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上微服出访,遇到不认识自己的官员,如何证明自己的身份?

黑白圈圈


皇帝微服出访,那可是相当危险的!在古代通讯十分的不发达,又没有身份证,万一皇帝被哪个不长眼的绑匪绑架撕票,远在紫禁城的大内侍卫一时半会也找不到,这一生也就算到头了!



在影视剧里,最喜欢微服私访的就是乾隆和康熙这爷俩!

在《康熙微服私访记3》铃铛记中就有这么一段,说是康熙正在民间微服私访,考察民间疾苦呢,结果突然碰到一群小混混,说是宜妃的亲戚!

结果真康熙还真碰到了大摇大摆招摇撞骗的假皇帝,而且假皇帝配置还挺齐全!太监三德子,佛前替身法印,还有宜妃和小桃红,那是应有尽有!于是两拨人开始大打出手,假皇帝不敌逃跑的时候正好碰上了千户索克木!


宜妃机智,以满族话试探假皇帝,假皇帝不懂满族语也因此露馅!但是换句话说,如果假皇帝也懂满足话呢?地方官员又没有见过真正的皇帝,再加上真皇帝外出匆忙身上没有可以证明身份的物件,那岂不是会被冤死!

正黄色龙袍

在古代,黄色是权利的象征,只有至高无上的人才配使用这个颜色!所以黄色也就成为了皇室的专用颜色,一般在民间,除了出殡洒的纸钱和道士画的符咒,一般还真见不到别的黄色!所以,在民间一件做工精致的正黄色龙袍是可以证明来人的身份的,起码官员见到穿龙袍的人一般还真不敢轻举妄动!

在周星驰演的《九品芝麻官》中,包龙星仅仅从床下捡到的皇上龙内裤和皇帝听到军机大臣时的表现,就判断出了和他一块躲在床下人的身份,如此可见一斑!

别人都知道我是皇帝,就我假装不知道

除了我们刚刚说到的喜欢民间体验劳苦的康熙外,他的后辈乾隆也编辑喜欢微服出访!但是和康熙不同的是,乾隆出访是出去游山玩水找美女,六下江南留下了多少情种?

而且乾隆的出巡一直都是声势浩大的,就摆明了告诉我,朕要出宫了,你们这些地方官员给我老实点!但是乾隆又偏偏不喜欢按照套路出牌,想起来哪就去哪。


打个比方,比如本来的路线没有济南,他偏偏脑袋一抽就去了,这时候如果地方官员没准备好一副国泰民安的样子,挨查那也是咎由自取了!

再者说乾隆是一个文艺青年,喜欢写诗作画,还是个盖章狂魔,没事就把印章揣怀里看到好东西就盖一个!这天他来到大明湖,看到一个美女叫夏雨荷,然后乾隆帝就伪装成一个书生去追求人家,结果就把人家睡了!睡完以后乾隆帝开始嘚瑟了,你知道我是谁吗,我可是当今圣上。不过我现在在微服私访,等我微服私访完了我接你进北京,然后留下了写着字画盖着章的扇子就走了,转头就把人家给忘了,于是就有了《还珠格格》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您是皇上,但我们不说

虽然皇帝久居皇宫,地方官员轻易见不到皇上,但是最起码皇帝身边的红人可得认识吧!不然你怎么贿赂他们?不贿赂他们怎么升官发财?


于是在一条大道上,一个气宇轩昂,迈着龙行虎步的年轻人走在中间,左边一个抽着大烟袋的老书生,右边一个唯唯诺诺,衣着华丽的退休武将,这三人走在路上格外的万人瞩目。


那地方官员一看,嚯,这不是和大人吗。年前还孝敬过大把银子呢!那旁边的抽大烟的肯定是纪晓岚纪大人了,那么中间的保准是皇上了!看来皇上又微服出访了,我得好生照顾着,但是又不能让皇上知道我认出他来了,假装不认识的好好照顾吧!

结束语:皇帝微服出巡有风险,所以一般能不出去就不出去吧!于是明朝的皇帝建立了锦衣卫替皇帝巡查天下,后来因为锦衣卫不老实和东厂勾结,皇帝又建立了西厂,然后两厂一卫令天下闻风丧胆,也是不容易啊!

