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像《都挺好》里面的母亲一样的妈妈?这样妈妈的子女长大后怎么样了?

博士妈妈育儿记


重男轻女,这样的父母大有人在,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君不见怀孕期间采取性别选择的,生了女孩送甚至溺死的可喟不在少数。当然这与陈旧观念的影响不无关系。这里我主要谈一下跟重男轻女有关的赡养老人的责任的问题。我们这些五O后,六O后普遍兄弟姐妹多,父母普遍重男轻女,有陈旧观念的影响,也有经济上制约。等父母年老需要照顾了,普遍的做法就是按国家法律——男女同责。对此我认为虽合法但不合理。一方面,做为父母应扪心自问:当初是怎么对待女儿仔?不说房子了,有的连彩礼钱都给儿子花了,女儿净身出户!另一方面做为哥哥,弟弟也应该为姐姐上。妹妹想一想。如果女儿自愿尽孝可以同责,不然是不可以以法律强求的,做人要有良心。我站在儿子的位置上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山脊406


《都挺好》这部剧里展现的家庭问题是非常多的,远不是一个重男轻女就能概括。除了这个最大的问题之外,父母一言堂,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意见、认为无不是的父母、孩子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溺爱孩子等等问题。或许我们的生活中没有这么极端地集齐全部冲突,但是每个人却或多或少地都经历了其中的一两种,几乎所有人都无法逃脱原生家庭的束缚。为了不造成争议,本回答不涉及地域和人名。

上个世纪的重男轻女主要表现在极端不公平,比如女孩没有降生的机会,生不出男孩就要被人戳脊梁骨,女孩不能上学,早年间我家附近的农村有为了要一个儿子连生十一个女儿的家庭,在计划生育的年代,富人家庭自然可以交罚款。但是穷人家呢?就会出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超生和名额。在我知道的很多地方,如果第一胎是女孩,允许再生一个。如果连续两个都是女孩,那就交罚款继续,如果没钱交罚款就让女孩成为黑户。很小的时候其实父母常常讨论过一个姐姐,他们家老大老二是女孩,老三是男孩,老二没有户口自然没法上学,只能一直藏着后来出去打工,再后来断了联系我也不知道她的归处了,想来除了嫁人又能有什么结果?不过讽刺的是那家的父亲瘫痪了。

还有些地区计划生育特别严格,第一个是女孩也不允许二胎,有的家庭就会将女孩送走,我一个同学出生在一个教育之家,家里父母恩爱书卷气浓郁,然而在自己大学四年级的时候知道自己居然有一个亲姐姐,她才知道因为当年她奶奶坚持,所以她姐姐被送走了。她爸爸因为这件事一直非常内疚,所以买什么东西都买两份,也会经常给那个家庭打钱,还经常出差,辛苦一辈子事业也不敢升的太高怕被举报,直到她奶奶去世,姐姐终于被认回,虽然也上了大学,但是缺失的又有谁能弥补?她说奶奶临死时也后悔了,可是她后悔是因为心疼儿子,却不是心疼孙女。

而现在我认为重男轻女问题依然存在,只是可能和早年表现方式不太一样了,比如变成了隐性的不公平,父母在大多数时间看起来对儿女都是一样的,一碗水端平。可是,在关键时刻,比如买房子,基本上家里有儿女的都是选择给儿子买,即便没有经济问题。我有一个朋友,她爸爸其实很富有,曾经买了三套楼,自己住一套,后面两个儿子各自一套,而作为长女的她却没有,虽然她当时在国外工作,但这似乎不是理由,她这时候才感觉到,其实父母的爱还是有差别的。

我记得微博上曾经有过一条言论,羡慕第一个孩子是女孩的,这样后面就可以随便生二胎了,无论男女。如果第一胎是男孩,那第二胎很怕再是男孩,两个男孩太难带。这条微博引起了广泛讨论,虽然也有人说可能是觉得男孩多难带多皮,有两个多闹心,希望有一男一女。但是大多数都觉得两个男孩负担太重了,可是试问女孩负担不重吗?其实她们心里默认了,女孩不用娶媳妇买房子……有一个朋友曾经非常难过地吐槽,我当年生孩子要给我妈钱让她陪我她都不肯来,因为要带孙子……我平日里给她的钱也都省下给我弟弟,这种情况现在依然非常普遍。

其实不光是重男轻女,只要家里有多个孩子,那父母几乎没有能一碗水端平的,溺爱小的忽视大的,几乎是所有二胎家庭的通病。还有就是家里的老大需要补贴其他的孩子,家里的所有人都要补贴家里混的最没出息的那个孩子。樊胜美那种经历比比皆是,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苏明玉那么成功,所以,大部分这样的孩子其实经济问题是很严重的,都是苦苦挣扎。

如果父母偏心这个问题独生子女躲过一劫的话,那么父母一言堂这个问题,相信全中国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经历过。我其实是无法和自己的妈妈呆久了的,因为她也是个非常强势的人,你不能和她吵,如果她吵不过你就会说她不是妈吗?你有什么话说呢?在他们心里孩子并不是个平等的人,是他们的附属,是他们辛苦养大的,所以他们说了算。即便他们不关心你也不在乎你的需求。可是,当他们老了你却不能像当年他们那么毫不关心,毫不采纳他们的意见,是的,就是这么双标。

天下的父母似乎总是觉得孩子嘛,他们懂什么?孩子小时候可能不太懂大人的某些行为,但是却会留下记忆,长大后明白过来就会懂了,而这种经历带来的伤害其实是很难消除的。众生皆苦,父母确实不易,但是孩子难道就是那么容易的吗?



桔子女士


生活中会有类似的妈妈,可能妈妈不会变,但是可以变的是我们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会发生变化,有的人选择记恨,永远活在仇恨中。有的人选择宽容,让自己更强大,变得更优秀。那条道路都能走,看自己的选择。

面对记愁和爱,我个人还是选择爱,包容家里的不好,毕竟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包容是需要很大的力量才可以做到,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到,不要失去的时候才后悔。


一个假的软件测试


应该都有个好的结局,毕竟都成长了,会越来越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