盖地的歌颂和赞美,我今天要说的,可能与现在这个大环境有一点不和谐:愿天下的父母都能不负其名。

前几天,一部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Capharnaüm,音译迦百农,原意为“混乱”)刷爆了网络各媒体,这部获得戛纳评审团奖及奥斯卡、金球奖双提名的电影,讲述了一个12岁男孩的悲惨生活经历,他在法庭上状告自己的亲身父母,理由是父母生而不养。小男孩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情况下,仍然不停地生育,而他们的剥削对象就是他们的孩子们,所有的孩子从会走路起就要干活挣钱,女儿只要一发育就要嫁人换钱,甚至只是一份房租,男孩还要帮父母一起制毒贩毒……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在《一首小夜曲》中写道:“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 ,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而更加可悲的是,《何以为家》电影中男孩的父母,在法庭上依然完全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为了让孩子们活,我愿意犯下千万罪,我也是这样长大的,有什么错吗?”这是一种原始的愚昧,不但自己承受了不幸,还让不幸继续“遗传”下去。

也许你会庆幸,还好我们没有生在这样的国家,但是,还记得央视以前的一个广告吗?记者问放羊的孩子长大想干什么,孩子回答挣钱,娶媳妇,生娃,记者又问生娃干什么?孩子说放羊,挣钱。虽不是切身的奴役之痛,即也有面对愚昧的苍凉。

面对悲剧的影视作品,我们常常庆幸,还好只是创作剧情,而现实也常常告诉我们,生活中的苦难远比创作剧情更加灰暗和泥泞。电影《何以为家》的主角原名就是赞恩,影片末尾有一句话:“本片大部分剧情,都是他的亲身经历”。

愿天下的父母都能不负其名

同样是前几天,也有一则国内新闻让人深感痛惜,28岁妈妈石春梅因为不堪忍受公婆的刁难欺辱,带着两个孩子跳河自杀。我在这里要说的不是这个妈妈,她的善良和无奈把自己逼入了绝境,我们对她是同情和可惜,而可恨的,是她也称之为爸爸妈妈的公婆,女人嫁入做儿媳,便是自己的女儿,为人父母却如此百般恶毒,即便她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她也是孙子们的亲生妈妈,委屈和仇恨吞噬的是仅仅是儿媳吗?别以为欺辱和刁难是优越的胜利,仇恨的蔓延常常会让施恶者反噬其身。

而且我们都知道,石春梅的案例绝不是个例,网上随便一搜便是一个个令人唏嘘的悲剧事件。在去年热播的电视剧《大江大河》中,有这样一个插曲,宋运萍嫁给雷东宝之后,雷母听说两人暂时不准备要孩子,便百般刁难且四处散播谣言中伤宋运萍,后来宋运萍劝说雷母,你说我不好就会对你儿子不利才制止了雷母的行为。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两点,一是为人父母者作恶的门槛有多么低多么没有底线,二是同是一家人,自己在家中恃老而骄仗势欺人的行为其实损害的同样是自己家庭的利益,为人父母者一定要看清这一点。

父母不淑的例子在娱乐圈也比比皆是,为母还债,为父还债,被父母造谣谩骂,公开起诉,被当寄主吸血……不胜枚举,父母本是美好而伟大的名词,抚养教育儿女,守护儿女,为儿女遮风挡雨,是儿女一生的港湾,然而也有太多的父母,有父母之名,有父母之实,却没有成为儿女的守护者,反而成为儿女一生最难熬的苦难。

愿天下的父母都能不负其名

昨天,在一则报道的视频中,董卿谈到家庭对自己的影响,说父亲对自己异常苛刻“不要我照镜子,不让妈妈给我买新衣服,不能有任何的文体活动”,致使她即便有现在的成就却还常常感到自卑,这虽然不像前面的案例一样,但是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同样会造成儿女的心理创伤和情感缺失,而这些创伤甚至是会影响孩子将来一生的。

父母之名是神圣而伟大的,孕育一个个美好的生命,创造一个个精彩的人生,更迭一个个辉煌的时代,让人类生生不息,让文明传承延续,每个人都生于父母,也都有机会成为父母,愿天下的父母都能不负其名。

最后,以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首诗(节选)作为结尾: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