其实无论微服出访也好,建立锦衣卫督查四方也好,归根结底都是皇帝想了解天下,了解民间疾苦,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


瀚海说史


古代皇帝最喜欢微服私访的无非就是康熙、乾隆这爷孙两了,不过这俩出行的方式有不同,爷爷康熙喜欢悄悄的出去,而乾隆喜欢大张旗鼓的出去。

皇帝悄悄的告诉全国,朕出来微服私访了,但是你们要假装不能把朕认出来

《康熙微服私访记》就看的出来,康熙出门也并不是自己一个人悄悄的就出去了,还是带着自己身边的随从的。皇帝出门毕竟还是大事,清朝的皇权非常集中,什么事情都得由皇帝做主,一旦皇帝出了什么事,那就是会引起天下动荡的大事了。

皇帝出行前,都需要将自己的政事交待清楚,国家大事谁处理、军政大事谁处理,宫内的事谁负责。这说的是悄悄出门,结果出门前给所有人通知一次,朕要出门了,天下大事、国事、家事你们给我处理好啊。

这一举动,皇帝身边的官员们不得和下面的地方官员打好招呼啊,老爷子出来了,这次都带了谁,你们注意接待啊,同时还要注意低调,别让老爷子看出来,你们要装作不认识他是皇上,可以适当制造点麻烦为难皇帝,但是记住,别真为难,不然小心头上脑袋。

所以康熙出门的时候,都带了谁呢?身边的总管太监三德子,近身侍卫法印,宠妃宜主子,侍女小桃红。这几个人都是皇帝身边的标配,出门在外,地方官员一看这出行打扮,一猜就是皇帝出来了。

地方官员一看皇帝到自己地面上了,当地所有的地痞流氓都提前打好招呼,谁敢惹皇帝不痛苦,祖宗8代都不会有好日子过。

这样的微服私访,其实就是掩耳盗铃。

但是真有不识相的,不认识皇帝的,皇帝要怎么证明 自己的身份呢?

皇帝出门带上龙袍,毕竟龙袍在古代是皇家御用的东西,外面 的机构的和单位都是不能制作的,就算是王公贵族也不得私自造龙袍。

正黄色是皇家御用的颜色,和龙袍一样,仅皇帝一人可以使用。

《九品芝麻官》里,周星驰捡到一条皇帝穿的内裤,便 知道床一藏的人是皇帝。所以正黄色的衣物,也是可以证明皇帝的身份的。

皇帝除了有专用的传国玉玺外,还有自己的私人印章,印章所用的玉都是上好的和田玉,而且每个皇帝的印章是不同的,都属于独家私人定制,仅此一份。

就以上几种物品就足够证明自己的身份了,更何况出行的时候 ,还有地方护卫暗中保护,以及地方官员提前得知的中央消息,又如何能不认识皇帝呢?就算没有 见过皇帝本人的,也可以从出行人的装扮上看出端倪,也能猜到是皇帝来了。

而皇帝出来微服私访,也无非是想看看自己治理的国家天下到底是什么样子,也只有真正的深入民间,才能更好的治理好国家。


浩瀚文史


举两个活宝皇帝的例子吧,一个汉武帝,一个明武宗正德皇帝。

汉武帝14岁登基,18岁开始迷上了微服出巡,这时候太皇太后还在位,很多大权都不在他手里,心里也觉得郁闷,就经常跑出去转转,在都城周围四处出游。

不过,他毕竟是皇帝的身份,出去也不可能一个人,所以需要带一些随从,但是大白天带着一帮子人出游,难免太招摇,容易被老百姓向官府举报,所以他经常大半夜带着一帮人出去溜达。

这一天夜晚,汉武帝带着随从们来到了柏谷,这里距离长安已经老远了,转了半个晚上也累了,他们就找了个旅馆投宿,顺便向旅馆主人要酒喝,爽一爽。

秦汉法制是比较严格的,这大半夜的一大帮人涌进旅馆,张口就要酒喝,旅店主人就怀疑他们是歹人,至少也是地痞流氓,他于是对他们就没有好印象,直接眉头一皱,喝道:要酒没有,要尿要吗?

然后,旅店老板还暗自让下人去周围联络了一帮青年人,准备抄家伙教训这些歹人。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旅店老板娘站出来了,她怎么看都觉得汉武帝这帮人和一般人不一般,他们衣着华贵,谈吐不凡,万一是哪边的权贵呢?咱小小旅店可是得罪不起的。

于是,老板娘反复劝说丈夫不要冲动,不过老板不听,说:我把人都叫来了,如果不打了,咱的面子往哪里搁?

见丈夫像头犟驴怎么说都不听,老板娘把丈夫索性灌醉了绑了起来,然后把丈夫叫来的人都打发走了。

随后老板娘亲自下厨烧了一些好菜招待汉武帝他们,还请他们喝了不少好酒,并连连对自己丈夫的行为赔不是。

第二天,汉武帝回到宫中,就下令召见了这个老板娘,赏赐了她不少东西,还任命她的丈夫为羽林郎,加入自己的御林军队伍。

从此,汉武帝长了记性,他为了方便晚上住宿,就在各处设立了不少便于自己更衣休息的地方,以后晚上就住在自己的地方,这样就方便很多了。

至于正德皇帝,相对汉武帝,那就属于浪荡公子哥了。

正德皇帝经常带着江彬等随从四处寻花问柳,动不动就在夜间闯入老百姓家里,逼着人家的老婆给自己陪侍,如果觉得满意的还带回宫里,使得老百姓非常不满。

一次,正德皇帝又带人来到了昌平,民女四处躲藏,永平知府毛思义看不下去就贴了告示,宣布凡是没有官府文书,就妄称自己是皇帝而祸害百姓的,一律严惩,这可把皇帝给惹毛了,正德皇帝下令把毛思义抓了起来,关入大牢,过了半年就发配到云南去做知府去了。

后来,皇帝又看上了民女凤儿,就把凤儿纳为妃子,还封她的哥哥为官,只可惜,凤儿还没到北京城就病死了,皇帝很难过,过了不久,她又找上了一个乐工刘氏,把她纳入宫中为妃子,并对她一度宠爱有加。


云中史记


没做过皇帝,也只在戏里看过微服私访。针对本问题,做如下考虑:

既然微服出访,目的是什么,就是抛弃自己皇上的身份,去体查民情、体验民间疾苦(顺便做一些普通人都喜欢的事)。那么为什么要证明自己身份呢?

1、安全受到威胁,需要动用国家力量,保护自己安全。这种情况下,只要通知在附近的联络人再去调动自己的卫队就可以了。而直接去地方寻求帮助,可能未必是最好的结果,要说可靠还是要相信自己人。而且对地方官员来说,也应该是恕不接待自称是“大领导”的不速之客,轻则扣押,重则入狱。如果有重大接待任务,应该以上级领导或国家机关(礼部?)下达接待命令。

2、突然有紧急情况,比如突发事件(涉及国家安全、比如叛乱),需要皇帝主持,这时需要及时返回权力中枢,需要征集当地安全和交通服务。

3、其他特殊情况,比如想试一下皇帝身份好不好使,逞个龙威什么的。


那么鉴于皇帝身份不好直接出示,有些官员可能连皇帝都没见过,见过也可能只是远远地跪地低头,皇帝什么样子还真不容易辨识,你说是皇帝就是皇帝呀?那么对于皇帝玩大了,出门没带卫队的情况下,如何表明身份?

1、身边的近臣带有介绍信,由近臣出面面见当地官员;

2、没有近臣,以身边太监的名义,由太监出面会见当地官员;

3、没近臣,没太监,由身边护卫出面,面见当地官员(相信身边护卫和太监都是品级不低的角色)


如果还是没带近臣和护卫,那只有找自己信得过的人,以私人信物寻求接见(难度颇大,而且也不安全,相信没有哪个皇帝会这么玩)


以上就是个人看法,皇帝乃国家权力的代表,九五至尊,维系国安安全,断然不会经常玩失踪,去体察什么民情,像明朝有些皇帝,几十年不出北京城都是正常。

皇帝处理公务烦闷了,逛逛园子,做做手工(相信都知道是谁),写写字,下下棋,玩玩古玩,和后宫聊聊人生,做做运动也是快活,再不成在宫里摆个集市,建个动物园,也是可以的,再说还有围猎、祭天、修修墓什么的。

以上这些可比自己到处瞎逛要安全得多,再说皇帝也想在百年以后得个好名声。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古代皇帝多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大多待在深宫高墙内,虽然说古代的皇帝微服出巡考察民情的并不多,可也是存在的,比如我们熟知的乾隆皇帝,就六下江南,期间微服私访考察民情,在影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里,每次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时期,遇到紧急时刻,都摇身一变成为皇帝,而且仅凭一身龙袍而已,古代没有电视机、没有照相机,那历史上真实的古代的皇帝微服出巡,遇到不认识自己的官员,如何证明自己的身份呢?

一般皇帝出巡更多的是昭告天下的出巡,大张旗鼓的出巡,总会放出风,让百姓和官员知道的,比如康熙乾隆出巡,就是浩浩荡荡的队伍,一般人都是见不到的,其他帝王出访各种大队伍、华贵的仪仗以及旗帜,也是太监、宫女、侍卫随从、文武百官一大堆,各级官员路边迎接伴驾,这本身就是皇帝的专属身份证明,识别度很高,想不认识都难。

另一方面,如果皇帝选择低调微服私访的话,证明身份可以用印章、圣旨、玉玺龙袍以及皇家专用物品证明,而且皇帝的玉玺都是上好的和田玉以及其他珍贵玉石雕刻而成,价值连城,也没有人去仿造。

况且在古代黄色是皇家专用颜色,普通百姓不敢用,如果私自用视为谋反,是会被杀头的,更没有私自制造皇家器物的,皇帝所携带这些东西都能证明自己作为真龙天子的身份,大家一看就知道了。

由此可见,古代皇帝就算真的出去微服出巡,也是做足了万全之策的准备的,毕竟九五之尊出现在民间,万一有个好歹那就是江山动荡的后果了。


小聪历史客栈


说到古代的皇帝们其实他们也还是挺有意思的,先不说坐拥天下吧,有的皇帝还经常的微服私访,到处出巡呢,但是有的时候总有一些意外的,那就是有的皇帝出巡难道不会遇到危险吗?

如果遇到了危险皇帝们是怎么来证明自己的皇帝的呢?

在各种影视作品与演义小说中,我们习惯于皇帝微服私访的情节,那么真的有皇帝微服私访一说吗?有的话那又怎么证明自己的皇帝身份呢?

《康熙微服私访记》就是大家最熟悉的皇帝扮成普通老百姓一样微服私访到民间体察民情,遇到为非作歹、贪赃枉法的官员,随即亮出皇帝身份惩凶除恶,老百姓交口称赞。

但是告诉大家一个残酷的现实,这样的情节只会出在影视剧中。

在清以前汉武帝刘彻、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明宣宗朱瞻基、明武宗朱厚照都有过微服私访的记录,但是也仅仅是了解京郊的农民收成,同百姓说说话。

清朝微服私访的皇帝就不提了,信以为真的,都是被影视剧“毒害”的,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出现,只是人们茶余饭后杜撰出来的一些谈资而已。

康熙微服私访可以说是巡察,也叫南巡。当然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微服私访,而是一出行几千上万人浩浩荡荡、前呼后拥的。还要带着妃子、皇子、大臣、侍卫,沿途没到一个地方之前邸报都已到达地方,让地方官员做好接待与安保工作,这无疑根本不需要证明皇帝的身份,谁会大摇大摆的这样去冒诛九族的罪名去顶替皇帝呢?

康熙南巡更多的是查看黄河水患,解决黄河水患决堤问题,下江南拉拢江南文人,更多的带有直接的目的性。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游玩,也不是为了为民申冤。普通百姓连见一面的机会也没有,怎么让皇帝去伸张正义?

再有一个就是比较熟悉的乾隆六下江南了,乾隆就有点牛了,明摆着我就是去玩的,一路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悠哉悠哉的哪有时间去管百姓死活。曾经有一省巡抚不堪其扰又为百姓不堪重负而上奏乾隆,乾隆一怒之下让其罢官回家。乾隆帝是中国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下江南既可游玩又可寻花问柳,更包养江南名伶,经常半夜换便装上岸消遣。

皇后乌拉那拉氏(还珠格格中的皇后)劝谏更是被剥夺皇后位,皇后更削发明志,最后郁郁而终。对于这样一位皇帝你能指望像影视剧中那样为民做主吗?

皇帝微服私访能证明皇帝身份的有印玺、印章、服饰以及皇帝特有的信物。

有的人可能会说这些可以有人假冒这些不可信,在封建社会假冒皇帝什么罪名,诛九族的大罪,而且皇帝印玺都是上好的和田玉以及其他珍贵玉石雕刻而成,其中乾隆皇帝的田黄三链章更是其中佼佼者。在古代交通不发达,信息传递不便更是认玺不认人。

<strong>


其实历史很有趣


首先皇上要微服那就等于视察工作,肯定是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出去的,那一定是浩浩荡荡一帮人跟着前去,说不定还有一些妃子宫女太监之类的,而且经过的每一个路途中都会有侍卫跟随,要跟当地的一些地方县令做好交接工作,所以说大家根本不用看,就知道这是皇帝要来出访了。

而且其实这些皇帝大部分都是来看黄河长江流域的水源问题,每一次来都是带着非常强的工作目的性,并不是为了单纯的玩儿。像一些平常普通的老百姓,肯定是碰不上一面的,至于电视剧里那些像皇帝伸张正义的老百姓,自然是不可能发生的。

值得一提的是像雍正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非常多情风流的一位帝王,他即使要真的想保持神秘的出来,也只会是晚上偷偷的跑出来,而且换上普通的便衣,那些关于帝王的留恋一些风花雪月而带回皇宫的妃子就此一步登天咸鱼翻身基本上都不太真实,因为即使像乾隆的皇后,最后也不过是被削去了名号,最后还是不得志的,过了这样一辈子。所以说像电视剧里那些微服出访的题材大家还是不要太信以为真哦。就当是看看图个热闹好了。


树林写字的地方


哪有那些纯粹的“微服私访”,电视剧看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